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汉大笑着走出杨老实的铁匠铺,杨老实还跟在后面纠正道:“打蒙元那时算起,我家打铁手艺已经传了足二十一代了。”

    眨眼间已经是腊月初十,数九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九里台村黄沂州家的最大的一间屋子里济济一堂,男女青壮年坐了有近一百人。

    这里就是一间临时大教室,每天晚上都会点燃几支粗大蜡烛照明。每天一个时辰学习文化的时间,所有的家丁们都在这里度过。

    由于黄汉不仅仅教大家识字、算数还讲许多生动的故事,因此整个庄子里还没有上山躲入避难所的年轻人都来听课。

    一只羊和一群羊都是赶,黄汉不仅不拒绝外来蹭课的青年,还鼓励他们认真识字,要是到了默写的时候能够默写对了八成,所有人都会得到二十文钱的彩头。

    黄汉没有如同私塾先生那样从三字经开始启蒙,他是个实用主义者,第一堂课就摘选了神童诗里的一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开篇。

    接下来就是进行民族主义教育,讲岳武穆打女真人的故事,识字课就趁热打铁从岳飞的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开始。

    黄汉的小课堂从刚开始时不到二十人,发展到了近百人,九里台的年轻人都已经期盼每天晚上这宝贵的学习时间。

    渐渐的被启蒙的年轻人眼神不再空洞,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知道了汉民族的先贤和民族英雄。

    当然还有一种潜移默化也悄悄的注入这些青少年的心底,那就是对黄汉的认可,随着时光流逝,这种思维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就会对黄汉有了依赖多了盲从。

    从骨子里流露出的信任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黄汉不会辜负这些乡亲们,“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这些起家人马只要能够活下来,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十有八九,最后封公封侯也未可知。

    黄沂州实在想不到三四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居然博学如斯,连他也喜欢来课堂听儿子讲故事说典故。

    他多次询问儿子又在军中跟了哪一位博学鸿儒学文,是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文官大老爷?

    没辙,黄汉只能编故事,他告诉父亲,自己经常跟着几个在总兵府做幕僚的秀才相公读史书,因此有了点一知半解的文化。

    能够得中生员的当然是读书人,在四乡八壤也是受人尊敬的存在,这样的人可不是很多,最起码九里台村一百年里都没有出一个。

    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几个秀才公的指点,黄沂州顿时觉得与有荣焉。

    他再也不怀疑儿子学问的长进,毕竟书中自有颜如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等等神话读书人的言语已经深入人心。

    这个时候不确定性太多,黄汉心里纵然记得许多东西的制造方式也不敢开金手指做从来,万一这些新技术、新产品被后金军缴获岂不是有可能给敌人攀了科技树?

    黄汉只不过买来一些烈酒通过土办法来蒸馏,反复几次后,虽然得到的酒精不如后世酒精纯度高,但是用来洗伤口的消毒效果一定是这个时代的飞跃。

    蒸馏酒在明朝叫做烧酒,元末明初就广泛在民间出现,只不过酒精度不是很高,有可能是蒸馏的次数不多。、

    黄汉知道酒精在常温下也会挥发,沸点温度不到八十度,蒸馏买来的烧酒之时掌握好火候,只要做到低于一百度,避免水沸腾大量产生水蒸气,得到酒精度大于八十的土酒精不是很难。

    以人为本,每一位家丁都是将军的种子,一定要爱护他们尽可能避免战损,战场救治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能把面临死亡的袍泽从阎王爷那里抢回来很重要。

    这个时代的伤员死亡率极高,最大的威胁就是死于细菌感染。

    在没有青霉素的时代,伤口消毒是控制感染的唯一办法。后期科学管理伤病员,减少二次感染源,以这个时代人的耐受性,活命的可能性极大。

第二十六章:搏军功() 
黄汉当然会准备许多经过高温蒸煮的纱布,不仅如此他还准备了一些桑皮线,做了几根如弯钩装的缝合针。

    所谓桑皮线,即取桑树之根皮,去掉表层的黄皮,只留取洁白柔软的长纤维层,经锤打泡制加工而成的纤维细线。

    桑皮线不仅制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且不易断折,更有药性和平,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的治疗作用。这不是黄汉的金手指,远在隋唐时代就曾经有医者用作伤口缝合。

    只不过汉人敝扫自珍,许多家传绝学都是传子不传婿,导致许多秘技失传而已。

    有了酒精消毒,再有桑皮线缝合伤口,敷上金疮药,内服止血化瘀散,除非受到了严重的内伤,否则伤兵死亡的可能性会很小。

    大明的金疮药只要是货真价实的疗效都类似于云南白药,只不过没有云南白药效果好罢了。止血、生肌、消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黄汉在抚宁城老字号药店回春堂买了最好的金疮药和止血化瘀散,以后这两样药物要成为军中必备品。条件具备之时需要找一位医术高明的郎中随军。

    黄汉知道如何缝合,但是没有亲手做过,为了熟手他带着大弟子宋鹏飞用猪肉练习了几个时辰。

    最后发现宋鹏飞的手指比自己灵活,干脆就嘱咐他认真练习,告诉他这个技术会在战场上救活许多战友的性命。

    宋鹏飞很聪明,早就看出来这是为了缝合伤口而准备,他觉得相当惊奇,难道人的皮肉也可以缝缝补补?

    其实十几人的家丁队里神经最粗大的应该是宋鹏飞,他毕竟亲身经历过实战,曾经面对面用虎枪扎穿过建奴,还亲手砍下了几颗后金军脑袋瓜,估计他用针线缝合冒血的伤口,心里承受力应该没有问题。

    腊月十二,黄家来了一彪铠甲鲜明的明军骑兵。

    那是二十四个家丁护卫已经官升一级的韩志宽来看望老部下,他还带来了人头赏银合计三百二十两。

    如今局势不明,韩志宽只在九里台逗留了一个时辰就回去了,从他口中得知后金军正在京师附近跟明军激战,大明的形势不妙,又一位能战且敢战的猛将满桂折戟沉沙。

    满桂弓马娴熟性格很粗鲁,但是为人忠诚勇敢,不好声色,肯和士卒同甘共苦,因此能够得到麾下效死。

    他明知在关宁军溜之大吉的情况下明军无战心,可是迫于压力还是硬着头皮在永定门外跟后金军硬撼。

    红歹是得知勇将满贵出战喜不自胜,他集中优势兵力,下达不计损失一定要歼灭满桂人马的死命令。最后的结果很不幸,武经略东平侯满桂光荣战死在京师城下。

    大明继平辽将军左都督赵率教阵亡后再次折损了悍将满桂,这两位名将乃是末代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这样枉死,可悲可叹!

    韩志宽带来的信息跟黄汉掌握的历史知识别无二致,后金军在大明京城下耀武扬威,明军虽然多次发动攻击可惜都以惨败收场,被后金军打死了许多兵丁战将。

    如今“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言论又喧嚣尘上,再加上入关勤王的关宁军居然不听朝廷调度,在祖大寿带领下逃回辽东,大明朝堂振动,大有末日来临的味道。

    韩志宽哀叹明军不堪,怒斥衮衮诸公不作为,扬言恨不能带领家丁去砍几个建奴提振士气。

    黄汉父子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情绪激动的黄沂州当场表态要为朝廷效死,不日就会带领十几个家丁去袭击建奴。

    韩志宽当然勉励一番,并且高调宣布他已经以一个总旗足额人马向兵备道大人请饷,而且是以骑兵的耗用行文,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下文。

    近几日朝廷出了纰漏,山西来勤王的兵马由于没有及时拨付钱粮,导致几千边军溃散,天子震怒,十几位文官老爷下狱问罪。

    前车之鉴,在这微妙时刻以维稳为主,兵备道无论是否愿意,也要矮下身段安抚好归他管理的赳赳武夫,克扣钱粮最起码在这个时刻会收敛许多,办事效率自然会提高不少。

    至于黄沂州总旗是不是有足额的兵丁韩志宽根本不担心点验,他在黄家已经瞧见了忙忙碌碌的青壮年有几十号。

    韩志宽来九里台村的消息乡亲们都知道了,许多人还看见了朝廷从三品武官的行头,瞧见了那些神气活现的家丁。

    送走韩志宽的当天晚上黄汉就召开动员会,高调宣布明天做好出征准备,后天往京师方向搜索前进,争取袭击一支不超过十人队的后金军。

    训练了一个月,这些家丁本来就有武力值、就各有所长,现在已经能熟记军纪,也开始懂得互相配合,是时候带他们出去经历战斗。

    训练场上仅仅能够练兵,要让新兵成长为战士必须经历血与火的战场磨练。

    家主练兵就是为了打仗,所有的家丁都有这个觉悟,一个月里每天都在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每一个家丁恐怕都有了代入感。

    得知马上就要出发去找后金军的晦气,所有的家丁都没有异议,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还有些期待。

    人人都知道打仗会死人的,这不可避免。但是作为主将一定要对袍泽负责任,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是重中之重。

    大明京畿之地何其辽阔?有十几万平方公里方圆,后金军那一点点人马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他们总会出现薄弱环节,况且如此大的一片战场,部队与部队之间的联络也是个大问题。

    如今后金军正在京师城下鏖战,黄汉准备带着十几个家丁去战场外围寻找战机,没有大手笔,找机会偷袭小股部队或者干脆劫杀后金军相互之间联络的信使。

    后金军都是强盗,他们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军营里,总会有人出来结伙打劫。

    黄汉有了十几个人,再次选择伏击战之时可以发动袭击的机会最起码跟他一个人玩偷袭的几率放大五倍都不止。

    以目前十六人的规模,再次面对一小队建奴的时候,用偷袭取得胜利最少有八成把握。

    黄汉队伍里所有的战士都是本地人,都是知根知底的乡亲,这种队伍最容易形成凝聚力,任谁也不可能忍受下半辈子被乡亲们唾骂,抛下袍泽自顾自逃跑。

    十六人都熟悉路况,可以抄小路入密林,万一遇到大股后金军之时逃跑效率肯定不成问题。

第二十七章:遇敌() 
崇祯二年是后金军第一次入关,京畿之地的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人人都恨不能得而诛之,主动做汉奸的少之甚少。

    其实大明朝廷如果动员力足够,完全可以发动群众保家卫国,让这几万后进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也大有可能。

    可惜事与愿违,大明朝廷的政令连通达乡里都做不到,地方上基本是乡绅、宗族说了算,这些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根本指望不上。

    黄汉的力量处在萌芽状态太薄弱,不可能去硬撼建奴,现如今保存实力谋求发展尤其重要,选择打小规模歼灭战,打滑头仗是这一次出击的主旋律。

    崇祯二年十二月十四日清晨,在寒风萧萧中,十六位骑士出发了。

    他们除了胯下战马外还有九匹备用马,黄汉没有打旗号,他甚至于还没想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