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被点醒了,喃喃道:“是啊!金州有‘红旗军’在才能够守住,把该部调往别处得不偿失。”

    方正化道:“陛下圣明,血战辽南几个月‘红旗军’伤亡过半,此时守卫金州已然吃力。

    但是陛下放心,只要给予黄汉钱粮兵额,一年时间‘红旗军’不仅仅能够恢复元气还能够扩张一倍,届时出动五六千人马支援别处就成为了可能。”

    “唉!朕可以给黄汉时间、钱粮、权力,谁能够给朕一个太平年景啊?”

    李若琏和方正化都跪下道:“臣、内臣愿为陛下分忧死而后已!”

    看着这二人,崇祯脸色好了许多,他温言道:“你们用心带好神枢营和锦衣卫,朕也给你们钱粮时间,明年秋天一定要给朕带出一万虎狼之师。”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人马理论上十几万,这是指纸面上拿军饷的存在,实际兵力一半都不足。

    再点验这些人马,青壮年恐怕只有一半,再减去混身份的贵族子弟,最后能不能得到一两万可战之兵天知道,反正历史上在崇祯末年拉出去打流寇之时,还没见着敌人就溃散了。

    方正化想好了,他手里已经有二百余上过战场证明了忠诚度,得到了升官发财的大好处的军官。

    以这些人为底子从整个京营挑选出六七千人马再次加强训练一年半载,纵然比不上‘红旗军’,想必也不会差于东江镇人马。

    相对而言锦衣卫就好对付,毕竟正经八百的锦衣卫校尉和力士属于普通老百姓青壮年人人向往的工作岗位,渴望不可求,因此许多人投靠锦衣卫成为帮闲。

    这就跟后世的某些单位一样,拿高工资享受最好福利的是用不着做苦差事有编制的存在,在第一线吃苦、流汗的都是临时工。

    只要有了钱粮,李若琏会从成千上万帮闲中挑选一半有武艺的人掺沙子。

    有娄允、张超等等七八十上过战场、捞过军功和赏银的军官宣传蛊惑,用不着半年三个千户三千三百六十个兵额肯定齐装满员,而且个个能打不怕死。

    大明烽烟四起,大多数是告急、要援兵、要钱粮、要抚恤。

    唯有辽南大捷消灭东奴军民累计高达两万余,前前后后有七八万汉民被抢回,这无疑大大遏制了东奴的发展势头,也让屡屡吃瘪的大明扬眉吐气一回。

    在这朝廷到处都要用兵、用人才之时不给予立下盖世奇功的文官武将厚赐如何激励三军效死?

    大朝会,有关于辽南大捷的封赏群臣都有预期没有异议,只不过为难了内阁。

    因为此战的封赏没有先例可循,毕竟东奴崛起呈现之势不可挡,大明多次败北损兵折将,战死的总兵官、游击、参将不下于百员。

    参照打蒙古鞑子、打倭寇来封赏貌似不合时宜,唯有参照天启年的宁锦大捷或者参照崇祯二年的收复四城之战。

    可惜宁锦大捷杀敌只有二百余级、四城大捷也不足两千斩获,斩首数的悬殊实在太大,参照物的价值实在不高。

    这时特意赶来朝会的郑国昌上奏了一件大好事,北直隶除京师外的州府全部完成了天花的预防,事实证明安全有效,今年感染天花之人没有一位是扎过预防针的老百姓。

    由于进行过预防的人照顾感染者不会被传染,因此今年北直隶由于感染天花死亡的人数微不足道。

    郑国昌是管理北直隶的最高地方官,他准备明年春天在京师推行扎预防针防控天花,询问紫禁城是否参与?

    他还提议给予李中梓、吴有性、李中桦三位巡按御史封赏,以表彰他们为控制时疫做出的贡献,强调增强京师内城、外城的卫生管控,争取卫生标准接近紫禁城。

    黄汉一直担心脏乱差的环境会导致瘟疫的传播,自己管理一个地盘首先就是狠抓环境卫生,杜绝军民喝生水。

    大明京师常住人口本来就有七八十万,由于建奴打入京畿之地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却没有能力攻打城高墙厚的京城。

    因此太多军民、官宦认为京城的安全值得信赖,有条件的北方达官贵人纷纷进入京城安家。

    没条件的升斗小民不惜卖身为奴也想尽办法来到京师谋生,现在京城畸形繁荣,人口早就突破百万大关,乃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城。

    京师人口多了,朝廷的财政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用于边防的银子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用于基础建设投资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性,这个世界第一大城已经越来越脏。

    黄汉和老丈人谈论过如何管理城市,更加注重阐述了时疫和城市卫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初时,郑国昌还不以为意,但是发现女婿真的有效解决了天花时疫之时,郑国昌已经无条件信任女婿。

    他特意赶来上朝就是陈奏天花预防的有效性被证实,明年京城的人口都要扎针,并且提出加强京师的卫生管控。

    北直隶布政使所奏都是好事,利国利民还不难办到,在这朝议黄汉的封赏之时开口,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也,群臣都心里有数。

    崇祯热爱自己的家人,既然验证了预防天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当然会让紫禁城中所有人打预防针。

    三个医学家身份的巡按御史都得到了官升一级的提拔,李中桦将要在明年元月底负责紫禁城的预防工作,二月初开始内城、外城的预防。

    李中梓、吴有性负责向十三省、南直隶推广,争取花三年时间大体完成全部子民的天花预防。

    历史上的三个对瘟疫防控有建树的医学家被黄汉收徒后得到了许多这个时代人想不太明白的指点,他们的医术走出了瓶颈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黄汉讲解的流行病传染途径他们三人都明白了,现在接诊疑似流行病患者之时都戴上了黄氏医用品作坊生产的口罩。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平侯() 
马上四十岁的吴有性和太医院名医、李中梓兄弟共同探讨写成了《温疫预防手册》,对于流行病的防控提出了这个时代最为科学的管理办法。

    现在吴有性和一众医学家在研究、收集治疗各种瘟疫的药方,其中就有以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的达原饮药方。

    这段时间军中就经常使用达原饮药方加大黄、葛根、柴胡和解退热,抗病毒,抗感染,使得感染伤兵存活率大为提高,军医们一致公认效果不错。

    吴有性他们将要编写成一部医学著作《温疫论》,把证明有效的药方收录在书里面,造福后人。

    黄汉还把好为人师的品格强加给了三个老徒弟,要求他们竭尽所能多收徒。

    言论堂而皇之,多接纳一个徒弟就会多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就会多一个疾病防控的宣传员,利国利民何乐不为?

    如果整个大明的老百姓都有了文化、识字、懂得医理,这个国家该有多么美好?

    现在除了黄汉交予他们三人做卫队的一个百总孩子成为了他们的学生,他们自己还在穿州过府推广扎预防针之时收留了二百余十几岁的青涩少年。

    吴有性和李中梓兄弟认为师傅虽然年轻但是言之有理,十三四岁的孩子流落街头,此时只要收留他们给他们衣食,教育他们向善,他们日后会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

    他们如果混迹街头,成天打架斗殴偷鸡摸狗野蛮生长,侥幸生存下来的十之八九会变成歹徒。

    现在吴有性三人除了每人有几十个正常弟子,还有了足一个把总军事化管理的学生,这三百多人以黄汉给的一个百总学兵为底子每天学习、军训,具备一定的战斗力。

    这些有武装的医学兵跟着吴有性三人起了大作用,最起码发现传染源要隔离哪几家之时,在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付诸武力,动用军队大规模隔离之时有了内行参与行动。

    京城的环卫工作交给了李若琏和太医院联合管控,争取三年内杜绝粪堆遍地污水乱流的脏乱差现象,锦衣卫可以处罚乱倒垃圾的市民,可以向商家和居民收取城市卫生费。

    锦衣卫具备了后世城管局、环卫局、国家安全局的职能还会怕搞不到钱粮?

    黄汉跟李若琏和方正化这段时间形影不离谈论了不知多少国家大事和管理一个城市的办法,也顺带着教了他们几招如何搞钱。

    罚款是个很有效的敛财手段,门前卫生承包是个不错的管理办法,组织京营和锦衣卫上街疏通沟渠清理垃圾,号召大商家、达官贵人捐资为京师卫生出力会掀起轰轰烈烈还京城整洁、文明的爱国运动。

    历史已经证明李若琏不是一个贪婪恶毒之人,他是末代大明有担当的忠臣之一,被后世妖魔化的锦衣卫由他来带善莫大焉。

    有他在京城带领锦衣卫参与城市管理,再有吴有性、李中梓等等得到黄汉现代卫生理论指点的医学家提供技术支持,真的会有效预防瘟疫爆发。

    紫禁城御书房内,炭火把这里烘得暖意融融,疲惫不堪的皇帝又陷入了沉思,国事多艰,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想励精图治,可惜事与愿违,国库空虚刀兵四起,貌似一年不如一年。

    辽南大捷振奋人心,为了鼓舞士气,为了让军民对大明有信心,朝廷已经不遗余力就行了宣传,明军在辽南消灭两万余东奴军救回大明百姓十万的壮举已经多次上了朝廷邸报。

    大部分官员都知道,实际战果没有这么多,但是为了宣传需要,为了振奋人心,略微夸大其词无伤大雅,可是这也会有后遗症,邸报里那位战无不胜的黄都督战功赫赫该如何封赏?

    刘之纶和方正化、杨大郎、宋鹏飞、李若琏、黄龙、金声、高有谋、毛承禄等等立下功劳的文官武将的封赏内阁和司礼监合议已经拿出了章程。

    唯有给予黄汉何等恩赏所有人都选择了沉默,他们把问题上交请皇帝圣裁。

    曹化淳、王承恩见皇上靠在龙椅上闭着眼睛貌似睡着了,王承恩拿了一件大氅轻手轻脚走近准备为崇祯盖上,谁知此时皇帝开口了。

    “王伴伴、曹伴伴,内阁和司礼监都没有提议如何封赏黄汉,这是为何?”

    曹化淳赶紧道:“黄太保功劳实在无法估量,单成功预防天花活人无数的大功就是旷古绝今,复土之功又是继往开来,内阁、司礼监一致认为交于圣裁。”

    “如此大功足以封爵,你们认为可否?”

    曹化淳道:“满朝文武都如此猜测,只是不知陛下在给黄太保封爵后如何安排?他如此年轻总不能召入京城闲住,终日斗鸡走狗吧?”

    “朕准备赐予黄汉东平侯流爵以示恩宠,实授职务照旧,还是让他在辽南跟东奴较量,争取蚕食南四卫。”

    “陛下圣明,如此安排最是稳妥,有东平侯平辽将军黄太保镇守金州,东奴势必寝食难安。”

    大明的爵位有两种,流爵和世爵,能够世袭罔替的爵位叫做世爵,可谓一人努力只要不惹祸子子孙孙都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无穷无尽。

    流爵大不同,努力的人得到爵位风风光光一辈子,子孙不享受这待遇,因此流爵、世爵权位相同含金量截然不同。

    崇祯皇帝渴望勇于任事的文官武将,对于取得成绩的人肯给予要职也不惜破格提拔,辽南的仗打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