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对付郑买嗣,那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外援。当年薛洋攻打四川的时候李茂贞手下大将胡敬璋带着绵州守军南下避开中原之争霸,躲到了南诏国内的剑川城等地,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胡敬璋的人马已经可以在南诏国内横行一方,在不久之前找到隆逊,胡敬璋表示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赶走郑买嗣,重新掌握南诏国的大权。隆逊为了掌握这支力量悄然将南诏国的国都羊苴咩城给让了出来。

    由于胡敬璋在南诏国内已经待了几年了,所以这一次他做的很隐秘,让秦空也没有发觉他的踪迹,但是隆逊的举动还是暴露了让天策军有了准备。只不过隆逊不知道的是胡敬璋的军师温韬已经秘密联系了吐蕃人,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引入吐蕃人对抗天策军,在他看来吐蕃铁骑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引入他们和天策军抗衡,自己的几万大军肯定很有作为。

    天策军虽然不知道胡敬璋和吐蕃人已经开始冒出来了,但是薛洋和柴嘉一南一北两路大军几乎是将洱海地区的南北两端全部给锁住了,成功的占据了有利态势,不管隆逊和郑买嗣谁取得了胜利都不会影响天策军攻势的地位,而且随着外事部的官员和隆逊的特使接触等于也掌握了万一郑买嗣取得胜利天策军顺势介入乱局的机会。

    而这些消息传到长安大本营的时候胡小四和李玄清敏锐的感觉到只怕历史上吐蕃人资助南诏对抗大唐的历史要重演了,所以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开始让总参传达紧急命令,着令徐英率领北线兵马迅速南下和薛洋汇合应对突发事件,并且告诉前线几位统兵将领,所有兵马统归薛洋节制,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切手段。

    总参发过来的命令让这几位大吃一惊,吐蕃人进入南诏和大唐对抗的历史他们可是熟悉得很,所以几乎是在徐英率兵赶到善阐府城下的时候立即通知李阳率兵去和柴嘉汇合,自己则选择和徐英大队人马屯兵善阐府城下静静等待。

    天策军虽然大军进入洱海地区让郑买嗣大吃一惊,但是对方接下来按兵不动却让他发现了机会,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郑买嗣决定和隆逊摊牌,先解决国内的混乱再反身和天策军决战。实际上郑买嗣的后路也都想好了,如果自己挡不住那就直接将隆逊献给天策军。对于天策军的心思他也算是明白了,这是典型的要灭掉南诏国啊。所以他决定在和隆逊摊牌之前安排自己的退路,让自己的长子秘密前往西部国土。

    安排完这些之后,郑买嗣与天启二年五月初开始调集兵马围困大厘城,并且说服南诏国的常备军中的十几名中高级将领倒戈,几乎是一夕之间南诏国国内的局势骤然发生逆转,常备军本来是护卫南诏国主地位的最后一道屏障,几乎都是国内皇族坐镇的御林军,没想到的是郑买嗣居然有办法撬动他们投诚倒戈,隆逊在棋失一招的情况在大厘城内的势力瞬间崩塌,郑买嗣闯入皇宫的时候隆逊几乎没有办法应对只能仓皇跟随胡敬璋的人马秘密逃脱,前往西部羊苴咩城。

    虽然没有抓住隆逊,但是郑买嗣确信自己在西部的布置已经起到作用,隆逊如果逃往羊苴咩城的话只会是自投罗网,所以把抓捕隆逊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则带着整合以后的南诏国军队开始攻击天策军柴嘉所部。

    整个南诏国政变薛洋等天策军一直是冷眼旁观,静静的看着郑买嗣和隆逊两人争斗而不出手。而政变一结束郑买嗣的行为却让薛洋皱起了眉头,隆逊逃往羊苴咩城郑买嗣居然不慌不忙的和自己开战,难道他已经安排了后手?正当薛洋想不清楚的时候玄影卫那边在隆逊逃亡的时候终于抓到了胡敬璋的蛛丝马迹并迅速汇报给了薛洋。至此薛洋才明白隆逊为什么有胆子和郑买嗣翻脸。如果胡敬璋插手那么郑买嗣估计也会在西部安排了后手。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薛洋让秦空迅速前往羊苴咩城打探双方的消息,并且着重探查总参所说的吐蕃人的迹象。他自己则立即挥军攻打善阐府,从北线拿下这个洱海北部门户,将郑买嗣北部退路彻底堵住。与此同时在热带雨林里转悠了这么长时间的陈宇也率军钻了出来,在利润城下排开阵势。而身处最前线的柴嘉和李阳则已经和对方打了起来,柴嘉军开始攻击建水城的城垣,李阳则率领兵马在建水城以北进行埋伏,准备伏击郑买嗣的来源部队。

    不过这些注定都不能成为此时南诏国内复杂的态势的主流,隆逊在抵达羊苴咩城之后立即下达南诏国主令,宣布郑买嗣为叛臣,号召全国兵马共同围剿,同时宣布任命胡敬璋为南诏国护国大元帅,统辖国内所有兵马,并且宣布将联合吐蕃人共同对抗天策军的进攻。这个消息传到东边的时候天策军尚未开始动作,郑买嗣立即开始行动,将大厘城到羊苴咩城之间的太和、石和和银生等重镇全部拿到手中,并且让儿子组织人手潜入羊苴咩城准备暗杀隆逊。

    这一连串的变化让薛洋顿时沉下心来,有时候不怕对手太多,而是怕不清楚有多少对手。在玄影卫将这些消息汇总传过来之后薛洋立即开始分兵,主力人马让徐英率领抓紧时间攻占会川,而自己则亲率第三营和山地营开始昼夜兼程准备突袭羊苴咩城,他要在吐蕃人到来之前彻底击破这个南诏国的旧都,灭掉胡敬璋。为了达到战役的突然性,薛洋走的时候重型武器什么都没带,只是将之前的弩炮和炸药重新组装带走,作为突击火力使用。

    薛洋一走徐英立即开始将开战至今一直藏着的火炮拉了上来,这种最新式的火炮已经可以发射开花弹了,在李玄清的指导之下天策军的火炮制造技术成功的避开了早期那些乱七八糟的型号,走向正轨。

    不过和徐英号令开炮相比,此时南诏国内郑买嗣却在大厘城宣布登基称帝,正式废除隆逊的国号,改南诏为大理,定都大厘城,这一下彻底将南诏国内的局势点爆。这一幕让身处长安的胡小四在收到玄影卫加急传讯之后甚至都爆了粗口,不明白这家伙此时宣布称帝到底有何依仗。但是不管别人怎么样,至少郑买嗣此时已经成功的将南诏分裂成两块,南诏国分崩离析在即。

第三百零五章 吐蕃疑云() 
    “胡敬璋?他之前不是已经到了建昌城了吗?还没死?”李玄清接到胡小四带来的情报一愣,看来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还真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这个家伙居然能活蹦乱跳的活到现在也算是稀奇。不过对于这一群人李玄清没多大兴趣,反而是对于温韬勾结吐蕃人进入南诏引起了他的关注,如果不是从西南进入藏区难度太大,他都想让薛洋直接率兵入藏了。

    “让薛洋见机行事,如果吐蕃人敢来直接打回去。”李玄清看了看薛洋走的路线点了点头,善阐府位于洱海地区北部,一旦拿下不仅仅可以威胁郑买嗣,支援李阳和柴嘉攻占南诏国的核心地区,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率兵前出攻击从西面而来的胡敬璋和吐蕃人,为南线部队整合提供一个缓冲,这个点选的不错。

    “皇上,薛洋这小子打仗是越来越有心得了。”胡小四自然也看出了薛洋已经拥有纵贯整个战场的全局眼光,赞叹道:“如今天策军可是人才济济,只怕咱们扫平天下之后这些人会鼓动皇上去打周边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家,否则还真是浪费了人才。”

    “你就少操心,仗有他们打的。”李玄清白了一眼胡小四,这是个典型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不过帝国初生的确需要这些拥有开疆拓土的热血,否则大唐帝国又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长安帝国大本营内李玄清的目光开始从帝国内部往外转移的时候薛洋那边也在一边朝着善阐府急进一边思考整个南诏战局的走向,对于这种大型战役他还是第一次掌控,所以紧张之余更多的是一种眼界的提升,有了这种全局眼光之后作为主帅考虑更多的其实是如何布局如何协调各部完成既定的任务,让对手时刻跟着自己的步伐走。

    薛洋选择的攻击点无疑是此时南诏国内最符合天策军利益的,善阐府一旦拿到手则必然会带动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天策军的方向转移,即使吐蕃和胡敬璋联手往东突进也会遭到自己的层层阻击。不过相对于胡敬璋,薛洋更多的还是关注吐蕃人,即使当年他参加过原州王厚纯大战吐蕃人的全过程,薛洋依然对这群高原洪流有着一种天生的警觉,这犹如悬在中原帝国头上的一柄利刃,随时会落下。

    “皇上应该在想办法彻底解决这些吐蕃人吧?”薛洋正在暗自沉思李玄清的战略部署,前方信使急匆匆赶到,“启禀大帅,我军前锋已经抵达善阐府城下,城内守军已经严正以待,似乎料到我军会来攻城。”信使的话让薛洋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笑道:“他们防备的不是我们,而是西面的。告诉前锋立即准备攻城,善阐府我们不能耽误时间给我立即拿下。”

    薛洋的话等于是点燃了善阐府城前战火的一根导火索,只见前锋部队得到命令之后直接开始列阵,各项攻城准备在薛洋率领大队人马抵达的时候就已经全部就位,只见顷刻之间十几个炸药包升上天空朝着城楼的方向而去。西南地区的城池和内地江南都不一样,基本上都是石寨,坚固程度和内地不能相比,只是位置都比较险要,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易守难攻。不过对于天策军一贯的做法来说基本上不存在攻不下的城池,炸药包和爆破筒一起上,再坚固的城池也都能直接炸开。

    所以在一片爆炸之声中爆破手扛着爆破筒不断跃进,开始朝着城楼下面的门洞而去,而且时至今日爆破手的防护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基本上都是身着昂贵的皮质和塑料合成的软甲增强在行进过程中的防护,避免在中途被对方击杀。

    善阐府的守军没有和天策军打过仗,对于对方的火药武器没有提前准备,这一下城楼上被炸药包侵袭,被炸得血肉横飞,无数的士兵在第一波爆炸中丧失生命,而守城将领尚未来得及调整部署脚下的城墙忽然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起,紧接着一声更加剧烈的爆炸从脚下传来,整个城墙都像是飞到了天空中,四分五裂,无数的碎石四散而飞,将功放双方的阵型彻底打乱。

    “该死的,这个石头城怎么这么难缠。负责攻击任务的第三营都统差点被碎石打到,刚刚怒骂一声,就发现烟尘过后,几乎整面城墙都被爆炸碾碎,当下也顾不得其他直接率兵开始冲锋进入城内。在他身后无数的士兵开始端着火枪跟随冲锋,还有后勤部队则开始将前线被误伤到的士兵迅速抬到后方让随军军医进行救治。

    薛洋这边拿下善阐府的时候处在大厘城内的郑买嗣也接到了长子的汇报,吐蕃人现身了,大约两万骑兵已经越过南诏国的边境进入剑川城附近。高原铁骑对于南诏国内的人来说实在是心有余悸,郑买嗣不敢怠慢让长子开始在西面收缩兵力据关而守,同时开始琢磨着如何在两强之中取得一线生机。

    和郑买嗣一起关注吐蕃人动静的还有玄影卫和胡敬璋。吐蕃人是温韬请来的自然要第一时间和他们取得联系,得知消息的胡敬璋立即派温韬前往剑川,准备和吐蕃商讨共同对付天策军的事项,实际上胡敬璋对于吐蕃人只派出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