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汉之魂-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拉伯数字简单易学,黄汉给“红旗军”上第一堂算术课就是教大家写阿拉伯数字,徐光启见到了这些数字也认为简单实用,他准备进行推广。

    红旗中间有三个金黄色的大字“烤红薯”,两边还有两行小字,左边是“为红旗军筹饷”右边是“为老百姓服务”。

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 
黄汉还指导以李三娘子和谷甄氏为首的一群妇女还学会了油炸薯片。

    这个技术不值一提,她们听黄汉讲了如何制作后,只不过试着炸了三五次就基本上掌握了窍门。

    用类似于木工使用的刨子可以把马铃薯快速刨成薄片。

    下油锅炸干起酥后捞出来虑干植物油,然后撒上由孜然粉、茱萸粉、胡椒粉,花椒粉等等组合起的配料,味道好极了。

    由于原料都是纯天然食品,甚至于比后世的炸薯片还要美味几分。

    介于大面积收获马铃薯和甘薯还要在一个半月后,妇女们的烤红薯和炸薯片那个时候才会大规模上马销售,现在属于实验阶段。

    黄汉带上李三娘子和谷甄氏以及四十几个妇女去永平府城进行销售尝试。

    现在府城人口已经恢复了不少,有一万余户接近十万人。

    二十辆烤红薯车分别在永平城内大街上比较繁华的地方开始做生意,烤红薯的销售价格是四文钱一斤。

    果然不出所料,来买一斤尝尝鲜的老百姓络绎不绝,每一辆车的两个妇女都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下来居然平均都卖掉了三百来斤。

    这就意味着她们的营业额达到了一千二百文,也就是官价一两二钱银子,她们能够拿到手一百二十文工钱,如果每天都能够卖这么好,她们岂不是一个月能够挣到手一两八钱银子?

    是不是每一天都能够有如此好的生意黄汉不能够确定,但是可以肯定四文钱一斤烤红薯老百姓能够接受也消费得起。

    因为粮食很贵,直接导致炊饼和杂粮饼价格暴涨。

    李三娘子卖烤红薯当天粮食的时价就不低,一个二两重的炊饼卖价已经高达两文钱,要知道这个年代一斤是十六两,照此推算一斤白面炊饼售价是十六文。

    一斤烤红薯的价格只有白面炊饼的四分之一,这东西香甜可口,吃下去还比较抗饿,升斗小民选择烤红薯充饥应该比较划算。

    生活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也会买一些给孩子作为零食,因此烤红薯销售前景应该一片光明。

    当天晚上黄汉就去拜望准老丈人,此时郑家老夫人已经带着女儿秀娥已经去了京城的宅子,只有郑国昌和一个老仆两个长随还在原按察使府邸。

    随着永平府的各级官员到位,如果不出意外郑国昌没多久也会离开永平府回京师,他的官署其实在京城。

    郑国昌很看重准女婿,因为黄汉再次给了他惊喜,本来以为准女婿乃是一个赳赳武夫,谁知看走眼了。

    黄汉不但能吟诗作赋、能高歌一曲还能看得懂如《几何原理》那样深奥的学问书籍,这些倒还罢了,关键是准女婿有超人的管理民事的能力。

    十数万流民在黄汉打理下没有一个人饿死,不仅如此还一个个活得滋润,连清流铮臣徐光启都恨不能把这个能文能武的年轻人夸上了天。

    见到女婿来拜访,郑国昌乐滋滋让老仆安排了几样小菜跟他对酌。

    黄汉也带来了两样食物,一个是可以用来做下酒菜的烤薯片,一个是可以用来做主食的烤红薯。

    郑国昌没吃过这两样东西,尝了几口后拍案叫绝道:“贤婿,老夫吃的这两样美味就是甘薯和马铃薯做出来的吗?”

    “当然是啊!甘薯和马铃薯的做法多着呢,以后还会有许多新花样问世。”

    “如此甚好,新农作物产量高还如此美味,徐大人居功至伟,真乃我辈楷模。”

    “是啊,恩师一心为民,潜心研究农事,我这个弟子总要把他老人家的研究成果大行天下,这样才对得起恩师几十年耗费的心血。”

    “以老夫看来,徐大人得了你这个徒弟,他的新农作物被天下人认可已经为时不远矣!”

    翁婿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郑国昌对新农作物种植相当感兴趣,也好奇黄汉收购到手大量的马铃薯和甘薯接下来该怎么办?

    黄汉把甘薯和马铃薯的好处和多种用途原原本本讲述了一遍,然后把销售计划和盘托出,并且就请求郑国昌行文明确烤红薯、炸薯片这两个新奇食品乃是“红旗军”原创。

    以北直隶承宣布政使司的名义严正声明配方和制作方法已经在永平府备案,偷学者会以盗窃军产罪论处。

    这个办法其实很妙,原创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红旗军”这个集体,这样做就披上了正能量的外衣,御史、给事中无法冠以以权谋私的罪名。

    郑国昌要给“红旗军”行方便包庇黄汉,有了筹集军饷这个由头,给黄汉大开方便之门就可以堂而皇之不会被言官诟病。

    黄汉讲明了此举主要目的是帮助老百姓销售种出来的甘薯和马铃薯,次要目的是为了“红旗军”筹集军饷,之所以不许任何人模仿,就是要让“红旗军”家属做成独家买卖。

    这个时代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人家跟着学你能有什么办法?

    郑国昌老于世故,笑道:“贤婿,你的想法不错,可是即便老夫以布政司的名义在北直隶行文明确这两样新奇食品是‘红旗军’独家秘技又待如何?根本不会有官吏会肯去管这些闲事,只会是一纸空文。”

    黄汉笑道:“岳丈,小婿要的就是名正言顺,哪里真的要三班衙役去街面上抓人?‘红旗军’不欺负人也轮不到被欺负啊!”

    郑国昌一时语塞,他才明白了黄汉来找他行文乃是为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本没准备倚仗官府的力量来执法,他的‘红旗军’自己会把事儿办了。

    郑国昌道:“给你行文没问题,但是你们也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为了区区烤红薯闹出人命。”

    黄汉笑道:“哪能啊!小婿早就想好了如何处置盗学烤红薯技术的人,‘红旗军’会把他们抓捕法办,没收他们的设备,不会杀这些人也不会打他们,而是送去砖瓦窑劳动改造半年。”

    黄汉的办法真的不错,把竞争对手的炉子、车子没收,还让这些人免费去砖瓦窑干半年活儿,这些人付出的劳动总要值四五两银子,相当于交了罚款。

第二百章: 旗卫() 
在执法过程中当然会区别对待,如果发现有升斗小民确实是因为遇到了困难,他们没有能力做工只能选择做用不着大力气的小买卖度日。

    碰到一家老小指望卖烤红薯日子才能够过得下去的情况,“红旗军”执法之时可以收编他们加入合法的烤红薯阵营进行统一管理。

    郑国昌点点头道:“善,如此办理确实不算太过分,老夫准了,明天就行文并且出告示在北直隶各州府张贴。

    ‘红旗军’主将牵头卖烤红薯,目的是为了升斗小民能够卖掉产出,为了给麾下筹措军饷,好好运作,这对名声大有好处。”

    老丈人果然是玩政治的,眼光相当敏锐,提醒黄汉要借此扬名,这一次不是杀人如麻的凶名,而是行善积德的美名。

    黄汉其实不在意以此扬名,他要以此谋利,要解决就业,而且是为就业难的妇女增加大量工作岗位。

    只要取得官府的认可,他自然有办法垄断烤红薯生意,因为他有军队这个暴力机器,只要发现有人也搞起烤红薯摊位,就会下手。

    其实目前加工烤红薯和炸薯片的原材料基本上已经是黄汉独家拥有,别人没有参与竞争的可能性,此举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黄汉考虑这本来就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薄利行当,再被无序竞争就会无利可图。

    卖烤红薯的人太多会导致生意分流了,大家都没什么赚头只能保持饿不死还得硬撑着,如此这般把宝贵的人力资源浪费在内耗中。

    黄汉以现代人的经营理念估算市场合理配备摊位,会使得人力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率,这样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现在甘薯和马铃薯已经有了八百亩地的收成,可以推断出种植一亩甘薯得到的收获是种植麦子的六倍,因此黄汉把一斤白面价值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作为一斤甘薯的定价。

    麦子要磨成面粉才能够做白面馒头,损耗和人工都不是小数,甘薯这东西简直就是拿来就可以生吃的存在,只要保存得法损耗率基本上不考虑。

    烤红薯测算原材料成本是以一斤一文半钱来计算,按照四文钱一斤销售是折算过加工时水分损耗的,这就意味着购买一斤烤红薯会得到十四两的实物。

    抛去原材料、人工、煤炭和板车、烤炉折旧等等成本,销售一斤烤红薯可以净赚一文钱。

    没有暴利面而且向大众的生意才会长久。

    在大几百万人口的京畿之地销售比杂粮饼还要便宜,价格只有白面炊饼四分之一的烤红薯,一天卖出五十到一百万斤都能够实现。

    别看一斤烤红薯只有一文钱好赚,但是积少成多就不简单了,如果一天达到一百万斤的销售就意味着赚取了一千两银子的净利润,一年以三百天来预算就是三十万两雪花银。

    小产品能够做出大市场此言非虚,况且整个大明都缺价廉物美的食物让老百姓摆脱饥饿,推销红薯不仅仅赚取了利润还会节约了升斗小民的口粮钱,市场当然不会局限于京畿之地。

    炸薯片不是如烤红薯摊位那样用二轮板车拉着,而是在永平城隍庙前大街一个店面里加工,谷甄氏带着两个妇女和她不到十岁的大女儿用盘子装了已经不烫手的薯片让往来不绝的行人拿几片品尝。

    如此老少皆宜的美味很快就吸引到了顾客,炸薯片也是四文钱,但不是买一斤,而是买一两,也就是五十二文钱一斤,成本在十文钱左右。

    现炸薯片在这个时代不能定性为大众食品,这仅仅是一种零食,大明的升斗小民连满足温饱都困难,哪里有闲钱买零嘴?

    因此黄汉把炸薯片定性为奢侈品,面对高端人群销售,暴利可以有。赚达官贵人、富贾豪商的银子要心黑手狠。

    炸薯片的小店开门大吉,当天的营业额达到了十几两银子,估摸着净利润不会低于十两白银。

    以后负责炸薯片生意的谷甄氏会带着人去青楼、酒楼、茶肆、赌坊寻求合作,让出一部分利润给这些楼堂馆所,用如此双赢的模式增加销售肯定不成问题。

    在永平府的烤红薯摊位和炸薯片店面都是在进行样板展示,这段时间不断有被选上得到卖烤红薯或者炸薯片这份工作的妇女来学习。

    没几天开平镇和滦州的生意也纷纷开张了,接下来发展榛子镇和丰润县城。

    等到甘薯、马铃薯收获后就会有五十家炸薯片小店在北直隶全面开花,有一千辆烤红薯的摊位出现在各州府城镇。

    这样做不仅仅给两千多妇女提供了收入不错的工作机会,还能够把甘薯和马铃薯这两样农作物搞得家喻户晓,还有一个大好处,‘旗卫’的触角也就无处不在了。

    因为四方快运领导所有的驻外务工人员,提供所有人的住宿和三餐,有人被欺负了,四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