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包外面马蹄声隆隆蒙古语的哭喊声四起,项成梁已经听见了汉语的呐喊,又听清楚了是明军袭击鞑子,明军还要求汉人不要乱动免得被误伤。

    项成梁的故乡张家湾是个商贾云集之地,他两次参加府试都没有过,二十出头之时还只是一个童生,为了生活寻了个月钱高达二两的帐房差事。

    之所以东家出如此高价雇佣项成梁,就是因为看中了他体格比一般读书人强壮,因为东家的生意是边贸,经常送货去口外。

    项成梁有语言天赋,三四年里经常跟着东家来口外跟蒙古人交易,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现在又在蒙古为奴近一年,发展到连许多蒙古方言都能够听得懂。

    项成梁从鞑子哭爹哭娘的悲声中判断出鞑子败了,心里无比激动,他默默地瞧着准备负隅顽抗的郝哥烈,想着是不是从背后下手给他致命一击。

    赫哥烈这个部落里剩下的二十几个鞑子等到攻击的明军第一轮冲锋过后立刻乱窜。

    他们知道明军回马再冲之时有个时间差,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取到战马,鞑子们往拴马处狂奔,有皮盾的已经把皮盾举到后心部位妄图得到保护。

    桑羽和麾下回马杀到,箭射、刀砍、驱马撞,又有最少二十个鞑子失去了战斗力。

    有六个鞑子认为自己是幸运儿,他们终于上了战马,此时纷纷打马如飞往北奔驰,桑羽让程运来指挥三个小旗留下肃清残敌,自己亲自率领何亮小旗穷追不舍。

    桑羽刚刚换乘的战马是冲击速度无与伦比阿拉伯战马,他是拥有六七年军龄的资深骑兵,骑术不亚于蒙古人,很快两个鞑子被他追上射落马下。

    剩下的四个鞑子也没有能够逃脱,以逸待劳的乔大山小旗迎头堵截住已经吓破胆的喀喇沁人,两个被当场打死,还有俩人下马跪地投降了。

    搜索蒙古包的三个小旗骑士有足三十三人,他们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直接扔火把焚毁蒙古包,他们宁可麻烦一些采取交替掩护的战术进入蒙古包搜索残敌。

    做过榛子镇士绅家里护院头子的程运来小旗官是个武术家,胆大心细手上有两下子。

    他让另外两个小旗在马上游弋随时戒备,自己带着十个麾下跳下战马摘下骑盾准备进行步战。

    专为骑兵量身打造的骑盾比刀盾手制式钢盾轻七成,面积只有刀盾手专用轻钢圆盾一半大,骑盾重量不超过七斤,上端有可以挥砍的刃口。

    程运来带着一伍麾下举着骑盾接近蒙古包喊话,让里面的汉人出来,只要蒙古包里出来了汉人,里面是否有鞑子准备负隅顽抗就清清楚楚了。

    他们互相掩护一路搜索,只在两个蒙古包里遭遇到了反抗,可是下了马的鞑子弱得很根本不是武术家的对手,况且三五个反抗的鞑子还是老的老小的小,三下五除二就被明军斩杀当场。

    眼看着明军骑兵下马搜索蒙古包,躲在里面的赫哥烈豁出去了,他准备射冷箭打死一个骑马来回溜达的明军再看看能不能夺马。

    正当他拉满弓弦准备发动偷袭之时忽然觉得脑后有凉风,他本能地低头,项成梁凭借一股血勇挥动手上的柴刀本来是对着赫哥烈的脖子去的,现在砍在他的后脑勺上。

    由于项成梁是倾尽全力一击,力量足够大,一下子掀掉了赫哥烈的一小半天灵盖,鲜血和脑浆溅得项成梁满头满脸都是。

    项成梁在不住颤抖,原来这是他第一次杀人,他还犹恐赫哥烈没死透,接二连三挥动柴刀直到把赫哥烈脖子砍断了脑袋离开了身体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发出狼一般的嚎叫。

    程运来早就发现了这个最大的蒙古包,他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战术先消除周边蒙古包里的抵抗最后才会合围这里。

    当他带着一伍麾下举着骑盾冲进弥漫着血腥味的蒙古包,发现了浑身血污的项成梁在歇斯底里呐喊,发现了两个喜极而泣的汉人女子。

    桑羽咧开嘴直乐,他知道蒙古包是个好东西,缴获几个用来扎营比牛皮大帐舒适多了,蒙古包不仅仅结实保暖使用寿命也可圈可点。

    当然这是指扎营几天以上才可以搭建蒙古包,临时扎营搭建蒙古包费时费力没有这个必要。

    他安排几个鞑子俘虏和鞑子女人拆解蒙古包,让解救的汉人都来学习。

    桑羽看来是要把这个小部落的所有东西都带回去,他完全做得到,因为理论上鞑子的马匹加上运输工具可以搬走整个部落的物资。

    程运来负责收集缴获,本来穷得叮当响的喀喇沁鞑子抢了大明后今非昔比,在这个小部落居然收缴了以白眼计高达四五千两的贵金属。

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 
“红旗军”出关的第三天注定是收获日,不仅仅是桑羽的总旗发现了喀喇沁人,另外十个总旗也有一大半遇到了蒙古包。

    这些喀喇沁人的小型过冬聚居区规模都不是太大,最小的是两户人家搭了四个蒙古包,人口才十几个,只有三个人可以骑射。

    最大的一个聚居区恐怕有五六十户,侦察到这个地方的是裴大能总旗,他不折不扣服从家主的命令,火速派遣一个小旗的麾下回营联络。

    千户官袁思明得到探报指挥五个总旗会同裴大能总旗把鞑子围歼,计斩杀控弦鞑子六十三人,俘获九人。

    由于我方骑士全部被铁甲、棉甲裹得严严实实,还是三百多甲士对阵七八十鞑子,又是采取突袭杀敌,因此没有人阵亡,只有二十几人轻伤、轻微伤。

    “红旗军”官佐无一例外都是会过日子的好男人,他们都跟桑羽总旗的做派差不离。

    蒙古包被他们袭击过后,原本的鞑子居住地只剩下光溜溜的几具或者几十具无头尸体等待狼群,那里连一个铁钉都不会留下。

    “红旗军”骑士终于觉得这一天过得不错,在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不仅仅杀了一百几十喀喇沁鞑子缴获了不少金银财宝,还夺了许多牛马、肥羊和蒙古包。

    更加让人高兴的是解救了汉人男女三百大几十,这些人大都是青壮年基本上没有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孩子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其中没有幼童。

    这些汉人有小一半人曾经去过青城,或者就是鞑子在青城人口市场用牲口交换回来的。

    当天下午“红旗军”早早地宿营,全体人员都可以打牙祭吃羊肉、牛肉,连刚刚获得自由的汉民也不例外。

    不仅仅随军劳役来辨认被解救的汉人,许多“红旗军”战士也纷纷来打听,因为他们也有亲人被建奴、鞑子抓走了生死不明。

    可惜没有出现奇迹,这三百七十几个被解救的汉人中没有发现“红旗军”的直系亲属。

    他们中有几十人早在三五年前就在喀喇沁部落为奴,这些人是辽东汉人,被建奴当做商品跟喀喇沁人交换战马。

    经过互相交流,只有三个随军劳役遇见了曾经的同村人,只是他们没有打听出自己的妻儿现在何处?是否还活着?一个个哭得呼天抢地。

    一共俘虏了喀喇沁鞑子不到二十,接下来黄汉通过拷问鞑子,询问汉人基本上摸清了青城的情况。

    黄汉还发现了精通蒙古语会写汉字的读书人项成梁,跟他交流后得知此人跟建奴、鞑子仇深似海,家在去年底被后金军焚毁,妻儿老母都葬身火海。

    “红旗军”官佐分别记录鞑子口供进行总结,又认真听汉人的描述,现在能够确认有好几个喀喇沁台吉的直系部落在青城过冬。

    喀喇沁的台吉布尔噶都、卓尔毕的直系部落已经扎根青城,他们也在学习建奴,这几年已经奴役汉人在青城周围开垦了十几万亩麦田。

    鞑子当然不会种地,都是汉人奴隶在耕种。估摸着青城有汉人奴隶在一万至两万之间,有控弦鞑子三四千,喀喇沁人口也应该有一两万。

    怪不得喀喇沁青城有一定名气,许多台吉的部落都选择来这里过冬,城里貌似有三四万左右常住人口,有五万石以上的存粮。

    在地广人稀的大草原,有这么个食物充足人口众多的商品聚集地确实会受到牧民追捧。

    三四万人口的城池在大明没什么了不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罢了,况且那里有至少一半是奴隶,其中九成以上的奴隶是汉人,还有一部分应该是喀喇沁征服其他部落后得到的战利品。

    草原民族的主要战利品之一就是女人,部落之间互相攻伐,按照成吉思汗的法则高过车轮的男子都是被屠杀对象,但是所有的部落无一例外不杀女人。

    因此草原民族的女人是中立的,她们属于胜利者,鞑子也不介意曾经是自己的女人被敌人夺去用几年,再次夺回来时还多出来人口。

    因为鞑子的女人已经替敌人生了子女,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也曾经得了便宜儿子。

    部落之间的攻伐未必就会杀光所有的成年男子,鞑子也接受投降,因此未必所有的奴隶都是汉人,也有一部分敌对部落的俘虏。

    得到了多方确认,喀喇沁青城就在一百里外,“红旗军”会面对三四千鞑子骑兵,如果喀喇沁人不选择逃跑动员城里的所有人包括半大孩子、老人参战,估摸着会有超过六千甚至更多的人马。

    貌似蛋糕太大啊!这一刻黄汉不由得有些犹豫,要是喀喇沁人都肯拼命,大几千人马都据城死守,“红旗军”伤亡不可控最后的结局是惨胜那就糟了。

    看来奔袭的既定战术需要修改,不能一鼓作气直接下口去吃下青城,这样做会崩掉牙齿,应该想想办法诱惑喀喇沁人分兵。

    一个人能够吃掉一头牛,但不是一次性吃掉。“红旗军”可以打成千上万的鞑子,但是不能一战成功。

    黄汉召开战前会议,他直言不讳自己的担忧,告诉麾下总旗以上级军官,敌人的兵力是我军的双倍,不能按照既定方案直接奔袭喀喇沁青城,需要诱惑鞑子们离开青城跟“红旗军”来一次野战。

    “红旗军”刚刚出现,人马数量不多,喀喇沁人不知道这彪人马的装备和战斗力,估摸着第一次接战之时,青城里的喀喇沁台吉应该不会想到全民动员,他们应该带上两三千鞑子来打这一仗。

    只要“红旗军”下手足够狠,在野战时干掉一半喀喇沁出战人马,接下来面临攻坚之时情况会好许多。

    要使得青城的鞑子发现“红旗军”比较容易,越是接近喀喇沁的心脏地带,聚居区会越来越多,明天骑兵还会发现更多蒙古包,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够把鞑子包圆儿,总会有漏网之鱼。

    逃出生天的鞑子去青城报告喀喇沁台吉有一千余大明骑兵在劫掠蒙古包,台吉和部落首领们当然不会坐视,带领人马来干仗那是必然。

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热兵器混搭() 
开会这个模式不错,“红旗军”官佐集思广益参加决策进行辩论,他们的判断力和指挥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红旗军”总旗以上级军官们已经没有文盲,开会时都带上笔记本和铅笔写写画画,一副认真记录的样子。

    虽然至少有一大半人错别字一箩筐,还有许多人干脆画圈圈代替不会写的字,但是他们都能够大体明白自己记录的内容。

    现在这些官佐在各自的总旗、百总像模像样的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