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春节前,秦致远已经命令开始立项研究火箭炮,相对于拖拽火炮或者是自行火炮,火箭炮可是更加疯狂的大杀器。

    更重要的是,研究火箭炮可以为下一步研究火箭储备技术,等到适当的时候,兰芳就会开始研究火箭,进而开始研究导弹,等到导弹出现的时候,炮兵将会重新成为战争的主宰。

    当然了,这些事情现在还没有必要说,在导弹出现之前,这将是兰芳的最高机密。

    “好的父亲,我听您的。”海曼对于秦致远总是无条件服从,从来就没有过怀疑的情况。

    “那么你呢?小家伙,让我想想你叫什么?比尔,你好像叫比尔,是吗?”福煦转而面向比尔弗雷德里克。

    “是的,元帅阁下,我叫比尔,比尔弗雷德里克,等过完年,我就要进入海军服役,说不定我会赶上‘乐浪号’。”比尔弗雷德里克有点小兴奋。

    “乐浪号”,也就是从日本拖回来的长门级第二艘“6奥号”,“乐浪号”目前正在金兰湾改装,估计到五六月份可以舾装完毕,如果比尔弗雷德里克年后进入海军服役,说不定还真能赶得上。

    “呵呵呵,如果你想上‘乐浪号’,那么你肯定要减肥,你这个身材有点标。”福煦不无恶意的取笑。

    “呃,是的,元帅阁下,我会的。”比尔弗雷德里克的耳朵都在泛红。

    其实比尔费雷德里克只是有点小胖,这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就会变成一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子。而就算是比尔费雷德里克不减肥,估计想要生活在“乐浪号”上也没什么问题,“乐浪号”的水兵舱已经根据兰芳人的体格进行了改装,比原来的要宽敞的多。

    “那么你们呢,谁来做个自我介绍?”福煦最后才把目标转向三名来自秦氏的年轻人。

    三人对视一眼,没怎么退让,中间一名身材最为高大,气质最沉稳,眼角有伤疤的年轻人向前一步立正敬礼:“元帅阁下,兰芳第一装甲师第一团少校副团长秦和风向您致敬。”

    很不错的年轻人,关键是秦和风会说法语,这倒是省了翻译这回事。

    “秦和风,这个名字不错,你是秦氏一族的族人?”和华人结为亲家,福煦对于华人的亲戚关系多少也有所了解。

    “是的元帅阁下,如果按照辈分,国王陛下是我的叔叔。”秦和风声音洪亮。

    “哇哦,我还不知道,原来这里还有一位亲王阁下。”福煦随口开玩笑。

    “不不不,元帅阁下,下官只是一名军人,从来没有以亲王自居。”秦和风大囧。

    国王的侄子,也可以算是亲王了吧,如果按照传统习俗,亲王甚至是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的。

    当然了,秦和风估计不敢这么想,如果秦和风表露出来这个意思,都不用秦德出手,秦致胜就能帮自己的侄儿扫平隐患。

    华人的亲戚关系,其实很神奇的,比如是一个村子里的,只要没有出五服,都可以算是亲戚。

    秦和风和秦致远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严格说来,秦致远和秦和风的父亲有同一个太爷爷,他们之间当然还有血脉关系,不过已经相当的淡薄。

    秦和风在军中其实也从来没有表露过这层关系,天家无亲情,说得太多都是泪,还不如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事,至少立下功劳没人敢冒领。

    “听你的法语,你加入过外籍军团?”福煦还是比较好奇。

    “是的,元帅阁下,我在两年前前往欧洲,加入过外籍军团,但一直在科西嘉服役,没有得到在欧洲征战的机会,不过我参加了对瀛洲的战争,并且在战争中获得了三枚军功章。”秦和风也算是上过战场,这话说的格外有底气。

    “让我看看,哦,一枚服务优异勋章,一枚奋勇勋章,一枚瀛洲战役勋章,还算不错。”福煦连连点头。

    服务优异勋章,这相当于是一次一等功;奋勇勋章,这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负伤不下火线的英勇行为;至于瀛洲战役勋章,只要参加过瀛洲战役,每人都会有一枚。

    “那么,你们俩呢?”福煦等着最后两名小伙子的自我介绍。

    “元帅阁下,机动舰队泰山号战机大队第一中队秦飞鸿向您致敬。”

    “元帅阁下,望海州特别突击队秦成礼向您致敬。”秦飞鸿和秦成礼异口同声。

    这俩就差点,他们的法语不太熟练,但磕磕巴巴还算能表述出来,也算是不容易。

    兰芳国内其实很多人都懂法语,甚至很多人对于德语和英语也不陌生,兰芳军部提倡学习外语,只要有机会,那些有条件的总是会学点东西,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在这方面,条件最有利的要数是军人了。

    目前的兰芳,军中并不仅仅是华人,各个国家的其实都有,从法国人到德国人,再到俄罗斯人、安南人、高丽人等等,只要想学外语,总是不乏老师。

    “很好,都很好,看到他们,我感觉自己都年轻不少,都是好小伙子。”福煦对年轻人的喜爱溢于言表。

    “没错,他们都很好,或许用不了2o年,咱们就能从部队退休了。”秦致远很期待退休的那一天。

    “哇哈哈哈,陛下,你才22岁,你是在开玩笑吗?”秦致胜笑得狂放。

    秦致远这才惊觉,是啊,自己比秦和风他们大不了多少。

    这感觉真荒谬!

    8

600 紧迫感() 
年轻人就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年轻人代表着朝气蓬勃的未来,年轻代表着无限可能,等等等等,你可以把无数的褒奖用在年轻人身上,因为,年轻,不可看轻。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哀叹岁月的流逝,不知不觉得感觉就老了。

    其实都是无病**,岁月确实是在慢慢走过,但那些走过的日子,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分割,如果有时间哀叹过去岁月的流逝,不如把握好现在,不让自己在将来为现在的岁月而哀叹。

    重生之后的秦致远明白自己肩头的重任,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所以秦致远的时间总是看起来不够用,他总是恨不得把一天分成两天用,并且对身边的人也是如此要求。

    所以兰芳上上下下看上去就像是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人,都在不分昼夜的工作,都在抓紧时间为兰芳的建设增砖添瓦。

    相对于21世纪来说,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是很淳朴的,他们的心思里没有太多杂念,甚至没有太多为自己考虑的空间。

    就在一年前,大部分兰芳人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的未来没有任何保障,也没有任何希望,因此当看到光明前景的时候,可以想象民众爆发出来的热情,这简直可以融化一切。

    夜幕降临时,陆徵祥携夫人培德女士来到秦致远的王宫。

    陆徵祥和他的比利时夫人培德女士已经成婚21年,令人遗憾的是,陆徵祥和培德女士一直都没有子女。

    陆徵祥返回兰芳后,培德女士也和陆徵祥一起来到兰芳,从此深居简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简直比华人女性还要恪守传统。

    其实兰芳的医疗就目前来说还算是很不错的,朱莉生下秦德时的主治医生海伦在全世界范围都算是小有名气的,但在陆徵祥和培德女士的生育问题上,海伦也束手无策。

    没办法,科技水平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算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纵然是陆徵祥和培德女士没有孩子,陆徵祥和培德仍然琴瑟和鸣,和美融洽,实在是令人羡慕。

    当然了,婚姻这种事,冷暖自知,至少在除夕这样的日子里,陆徵祥和培德呆在椰城也难免孤单,因此秦致远就主动向陆徵祥发出邀请,邀请陆徵祥来王宫过年。

    看上去陆徵祥很乐意。

    既然陆徵祥到场,谈话的内容就有点偏离家庭,开始涉及时政:“咱们兰芳目前的总人口已经超过3500万,其中高丽人占据了大多数,差不多有2000万人那么多,剩下的包括近1100万华人,以及150万安南人,近180万法裔和德裔及俄罗斯裔,再有就是近10万日裔和大约70万兰芳本地土著。对于高丽人现在的主要方式是分流,把他们分散开,其中北疆区安置了近500万,龟背岛上安置了近100万,剩下的都在各大港口务工,或者是还在等待分配。”

    兰芳年前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结果令人欣喜,因为和去年初相比,人口有了大幅度增加。

    但同时也有隐患,主要是因为高丽人的人口所占比例太大,目前看来虽然不是问题,但从长久看,这未必是好事。

    “不要说高丽人、安南人、或者是日本人,又或者是什么法裔、德裔、俄罗斯裔、这些概念都要淡化,我们只有一个民族,那就是兰芳人,哪怕是红眉毛绿眼睛或者是黑头发黑眼睛,我们也是同一民族,这一点一定要形成共识,不能让有心人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回头要知会高鸿仕,国家安全局的工作要做到位,对于那些表面上承认是兰芳人,但心中对于故国念念不忘的,必须要给予惩罚,必要的时候可以流放西伯利亚,把他们交给金九去处理。”秦致远对于民族意识从来就没有放松过。

    所谓的民族传承,不怪乎文化、语言、以及传统,兰芳目前强制推行汉文化教育,所有的官方出版物、文字标示一律要使用汉语,不允许出现其他任何语言,同时百姓的日常交流也是强制性的使用汉语,即使是那些从欧洲以及日本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也要首先过了语言关,才能进入兰芳社会。

    没错,相对于华人和高丽人,兰芳人引进的日裔人口的确是高素质人才。

    日本这个国家,虽然国内上上下下都被军国主义思想荼毒,暴虐思想严重,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民教育还是做的很不错的,这一点必须要给予承认。

    比如说目前在金兰湾已经成立的海军炮厂,因为大量日裔工程师技师的入籍,金兰湾海军炮厂已经可以**建造410毫米口径巨炮。

    这是个什么概念?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能铸造这个级别火炮的国家不超过四个,其中兰芳、法国、美国都是在兰芳和日本战后,从日本获得了相应技术才得以掌握。

    其实就算是有了技术,如果没有日裔工程人员的加入,全靠兰芳自己的技师摸索,科技部估计,兰芳如果想要掌握这项技术最少也要到十年以后。

    为什么是十年,这里有一个时间限制,那就是兰芳的童子军们成年的时间。

    兰芳的童子军成立于三年前,最初的时候,在科西嘉时期的成员仅限于生活在法国的德裔孩子,后来这一规模逐渐扩大,从秦致远开始从民国大量移民之后,华人孩子的比例剧增,目前的兰芳童子军,总人数已经超过60万,其中大约50万都是华人。

    如果按照秦致远所想,这60万人还是大大不够,秦致远理想中的童子军应该覆盖整个兰芳的所有孩子。

    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兰芳出生的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加入童子军,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接受充足的爱国主义教育,继而才是文化教育,军事教育等等。

    好吧,这个理想暂时还无法实现,如果真要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