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如果仅仅是一小段山崖断绝了道路,工兵不惜用几十上百斤火药来爆破一家伙,“红旗军”的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得可圈可点。

    在险要的路段,战士们按照预案拆解独轮车、卸载炮车用肩挑背扛的笨办法负重翻越大山。

    各总旗的镇抚官都在写笔记,因为行军十一天,第一营已经走了足有二百里以前从来没有大部队走过的山路,这些走过的路将要被记录画成地图甚至于制作成为沙盘。

    “红旗军”上上下下都知道以后的燕山会变成“红旗军”体系的家山,这片广袤的区域将要被经营成为固有领土,不许任何没有归化的异民族染指。

    这片领土的山山水水、道路森林都要用一比十万的地图记录在案,明朝的地图都是抽象派的画作,如果指挥官根据这种操蛋的地图计算人马调度到位的时间,十之八九会被坑死。

    黄汉指导下绘制的一比十万的地图跟后世地图相同,一个一平方公里面积的城池出现在地图上就是一平方厘米,这样的精度跟大明地图截然不同。

    “红旗军”通过不间断行军探查得出路况的具体数据,大本营的赞画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我军出动后到达指定位置的具体时间。

    重要地区赞画部会制作出一比一万的沙盘,同样纸上谈兵,“红旗军”大本营制定的决策就不会是想当然,合理使用兵力布置符合实际的任务成为了可能。

    黄汉也下了马步行翻山,他特意来看看炮兵把总,来瞧瞧孙元化。

    “师兄,你的年纪大了,不需要负重,你能够跟得上大队伍不需要人抬着行军已经超越了我的想象。”

    见到孙元化正试图背起两个弗朗机一磅炮的子铳,黄汉开口制止道。

    两个子铳有三十六斤,五十岁的孙元化要背着翻山越岭真的不容易。

    这个年头五十岁是笃笃定定的老人,那是因为吃的差长年累月得不到荤腥却要干重体力活,透支了生命的活力。

    但是孙元化大不同,因为他家是大地主、是资本家、是士大夫书香门第,因此从小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脸色瞧上去比三四十岁农民的还要显得年轻一些。

    落难的孙元化一直躲着黄汉,俩人至今只见了一次面。

    那还是黄汉带着他的大儿子孙和鼎去看望他之时一起喝了一顿酒,现在孙元化连他的儿子都赶走了,他真的存了战死沙场的决心。

    黄汉当然要关心军中这个唯一年龄达到爷爷级别的孙元化。

    这不是危言耸听,西征第一营中十五六岁的少年战士有一千多,真的能够做孙元化的孙子辈。

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 
孙元化见到黄汉最是尴尬,还好“红旗军”中乃是敬单手礼,否则他这个总旗官见到平辽将军是笃定要磕头的。

    哪怕朝廷没有革去他的举人功名也不能免跪,毕竟黄汉已经是挂印将军的正一品武官,相差级别太大。

    明朝优待读书人,秀才可以见官不跪,许多人误会了,其实这仅仅是指生员见到县太爷这样的七品芝麻官。

    见了府台、道台、蕃台还是要下跪行礼的,当然一个小小秀才公也轮不到见封疆大吏。

    莫要说小小士子,官员之间大了三级,哪怕同样是士大夫,也需要行跪礼参见。

    因此孙元化最是喜欢“红旗军”的军礼,让他感觉不到一丝屈辱,因为他见到上官敬礼,上官无一例外以同样的单手动作还礼。

    这就是黄汉改革军礼的用意,老是下跪,把铁骨铮铮大好男儿的血性都跪掉了。

    腿软老是下跪的军人就会失去傲气,心底里没有了骄傲,就会少了骨气,举手投降也就没有了心理压力。

    见黄汉出现在身后,身边跟着四个少年护卫和四个猛士,孙元化大大方方立正敬礼,然后道:

    “卑职见过将军,在军中卑职已经属于拖后腿的,区区两个子铳卑职还是能够背得动。”

    黄汉走到孙元化身边道:“人尽其才,师兄乃是饱学之士,犯不着在体力上较劲,难道你没有发现军中也有不少士子?

    他们擅长教战士们读书、识字,经常给袍泽讲先贤的故事,战士们根本不计较他们是不是负重行军。”

    孙元化道:“卑职知道,只不过卑职愿意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师兄千万要保重身体,难道没有人告诉你此次肩负重任,你亲自指挥五门弗朗机小炮翻山越岭,还会炮击鞑子骑兵,一定能够总结出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况且炮兵操典还不完善,还需要你这个专家进行规范。”

    “卑职知道,刘千户经常来找卑职谈心,将军的麾下没得说,卑职佩服之至,放心吧,卑职每天都在写行军日记。

    军中的钢笔、铅笔使用起来真的十分方便,将军发明了这样的好东西,真的能够惠及千万读书人。”

    确实如此,墨水的配方已经改进了不少,笔尖在有笔帽保护的情况下一会儿就干得写不出字的情况大为改观,钢笔里代替后世胶管的细白铜管也能够储存写上千字的墨水。

    现在钢笔已经定型开始量产形成了销售,军中的读书人和已经掌握五百字以上的军人有许多已经在闲时练习硬笔书法,能够写出一手漂亮钢笔字的镇抚官、秀才公有了不少。

    孙元化得到钢笔之时就喜欢上了这东西,他乃是士大夫,毛笔字的功力不是盖的,有这个基础写钢笔字事半功倍,如今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行书。

    黄汉对身边的谷如山、沈明,彭怀义、俞飞四个少年道:“你们已经满十五岁,没几个月就十六了,此战过后都会让你们到基层当拭百户,实授总旗官。

    沈明、俞飞去水师,先当见习船长管带一艘战船,以后争取指挥拥有两三百水兵的新式战列舰。”

    这样的安排四个少年都有预期,因为家主提前布置了物色几个少年来做亲卫的任务,宣传队已经公开了这个消息,鼓励体系内符合条件的孩子参与挑选。

    沈明、俞飞没有矫情立正敬礼到:“卑职服从命令听指挥!”

    黄汉接着安排到:“谷如山去宋鹏飞将军麾下直领一个总旗铳手,彭怀义现在就跟着孙大人见习,以后也担任炮兵总旗官。”

    黄汉又对孙元化道:“彭怀义品学兼优,熟读炮兵操典,今天我就把这个好苗子交给师兄调教。”

    四个少年跟着黄汉习文练武两年多,文化考试和战斗技能考试都名列前茅,上一次攻打金州时就有斩首功。

    攻打九鬼海盗老巢之时也参战有功劳在手,还是当个拥有小旗衘的亲兵已经不合时宜,到了放手让他们带兵的时候。

    这四个孩子本来就属于根正苗红的心腹子弟,再有两年多相处的情感,对黄汉的忠诚度毋庸置疑,他们只要运气好在战斗中能够活下来,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年底黄汉会再收几个少年亲兵留在身边亲自调教,许多有十四五岁儿子的大工匠、老炮手、水手都在关心这件事。

    没有人是傻子,为了儿子的前途没有哪个称职的父亲不为孩子争取,宣传队统计了备选的品学兼优的孩子已经有了好几十。

    彭怀义本来就喜欢研究大炮,经常去参加炮兵训练,今日如愿以偿成为了见习炮兵基层指挥官当然高兴,能够跟随孙元化这个炮火专家一段时日更加高兴。

    他来到孙元化面前恭恭敬敬敬礼到:“卑职见过师傅。”

    孙元化以单手还礼,他好好看了看这个干练的少年,点点头对黄汉道:“将军放心,不仅仅是彭怀义这个总旗官卑职会好好教,麾下五十六人卑职也会天天给他们讲课半个时辰。”

    黄汉道:“师兄费心了,人才培养最是不易,这些少年能够有你这样的名师调教是他们的福气。”

    此时西征第一营骑兵实授千总王志诚已经带着陈松、马福临率领的两个骑兵把总翻过山岭前出探查。

    步兵和炮兵通过这段难行的山地后会在山脚下集结,等待所有人马到齐简单修整后才会继续前进。

    渡河会遭受敌人半渡而击,就是因为军队在忙着渡河之时没有阵列,比较乱,容易被攻击,翻山也是同样的道理。

    为了保障安全,翻过山梁来到山脚之时,哪怕有一门火炮到位也会立刻组装准备着随时打响。

    哪怕一个小旗铳手到位也要在两辆插上白蜡杆长枪的独轮车后面结阵防止敌人的骑兵冲击。

    色愣和苏布地两个喀喇沁左翼的大台吉已经集结了五千余控弦,他俩准备挑选一路明军下手。

    他们没有去伏击憨子正在翻越龙凤山的人马,而是选择了来到碑子山袭击黄汉的队伍。

第四百四十九章:烟尘() 
前出的王志诚手里有骑兵两个把总人马七百余,他们以总旗为单位小心探索前方区域,在离山脚二十里外发现了数千鞑子铺天盖地而来。

    斥候遭遇战即刻打响,由于明军存了小心,是以总旗为单位探查,鞑子斥候吃了装备和人数差距的亏,在被连续干掉几骑的情况下,不得已纷纷落荒而逃。

    为了不打草惊蛇,最靠前指挥的把总陈松没有集中人马准备冲阵,而是见好就收交替掩护边打边撤,得到通知的王志诚命令马福临把总干脆就地结阵掩护陈松把总撤退。

    把总陈松和马福临乃是第一批主动投靠黄汉做家丁的会家子,他们和赵坤、王展鹏都是同村人现在是从三品武将,很明显他们混得不如赵坤和王展鹏。

    赵坤现在已经是正二品参将,王展鹏由于生擒卓尔毕的功劳,官儿更大现在拥有从一品副将衔。

    实授千总王志诚虽然追随黄汉晚于陈松和马福临,但是立功次数斩首数远高于他俩,现在拥有从二品参将衔,是陈松和马福临的直接上司。

    王志诚知道我军火炮的威力,也知道鞑子来了不少人马,靠自己带领的两个把总骑兵对抗几倍的鞑子毫无胜算。

    “红旗军”中从来不表彰没脑子的个人英雄主义,王志诚即便能够率领两个把总骑兵冲击杀来的鞑子击溃敌人也是有过无功。

    连降三级撤职查办都是轻的,麾下伤亡过大,主将被砍头都有可能。

    既定计划是充分利用费心劳力拉来的火炮给鞑子以大量杀伤,王志诚当然坚决执行。

    鞑子本来计划的是伏击,谁知明军小心谨慎,骑兵探查放出三十里,这样的布置遭遇伏击的可能性基本上被排除。

    眼看着明军骑兵人数少,集中前来的五千余鞑子都鼓起勇气追击,此时西征第一营越过山梁的人马只有一半,孙元化所在的炮兵把总刚刚到达山脚下正在组装火炮。

    黄汉也下山不久,此时正在检查携带的装备。

    王志诚派来斥候报告发现敌情,估摸着有五千以上鞑子骑兵气势汹汹往我军集结处而来,他会带领麾下两个把总骑兵轮番冲击鞑子前锋,为大军争取到一两刻时间。

    还有如此好事?孙元化高兴坏了,他已经了解了一磅弗朗机炮的性能并且带领麾下实弹演习几次,知道骑兵遭遇散弹的覆盖是一场灾难。

    孙元化一直担心拖着大炮追不上鞑子白忙一场,现在看来鞑子是装备往炮口上撞。

    黄汉一声令下,所有已经下山的人马在一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