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甲午-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一名清国人见到洋人就会曲膝跪地:“洋大人您好,给您老请安,您别打我,要打您开口我自个抽自个嘴巴,想要什么您就说,不管是老婆还是钱袋子,哪怕是我自个的菊,只要您开口我就给”

    石云开不属于以上三种人的任何一种,对于学过西方近代史的石云开而言,西洋各国既不神秘,也不陌生,石云开看待西方人,和看待此时的清人没有任何区别,当然看待和对待是不一样的。

    清国人就算是旗人,那也是中国人!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同一族群,肤色就是最好的证明。洋人则不一样,哪怕是到了已经发展到“地球村”的21世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有市场不是。

    按照后世太祖规定的标准,旗人和民人的矛盾,这属于是内部矛盾,要内部消化解决。而清人和洋人的矛盾,那是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抱有这样的“平等”思想,石云开面对洋人真可谓:不亢不卑,有礼有节。

    “这个东西叫做‘联队旗’,这一杆是在三兄弟之战中缴获的,这一杆是在中和日军大营缴获的。”石云开带着30多名洋人参观胜军的荣誉室,貌似漫不经心的展示联队旗,好为接下来的装b埋下伏笔。

    自从洋人们抵达黄州之后,石云开就命人搞了这个荣誉室,也好集中展示胜军自从成立以来获得的种种荣誉。从前段时间胜军战士们的参观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参观完荣誉室的胜军战士,荣誉感和自信心均得到极大提高,部队士气那是蹭蹭的涨。

    “哦,你们缴获了日本人的联队旗吗?这很不错,值得收藏,它的样子很奇怪。”出乎石云开意料之外,洋人们并没有石云开臆想中的大惊小怪,只是对联队旗的样式感叹一番。

    日本人的联队旗,严格说起来,根本就没有个旗的样子,就是一根顶部有三个面的棍子,然后挑一个长方形的紫色流苏圈。如果不是石云开认得,打扫战场的胜军都没人会把这玩意当成联队旗,估计多半是要拆掉当拖把的。

    “呃”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石云开颇感意外,转念一想,石云开哑然失笑。

    日本人的联队旗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在二战中,整整400多面联队旗从来没有被盟军缴获过,所以才珍贵。现在还没有打二战,日本人刚刚在美国人的支持下战战兢兢的迈出国门,联队旗珍贵个屁。

    想明白了这一点,石云开继续往前走:“这是日军第五师团的关防大印,是在平壤战役中缴获的,这是日军第五师团中将师团长野津道贯的随身物品,在击毙野津道贯之后,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它。”

    关防大印还没来得及上缴,胜军建立荣誉室之后,石云开也不打算把它上缴,干脆就留下来作为增强战士们荣誉感的道具。

    “第五师团我知道,石总兵大人,你能介绍下平壤战役吗?据我所知,开战之前胜军还只是胜字营,你们一共有多少人?”一名拥有红色短发满脸雀斑的女记者找到机会提问,她的汉语说的不错,但是对于清国人的称呼,显然还没有搞清楚。

    这帮记者开战前一直和日军混在一起,对于日军知之甚深,对于清军就相对陌生,所以,关于清军,特别是关于胜军的话题很受关注。

    “是的,胜军那时候还叫胜字营,全营不到700人。”从胜军成立的第一天起,石云开全程参与了胜军的发展壮大,这些数字就在嘴边上,随口就来:“确切的说,一共是692人。”

    “哇!692人,您的意思是说,您用692人击败了拥有18000名士兵的日军第五师团吗?”红发雀斑女表达了惊叹之后继续追问,这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很懂得利用感叹拐弯抹角的拍马屁。

    “不全是,当时在平壤的清军还有其他部队,比如说左宝贵大人率领的奉军,卫汝贵大人的率领的盛军,以及马玉坤大人率领的毅军等等。胜字营的防守位置是玄武门,我们和奉军不到2500人面对日军朔宁支队以及元山支队共计7800人。”石云开打了点埋伏,不想提叶跑跑、丰升阿、江自康等人。

    叶跑跑现在已经被革职入狱,丰升阿在平壤之战中也是毫无建树,江自康防守的箕子陵阵地一触即溃,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因为这样的将军太多,历史上的甲午清日战争才会输的那么惨。

    “那也很了不起了,据说叶大人撤离平壤之后,当时的平壤城中只剩下了你们胜军和左大人的奉军,你们就是凭借着这2500人击败了第五师团,并且击毙了第五师团的师团长,是这样吗?”红发雀斑女继续提问,仔细听起来,居然有几分歌功颂德的意思。

    这红发雀斑小丫头提的问题很有水平,石云开心里乐开了,准备以后就把这位当作自己的“御用记者”。

    “是这样的,确实是只剩下了我们胜军和左大人的奉军,当时情况很危急,很危急”石云开故弄玄虚,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连连回头,果然赢得了一片敬仰的目光。

    这里的埋伏更大,还有2000多平壤本地民兵石云开也没有提及。

    提了也没用,现在已经没什么民兵了,那都是正经的胜军在册战士!

第112章 宿命() 
(热,昨天晚上老马姑父住院,老马跑前跑后各种帮忙,实在没时间写,还好有稿子,求支持!)

    荣誉室里,石云开领着帮洋人继续参观。

    展品还算丰富,不仅有缴获的日军装备,还有大量的数字文字说明,用来证明胜军是以寡敌众的前提下经过艰苦卓绝的血战,这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然,因为这一众记者的到来,石云开还获得了不少照片,这些影像资料正在整理,以后也会展示在荣誉室中,用来佐证以增加说服力。

    在展览室的另一侧,石云开别出心裁的摆了两个木质假人,一个身上穿着全套日军装备,一个身上穿着全套清军装备,非常形象的对两支军队的装备情况做对比。

    这两个假人很有意思,如果从整体看,明显是装备齐整的日军占优,日军假人背上背着背包,腰上挂着弹盒,手里拎着步枪,脚上穿着马皮靴,可以说是衣帽整齐,训练有素。而清军假人身穿一套臃肿的号服,身上没有背包,腰间也没有弹盒,步枪靠在腿边,光着脚,挽着腿,正咬牙切齿的盘辫子,一看就是游兵散勇。

    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关注日军和清军所持的步枪有什么差别,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整体形象上。相对于手中的武器,其他装备才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国力和现代化程度。

    当然,这里的“现代化”,指的是甲午年间。

    “我注意到这几天胜军的训练,你们为什么不练习排枪齐射呢?胜军是使用了什么特殊战术,才能拥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吗?”大英帝国皇家陆军少校耐不住寂寞,终于问出了困扰自己许久的问题。

    在这位少校眼里,清军的陆军战术,就应该停留在“排队枪毙”的阶段。这倒不是故意贬低清军,而是英国陆军现在也是这么训练的。确切点说,全世界的陆军都是这么训练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海战术仍旧是陆军主流战术。

    “不是不练,而是没有条件,我正在挑选身高一致的战士,等凑够一营部队,就会开始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打得整齐,子弹才不会有高有低。”石云开一本正经的回答,正经的不能再正经了。

    “哦这个想法很新颖!”少校同志明显不以为然,但看石云开也不愿意详细解释,就摇摇头不再插话。

    新颖个屁,石云开压根就是口胡,他的部队练什么,怎么练,能告诉你一个洋鬼子?

    石云开的战术,无论是“持久战”还是“游击战”,都更接近理论,在这个世界并没有实际战例作为战术支撑,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对于现在的战争形势来说,30年前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出现的堑壕战才是主流,等到了日后的日俄战争时期,才会出现碉堡、战壕、铁丝网的大规模配合使用,才会出现大量的土木作业。

    对于石云开而言,部队练什么、怎么练,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稳固的后勤供应,最好是作战所需要的一应军事物资,特别是枪支弹药要能够自产。

    这又谈何容易,石云开犹记得,后世国朝直到56年,才根据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仿制了56式半自动步枪,在这之前一直用的是“万国牌”,可见统一制式武器全部自产的难度之大。

    但是这个事儿吧,它也不是绝对的。清国现在就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个局创办于1865年,从1875年起开始研究步枪,此后不仅生产步枪,还生产火炮,并且成功仿造了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

    这个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胜军当初在平壤曾经使用过,因为子弹使用国产黑火药作为发*射药,所以因为故障过多没用多久就被弃之不用。清国现在已经购买了一套无烟火药的生产线,估计现在正在安装,如果无烟火药投入生产,马克沁机枪想必会大放异彩。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生产的武器还是不错的,但是因为管理人员不善成本控制,导致生产出来的武器较之进口并没有多大优势,由于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对于管理这块,石云开倒是颇有心得,只要能搞到设备,石云开自然有信心能够提高产量,并且提高质量。至于成本这块,这是个成本分摊的问题,只要产量上来了,单位成本自然就会降低。

    当然,这都是后话,石云开现在只是有这个打算,具体如何运作还要慢慢来。这也是石云开刻意和盛星怀交好的原因,如果想打这套马克沁机枪生产线的主意,肯定绕不过盛宣怀,通过盛星怀去找盛宣怀,也是最便利的捷径。

    “叶大人撤退的时候,很多将军士兵都随他撤离平壤,您为什么不离去?是什么样的力量给了您勇气留下来面对优势敌人?”雀斑女再次发问,这个问题问得好,正好问在最能让石云开展示英雄主义的地方。

    “为什么不退走?为什么呢?”石云开仰天长叹,摆足了架势才幽幽道来:“我的父亲重伤昏迷不醒,部队里的战士有近一半都负伤躺在医院里,这种时候,我没办法抛弃他们离开平壤,和逃走比起来,我更愿意战死在这里,和我的父亲、我的战士们永远在一起。”

    这段话是真情流露,石云开说话间,呼吸变得粗重许多,眼里也有泪光在涌动:“退!退到哪里去?后退一步就是我的国家,就是我的故乡,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母亲在那里,我有一个侄子侄女,他们一个两岁、一个三岁,我希望他们能够不受打扰的健康成长。我是一名军人,和平年代,我领国家俸禄,受百姓供奉,战争年代,就应该我们军人主动出头,代替他们御敌于国门之外,代替他们战死沙场。”

    石云开说的器宇轩昂,周围洋人都用尊敬崇拜的目光注视石云开,那名红发雀斑女更是忘记了记录,双手握拳捧在心头眼泛桃。

    石云开用一句话结束了自己的剖析:“我是一名军人,战死沙场就是我的宿命!”

    这简直几乎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