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致远现在就秦德这么一个儿子,毫无疑问,按照华人世界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的传统,秦德就是未来兰芳帝国的继承人,这样一来,和秦德搞好关系就非常有必要。

    而想和未来的皇帝搞好关系,要从未来皇帝的幼年开始,还有什么是比成为未来皇帝的伴读更经济实惠的呢?

    平心而论,秦致远不喜欢这种投机钻营,但华人社会历来就是人情社会,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如果等秦德到了要进童子军的年龄,而那些大臣也舍得让他们的子弟进童子军去受苦,秦致远道是也可见其成。

    至少那样,秦德可以拥有一个相对丰富多彩的童年。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秦致远马上对童子军施加了更多关注。

    首先是在人员甄别方面。

    以前的秦致远,考虑到小孩子的未来有无数的可塑性,小孩子的思想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对于那些孤儿的背景并未多加甄别,只要是年龄合适,条件符合,一律可以弄进童子军加以照顾。

    现在就不一样,秦致远虽然一时间无法改变米夏、海曼他们的想法,但能从源头杜绝某些悲剧的上演,比如对那些孩子的背景进行调查,如果是和兰芳有国仇家恨的,一律会被拒之门外,这样一来,能相对保证童子军成员们的背景单纯。

    其次是思想工作。

    以前的童子军中也有思想教育课程,秦致远明白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自然是不会忽视,不过限于条件,兰芳的思想教育并不完备,由掺杂了一部分传统文化教育和一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组成,现在看来,这个思想教育工作并不合格。

    为了加强思想教育,秦致远原本是想从德国高薪聘请专家过来进行心理辅导,结果和威廉三世一番联络之后,秦致远发现德国心理学方面的最顶级的专家艾德蒙贝齐目前就在兰芳,于是秦致远马上以艾德蒙贝齐为首组建了一个心理学研究所,就从童子军开始,专门对心理学开始研究。按照秦致远的设想,童子军们不仅要对待敌人如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还要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最后是教育方式。

    以前的童子军基本上是军事化教育,童子军营地的军官基本是由退伍的伤残军人组成,这些虽然限于身体条件无法继续上阵厮杀,但又不甘寂寞的军人们工作方式还是简单粗暴,文化水平也是极其有限,因此对童子军营地的管理偏向粗犷,这样并不利于童子军们的成长。

    秦致远了解到“黑十字”的性质后,并没有想要解散“黑十字”的想法,孩子们对秦致远的忠诚必须要肯定,但更要适当加以引导,让这些童子军们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忠诚。于是秦致远从兰芳各地的师范学院中抽调优秀毕业生,而且要偏向于女性毕业生,给她们配备军籍,把她们定向分配到全国各地的童子军营地中,加强童子军中的师资力量,让童子军们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抽调的毕业生更倾向女性,是因为女性在工作中有更细腻的方式,有更好的耐心,同时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安抚有非常大的作用。而秦致远又把那些女教师们加入军籍,成了女教官,想想看吧,到时候每个童子军营地都会有几十上百名青春靓丽英姿飒爽的女教官——

    嗯嗯,想想就让某些人莫名兴奋。

    完成了上述工作后,秦致远也没忘记优中选优。

    按照秦致远的设想,蓬莱岛的童子军营地以后不再公开招收童子军,这个营地将被作为是童子军营地的“最高学府”,营地中的成员将是来自全国童子军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考虑到秦德未来的加入,以及“伴读们”的规模,只有军人子弟和被授予爵位的民间人士可以推荐自己的直系亲属加入,这也算是军人阶层的特权之一。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童子军马上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秦致远在为秦德加入童子军做准备,于是某些有心人纷纷行动起来,开始为了家族的未来谋划。

    黄博涵的反应速度最快,秦致远刚表现出来重视童子军,黄博涵马上个人出资一千万兰芳元捐赠给童子军营地。

    这个数字还没有赢得秦致远的赞赏,先引来的是陆徵祥的大肆嘲讽。

    1922年3月份的一次内阁会议上,黄博涵刚表示要捐赠之后,陆徵祥就冷嘲热讽:“一千万,议长大人好大的手笔,不过这么一来,会不会让其他人望而却步还犹未可知。”

    确实,这笔捐赠还是很有些隐患的,黄博涵私人出资一千万,这就等于是个标杆放在这里,你让别人还捐不捐?捐多少合适?

    “呵呵,首相大人倒是无所谓,反正您在童子军方面也没什么需求。”黄博涵也是个不让人的,马上就反唇相讥。

    陆徵祥在个人私德这方面让人无话可说,工作认真,为人正直,不结党,不营私,任谁都对陆徵祥的个人品德没话说。只可惜陆徵祥和他的洋夫人似乎是有暗疾,两人虽然成婚已久,但陆徵祥膝下却没有子嗣,这成为陆徵祥和他夫人心中最大的痛。

    黄博涵也不地道,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黄博涵用陆徵祥没有子嗣这件事嘲讽陆徵祥,确实是不厚道。

    听黄博涵说完,陆徵祥马上就脸色涨红,愤而起身怒视黄博涵,面色狰狞,似乎是要择人而噬。

    黄博涵没有惧怕的意思,得意洋洋的优哉游哉,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欠揍模样。

    “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说呢!”身为女性的民政部长玛丽马上声讨黄博涵

    “子欣莫生气,泰源就是这个狗脾气。”商业部长黄锦盛马上替黄博涵说好话,黄锦盛和黄博涵是通家之好,这么说是为了让黄博涵免受惩罚。

    “泰源过了啊,赶快向子欣道歉。”秦致远不得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看陆徵祥这架势,要是首相和议长在内阁会议上打起来,那可就真成了笑话。

    “啊,首相大人不要往心里去,黄某口不择言,还请首相大人见谅。”黄博涵不可能无视秦致远的话,起身假模假样的道歉,脸上得意洋洋的神色还是掩饰不住。

    “咳咳,议长大人想要捐赠是好事,不过私人捐赠一千万未免有点惊世骇俗,不如议长大人以黄氏集团的名义捐赠,这样就能让人少点闲话。”外交部长张敬宗还是狡猾狡猾的,这个建议不错。

    “没错,没错,黄某确实是有欠考虑,就依张兄之意。”黄博涵马上就坡下驴。

    “既然如此,我代表锦盛轻工也捐赠八百万。”黄锦盛不失时机。

    八百万,这个数字真好,既不会抢了黄博涵的风头,也不会让秦致远认为是有意怠慢,看来黄锦盛才是真聪明。

    “我们科技部比较穷,我们就捐个十万好了。”科技部长波特莱姆不甘人后,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

    “你们科技部穷什么了?你们的拨款在所有部门中是最多的,我们外交部才是真穷,账上一分钱也没有,想要捐款估计要回去找工作人员募捐才行。”外交部长张敬宗也开始叫穷,会议又有跑偏的征兆。

    “你们外交部想弄钱还不容易?去找法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去化缘啊,咱们的童子军里可有不少法裔和徳裔,吃了咱们这么久,也该表示点吧。”黄锦盛也是商人出身,对人性理解比较透彻,鬼点子还是多。

    “没错,没错,上次德国巴伐利亚州灾荒,咱们还捐了两千万呢,怎么着也要有个礼尚往来不是。”张敬宗的眼睛马上就亮的惊人。

    眼看会议议题已经完全跑偏,秦致远不得不出头:“好了好了,捐款这个事量力而行,各部门不许攀比,不许摊派,更不准借机敛财,至于童子军那边,我捐一个亿好了。”

    一个亿!

    听上去真是好多钱,不过兰芳童子军的开支一向都是秦致远个人支持,这也就是左手转右手。

    还是有点作用,等内阁大臣们纷纷慷慨解囊的消息传开后,兰芳社会各界纷纷开始募捐,军人格外踊跃,因为他们的子弟有和皇太子做同窗的机会,这得是坟头冒多大青烟才能有的机会啊。

    仅仅是一个月之间,到了四月份,兰芳社会各界为童子军的捐款已经超过30亿兰芳元,其中半数来自军队,刚和兰芳断绝了盟友关系的法国也表示出了善意,直接捐款一亿法郎,成为童子军自从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捐赠。

    如果按照现在的物价计算,这些钱足够童子军运行到二十一世纪。

    晚了点,见谅见谅——

    (。)

831 突袭() 
四月初,联合石油终于和法国政府达成协议,以十五亿法郎的价格将联合石油在叙利亚发现的油田开采权转让给法国政府。

    这个价格并不是叙利亚油田的实际价值,等于是个友情价,联合石油的总部还在法属阿尔及利亚,联合石油必须考虑到法国人的情绪,这也是联合石油最终选择向法国政府妥协的原因。

    而与此同时,在伊拉克一侧,英国人架设的井架已经开始出油,这让法国政府真的是心急如焚。

    眼看法国的利益每天都在受损,法国政府终于忍耐不住,外交部的嘴炮上升到叙利亚和伊拉克边境的小规模冲突,不过还在拳脚相加的范围,还没到大打出手的程度。

    四月中,伊拉克哈那索尔。

    从这里再往西北方十公里,就是叙利亚的努赛宾油田。

    叙利亚和伊拉克都是世界大战后刚成立的国家,国境线原本没有那么明确,但在努赛宾油田发现之后,边境线突然就变得非常重要,叙利亚想把边境线尽可能的向东南推移,伊拉克则是想把边境线向东北推进,两国因此已经爆发了数次冲突。

    表面上看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其实背后博弈的是法国和英国。法国人和英国人还算是克制,没有为冲突双方配备武器,所以参与冲突的双方最多是使用棍棒,连弓箭长矛都没有。

    不过最近的形式越来越严峻,随着冲突的加剧,伤亡终究还是出现,并且越来越多,在昨天的一次冲突中,伊拉克方面吃了点小亏,两名工人被打死,另有两名工人重伤。

    晚上,哈那索尔油井工人宿舍的营地一角,一个不大的帐篷里挤了十几名库尔德人,他们情绪激动,态度激昂,正在讨论昨天的冲突。

    “英国人很明显是在拿我们当枪使,所以咱们千万要小心,昨天那样的事一定要尽量避免,弟兄们的血不能就这样无辜的流。”中间地毯上半躺着一名满脸烙腮胡子的大汉,帐篷里空间并不大,其他人都是跪坐,只有他半躺着,地位明显比较高。

    “叙利亚人也太可恶了,他们违反了咱们之间的协议,咱们从来不下重手,他们却打死了咱们的人,这笔账不能就这么算了。”有人愤愤不平,主张要向叙利亚人找回公道。

    伊拉克人和叙利亚人都不傻,他们其实都是波斯人,只不过是属于不同的部族,他们之间有着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传统,如果不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把他们刻意割裂开,他们应该是一家人,所以才冲突之初,叙利亚人和伊拉克人之间就有协议,架肯定要打给英国人和法国人看,但谁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