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回甲午-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元春话刚说完,现场气氛顿时有点尴尬。

    如果不是程元春提起来,众人好像都已经忘记,现在的柳京,名义上还是清帝国的属地,在众人头上,还有个太后皇帝呆在那呢。

    不是故意的吧,一定不是故意的。

    很多人在心底这样说。

    (。)

第230章 好事() 
太子河,本溪湖。

    随着夏日的到来,钢铁厂的建设愈加快,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筑物完工,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地基开挖,照这个度下去,用不完一年,钢铁厂就能完工投产。

    “这几天雨下的有点大,太子河的河堤被冲垮了好几处,道路损毁严重,咱们的粮食运不进来,这两天估计要省着点吃。”石文远愁。

    钢铁厂工地上现在有两万多人,人吃马嚼的每天消耗极多,本溪湖附近地广人稀,买不到多少粮食,几乎所有的粮食都要从海路运抵安东,然后再由民夫运往本溪湖。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镇武前军大总管盛星怀了不少心思。

    盛星怀找到安东本地的几个大粮商,请他们帮忙筹备粮草。又找了本地的几个大家族,请他们雇人帮忙转运粮草。这些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不错,但最近一段时间,这些粮商和大户好像是受到什么人的威胁,纷纷拒绝和镇武前军继续合作,哪怕是因为撕毁合同要赔上一大笔钱也在所不惜。

    如果按照阿尔斯楞的办法,直接把这几名粮商和大户抓来,关上十天半个月的小黑屋,看他们还敢不敢闹幺蛾子。盛星怀终究不是粗暴直接的蒙古人,他也不难为那些粮商和大户,直接从钢铁厂工地上抽出一千人来,成立运输队用来转运粮草。

    “减少口粮不太好吧,工地上活儿多,那些个工人每天都要出大力,要是吃不饱饭饿了肚子,没准要出大事。就算出不了什么大事,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些个工人要是跟咱们磨洋工,难免会延误工期。”盛星怀的家仆赵瑞接话。

    赵瑞现在是钢铁厂建设的负责人,另外一个负责人是左永望。难免要经常两头跑,因此钢铁厂的实际负责人多半时候就是赵瑞。

    “我已经派了人抢修道路,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如果只是三五天。应该没什么问题,不会出事。”石文远有底气。

    钢铁厂工地上的工人,不是朝鲜人就是本地的汉人,这两个民族都是忍耐力极强的民族,不把刀架在脖子上不会惹事。石文远对于这点很确定。

    如果没有天灾,清政府的官员尚能勉强维持局面。一旦生天灾,政务过于集中的弊端就会出现。比如现在连续数天降雨过多,道路被冲毁这种事,如果指望怀仁县出面整修道路,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只能靠本地乡绅自救,才能使灾情得到有效控制。

    “咱们终究都是外人,整修道路这种事,本地乡绅也有责任的吧。要不我去找他们说说?”赵瑞想借助外力。

    乡绅一向都是地方上铺路修桥的主力,一方面是方便了乡人出行,另一方面也能博一个好名声。乡绅其实一直以来,都在代替政府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施德行善,这在乡里都是管理。赵瑞是盛星怀的亲随,跟着盛星怀也已经十几年,因此对于这些门门道道是门清。

    “谁说咱们是外人?咱们在这本溪湖修工厂,以后咱们就是这里的主人,积德行善这种收买人心的是。都要由咱们出面,反正费也不会太多,还能攒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石文远有主人公意识。

    铺路架桥和修建工厂不同。修建工厂的目的是要盈利,因此要雇佣工人支付报酬。铺路架桥则是公益行为,会有很多本地人义务过来帮忙,不仅不需要给报酬,有时候甚至连饭食都是自带。因此费并不会太大,可谓是“刷声望”的最佳途径。

    “那得。我去盯着点,可别出了什么乱子。”赵瑞主动请缨。

    赵瑞虽然代替盛星怀监管钢铁厂的施工建设,权限更多的集中在钱粮这方面,真正的人力调动,还要听石文远的,毕竟石文远才是军事方面的主官。

    “团长,门外又有一帮老头老太太在那里呱噪,这次他们玩出了新样,有人抬了棺材过来,说是如果咱们不停工,他们就要吊死在咱们工厂门口。”阿尔斯楞气冲冲的走进来,端起桌上的水壶一饮而尽。

    自从钢铁厂抓了那些年轻旗人,最近旗人们又玩起了新样,他们不再找年轻人过来,而是找些老头老太太过来,不哭不闹的就一个要求,停工。理由还是老一套,钢铁厂的建设破坏了我大清的龙脉,是祸国殃民的取死之道。

    对此,负责安全保障的阿尔斯楞很头疼。这些个老头老太太们,打不得、骂不得、抓不得、而且还理论不得,看他们那一个个须皆白满脸皱纹的样子,这万一要是冲突起来,说不定下一分钟就会寿终正寝,因此棘手之极。

    阿尔斯楞有那尔苏撑腰,因此并不怕旗人,甚至如果需要,阿尔斯楞喊打喊杀也是毫不手软。也是要分对象的,面对年轻旗人喊打喊杀自然无所谓,如果面对一群老头老太太喊打喊杀,且不说传出去有碍观瞻,就连阿尔斯楞自己良心的那一关都过不去。

    正是抓住了镇武前军这一弱点,这帮老头老太太每天过来堵门,他们也不吵不闹,就是围着钢铁厂的厂门黑压压的坐那么一大片。

    这是真正的静坐示威。

    幸好还没有展到绝食那个阶段。

    “不管他们,想吊死随便,只要不冲击厂门,随他们去。”石文远不想搭理那帮人。

    那帮老头老太天刚过来的时候,石文远曾经试图解释,但效果并不好,那帮人不要钱,也不要东西,只有一个要求,确实石文远万万不敢接受的——停工。

    “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咱们得想想办法。”赵瑞动脑子。

    “这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真按照他们的要求停工不成?”石文远不屑一顾。

    “要不,咱们把那几个瘾君子推出去砍了,吓唬吓唬他们。”赵瑞想出来的主意不怎么靠谱。

    “那不行,估计没什么用,而且适得其反。”石文远摇头拒绝,不同意赵瑞的办法:“再说了,那些个瘾君子现在活干的不错,也算是帮他们戒除烟瘾,好事不能变成坏事。”

    石文远抓的那些旗人,现在已经全部查清了底子。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来自什么富贵之家,不过就是一群落魄的八旗子弟。被人雇来当枪使。

    既然是落魄子弟,也就没有人过来赎人,石文远不能白养着他们,就把他们全部送上了工地。石文远也不废话,干活就有饭吃,不干活就没饭吃。那帮旗人倔了没几天就没了底气,纷纷屈服在石文远的淫威之下。

    既能帮他们戒除了烟瘾,又能锻炼身体,没准,这还真是一件好事。(。)

第231章 入乡随俗() 
五月中,由英、法、美、俄、德、日等国组成的观察团抵达柳京。

    他们将会在柳京停留半个月左右,用来评估镇武前军是否故意违反停战协定,蓄意在朝鲜半岛挑起战火。

    这帮人不用石云开亲自迎接,现在柳京已经有了清政府派来的民政主官,有程元春主持接待观察团。

    观察团抵达柳京的第一天就闹出了事端。

    事发原因很简单,观察团抵达柳京的时候,没有遵守相关管理规定,不准镇武前军的士兵登船检查。

    这样的事基本上每天都会发生几次,有些人总是认为整个远东地区都是洋人的殖民地,远东地区的人民天生就低人一等。洋人作为“文明人”,天生就应该在远东地区享有特权。

    大同江口,观察团乘坐一艘来自英国运输公司的客轮,被镇武前军的小火轮堵在蓬莱岛水域外,前进不得。

    “本官已经对你说过好几次了,这船上坐的都是各国的观察员,并没有什么违禁物品,这件事是皇上亲自批准的,你这军汉不要脑袋了不成?”一名身穿官袍,看上去总理各国衙门的官员怒气冲冲的叫嚷。

    大清国有种很奇怪的自信,他们认为西洋各国都不配和大清国平等交往,因此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设置外交部,而是设置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总理各国衙门,行使外交部的职责。

    观察团前往柳京这件事,是经过光绪朱笔御批的,因此有总理各国衙门的官员陪同。

    “对不起,不管有没有违禁物品,你们这艘船没有通行证,就不能进入柳京水域。请诸位大人移步。我们已经为诸位大人准备了客轮。”这次带队的是一名连长,不亢不卑的交涉。

    镇武前军有规定,只要没有在柳京海关注册的客货轮船,一律不准进入柳京水域,这一方面是为了税收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警示。进入柳京,就要遵守柳京的规矩。

    就在旁边,一艘准备好的客轮正在待命,只要放下梯子,就能很方便的转移。

    “胡闹!你家军门呢?让他出来答话,你们镇武前军就是这样执行公务的。”这名官员的接受能力挺快,只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执行公务”这句极其冠冕堂皇的名词给融会贯通。

    外交无小事,只要牵涉到洋人。都是大事。这名官员有点着急,生怕洋大人们等得不耐烦。

    “呵呵,我家军门有军务在身,没时间!”连长的话说的**的,一点面子也不留。

    天大地大,军门最大。镇武前军的士兵从来没有把洋人放在眼里,日本人也是洋人,照样被镇武前军打得屁滚尿流。

    “你你你。真是放肆,皇命都不放在眼里。难道你想造反不成?”官员气急败坏,口无遮拦脱口而出。

    “这位大人慎言,你这大帽子扣下来,是想干嘛?要是这么说,为了避免引起误会,说不得咱们要查一查。你这么说到底是何居心。”连长顿时沉了脸,说话也不再使用敬语。

    造反这种事,提都不敢提的,只要和这两个字沾了边,说不得就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官员这么说,不过是想那大帽子压人,但没想到连长毫无畏惧,就这么硬邦邦的顶回去。

    听到连长这么说,官员顿时变了脸色。石云开再怎么样,也是统兵一方的方面大员。和石云开比起来,总理外交衙门的一个小小官员连个蚂蚁都算不上,如果不是跟一群洋人在一起,石云开都不会正眼看他。官员口称“造反”这种事,也就是对着下面人才敢说,要是真的面对石云开,他是提都不敢提的。

    文官和武官,天生就是死对头。但是有一点要肯定,文官不敢逼迫武官过甚,万一真的“逼反”,这算谁的?

    “本官奉圣谕行事,岂是你这小小的丘八能指点的?让不让?如果不让,本官定要让你人头落地。”官员恼羞成怒,扯虎皮唱大戏。

    “不让!除非你们换船,否则别想过我这一关!”连长寸步不让。

    “好好好,本官非要参你个不敬上官之罪。”官员气极反笑。

    “随便!”连长面带嘲讽。

    “陈,这是怎么回事?”美国公使田贝走过来随口问。

    “田公使,不过是小小波折,还请稍安勿躁。”陈姓官员拱手施礼,一切尽在掌握的语气。

    “我看那位先生并不这样认为。”田贝语带嘲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