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正是咱们经略安西的好时机。”巧兮自然能明白李玄清拉着自己考察丰州铁路沿线的用意,经略安西就避免不了和恶劣的气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打交道。只是中原和安西断绝联系已经百年,已经没有多少熟悉安西地理环境的人存在了。胡小四的玄影卫前段时间更是在他的亲自带领之下进入河西,准备制定一个详尽的安西侦查计划,以便为大军前出做好情报准备工作。

    “是啊,安西那边的环境可比这里要恶劣多了。当年的丝绸之路说白了那就是一代又一代汉人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与骨铺就的道路。如今咱们也马上就要回去了,我在想咱们带过来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能够解决多少难题呢?汉唐时期,汉军在西域全盛的时候兵马也不会超过十万,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后勤和环境制约啊。从中原到西域万里遥遥,中途更是跨越千山万水,大漠草原,其中又有多少英雄故事埋在了那些当年被风沙刮过的大漠呢?”李玄清长叹一声道:“咱们这一次重回安西又有多少汉家子弟要埋骨绝域,生不能入玉门关呢。”

    “大哥哥多愁善感了。你是说,但愿此生常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嘛?我想那些先辈的心愿就是让我们汉人在西域扎下根去,让那里变成咱们的国土,永不丢失。这才是先辈遗愿啊。”巧兮的话柔柔的,但是却让李玄清逐渐轻松下来,笑道:“说的也是,汉唐雄风至少在你我手上不能丢。这是中华的先辈一代代传承下来开拓进取,生生不息的象征。”

    “张部长的这个计划到时候一定会有用的,两岸晓烟杨柳绿,说的真好,我看就用这句诗里来作为这个计划的题目吧。植树种草也是诗情画意,修生养性嘛。大哥哥,不妨咱们也来种上一棵如何?”巧兮拉着李玄清的手笑道。

    “好啊,如果张全复能够做好这件事必然是功在千秋,泽被万世。咱们今天也来给他夯实一下基础。”李玄清带着众人走进定远城,寻摸到一棵树苗,找到工具开始沿着定远城外规划的铁路线进行丈量,选定好地方之后开始种树,随行的亲卫队也跟着忙前忙后,从此这一片希望之林从定远城外开始。

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 
    “小四,我听说你上个月生了个大胖小子,恭喜你了。”河西省的省会凉州,这是古西凉州所在地,这些年经过发展和内地不断的支援,凉州已经逐渐摆脱了之前的缓慢发展境况,各大型的厂矿企业也在耶律家族的带动下建立起来,虽然相对于内地这里的面貌还是很缓慢,但是已经是河西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太平发展时期了。而且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大族避难的所在地,文化面貌和当地百姓受教育水平都高于其他地方,唐末温末人统治凉州时间不长,造成的破坏经过努力基本上已经抚平了。

    胡小四被万毅这开玩笑一般的恭喜弄得有点不好意思,讪讪一笑道:“我都还没来得及办满月酒呢就被皇上给打发到你这来了。这回去搞不好就要到年底了,说实在的这一年到头东奔西跑的,也是难为格桑了。”

    “皇上让你过来是准备年底出兵?西北冬季可不是出兵的好时候啊,起码到明年三四月份才可以,否则的话只怕还没打就要被这该死的天气给放倒一大片了。”万毅有点嘀咕道:“这大半年以来我在河西这边筹划布局都是按照明年的时间表来拍的,要是提前出兵只怕河西走廊这条路难走了。”

    胡小四拍了拍万毅的肩膀笑道:“你就放心吧,咱们的皇上可是比谁都精明,哪还会想不到这些?我来河西是本来是打算去归义军那边看看,但是刚刚接到草原分部的消息,只怕在进军安西之前,咱们在草原上还要再打一仗了。也不知道这黠戛斯人到底是犯了什么毛病,在东线集结大军,这不是在挑动咱们的神经嘛?”

    “你的意思是皇上打算在草原先行开战?”万毅有点惊疑不定道:“帝国刚刚结束南线战事,再度开启北线只怕财政吃不消吧?”

    “北线作战以快为主,不会和南线一样旷日持久,而且我们的作战目标也不是逐城逐地的争夺,一切都以打击对方的有生目标为主,时间应该不会长的。听说总参那边已经将葛存周兵团和高思继兵团西调,准备参与北线作战了。”胡小四顿了顿道:“而且这件事也没打扰到咱们皇上的兴致,听说和巧兮一起在视察国内的工业发展情况了。”

    “皇上这是在为安西做准备。”万毅点点头肃然道:“大战之前整顿内部,释放国力,这是对于安西那边毫不放松啊。”

    “是啊,听说今年冶炼行业里面焦炭的替换工程光财政部的补贴资金就达到了七千万唐币之多,这是决心利用战争加速经济发展了。而且后勤部采购部门已经开始向国内的几个大厂广发订单,趁着冬季到来储备物资了。”胡小四知道的比万毅要多得多,但是对于万毅一眼看出李玄清的目的还是很佩服的,点头道:“而且工业集团之前为了丰州铁路的事情把一年的收入都抵押给钱庄了,要不是海军和徐兴夏的远航船队长脸,只怕皇上要破产了。”

    他们两人在凉州这边讨论李玄清的动作的时候,李玄清却已经带着巧兮来到山东烟台港了,这里作为山东目前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渤海湾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山东省的治所青州。

    “大哥哥,你怎么把莱州改成了烟台啊,好像这两个地方也不对吧?”巧兮对于李玄清这个恶作剧一般的办法也很无奈,不过也没说什么,唐代的地名确实不好记,都是什么州什么州的,而且很多还重复了,根本无法记得住,还是后世的地名好记。

    “不过山东发展的很不错啊,烟台如今好像是全国最大的盐业基地吧?海产品很丰富。”巧兮点了点头道:“到处都是一股子腌制品的味道。”

    “你就别说这个了,我听说兴夏这一次连这些都准备卖到海外去,而且他们这次的贸易对象可是加上了三韩地区,玄影卫也派人过去了,从海路走比起从东北绕过去要快得多了。”李玄清倒是没有太大想法,笑道:“听说日本和三韩靠海居然还缺盐,这倒是奇了怪了。”

    “这应该是气候原因,无法像咱们直接晒盐,所以虽然靠海,反倒是无法利用了。”巧兮想起了后世的一些说法,笑道:“山东好像是个好地方,可以筹建一个大型的精盐加工基地,还能发展副产品。”

    对于巧兮的说法李玄清不置可否,光是一个煤化工,自己就搞了好几年也才搞出几种简单的产品,这个盐业深加工只怕难度未必小到哪去。不过这件事倒是可以交代下去让实验室先行一步。

    两人说说笑笑,从烟台转到登州然后折返回青州,找到山东布政使陈文渊。其实山东的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本身的基础也比较好,在两年在山东建立的大型企业也不少,只是缺少了一个重工业的行业标志,后世的山东和中原两地基本上都是重型工业的发展地点,现在反倒是走上了轻工业的道路了。不过李玄清也没打算纠正,随着东北工业带的逐步完成部署,基本上已经能够支撑起帝国经济的发展了。所以在面对人口大省走上轻工业道路的时候李玄清和巧兮反应淡然。事实上在后世工业革命的初期,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工业才是走在所有行业的最前沿。

    不过在这一世,李玄清和巧兮提倡的棉纺织工业兴起才不久,几个大型的棉纺织企业去年才在北方扎下根来,而江南一带的织布行业除了几个龙头企业采用的是最新式的织布机,其他的依然以手工作坊为主,少部分采用了水里织布机,但是一时之间还没有形成规模。倒是江南的几家丝绸商人和北方的棉纺织新进豪门在联手投入资金研制最新式的织布机和纺纱机,这让李玄清和巧兮看到了新的希望。

    两人从山东和陈文渊谈过之后,对于山东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针对当前轻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山东,李玄清让陈文渊在此基础上尝试和五大豪门洽谈,想办法在矿藏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开设部分采矿企业,一次带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而对于陈文渊目前在主抓的旅游业,李玄清也表示了支持,但是短时间内由于国内刚刚安定下来,有能力开展这种新式的消费活动的人肯定不多,倒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会在沿运河的几大城市过往,他们会停留消费,这才是正理。

    “还是人口数量跟不上啊。”从山东坐船南下去中原的路上,李玄清叹息不已,唐末虽然让自己犁庭扫穴硬生生的将动乱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但是在经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大唐帝国的人口从最巅峰的两亿多骤减了一大半,按照民政部去年统计的人口计算,全国人口数量总共才六千万左右,别说被打烂了的中原地区,就算是一直繁华的江南地区比起盛世都萧条了很多,没有人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消费市场。

    “大哥哥别担心,随着帝国统一,加上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人口会大大增加的。”巧兮知道李玄清的心思,和他一起站在船头安慰道。事实上如果不是人口不足,李玄清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去开辟远洋航线来另找市场。早期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不能提前找到市场,打开销路,只怕未来很快就会因为市场狭小而失去生机,这是李玄清绝对不能容忍的。只是偏偏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拔高,但是人口却急不来。

    “偌大的一个中原省,去年统计上来的人口才两百多万,这在后世这里可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啊。”李玄清划定的中原省其实是后世河南省的一部分,但是和后世相比这样的人口总数实在是没有办法去说。

    “大哥哥,汴州到了,咱们去看看王衍,看看他在这里做的怎么样。中原比起山东,更加靠近关中,而且有铁路相连,应该会好一点吧。”巧兮看着已经在前方的汴州城笑道:“中原地区是自古以来的龙兴之地,地处平原,交通便利,除了运河还有铁路,想来不会差。”二人带着亲卫队上岸之后,王衍已经在汴州城外迎接了,进城之后李玄清询问起了中原的发展状况。

    中原因为上半年疏浚运河,所以交通事业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运河两岸的城镇在繁忙的航运交通中受益匪浅,各自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借助运河运往南北两地销售,而且因为是关中东出的第一站,所以还需要承载着大量的物资西进关中的任务,所以基本上沿线的各大码头都修的很大很完善,来来往往的商船也不断在这些港口卸货运货。

    不过王衍的主要精力和其他地方的布政使不同,他主政中原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却是农业,一年多时间的时间让这家伙将昔日中原省的所有农田全部恢复过来了,利用中原常年有几大军营,部分军队的驻地在此的优势,除了民间的复垦计划,还一下子建立起了十五个大型农场,鼓励民间百姓种植经济作物,而农场则负责种植粮食作物。甚至为了考察哪些经济作物比较挣钱,王衍甚至组织了好几批官员去丰州和江南等地考察,回来直接指导百姓种植,这样一来百姓的收入明显提高了不少,而且大型农场在采用了最新式的机械耕作和耕牛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