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甲午-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挂牌成立开始,近三十年来,清国成立了多家大型近代化军事企业,其中包括: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津门机器局等等。

    这些军事企业不仅能制造火炮、轮船、枪支弹药,就连西方刚刚出现的马克沁重机枪都能制造。可惜的是,这些企业均是以清政府为主导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产出不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至于出现国产武器成本价大于进口武器到岸价的离奇情况。

    如果论技术水平,清国的制造水平比起西方不遑多让。

    福州船政局1866年成立,至1874年,所雇佣的全部洋人皆被辞退,从此船厂工作人员皆是华工。

    马克沁重机枪1884年获得专利,金陵制造局在1888年即进行了仿制,成功装备部队。

    1890年,江南制造总局工程师王世授在毛瑟步枪、曼夏利步枪、以及哈乞凯斯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快利枪,改枪机簧比毛瑟灵巧,总重比黎意更为请便,且是连发步枪,教日军村田步枪更胜一筹。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聪明才智,缺乏的只是发挥的途径,只要创造一个优秀的平台,中国人一定能创造出诸如“四大发明”等足以改变人类历程的奇迹。

    石云开就是想创造这么一个平台。

    石云开到达金州之后,把行辕设在了金州,然后就前往许家山炮台之后的大孤山。这里,将成为金州部队武器制造的大本营。

    这座大孤山,不是安东县附近的那个,而是在金州附近。和金州城一左一右扼守旅顺陆路咽喉。只要这里不失守,从陆路进攻旅顺就是痴心妄想。

    在石云开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舰队试图从海上进攻旅顺军港,那等于是自沉。

    大孤山上有一个寺庙,寺庙的占地面积颇大,房舍却不多,只有一座不甚高的大殿,十余间僧舍,又有供香客居住的几间客房。

    寺庙里的房屋均已年久失修,看样子香火不慎旺盛,僧人也不太多,只有十几个。

    对于大孤山上的寺庙,石云开没有见过典籍记载,反倒是旅顺的僧人有过只言片语。

    日军在侵入旅顺的时候,在攻下天后宫的时候,恰逢天后宫70岁的元君道长正在为战死的清军祈福,日军遂要求立即为阵亡的日军祈福,元君道长不为所动,直至被放火烧死,依然坚持为清军祈福。

    元君道长这样的出家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出家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选择了妥协合作。

    石云开对于佛教没什么好感。在后世,对于佛教的种种丑闻,石云开早有耳闻,哪怕是到了21世纪,佛教的丑闻也屡见不鲜。石云开上学的时候,更有男性同学曾经遭到僧人的猥亵,故而石云开才对“出家人”不感冒。

    带着这样的心思,石云开上山时,对于大孤山上的寺院就没有丝毫好感。

    在辽东半岛上,大孤山是制高点,最高峰海拔约330多米,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于这样的制高点,石云开肯定不能任由被一群和尚占据。

    在石云开看来,所有的出家人都应该还俗。这群人不事耕种,无所事事,见天抱着本佛经念,想要成仙成佛早登极乐,你要真这么想,干嘛不去跳河?还为什么要打着“香油钱”的旗号欺骗那些善男信女?

    一群懒汉!寄生虫!

    大孤山地形颇为险要,只有一条路上山,而且道路崎岖不平,两旁山壁峻峭,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对于石云开的到来,大孤山上的和尚们不敢怠慢,不仅全体出动列队迎接,而且有住持随行负责解说。

    石云开自然无可无不可,就这么一路听着住持讲解所有建筑物的历史,听他们吹嘘当年善男信女们捐款捐物修建寺院的盛况,跟着住持乱逛。也没有什么好逛的,寺庙虽然占地颇广,建筑物就这么几个,三言两语就介绍完毕,然后石云开就坐在后院山巅的一个亭子里规划应该如何建设,住持看石云开不说话,也不敢打扰。

    石云开就这么坐了一下午。

    在石云开的计划中,大孤山要成为镇武军的后勤基地,这里是一个突出的半岛,三面环海,一面是许家山炮台,只要做好防备工作,可以保证安全性以及隐密性。

    这里和旅顺不同,旅顺周围的炮台虽然火力更加强大,也更加安全,但是旅顺附近人多眼杂,各种势力纵横交错,如果论及保密性,远不如一穷二白的大孤山。

    话说现在整个大连湾都是一片空白,只要石云开想,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大孤山,建设一个新大连。

    想到这里,石云开定下心来,招呼一同上山的盛星怀和金惠馨等人,立即下山返回金州。

    金州府城。

    “哥,这样合适吗?”新任副官石文俊和刘义臣一脸犹豫,很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

    石文远下放部队,石云开又选了两名副官,一个是自己的堂弟,一个是刘义守的堂弟。相对于利益关系,石云开更相信血缘关系,这是由这个时代的特色决定的。

    “让你们去你们就去,合适不合适不是你们思考的问题,只要是我的决定,你们只能选择执行,你们能决定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成任务目标,别的不用想太多。”这一刻,石云开有点想念石文远。

    军人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服从。

    “是吧!”石文俊和刘义臣对视一眼,然后转身去找步队管带石文远。

    “这么做不会出问题吧。”不止是石文俊和刘义臣心存疑虑,金惠馨也不大看好。

    “能有什么问题?一帮寄生虫,给他们重新找个地方让他们建寺院就算是网开一面了,看他们那寺庙破的那样,就算咱们不给扒了,没准过几天也要倒。要是按盛老三的想法,全都仍山沟里面挖矿去。不是想早登极乐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难得石云开这个学混子还记得这个。

    从大孤山回来之后,石云开就和盛星怀商议,要想办法赶走大孤山上的和尚。盛星怀毫无顾忌,直接就提出来派兵强行驱赶,爱去哪去哪。还是石云开比较顾忌信仰的力量,在金州城边,靠近金州湾一侧划出来一片地方,准这帮大和尚修建寺庙。

    “圣人之学就教会你这个?”金惠馨莞尔一笑,对“圣人之学”也不是那么尊重。

    “学以致用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石云开笑意盈盈。

    拉手时间到了。

第140章 死士() 
十一月初,随着两船生产子弹所用的机器运抵大连湾,大孤山兵工厂正式开工。

    在此之前,石云开已经命人查遍了大孤山半岛,除了许家山炮台附近的******,整个大孤山半岛根本就没有人家。这倒是省了拆迁的事,任凭石云开随意动工。

    断了一条手臂的刘义守早在平壤的时候,就领着一帮伤兵开始做炸药。

    刘义守选人很有特点,找的都是重伤需要截肢,或者因伤导致失明、耳聋的伤残军人。这些军人因为肢体伤残,基本已经丧失了生存**,纵然是勉强苟活,也只能沦为乞丐或者成为家人的负担。刘义守的举动,正好为这些人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因此这些伤残军人工作起来异常认真,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标准也近似苛刻。

    自从回到辽东之后,刘义守刻意寻找伤残军人及残疾人,准备投入到军工生产中,目前人数已经累积到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程度,令石云开都有点担心养不起。

    三千人!

    刘义守整整找了三千人,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肢体残疾的残疾人,这还只是在奉天一地寻找的结果,如果把范围放大到整个东北,华北,这个数字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还好,在跟刘义守沟通之后,石云开心中大定。这三千人只吃饭,不要钱。他们为的只是一条活路,对于薪水,没有任何要求。

    三千人吃饭,还真吃不了多少,于是石云开大笔一挥,镇武左军的第一批铁饭碗应运而生。

    在军工厂开工的日子,石云开当众承诺,只要军工厂成员以及军队成员不主观犯错误,石云开就会养他们一辈子,包括他们的家人。

    石云开有这个信心,就在前几天,金惠馨提出想要开办护工学校,为镇武左军以及金州、旅顺地区提供足够的医护人员。既然是领导的要求,石云开马上同意,立即让盛星怀开始筹划。

    隔天,盛星怀那个战地夫人提出要办一个被服厂,为镇武左军提供相应的军需物资,这种合理要求当然也要支持,于是盛星怀当天就通过镇武左军在津门的商行向美国人订购了一应机器。

    顺便说一句,镇武左军在津门的商行叫旅大洋行,总经理正是曾经试图贿赂过石云开的刘顺。石耀川就任镇武左军副都统之后,刘顺举家来投,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了镇武军上,因此得到石耀川的信任,得以掌管旅大洋行。

    被服厂是个劳动密集型工厂,或者说此时的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工厂。石云开想要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就需要大量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因此对于石云开来说,人是多多益善。

    和此时的其余工厂不同,石云开的军工厂都准备实行铁饭碗,也就是和终身制,只要石云开的手下不犯错误,石云开就打算养他们一辈子,从生到死。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大量的人工费用,也能在客观上形成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叫做“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如果运用得好,就会成为石云开最坚强的后盾。

    得到石云开的承诺之后,所有的兵工厂成员都感激莫名,甚至有人当众嚎啕大哭。当晚,临时充作兵工厂的寺院角落里,一个名为“密营”的组织诞生,密营首领就是刘义守。

    石云开定下“铁饭碗”、“终身制”,本意是为了激发工人们的劳动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工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没想到这个决定,引发了盛星怀和刘义守之间的第一次争论。

    “你这个铁饭碗和终身制听上去是不错,但是有很大的隐患,其中最危险的就是会导致人浮于事、互相推诿,进而导致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作为盛宣怀的弟弟,盛星怀对于经营还是颇有心得的。

    “你没说全面,最大的隐患是导致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我不干也有人干。”石云开对于“铁饭碗”会引发的后果最清楚不过。

    “不会,至少我的手下不会。要是有人敢偷懒或者不用心,不用我说话,班长们就能撕碎了他。”事关工厂管理,得以列席的刘义守插话。

    刘义守说的是事实,他的工厂实行两班倒,人歇机器不歇。自从石云开宣布了“终身制”,工人们劳动热情高涨,石云开的声望瞬间压过了工人们从未谋面的光绪皇帝,成为了工人们心中的神祗。兵工厂里已经有人给石云开上了长生牌位,刘义守很没创意的把石云开的画像贴满了车间以及宿舍,效果很好。

    “这是现在,你别看现在形势很好,如果往长远看,‘终身制’是弊大于利的。”盛星怀不以为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长远也不会!”刘义守斩钉截铁,虽然一只衣袖空空如也,却有不动如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