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颂-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清这么一说岑天时也没意见,修改完人选名单之后让民政部发出通知,召集所有的人选来长安,并且让各部将之前筛选出来的省级各厅的人员名单也送了过来。省级各厅的名单由内阁审理通过之后上任,其他的则需要布政使在行政学院或者其他途径自行聘任,然后报请内阁审批之后上任。

    这个办法并不正规,而且还会造成很多问题,去年一年律法院和警卫部就处理了十几起因为用人不当造成的官僚腐败问题,但是就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够快速选拔出合适的官员主理地方政务。不过随着江南的统一,后期大唐版图的扩张就没有那么快了,这倒是给了内阁和律法院足够的时间甄选合格的人才,查处之前的漏洞。而且内阁也已经在编写帝国官员选拔任用办法了,这一切也算是走上正轨的开始。

    天启二年大唐帝国所做的大部分决定和颁布的大部分国策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去年一年天策军的浴血奋战让帝国大部分版图统一带来的好处也在逐渐呈现。全国资源在这些官员到位以后迅速开始流通转化为生产力,南方的富庶也让社会资源更加的丰富。工商部在南方的布置也在陆续开展,涉及到大小上百个项目在各省铺开,北方豪商和各省本地的工商阶层也迅速发掘到商机,长江的黄金水道中张家为首的长江航运公司承担起了大部分运输任务,而伴随着长江航运的重新兴起,沿岸各城市的码头也迅速恢复修建,可以说整个南方已经率先进入了恢复期,在各省大员到任之前,军管区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大部分建设事宜。

    不过对于内阁而言,南方在天启二年还是让位于北方,除了杭州和广州两大经济中心被重点建设以外,内阁其他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北方。环渤海湾铁路在开年之后冒雪开工,在防寒条件提升之后建筑公司已经具备了在冬天野外施工的能力,因为靠近天津、深州等北方重工业中心,在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之下,环渤海湾铁路从燕郡城继续往东沿着辽东半岛出发,准备一直修到大连为止。而大连造船厂甚至以为在渤海湾冰冻之前运输了大量的器材,已经单独开工,在数台大型挖掘机的支持之下,来自之前渤海国的战俘和工人在冰天雪地之中冒雪作业。整整五个大型干船坞逐渐成形,附属的各工厂的厂房也开始按图施工。由于不是第一次设计造船厂,所以这一次张强主管的大连造船厂在建设施工上面显得更加有前瞻性,布局也更加合理,各式工厂分布的区域显然也经过事先测算。

    不过相对于环渤海湾这一块关中地区的发展才算是突飞猛进,原本秦川大地在唐末的时候已经逐渐荒废,泾渭两条水系因为沿途水土流失,几乎失去了灌溉通航的能力。但是在张全复的努力之下,整个关中的水网全部建成,沿大力发展的绿色植被种植历经三年终于成行,雍州之地也恢复起来。长灵铁路勘探完毕之后迅速开始施工,从长安出发经过邠州、宁州庆州过黄河抵达灵州,建成之后直线从庆州延伸到延州准备往东接上太原往西延伸的铁路,从而东西连接在一起。

    长灵铁路在关中境内几乎是分段施工,十几万人的战俘分成五部,昼夜不停,各色物资流水一般被运送到前线,徐兴夏的关中航运公司和慕容家的运输公司承接了大部分物资的运输,而且这一次还有不少小的运输公司也参与其中,将数以万计的物资运输到前线。

    而且位于黄河渡口的地区,建筑公司集中了五万人在此,开始按照事先试验过的办法建造黄河大铁桥,在李玄清的干预之下,大铁桥放弃了之前只通铁路的做法,改成两层双用桥,下层通火车,上层作为直道的一部分,这样一来难度也骤然加大。建筑总公司抽调了第三大队的全部人马集中在此。

    不过相对于红红火火的建设,徐天翔主导的军队缩编却让他头疼不已,这么多人裁撤哪一部分虽然之前已经做过计划,但是等到实施的事情却困难无比,这些统兵将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无奈之下只好拖着李玄清来镇场子。

    “通知下去,按照你们总参编制的军队缩编裁撤名单执行就是了。这是军令哪里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让总参和军法队的人派人去各部队监督执行。”李玄清扫了一眼苦着脸的徐天翔和杨天成两人有点无奈道:“这件事你还跟他们商量岂不是越搞越乱?直接下达命令。”

    “对了铁良和石坚他们两个在哪?让他们来见我。”火枪的出现基本上宣告了陌刀和重骑营的消亡,对于这两大昔日的镇国利器李玄清也是沉思良久之后才拿定主意。火枪尤其是自己“偷”来的后世线膛枪,虽然现在依旧是前膛装弹,但是比起刀枪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装备处已经在抓紧时间研制后膛枪,这样一来陌刀直接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这次裁撤的部队当中陌刀营和重骑营是重点裁撤的部队。

    “我已经通知过了,他们应该快到了。”徐天翔苦笑道:“他们两人的意见最大,因为原定的进军安西以陌刀营为主力部队,这一下裁撤只怕石坚心里不好受。”

    “保留陌刀营基本部队,将编制压缩为一万五千人,但是装备要全部淘汰。”李玄清也是叹息一声也不再纠结这个,而是换了个话题道:“还有部队换装的事情,所有的盔甲全部淘汰。”

    徐天翔点点头正要说话门外走进来的正好就是铁良和石坚两人,不过两人都是面色沉重,有些垂头丧气。

    “怎么啦?这个样子可不像往常的样子啊?”李玄清招呼两人坐下来笑道。

    铁良看了李玄清一眼欲言又止,旁边的石坚忽然站起身来躬身道:“末将恳请皇上收回改编陌刀营的成命,我石坚保证陌刀营一定不会比换装的部队差的。”石坚的话让徐天翔大感头痛,就连杨天成也是没办法,只能苦笑着看着李玄清。

    “石大哥的想法我能理解,希望陌刀营能够一路杀到安西去,找到当年的仇人证明陌刀营是大唐不败的军队,是这样吗?”李玄清定了定神开口道:“只是石大哥你有没有想过当年的敌人还在嘛?”

    “在啊,不就是吐蕃人嘛?”石坚一时之间没理解李玄清的意思,呐呐的回答道。

    李玄清摇了摇头道:“吐蕃人,对就是吐蕃人。但是也可说不是。当年的吐蕃人已经不在了。那支藏北铁骑如今已经沦落了。你就算是率领陌刀营去也没有多大意义。而且——”李玄清看了石坚一眼,温言道:“陌刀营并没有败过。当年纵横西域万里远征的铁骑不是吐蕃人,而是我们的先祖——安西军。安西军之所以能够纵横不败,也不是因为陌刀营,而是我们是大唐的军队,有着无与伦比的战力,有着强大的中央政权支撑。当年安西军万里归国之后,郭大都护留守的部队为什么在五十年后被屠城灭军?那是因为中原已经无力支持安西,没有了支持安西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敌的将士打一个就少一个,他们是孤胆英雄。”

    “皇上的意思末将明白。末将只是舍不得,手下的儿郎天天都在想着去安西报仇雪恨。陌刀营手下有很多人都是当年安西的后裔,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去下手。”石坚说到一半说不下去了。

    “陌刀营虽然强悍绝伦,但是训练困难,难以持久,而且本身的限制也非常多。天策军是大唐帝国的军队,需要随着时代而进步。我们已经有了更强大的武器,就不应该拿将士们的生命去开玩笑。我们要懂得去保护他们,让他们百战余生之后还能够活着回来。”李玄清走过去拍了拍石坚的肩膀道:“我们要继承的是先烈们不败的军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只要有这股精神在,那么陌刀营永远都是陌刀营,不会因为放下了陌刀就变了质。”

    李玄清的话让石坚顿了一下,只听得李玄清继续道:“去缩编换装吧,陌刀营依然是进军安西的主力部队,只要人还在就要努力,去将大唐的安西夺回来。”

    “请皇上放心,石坚一定不负所托,将大唐的安西夺回来。”石坚举手向李玄清行礼道:“末将一定安抚好兄弟们,保证按时完成换装。”

    石坚都这么说了,身边的铁良也点了点头道:“皇上,重骑营也一定按时完成换装。”

    杨天成看了一眼铁良心头一动道:“皇上,重骑营是否保留一万人的编制,听说安西那边的大秦也都是重装部队,我想保留下一万名重骑营。”

    “五万重骑营可以保留一到两万人随军部署到河西,万毅也已经回到河西,到时候听从他的调遣,准备组建安西集团军吧。”杨天成的话让李玄清想起了什么点点头道:“到时候我会去河西为我大唐征西大军送行。”

    “请皇上放心,我等一定竭尽全力,收复安西,完成大唐统一。”李玄清的话仿佛将所有人都带到了那片辽阔的土地上,铁血征战仿佛也缭绕在大家的耳边。

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枪队() 
    “皇上,河中武器试验场的搬迁已经完成了。”天启二年二月初,长安的大学终于下完了,阳光明媚照耀着外面的皑皑白雪,本来李玄清打算趁着天气和暖带着巧兮去骊山玩玩的,却被刚刚新婚的徐天翔给堵住了。

    徐天翔见到李玄清还准备了冰刀忍不住吐槽道:“我说皇上你不会真准备去滑雪吧?这要是带着一队侍卫去滑雪,估计很快就会传遍天下的。”

    “传就传呗,怕什么。”李玄清无奈之下将冰刀摘了下来,问道:“靶场搬到中受降城附近没有扰民吧?”

    徐天翔摇摇头笑道:“放心吧,那边是一片千里无人的大草原,周围都布上了铁丝网,拉了警戒线,而且还安排了国民警卫队一个都驻扎防卫。装备处将大部分河中的武器工厂也搬过去了,如今河中那边的场地已经让给了长安安家,准备在那里开设一家大型的农业加工厂,听说机器设备都订好了。上次安家找到巧兮将那个面包的技术买了下来,应该就是准备生产这个的吧。”

    “看样子安其轩是真的打算在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上面花心思了。这样也好,农业本来发展的速度就跟不上工商业,有人愿意沉下心来也是好事。”李玄清笑道,拉着徐天翔就往内阁的方向走,道:“说起这个我还正想起一件事呢,打算和岑先生商议一下是不是到时候开展了。”

    徐天翔有些好奇,被李玄清拉到岑天时的首相办公室还没来得及问就听见岑天时在忙的脚不沾地,一会让这个秘书去准备工商部的资料,一会让那个秘书准备农业部的材料。开春在即不仅仅工商部的事情需要督促,还有江南各省的事情,加上北方大地春耕的事情,忙得他是不可开交。

    “皇上怎么来了?”岑天时见到李玄清带着徐天翔走了进来,还以为出了什大事呢,吓了一跳,挥手让办公室内的秘书出去之后才问道。

    “先生这段时间辛苦了,不过有些事情可以让各部的部长去做就好了,而且思谏兄不是也在长安吗,让他分担一部分就可以了,少些操劳为好。”李玄清见到岑天时眼睛里都冒着血丝,一看就是就是睡眠严重不足的缘故。

    “没办法啊,皇上的雄心太大,内阁这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