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甲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两种机枪,石云开都有印象。马克沁重机枪自不必说,粗大的枪管是其最醒目的标志,只要后世看过战争片,相信就对其过目不忘。而格林炮更是大名鼎鼎,后世在其基础发展而来的“火神炮”,伴随着美国动作明星施瓦辛格的经典造型而家喻户晓。

    这两种枪各有优劣,此时的格林炮还没有发展到采用电动驱动的外部传动结构,而需要手工转动转轮驱动枪管才能击发,但因其子弹均为进口采用无烟火药而广受欢迎。马克沁重机枪虽然结构可靠,操作相对简单,但因其子弹均为国内生产而采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因此虽经仿造但发觉不慎适用,已于去年停造,仅生产30余挺。

    石云开一听说这个消息就动了脑筋,格林炮虽然好用,但是子弹什么的都要依赖进口,终究是受制于人。而马克沁虽然不受重视,但因为全部零部件均能国内生产,明显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更何况就在今年,江南机器局刚进口了一套生产无烟火药的机器,准备成立无烟火药厂,一旦无烟火药顺利投产,那么子弹问题的解决就指日可待。

    清国当初仿造马克沁重机枪,肯定有一套专用的机器设备,并且培养出了一批技师,如果能把这些人和机器弄到手,再配合采用无烟火药的子弹

    那场景太美

    “轰”石云开正浮想联翩,南门方向突然传来炮声,日军开始进攻了。

第六十五章 试探() 
(第二更送到,老马看看能不能再码点,给点推荐鼓励一下可否)

    早在七月下旬,日军第九混成旅团旅团长大岛义昌在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抵达汉城后,就立即出兵北上,直指平壤。

    大岛离开汉城后,二十三宿于临津,二十四进驻开城,二十八进驻金川,二十九到达平川。

    也就在这天,胜字营在黄州舍人关伏击了日军前出探路的一户兵卫少佐所部。这场短暂的战斗,虽然给日军造成的伤亡不大,但是严重打击了日军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有力的迟滞了日军北上的步伐。

    大岛在平山停留了四天,直到一户兵卫确认黄州附近已无清军踪影,这才继续北上。于八月初五抵瑞兴府,初八到达凤山,初十进入黄州。大岛义昌在黄州进行了一番休整,参加了野津道贯主持的军备会议,十三当天离开黄州,以战备状态行进,北上平壤。

    经过胜字营的伏击,大岛义昌颇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生恐从黄州到中和这一路遭到清军伏击。只是大岛义昌万万想不到,清军确实有前出迎击的行动,怎奈一个烟袋锅引发了内讧,清军此时已经返回平壤龟缩不出。

    这边大岛到了中和,就接到一户兵卫的报告,言说清军大队人马日前出击中和,又不知何故退回平壤云云。大岛怀疑其中有诈,又在中和停留两天后,这才整军出发,至十六上午,大岛义昌终于率军抵达大同江东岸。

    大岛义昌率军抵达平壤后,未做休整即派部队进攻,一面向栽松院清军堡垒发起炮击,一面试图从下滩附近江面乘船渡江。

    牡丹台位于平壤制高点,从石云开的位置虽然看不到双方交战的细节,但从密集的炮声和炮弹落点腾起的阵阵烟雾上还是能感受到大战的气氛。

    “三哥,那边打起来了,咱们要不要发炮支援?”早就跃跃欲试的刘义守按耐不住,急匆匆跑过来求战。

    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射程接近五千米,从牡丹台的位置开炮,确实能对大同江东岸的清军堡垒起到支援作用。

    石云开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测量工作最远到了合并江对岸,大同江附近也做了精确测量。合并江是大同江的一个支流,距离平壤大概五千公尺左右,合并江对岸是国主岘高地,据哨探回报,国主岘高地前天就有日军大队出没,目前由于哨探不敢深入情况不明。

    “就是三哥,您给下个命令,卑职保证弹无虚发,炸他娘的一个屁滚尿流。”梁天福也跟在旁边请命,后面还有几位军官围拢过来,包括奉军炮营都司徐玉生。

    原本的历史上,奉军在战争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成立自己的炮营,但在这个时空,因为胜字营的意外崛起,以及盛星怀的运筹帷幄,奉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炮营。胜字营进入牡丹台,和奉军的炮营协同作战,经过石耀川和左宝贵以及盛星怀的协调,双方一致认定以胜字营炮营为主,在平壤战役中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不经意间,石云开已经呼扇着自己的小翅膀,推着这场战争走向未知的方向。

    “先不打,毅军和盛军的炮队还没开火,咱们看看再说。”越到到危机时刻,石云开愈发冷静。牡丹台炮台上的炮位,都是经过精心隐蔽的,石云开不想轻易暴露火炮的位置,栽松院堡垒有毅军一营和胜军一营防守,马玉坤和卫汝贵肯定安排了炮火支援,那里不是胜字营的防守范围,又没有收到友军的求救信号,石云开不想越俎代庖。

    “可那边打得那么热闹,咱们这边却隔岸观火,这是不是有点不仗义啊?”刘义守没有放弃,作为一名炮兵,想打炮的怨念啊

    “有你想打的时候,到时候打的你想吐。”石云开不为所动,端起千里镜望向国主岘高低方向。那里看不到日军的黑白军装,只有满目的植被郁郁葱葱。

    现在只是试探性进攻,那里还没甚动静。但石云开知道现在的平静只是暂时的,最多两天,哪里就会涌出大量日军直冲向牡丹台,直到淹没这里,进而攻陷玄武门。当然,如果按照原本历史上的轨迹发展,以上情况就会发展成事实,但因为石云开的出现,现在的情况已和原有的史实不同,石云开相信这个时空的甲午清日战争定不会输得那般凄惨。

    “报,管带有令:喻炮营知晓,若无中军命令,不得擅自发炮。”台阶上奔来一名传令兵,送来了石耀川的军令。

    “咳,没油水了。”

    “散了散了,赶紧回去干活。”

    “这军令来得真是时候。”

    没等石云开下令,众人一哄而散。

    “炮营石云开领命。”石云开正色回应,既然是军令,那就要严格执行。

    栽松院附近的炮击没有持续多久,只打了大概一炷香功夫就渐渐停歇,想来是日军已经退却,并没有全力攻击。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炮声又起,这次双方炮击更加密集,石云开看到毅军和奉军的炮兵阵地也开炮回击,炮战甚为激烈。

    又过半响,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向大同江对岸的三个清军堡垒发起冲锋,始有枪声传来,继而有大队清军从船桥过江支援,分散进入清军堡垒,几乎就在瞬间枪炮声大作,响成一片。

    至中午时分,日军炮击成效不大,步兵无法攻克堡垒,攻势受阻渐渐退却,战斗暂时停息。

    到了晚上,白天的战斗情报汇总到一起,情况逐渐明朗。

    发起进攻的是大岛义昌率领的第九混成旅团,大岛义昌在第一次试探进攻后,将部队分为两部,一部是日军第二十一联队,以中佐武田秀山为首;一部是第十一联队,以中佐西岛助义为首。两支部队分为左右两翼,分头向清军堡垒发动进攻,毅、盛两军士兵英勇抵御,江西岸的清军也发炮支援,终将日军击退。

    战斗历时一个半时辰,清军发射炮弹300余发,发射子弹近十万发,炮兵所击毙日军限于条件无法统计,步兵战果经过证实的仅有十一人。

    热,300发炮弹,十万发子弹,打死十一个人,这效率真是酸爽!

第六十六章 摸舌头() 
(熬到现在,终于补出来,这是为江山烟雨遥和燃灯人的加更,承蒙厚爱,不胜惶恐,加更以谢。)

    晚上开完战情通报会,石云开检查完岗哨,并没有马上返回帐篷休息,而是会和石昌茂、石文秀、刘义守、石中山以及金明河几人一起出了营。

    石云开他们是要趁黑前往日军营地附近看看有没有机会摸个舌头。

    “摸舌头”又叫“抓舌头”,就是通过俘虏对方军事人员,通过审讯逼供等各种手段,获取对方人员、武器、分布、后勤等各种情报的军事行为。这是战争中交战双方获取对方有效情报的一个重要手段。

    摸舌头近似于后世的特种作战,这是个很有技巧性的工作,所以要石云开亲自带队。摸舌头的时候,必须一击必中不给敌人任何反应的余地,这也是石云开拉上石昌茂一同前往的原因,石昌茂人高马大,射击、搏击技巧均是娴熟,又有一手不错的弓术,实在是执行特种作战的最佳人选。

    至于金明河,他是金惠馨的四哥,虽然在外伤科方面不如老大、老二精通,但作为一个军医对伤患做一下临时处理还是能够胜任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身为金家一份子,金明河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他懂日语,这个优点在特种作战中尤为重要,作用甚至比指挥官石云开以及执行人石昌茂还要大。

    石中山之所以能够入选,源于舍人关之战时遇敌的那份狠辣,至今胜字营仍流传着石中山当时手刃日军俘虏时的那种冷酷,这种事情如果流传出去,威力足以止小儿夜啼。

    剩下的石文秀刘义守等人,之所以能够入选,多半是沾了身材的光。胜字营技战术比较高明的百余人,均是出自新民厅山区,那里民风彪悍,物产丰盛,居民因营养充足多身材高大。石文秀和刘义守等人,包括石云开在内虽然已经十六七岁,按照清国人标准已经成年,但身体发育却还没有停止。因此相较而言,在胜字营他们几个的身材是属于较为“瘦弱”的,和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从身形上看较为类似。

    其实石文秀他们几个的身材也不矮,都有一米七十左右,最高的石云开更是已经接近一米八,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全队人马都是石昌茂这样一米九几的大个,不用看都知道不是日本人,日本人能长这么高?

    咳咳扯远了

    汇合石昌茂等人之后,石云开他们一行九人直往北行,沿箕子陵过并岘山,至此,石云开他们就出了清军的防御圈。

    出了防御圈之后,石云开他们换上早就准备好的日军军装,一行人就向着合并江对岸的国主岘高地而去。

    胜字营在舍人关伏击战中,一共缴获了大概百余套日军军装,除去不堪使用的,大多缝缝补补还能继续穿着。对于这些军装,穷怕了的胜字营一直没舍得丢弃,现在就派上了大用场。

    战争中身穿敌军军装潜入敌方控制区,对于这样的人有个专有名词叫做:间谍。在战争中俘获间谍,按照国际惯例,不必给予俘虏待遇,可以直接击毙。当然,石云开他们不用顾忌这一点,因为此时的清国朝廷,跟本就不知道红十字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更遑论日内瓦公约,要清政府签署承认这得等到十多年后的1906年才行。

    在这个时空中,日本刚刚加入日内瓦公约,承认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以及对于伤病军人不论国籍均应享有受到接待和照顾的权利。不过出于对日本人一贯尿性的了解,石云开认为日本人的执行力度要打一个折扣。

    以上这些细节,石云开还是不了解,哪怕是了解,石云开也要坚决走这一趟。战争打的是军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