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8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英国才是兰芳真正的对手。

    在法国向德国宣战之后,秦致远就乘坐专机返回兰芳,坐镇泗水亲自指挥这场决定国运的大决战。

    英国宣布参战之后,秦致远在泗水召开第四次特别会议,针对英国的参战制定对策。

    兰芳现在已经开始实施战时体制,最重要的变革出现在政治上,为了确保兰芳政府对国家的绝对控制力,国民议会被暂时解散,成立战争委员会领导兰芳和英、法决战,秦致远亲自担任战争委员会委员长,陆徵祥、秦致胜、黄博涵、刘子正分别担任副委员长。

    和战时体制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战时体制开始实施之后,兰芳所有的民用工业全部转移为军用,庞大的生产计划一直持续到1926年,这只是生产计划的一部分,如果到时候战争仍然没有结束,那么兰芳所有的工厂仍将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工厂生产出来的物资将全部作为战略储备储存起来,至于因为违约造成的损失,这不在战争委员会的考虑范围内,兰芳最大的经济实体都在秦致远和黄博涵他们的控制中,受到最大损失的也是秦致远和黄博涵,而这种时候是不可能计算损失的,一旦兰芳打输了战争,所有的一切都将没有任何意义。

    从宣战的那一刻开始,兰芳终止了所有的对外出口,特别是钢铁、石油、天然橡胶、医疗器械等等战略物资,战时体制开始后,所有的物资全部入库,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战争委员会审核才能得到批准。

    兰芳军部从进入1924年就开始扩军,军部原本的计划是在1924年之内把军队从现有的120万人扩充到180万人,战争的爆发加快了这一进度,兰芳向意大利宣战之后,兰芳所有的预备役全部转入现役,在本土的金州和望海州以及北疆区新建了十二个巨大的军营训练入伍新兵,其中单单是北疆区的六个军营中,就有超过五十万人在接受训练。

    其实现在北疆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兰芳本土,和日本一战后,日本将高丽赔偿给兰芳,两千万高丽人自动成为兰芳人,这些高丽人目前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北疆区,他们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加入兰芳军队,等着四十万人训练完成后,兰芳军队中高丽人的比例将会超过华人,成为兰芳军队中的第一大群体。

    当然了,在兰芳,目前也没有“高丽”这个说法,甚至高丽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着重强调自己是兰芳人。

    正常情况下,兰芳的新兵训练时间是三个月,但在目前这个阶段,新兵们肯定是不可能接受完整的新兵训练,兰芳军部把新兵训练时间从三个月压缩到一个月,一个月后,所有的新兵都将加入现役,他们会被部署在北疆区和西部省,冲锋在战斗的第一线。

    兰芳本土的兵力不会调动,因为相对于北疆区和西部省面临的压力而言,本土的防御压力更大。

    从兰芳最东部的岛屿马绍尔群岛再往东,就是美国的夏威夷,虽然美国现在还没有参战,但兰芳必须要防备美国人,所以兰芳本土的部队是无法调动的,甚至秦致远还调回了驻扎在西部省的海军陆战队,以防备夏威夷方向和菲律宾方向。

    对哦,怎么可能忽视了菲律宾,这可是美国目前在亚洲唯一的殖民地,而且地理位置上也正处于兰芳腹地,是最危险的区域,葛立夫和徐盛率领的海军陆战队主要防备的就是菲律宾,一旦菲律宾有异常动作,海军陆战队会用最快的速度登陆菲律宾,把美国人的势力从亚洲全部抹去。

    英国宣布参战之后,兰芳也就无需再留手,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就成为兰芳目前的攻击目标。

    “——英国目前在亚洲的殖民地只剩下英属马来亚、英属印度支那、狮城、香港、等等几处,其中英国的远东舰队在半个月前已经从香港撤到了印度的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在卡达姆巴组成了联合舰队,而英军部队也已经从英属马来亚和香港等地撤走,上述地区现在只有少数的警察和不成建制的仆从军驻防,我们有信心在三天内完全占领上述地区,把英国人的势力从我们的内海范围内全部赶走。”国防部长、战争部长秦致胜首先向秦致远汇报。

    秦致胜其实今年也刚刚三十出头,但看上去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子和四十多岁差不多,头上甚至已经有了很多白头发。兰芳立国之后秦致胜一直担任兰芳的国防部长,同时也是兰芳的三军副总司令,秦致远这个撒手掌柜整天在全世界东游西荡,兰芳的国防和三军建设就都压在秦致胜肩头,所以秦致胜的压力很大。

    自从开战之后,秦致胜的情绪一直就很亢奋,在作报告的时候,秦致胜的脸上带着不健康的红晕,这让秦致远很担心,秦致远决定会后就要求秦致胜去医院做彻底检查。

    除了秦致胜之外,还有陆徵祥、黄博涵和刘子正,秦致远也要保证这几个人的健康。

    其实陆徵祥的身体一直都不错,另一个时空陆徵祥在1949年病逝于比利时,这其中还有陆徵祥夫人早年去世的因素存在,在这个时空中,陆徵祥的夫人培德身体不错,一直没有什么大问题,估计陆徵祥会比另一个世界更长寿。

    黄博涵则是很有隐患,另一个时空中的黄博涵就是在1924年郁郁而终,年仅58岁,作为一名富豪来讲应该说还是正当盛年,当时的黄博涵已经不是世界排名第十四位的富豪,但在荷兰人的逼迫下,黄博涵出售了所有的产业后移居狮城,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这个时空的黄博涵是真正的意气风发,虽然和陆徵祥在竞选首相的时候失败,但作为一个头像已经印到钞票上的男人,黄博涵可以说已经无欲无求。

    心底无私天地宽嘛,黄博涵现在的身家不亚于荷属东印度时代的鼎盛时期,和那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键在于黄博涵现在从事的行业不再是种植和航运,而是工业制造,这不管是从经济价值还是社会效益上来讲,都和原来相比有不小的提升,政治上黄博涵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兰芳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首相府和国民议会相互制衡,黄博涵虽然不是首相,不能直接对兰芳社会产生影响,但黄博涵领导的国会掌握着政府的钱袋子,陆徵祥在每年审核财政预算的时候也要请黄博涵喝酒,政府每一项出台的政策都要经过国会审核,所以黄博涵的权利还是很大的。

    这样的黄博涵肯定不会郁郁而终,或许黄博涵不可能长命百岁,但再坚持个一二十年还是有可能的。

    刘子正的情况则是比较特殊,征战中东的时候,刘子正大病一场,病愈后身体大不如前,所以才会进入军部担任总参谋长,而不是征战在第一线。

    刘子正也是兰芳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军中故旧遍及三大兵种,如果刘子正的身体在这个阶段出现什么问题,那对于兰芳军方的士气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打击。

    虽然总的来说状况都不错,但秦致远还是要警惕,现在可是决战的关键时期,陆徵祥是首相,是政府机构的领导人;黄博涵就算卸任了国会议长,还是兰芳商会的会长之一,对于稳定兰芳经济有重要作用;秦致胜和刘子正则是军方实际上的领导人,在秦致远这个三军总司令不管事的前提下,兰芳军方实际上是秦致胜和刘子正做主的,这两人在军中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那就开始吧,现阶段的目标就定为狮城和英属马来亚,至于香港,交给民国处理吧。”秦致远拍板钉钉。

    对的,民国在兰芳向意大利宣战之后,也紧跟着向意大利宣战,虽然民国的情况还不够稳定,但张雨亭还是任命张汉卿为总司令,统帅二十万民国军队前往兰芳北疆区接受训练。

    特么关键时候还是自己人靠得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057 决裂() 
就在兰芳厉兵秣马准备向英国人发动进攻的时候,法国已经乱成一锅粥。

    站在法国的立场上考虑,在德国加入拉芳一方的前提下,法国加入英国一方的理由确实是很充分,但实际情况是,法国向德国宣战之后,法国国内马上就被失败情绪笼罩,简直是一片哀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法国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世界大战前,德国的总人口是六千万,英国是五千万,法国则只有四千万。而在一百年前,这个数字是颠倒的,法国大革命之前就有2860万人口,这个人口的数量甚至超过俄国,更是当时人口只有一千万左右的英国的近三倍,而当时的德国甚至都还没有统一,根本就没有确切的数据统计。

    从法国爆发大革命之后,整整125年间,法国的人口仅仅增长了百分之五十,这和人口大爆发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简直和负增长差不多。

    而法国也不是没有负增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损失了124万人口,这只是阵亡的数字,因伤致残的更多,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长期低迷,纵然是从德沙内尔时代法国就开始努力增加人口,甚至大量接纳波斯人和黑人,但从1920年以来,法国的人口始终是负增长。

    这其中,兰芳在持续不断的挖墙脚是一方面的原因,所以对于兰芳,法国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兰芳军队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令法国人印象深刻,在巴黎、卡皮、兰斯、香槟沙隆,至今仍有外籍军团战士的公墓可以供人凭吊,虽然在法国人在介绍中总是说那些战功都是法国外籍军团的战绩,但实际上所有的法国人都知道,这个所谓的“外籍军团”指的就是兰芳人,也仅仅指兰芳人,除了以兰芳人为主组建的那几只部队之外,外籍军团其他的部队甚至都已经撤编,还有个屁的战绩可言。

    另一方面,兰芳的崛起不可避免的要触及到法国的利益,兰芳持续不断的移民,持续不断的扩张,甚至是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都让法国人感觉羡慕嫉妒恨,普通法国人无法想象,明明是几年前还要依靠法国才能存在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国力甚至能凌驾于法国之上。

    也没什么奇怪的,法国人总是干这种事,当初为了给英国人找麻烦,法国人支持美国独立,结果美国就成了世界老大,而法国沦为美国的附庸,现在也是这样,总体来说,法国就是损人不利己的典型。

    如果说普通法国人对兰芳的认识还停留在“疑惑”上的话,那么对于法国的精英来说,兰芳的威胁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金兰湾就是最好的证据,说心里话,法国人不愿意看到金兰湾越来越好,那就等于是是在证明法国政府的无能。

    当某些有心人对这些羡慕嫉妒恨进行挑拨的时候,兰芳和法国的关系就急转直下,先是解除了盟友关系,进而即将要兵戎相见。

    或许直到此刻,法国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就是对抗德国的桥头堡,因为有英吉利海峡,因为德国舰队的实力不够强大,所以战争局限于欧洲大陆的法国这一侧,对一海之隔的英国影响不大,现在看来,历史又将再一次重演,而且这一次法国要面对的,不仅有德国这个老对手,还有兰芳这个老朋友。

    这个现实让很多法国人感到绝望,自从加斯东杜梅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