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腹背受敌,主将落水的情况下,这些冲杀在最前线的猛士不得不选择撤退,而后去打捞自己的主将。

    昨夜周泰命人射出的那阵箭矢,除去离得黄盖较近的人知道是黄盖主动要求的之外,其他人根本不晓得是怎么回事,所以,到现在,这三人还以为是周泰公报私仇。

    而在黄盖被发现的时候,高忠故意将这三人看押在人群中,让他看到自己与黄盖的交流,并且,高忠又刻意变换音量,让这些士兵听到了些模糊的话语。

    “程将军,我家将军身上大小创伤数十道,本是在前线与敌军搏杀换来的。但后背的那几道箭伤,却是有人故意为之啊。

    将军请看,这几根都是射中我家将军后辈的箭杆,箭头还在我家将军体内,当时我家将军危在旦夕,我等不敢贸然取出。

    我等在前线搏杀,三千儿郎舍生忘死,我家将军更是奋不顾身,到头来,除了换得全军覆没的下场之外,更是遭了黑手,程将军,我家将军死的冤,前线战死的兄弟,也死的冤枉啊、、、、、、”

    程普自然是听懂了这士兵的意思,而且,荆州军的箭矢和江东军的箭矢有较大的区别,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

    黄盖背上确实有致命伤,如果不是黄盖临阵脱逃被敌军射中后背的话,那就只可能是他在奋勇作战的时候被后边的友军所射。

    至于是何人所为,程普都不需要推理了。这种事情根本瞒不住,他只要找来昨夜冲杀在前线的将校们打听一番便可知晓。

    “此事先不要声张,你们还没告诉我是怎么逃出敌营的,为何没有跟随大军一起返回?”

    “回将军,我等在战乱的时候保护黄将军躲在破败的战船内,大部队撤退的时候并没有人来接应我们。

    今日天亮,敌军将我们活捉,黄将军临死不屈,不愿意向敌军将领低头,更不要敌军救治,最后流干血液而亡。

    敌将高忠有感黄将军忠义,就放了我三人,让我们把将军的尸体送回来。另外,他还要我们带句话:漂向下游的荆州军尸体,他们都愿意赎回,或者用我军战死者尸体交换,至于两军俘虏,亦可以交换。”

    程普点了点头,倒不是他不肯相信这三人,只是他们返回的太晚,很多事情必须问清楚,否则容易被别人抓住小辫子。

    “如此倒也说得过去,我军在下游,确实会打捞到不少敌军尸首,看样子,敌将是想借此收买人心。”

    没一会,程普命这三人暂时不要声张,而后派人通知周瑜,同时传达了高忠要交换俘虏和两军将士尸体的建议。

    能够在大战之中送还敌军尸体,同时提出交换俘虏和尸体的建议,这不仅会得到己方将士的拥戴,更会得到敌方将士的尊重,高忠的这个建议,周瑜没法拒绝。

    但具体如何交换,什么时候交换,还得从长计议,而且,这种事情必须禀告孙权,否则极有可能会让让别人诬告两军主将在前线私通。

    长江北岸,高忠的营帐内,各部主将都聚集在一起,大战刚刚结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尤其是大战之后该怎么做,也要尽快拿出个章程。

    “我军大半战船被毁,虽说都是老旧战船,但对我军而言也是不小的损失,就算能从其他水寨补充船只,也无法恢复我军水师实力。

    另外,此战之中,有将近两万奴军死于战阵,营内剩余奴军的军心不稳,将士们士气低落,后勤物资被烧毁太多,眼下,前线是养不起这么多兵马了。”

    高忠的这个开场白还真是丧气,一下子就把自己这边的劣势全部说了出来,帐内众人都低着头,谁都清楚高忠的话中之意,但却没谁敢去接高忠的话头。

    “罢了,既然你们不肯说,那就我来说吧,眼下,我军已经无力渡江,我准备上书大将军,请求后撤驻扎屯田。这场战事,怕是要就此结束了。”

    “将军英明、、、、、、”

    看样子,帐内众人也不傻,都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

第823章 休养生息2() 
距离赤壁的那场大战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双方主将在前线不断派人交流,无非是想就接下来的安排做个商量。

    最后,周瑜得到孙权授意,只要敌军愿意罢兵休战,任何要求都可以考虑。而高忠这边,终于也得到了陈风的回信,同意休战。

    只是,陈风在信中特意提出几点。第一,务必赎回所有被俘虏的将士,还有战死者的尸体,如果敌军不愿意用江东军俘虏或者尸体交换,那就用粮草钱财赎回。

    第二,有感于之前一番大战,荆州健儿虽奋勇厮杀,然战法落后,战船老旧。从今日起,继续整顿荆州水师,打造新式战船,提高船工待遇,一并纳入将作营统管。

    第三,扬州和赤壁这边先后都派人送回一份情报,敌军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可以连发的怪弩,这极有可能是敌军研发的新式武器,前线将领务必打探出有关于这种怪弩的具体情况。

    至于其他要求,陈风还会继续派人传来。眼下这三项任务,高忠必须尽快完成。第一条还好说,周瑜那边迫于压力也必须赎回江东本土的将士,至于第二条,只能说接下来休战期间都会忙活这件事情。

    有关于那种怪弩的事情,其实不用陈风要求,高忠都会格外上心。可以说,当初短兵交战的时候,江东军能够那么快突破江面上的数道防线,除去大火和东南风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这种怪弩了。

    五十步范围内可接连发射,箭矢可破甲入肉,对于缺少防护的水师将士来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短兵交战利器。

    当时战事结束后,高忠立即命人搜寻敌军遗落的怪弩。但是,似乎敌军将领早就料到这点,愣是没让高忠这边抓到一名带弩的弩兵,更别说缴获一把怪弩了。

    而实际上,当时持有这些怪弩的三千弩手,全都是诸葛亮的部下。虽是两家联合,但诸葛亮依旧不愿意把这种利器的制作工艺传授给他人。

    那三千人,都受过诸葛亮的特训,一个个的,早就把人在弩在,人亡弩毁刻在心里。当夜蔡瑁命人放火的时候,一千多弩手冲杀在最前边,为烈火所焚,他们的诸葛连弩,也毁于战火。

    而后荆州军这边虽然抓捕了不少俘虏,其中也有诸葛亮训练的弩手,但他们无一例外的在被俘前都自动摔碎了诸葛连弩。

    故而,高忠派人仔细搜索,也只是得到了一堆碎零件。没有图纸,没有样弩,陈风交待的这个任务,高忠还是很难完成。

    幸运的是,还是有几个水手在江中打捞尸体的时候,意外打捞到一把保存较好的连弩,虽然已经不能使用,但高忠如获至宝,连忙派人严加看管,送往长安。

    长江两岸的谈判还在持续,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不想再打下去,但谁也不肯在利益上松口。为此,高忠派出的使者蒋干不得不多次往来于江面上,只为尽快达成和解。

    最终,江东军最先扛不住压力,主动松口,双方约定同时后撤三十里。荆州军这边交换了所有的俘虏和战死者尸体,而江东军这边,却放弃一部分俘虏和战死者尸体,转而向荆州军索要了一批粮草。

    当然,这件事情是不能声张出来的,江东军背不起这个黑锅,荆州军这边暂时又不能破坏两家的关系,对于那些被抛弃的江东军俘虏,双方同时选择了忽视。

    江面上,周瑜站在甲板上远眺前方。这是长江,曾经,他认为这里就是他的主战场,只要他还能统帅江东水师一天,敌军就绝不可能讨到好处。

    而事实上,周瑜做的已经很好了。在兵力处于劣势,舆论和士气都对江东军不利的情况下,他还是能把败局打成平局,逼得对手罢兵休战。

    别人或许会佩服他周瑜才能无双,但周瑜心里清楚,这一战,从表面上看确实是江东军占了便宜,可从长远来看,江东军是吃了大亏了。

    “大都督,江上风大,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良久,诸葛亮缓缓走到周瑜身边,手上拿着周瑜送给他的羽扇,这么冷的天气,他还时不时的给自己扇两下,也不知道是真热,还是非得装作有风度的样子。

    “此战,看似为我江东争取到数年喘息之机,但却也埋下我军败亡的伏笔。下一次大战开启的时候,敌军攻势怕是会强上数倍不止。

    这陈风,当真是好大的手笔啊,竟然敢派遣一群年轻小辈镇守前线,虽说在之前的交手中,这些小辈漏洞百出,可经此一战,他们已经成为后辈之中最优秀的统帅和将领,对我江东年轻俊杰而言,乃是天大的祸事啊。”

    “呵呵,大都督能在胜利中看到这些,在下十分佩服。只是,只要有大都督在,他们再怎么优秀也是不可能打过长江的。”

    “孔明先生也是这么自信吗?对了,玄德公已经入土,刘氏基业毁于陈风之手,荆南那边也就剩下一个司马懿还在坚持。

    先生高义,又天资过人,眼下既然无处可去,何不留在江东辅佐我主。你也看到了,放眼天下,能与陈风对抗者,唯我江东孙氏而已。”

    周瑜似乎猜到了诸葛亮的来意,聪明如他,自然不愿意诸葛亮开口离开,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堵住他的嘴,可惜,他小瞧了诸葛亮的决断。

    “大都督之忠心,在下佩服。只是,我主虽死,但少主仍在,刘氏基业不会就此断绝,孔明此次来,就是为了向大都督告别。

    此间战事已了,孔明会率本部兵马离开,他日敌军若是再次南下,只要大都督一纸召唤,孔明必率部前来。”

    “这,也罢,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挽留了,先生整顿好兵马后跟我说一声就是,唉,与先生相伴的这段时日,真是令人难忘啊。”

    “他日定再有机会与大都督相聚,告辞、、、、、、”

    诸葛亮走了,走的很果断,他当然知道周瑜是真心举荐他。但是,他更清楚周瑜自己现在已经陷入一场漩涡之中。

    对于诸葛亮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他相信,自己这颗金子,终究还是会放光的。

第824章 探索前途1() 
在面见周瑜之前,诸葛亮其实也是思考了许久的。留在江东,他肯定会得到重用,再说了,他兄长诸葛瑾已经在江东站稳地位,若是他也能来此,前途自然不可估量。

    届时兄弟联手,诸葛家定能在江东建立一个新的世家。甚至于,到时候孙权都不得不依靠他诸葛家来制衡江东本地的世家。

    可诸葛亮有自己的想法,现如今,他诸葛家三个年轻子弟各据一方,兄长在江东,三弟去了陈风那里,而他自己,暂时不必考虑这两位诸侯。

    固然,凭局势和实力而言,江东孙氏确实是他最好的归属,但江东之地,各大世家已经成型,相互之间早有约定,诸葛不敢贸然参与进来。

    最重要的是,就算诸葛亮真的要去江东,也不该是由周瑜举荐。虽说周瑜乃是不可多得的天骄人物,当世兵家之名谁不佩服。

    可扣除这些光环之外,周瑜要面临的危机太多了,仅仅是孙权那一关,他就过不了。这一点,诸葛亮看的清楚,周瑜也看的很清楚,但他们从来没讨论过。

    若是周瑜过不了孙权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