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甲午-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后,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石云开组织的这次火力打击,击毙日方元山支队支队长佐藤正大佐以下官兵共计131人,佐藤正适才在战斗中就被一发流弹击中前额,只是因为子弹射程过远,击中佐藤时力道已衰,佐藤正侥幸逃得一命,但没想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佐藤正还是死在这次炮击中。

    死掉的军官不止佐藤正一人,在这131人中,包括第一大队长石田正珍少佐,第三大队长牛岛木番少佐,工兵第三大队长佐川耕作少佐等等。至此,日方元山支队少佐级别以上军官只剩第二大队大队长常门司和太郎少佐。元山支队高级将官死伤殆尽,部队失去进攻能力,只能和朔宁支队合并,由原朔宁支队主将陆军少将第十旅团长立见尚文统一指挥。

    并且在这次炮击中,经过日方多次邀请才到来的十余位西方军事观察员和战地记者个个非死即伤,使日方在前段时间为了塑造国际新形象所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两次炮击,威力竟至于斯,“战争之神”果然威力不凡。

    后方发生的变故没有影响到正在集结准备进攻的日军,炮击一止,日军立刻蜂拥而上,发动冲锋。

    这次杨建胜打得很聪明,西堡初时一枪不发,直到日军前锋线冲到距离西堡不足五十米时,西堡内清军火力全开,不管是步枪还是加特林一起击发,打出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齐射。

    已经被击退了一次的日军也有进步,这次进攻时战线拉得更长,士兵之间的距离拉的更开,有点类似“散兵线”的意思。

    因此清军的火力虽然猛烈,但是效果并不太好,日军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再次仓皇而逃。

    战争真是一座大熔炉,交战双方都在进步。

    玄武门外双方第二次交手,清军完胜!

第七十二章 战况乐观() 
元山支队进攻西堡的时候,朔宁支队也对东堡和中堡发动了攻击。在更早些时候,第九旅团也对平壤城南发动了攻击。

    自从甲午清日战争爆发以来,清军在战场上的表现颇为不堪,这给了朔宁支队指挥官立见尚文很大的信心。

    在立见尚文看来,只要日军拿出决死精神,发起进攻全力一击,清军必然一溃千里。

    这种骄傲自大的思想在日军内部已经泛滥成灾,就在昨天晚上,第九旅团长大岛义昌在给立见尚文的公文中有这样的话:本旅团将以明日午前八钟时前后陷平壤,共握手于城中,以祝万岁也。

    用句后世的话说,大岛义昌是得了一种叫做“不吹牛b就会死”的病。

    第九旅团的攻击方向是平壤城南部,从开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三个小时,第九旅团只攻下了清军在土器店和水湾桥附近利用旧草屋加固而成的两座堡垒,这还是毅军主动放弃的。等日军攻到船桥里的三个桥头堡,第九旅团终于碰的头破血流。

    守卫三个桥头堡的是马玉坤率领的毅军和卫汝贵率领的三营盛军,马、卫二人均是从一介兵勇积功至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作战悍勇常人不及。开战后,马玉坤面对第九旅团的强大攻势,指挥毅军一营和盛军三营浴血奋战毫不退让,战后日本国内媒体有如下描述:大小炮弹连发如雨,炮声隆隆震天撼地,硝烟如云涌起,遮于面前。在如此激烈的炮击下,原以为敌兵会立即溃散。然而,我军前进一步,敌军亦前进一步,彼此步步相互接近。此时,除使炮击更加猛烈外,亦别无他顾。战争愈来愈激烈,乾坤似将为之崩裂。日军将领早即闻马玉昆骠悍之名,今日始知果不虚传。

    战斗开始时,左宝贵尚在大同江北岸。天亮之后,左宝贵仔细观察双方战况,发现日军不占地利优势,有机可趁,于是亲率盛军传字正营两哨过江作战,尽管这两哨人马只有二百人,还是大大鼓舞了清军士气。激战中,日军第十一联队第二中队长町田实义大尉与第二十一联队第二中队长林久实人尉均被击毙,队副细井有顺中尉及第一中队副今井键中尉亦被击毙。日军前卫司令官森祗敬少佐亦中弹负伤。

    日军中央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见前卫危急,激励士兵上前救援。步兵第二十一联队第三中队本来受命护卫炮兵,见情况紧急,也投入战斗。第十中队长若月曾一郎大尉率队实行突击,曾攻进一座堡垒。但此垒甚大,中间修筑有隔墙,将堡垒一分为二,日军与清军各据其一,双方距离不过十余米,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终,日军不敌撤退。

    此时,江北岸清军通过船桥不断为江南堡垒守兵运送弹药,而日军则弹药殆暍,土气更为低落。

    又战不过半响,炮兵第五中队长山本忠知大尉、第六中队长樱本大尉及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大队长田上觉大尉相继战死。至此,第二十一联队中无一大队长。就在此时,趁日军陷于混乱之际,马玉昆和卫汝贵又下令发起反攻。二十一联队旗旗手大森少尉见情况危急,唯恐联队旗被清军缴获,于是命令护旗兵挖坑把联队旗埋起来,又命令护旗兵:“如果我战死,就把我和联队旗埋在一起。”

    古有抬棺决战,今有埋旗决战,可见日军境况之艰难。

    战到此时,清军愈战愈勇,又派出一队人马绕日军后路,想从背后夹击日军,大岛义昌急调预备队防御,不想有流弹飞来,擦着大岛义昌的肋骨飞过,击毙了站在大岛义昌身后的翻译。

    此时的大岛义昌,手边再也没有了可用部队,连卫兵都被派了出去,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大岛义昌只能泪流满面的高呼:“以一死报皇思,唯在此时而已”。再也没有“共握手于城中,以祝万岁也”时的豪气。

    日本人素来仰慕中国文化,但他们肯定没有理解“骄兵必败”的含义,或者是他们明白“骄兵必败”的含义,但是不认为清军有击败他们的能力。

    中国人在日本人面前一向是具有心理优势的,从唐高宗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和日本交手数次,除了元代的忽必烈三次远征日本均因“神风”根本没能上岸外,其余的交战史均以中原王朝赢得胜利为终结。

    鸦片战争之后,清国和以英吉利为首的西方国家连战连败,国门被迫打开。当时的清国国内,满人逐渐式微,汉族官员的崛起已经不可逆转,涌现出一批以曾国藩、左宗棠为首的汉族官员。这批汉族官员,虽然限于时代局限性没能改天换日,但也发起了洋务运动,为清国这个陈旧腐朽的王朝注入了一丝活力。

    满人初入中原,对于中国而言确实是历史的倒退。但当时代进入18世纪,汉人官员在清国重新占据主流后,中国社会进步重回正轨。

    洋务运动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清国国力渐渐增强,实力逐步增强。

    进入清朝光绪年间之后,清国只和法国人打了一仗,虽然在战后的谈判桌上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享受到胜利者的丰硕成果,但是在战场上清军并没有吃亏。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在中法战争中大发神威,多次击败法军,逼得法兰西人不得不放弃武力侵略,转而在谈判桌上赢得胜利,以至于出现法国“不胜而胜”,清国“不败而败”的奇闻。

    对于清国来说,中法战争虽然结局不慎完美,但是意义非常深远。鸦片战争后,清国的对外战争一败再败,从来未尝胜绩,正是从中法战争开始,清国人重拾“天*朝上国”心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正在渐渐找回,对西洋各国从一无所知到敢于对抗的关键时刻。

    对“洋大人”尚且如此,对于自古以来的小弟日本人,自信心已经略显膨胀的清国人还真没放在心上,现在的清国人对于日本人并没有因后世的切肤之痛而恨之入骨,更谈不上畏惧如虎。

    在原本的历史上,正是因为甲午清日战争输得太惨,把清国人刚刚凝聚起的那点可怜的“精、气、神”一扫而空,国人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争雄。

    现在情况已经有所不同,因为石云开的到来,原本应该已经崩溃的玄武门防线固若磐石,原本应该已经以身殉国的奉军统领卫汝贵已经得到妥善照顾。

    会更好吗?

第七十三章 子绝() 
(下周有推荐,求收藏,求推荐票票,求助攻。)

    南门外激战正酣的时候,平壤西门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负责平壤西线进攻的,是野津道贯率领的第五师团,全军共计5400余人。早在八月十三,第五师团前卫即抵达大同江下游的十二浦,从此处开始渡江。

    十二浦附近江面宽阔,宽约1500公尺,水流湍急,日军依靠渡船渡江,往返一次需数小时,每次所渡人数十分有限。可叹清军一味苦守平壤,没有沿江设防的计划,如果在第五师团渡江过程中半渡而击,必能事半功倍。

    直到八月十五当天,第五师团才全部渡江完毕。在渡江过程中,第五师团截获了驶往平壤的一艘商船,师团参谋福岛安正从船上搜出一封密信,这封信是清军大孤山守将致书盛字练军统领丰升阿的,信上名言,铭军统领刘盛休不日即将率领铭字军来援平壤。于是,福岛安正一边急报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众将进行截击,一边向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报告,野津道贯考虑到延误日期将给战局带来不利,于是不等后面的运输部队,轻装急进,兵发平壤。

    纵然如此,等第五师团到达预定阵地山川洞,也已经是八月十七上午八点,比开战时间整整晚了四个小时。

    野津道贯到达山川洞后,南门战场和北门战场已经酣战多时,于是野津道贯随即命令向平壤中部的西北城墙发动攻击。在此处防御的,是左宝贵的盛军以及叶志超的芦榆防军,左宝贵的盛军战斗意志顽强,死战不退,芦榆防军也不甘一败再败,两军奋勇抵抗,始终不落下风。

    战至上午十时,野津道贯见战事不利,遂命令部下暂时停止进攻,准备稍作休整后再作打算。就在此时,清军骑兵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向日军发动冲锋。日军正苦于清军固守坚城,无从下手,一见清军放弃堡垒之利,弃城而出,顿时大喜,一时间日军炮兵和步兵同时开火,清军伤亡甚重。稍倾,清军骑兵再次出击,牺牲仍然很大,没有达到战术目的。清军两次冲锋,有二百七十三匹战马被击毙,一百三十名骑兵阵亡。

    清军见出战不利,于是坚守城墙堡垒,不再主动出击。此时的野津道贯,不知道其他战场的具体情况,收到的报告都说:“敌兵善战,平壤防守甚固”。

    于是野津道贯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愤然表决心:“我今率兵于千里之外与敌作战,蕞尔此城,竞不能陷之,有何面目归谒我天皇陛下?我意巳决,明日之。明日之战,举全军以进逼城下,冒敌弹,攀胸墙。胜败在此一举!我军幸得陷城,我愿足矣;如若不幸败绩,平壤城下即我葬身之处!”

    于是,平壤西战场暂时休战。

    西战场虽然暂时休战,北战场烽烟再起。

    元山支队的指挥部已经被石云开指挥炮兵完全摧毁,日军一直过了两个多小时才这重新确定了指挥序列,由朔宁支队指挥官立见尚文统一指挥,继续发动对玄武门的进攻。

    立见尚文充分吸取经验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