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进入山东平叛的祖大弼和祖宽停止进兵登莱,关宁诸将驻扎在吴桥附近不走了,众口一词表示不愿意打仗,想去学习班。

    而此时莱州已经被李九成、孔有德的叛军团团包围。

    叛军拿下登州后十天一鼓作气破了黄县抢了大量钱粮和金银财宝,尝到了甜头的叛军士气高昂,杀了几个月没有遭遇一次败绩使得李九成的威望达到峰值。

    正月底人马发展到接近两万的叛军在掖县八十里外的新城镇接战总兵杨御蕃率领的通州兵、王洪率领的天津兵大获全胜。

    数千明军溃散,加入叛军的不在少数,总兵杨御蕃仅仅带着三百家丁逃进了莱州城,随后莱州就被叛军围城。

    登莱糜烂、山东不稳,请求救援的折子一封接着一封,皇帝如坐针毡。

    明知道各路将领是裸的要挟,崇祯只能拿出态度,这也是崇祯的性格,死要面子,喜欢找替罪羊。

    皇帝下旨表态金州学习班乃是黄汉擅自开办,现在予以取缔。

    由于黄汉确实逼迫几十宁远将领调离,有排除异己的行为,予以降级处罚,剥夺其东平侯爵位,太子太保、武经略、左都督等等荣勋,留平辽将军衘以薊镇总兵官职待罪留用以观后效。

    威逼要挟获得了成功,点验兵马再次不了了之,文官武将挑战皇权的斗争大获全胜,大明这艘破船失去了一次大规模补漏的机会。

第三百九十七章:缺钱() 
结果让人寒心,皇帝向文武百官妥协,黄汉获罪。

    来金州宣旨的居然是王承恩。

    这是崇祯玩小聪明,给黄汉降了几级把人家的侯爷弄丢了,皇帝知道黄汉心里一定会有怨气。

    因此派遣绝对信任的心腹太监来传旨,也是让王承恩来当说客宽黄汉的心。

    王承恩应该属于崇祯朝的第一忠良,他当然为天子着想,主动跟黄汉密谈。

    他苦口婆心解释皇帝的难处,对黄汉的忍辱负重表示理解,告知黄汉天子的心里记着黄家的好,日后必然不会亏待等等。

    黄汉心里真的不痛快,替朝廷着想,为他老朱家办事,劳心劳力没捞着好处反而有罪了,那些吃空饷坑朝廷的文官武将一煽动,皇帝就没有了立场,什么人啊!

    怪不得历史上的崇祯到了最后简直是众叛亲离,这小子确实一点点担当都没有,不怎么厚道啊!

    王承恩来到金州黄汉当然要好好接待,连续三天陪着他看城防,俩人登上大黑山用千里镜远眺二十里防线。

    黄汉在让王承恩看防御系统的同时给他讲解如何步炮协同作战,如何利用骑兵突击分割敢于进犯的建奴。

    王承恩看到的人马军容整齐,看到的军营井然有序,看到的训练场热火朝天。

    他发现虽然“红旗军”中十几岁的孩子有一大半,但是显得稚嫩的脸上充满坚定,意识到随着时光流逝,这些孩子在战火中成长,几年后“红旗军”的战斗力更加不可估量。

    黄汉知道王承恩不是贪婪恶毒之人,但是该有的礼数不能少了。

    他送给王承恩一千两银子的汇票加上价值三百两银子的一盒东珠、二百两银子的十支极品高丽参、一副黄金甲、一支纯银镀金的千里镜。

    礼多人不怪,即便王承恩不贪,见黄汉如此客气也是乐不可支。

    这就是中国官场,我不贪不表示你就可以不送,我要不要是原则问题,你送不送是个态度问题,你不送厚礼说明你心里看不起我。

    黄汉如此厚礼足以证明了态度,跟黄汉年纪差不离的王承恩笑得好开心。

    他尖着嗓子道:“黄将军太客气了,如此大礼咱家怎么好意思笑纳。”

    黄汉道:“本官一直仰慕王公公,以前没有过多来往乃是没有机会,今日得以在金州相见哪能怠慢。”

    “黄将军一直对咱们这些人礼敬有加,完全不同于其他文官武将,咱家心里有数,不是咱家在将军面前表功,每当天子提起将军,咱家都是把将军的功绩实话实说。”

    “本官多谢公公仗义执言!”

    “唉!这一次天子真的为难了,也是由于将军手段狠辣了些,舆情汹汹实在难以收场,故而委屈将军了。”

    “没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少了些许虚名么!不影响为国杀敌!”

    “如此,咱家就放心了,圣天子就是担心将军心里不痛快才派咱家渡海而来,咱家认为不虚此行,可以把所见所闻如实回禀,想必圣天子得知金州一线在将军经营下固若金汤一定会龙颜大悦。”

    送走了王承恩,已经四月上旬,黄勇按照约定带着船队来到金州港。

    黄汉准备亲自去倭国贸易,准备出发的战船十八艘,一大半都是今年下水的新战船。

    这两年坑蒙拐骗外加强取豪夺的大型商船有一百几十艘,其中达到二号福船级别的有一半,所有的船舶都要精心保养,几十艘被认为太过老旧的被淘汰即将拆解重新利用。

    黄氏自己建造的老闸船型的商船简单实用、造价低、船速快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现在已经下水了几十艘,排水量在三百到五百吨之间。

    这一次跑倭国精选了三十艘二号福船级商船,带上了二十艘五百吨级老闸船式商船,已经装载了瓷器、铁器、丝绸、松江布、茶叶等等货物成本价五十余万两白银。

    为了这一次备货,黄汉不仅仅用光了现银还收取了江南商家采购钢铁原材料的十余万两银子预付款,还通过高家做保借贷了白银三十万两。

    有官方背景有高家做保,黄汉要付出的利息还达到二分,也就是用十个月要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利息。

    怪不得大明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开当铺放高利贷,钱生钱的买卖获利丰厚,黄汉已经琢磨着开设钱庄把借贷利息降下来,使得小商家能够得到资金支持。

    黄汉借如此高利息的银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到处要花银子。

    京师的投入已经完全展开,动用了泥水匠一千余,动用了壮劳力五六千,前期投入的五万两银子已经所剩无几,因为工地上每个月的工钱、伙食钱就达到一万两白银。

    黄家在京城大兴土木使得五城兵马司轻松了不少,因为五六千壮劳力被雇佣,其中有八成是流落到京师讨生活的难民。

    黄家乃是军人世家,连管理劳工都采取军事化,京城几千壮汉得到了工作机会,导致闲杂人等的数量直线下降,治安状况直线上升。

    估摸着完成京师场所的投资需要白银二十万两到二十五万两之间,虽然明知道稳赚不赔,但是前期投入也成为了黄汉的沉重负担。

    因此这一次跑倭国必须赚钱,否则黄氏有可能资金链断裂导致信用危机,倒闭、破产那还不至于,黄汉是有军队捏在手里的官商,暂时没银子给要求欠几个月哪个敢用强?

    去时十八艘战船没有载货,如果回程之时可以大量购买倭国铜锭、硫磺、硝石、铅和大米,那么每一艘战船上也可以装大米三四千石,吨位不超过三百五十吨就行。

    准备远航的商船都是二号福船和五百吨以上级的老闸船,战船有一半是加了轮桨的七八百吨级的老闸船改良型,总平均一艘船载重不会低于三百五十吨,运回来的货物少不了。

    黄汉从来没有担心倭国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闭关锁国,因为远来贸易的船队带着装备了大炮几十门的战船十八艘,不开门贸易,咱们把他们的国门轰开直接上岸抢。

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赚钱() 
德川幕府选择老老实实贸易,黄汉也没准备过度欺负人,只不过要定价权而已,不能由倭人决定卖什么东西,卖多少东西,卖什么价钱。

    黄汉早就想好了如何交易,不可能买奢饰品和工艺品,尽可能买资源和粮食。

    这次以买铜和大米为主,买硫磺、硝石和铅为辅,如果还有吨位,还可以买其他可以长期保存的食品,鱼干也可以买一些。

    私自跑去日本海贸,第一次做生意,人生地不熟来回恐怕要两三个月,如果朝廷有事找不着“红旗军”主将该当如何?

    没关系,主将是可以出海的!历史上袁崇焕就出海跑到双岛骗毛文龙见面。

    黄汉出海巡视海防有何不妥?况且“红旗军”也有水营。

    只要出海谁能保证不会遇上点意外,万一碰巧此时朝廷找黄汉,宋鹏飞、杨大年、王展鹏等等大可以说船队遇上风浪有可能迷航了。

    以前经常跑日本航线的资深船长沈宪宜多次被黄汉召见,相谈得最多的就是日本海贸。

    沈宪宜现在是一艘排水量八百吨新式战船的船长,正六品武官,由于水师基本上没什么战功,因此给予的官职不高。

    一艘排水量八百余吨的新式大战船上水手、炮手就达到三百人左右,船长少说也应该实授把总,品级应该最少应该是正五品。

    沈宪宜只不过在抓捕辽海商船之时出谋划策,甚至亲自劝说商船的水手、炮手向“红旗军”投降,基本上没有付诸武力,得到了正六品官职已经很满足。

    他以前去倭国每次同行的武装商船不会超过十艘,清一色二号福船,每艘船上都装备五六门青铜六磅炮。

    倭国对外贸易的地点在长崎,这里是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特许的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大明、吕宋、荷兰、葡萄牙等等国家的商船都在此交易。

    沈宪宜担心没有事先联络,黄汉亲自出马带上几十船的货物短时间未必能够及时脱手,需要的货物中铜锭已经是德川幕府严令禁止外流的资源要搞太多恐怕有难度。

    他建言道:“将军,下官以为此次贸易您最好不要亲力亲为。因为我们携带的货物颇多,要买的东西也不容易筹措,保不准在长崎逗留两三个月也未可知。下官这一次会联络好了货源和买主,下一次将军可与下官同行。”

    黄汉笑道:“德川家光闭关锁国控制商贸那是对于别国,他又不是倭王,只不过是个征夷大将军,我大明平辽将军去和他贸易是瞧得起他,况且他这些年不外销铜锭,手上应该有不少货源,卖给我们正合适。”

    沈宪宜以为黄汉不懂倭国内政,苦笑道:“将军,那征夷大将军在倭国等同于国王,德川幕府管理整个倭国,咱们以前去倭国贸易至多找个大名作为中间人,哪有本事直接跟人家征夷大将军直接贸易。”

    黄汉傲然道:“你此次跟着本官去跑一趟倭国就知道了一切皆有可能,届时本官会安排你去跟德川家光谈判,这一次谈好了相关事宜,以后本官就不会为了生意亲自跑去那么远。”

    沈宪宜哭笑不得,想再说什么又觉得不合适,心里认为黄汉未免太自信。

    他只能抱拳道:“下官对长崎比较熟悉,届时会找经常合作的大名试图联络德川幕府,争取能够得到德川家光的接见。”

    黄汉笑了,他神秘兮兮道:“这件事用不着你操心,德川幕府自然会请你去谈判,本官知道你懂倭国话,也收留了几个精通倭文的帐房。

    届时你们只需要狠狠地压价就行,总而言之我们携带的货物卖出的价格跟以往相同,但是采买的货物必须比以往低三成。”

    沈宪宜满脸无奈,这位将军打仗很行根本不会做生意,人家都不肯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