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当世的一些称得上是大师的学者,也都有参与此次盛宴,比如早年庇祸辽东的管宁,这些年陈风曾多次拜访,但都未得到对方的款待,惟独这一次,管宁竟然不远千里来到长安。

    得益于蔡琰整理出来的藏书,这一次,陈风俘获了不少士子的报国之心,再加上长安一带治安甚好,经济也处于上升阶段,故而,不少士子都愿意留在长安寻求发展。

    这可是陈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招募人才,如此大的声势,如此大的排场,收获自然也不小。

    另外,陈风谋划多年的书院之事,也得以顺利开始,从现在开始,他陈风就可以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了。

    各地诸侯的使者和探子终究没能在这里闹出多大动静,某些别有用心之辈在长安可是吃够了苦头,他们想致陈风于死地,到头来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在盛宴快结束的时候,远在许昌的曹操派人送来贺礼,同时,他又一次派出使者向陈风讨要长安书院的藏书。

    曹操的这个举动,确实有点奇怪,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场曹操在刻意讨好陈风。

    不过,在许昌的某个小院内,一个身穿华衣的士子正在独自借酒浇愁。长安书院的藏书,他说什么也要一份,算是对自己的一点安慰吧,曹操为了让他好受点,这才不惜派遣使者前往求书。

    时间过的很快,当长安盛宴的余声快要平息的时候,大汉境内的春耕也接近了尾声,北方的各个诸侯,这个时候可都盯着土地里的嫩芽。

    由于去年天灾的缘故,今年各个诸侯格外注意防虫治害等措施,要知道,去年的蝗灾,可是差点就将整个北方给吞没了啊。

    尤其是袁氏兄弟二人,他们遭灾虽非最厉害,但遭受的影响却是最严重的,也正是因为去年的那场天灾,使得袁氏一族的声望降到了最低点。

    如果今年还跟去年一样,他们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同样的,曹操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中原境内,去年可是蝗灾的起源地之一啊。

    就在世人眼巴巴的观望中,苍天果然没有辜负各地诸侯。小规模的旱灾,已经出现了。

    首先是中原的一些郡县,虽说早就完成了春苗的耕种,但由于小规模旱灾的缘故,某些地方已经上报朝廷请求支援。

    青州还算好,靠近沿海的郡县雨水还算充足,靠近内陆的郡县虽说气候反常,但还没到旱灾的地步。

    冀州的情况相对就差点,但幸好有完整的水利设施在,只要不是大旱,冀州这边肯定还是能撑过去的。

    出乎陈风的意料的是,北方的并州此次也遭受了不小的旱灾,情况比去年还要严重。

    长安,陈风的府邸内,一队队仆人捧着书籍进进出出,这些天,陈风可是为了旱灾的事情忙的头痛不已。

    “为什么会这样,并州此次竟然遭了旱灾,而且,看这架势,似有加剧之势啊。”

    客厅内,陈风跪坐在地上叹息,原本,他以为自己在农业水利这方面的投入和准备算是很充足了,谁知道,但旱灾来临的时候,他还是抵挡不住。

    到现在,他才知道为何并州为何会与幽州一起被成为边疆苦寒之地了,如果说幽州是因为气候的原因的话,那并州,绝对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

    并州的地势属于四周有关隘,中间类似盆地的情形,这样的地势,利于防守,一般想从外打进来,阻力是相当的大。

    得益于如此地势,并州也就成了北方抵御胡人的重要防线,但同时,又因为并州产粮有限的缘故,也经不起战事的摧残。

    看着并州各地送来的情报,陈风只感觉自己的头发都要愁白了,并州绝不容有失,否则,他的地盘就会被一分为二。

    “本以为拿下并州是我军的一次胜利,现在想来,袁氏兄弟他们也不傻,没有足够的钱粮,拿下了并州也无济于事。”

    看了看端坐在对面饮茶的李儒,陈风继续发牢骚道:“也难怪,并州人口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毗邻草原的缘故,自然就不被重视。

    文优,此次旱灾来的突然,并州那边的夏粮多半会歉收,你可得想想办法啊,要不然,我军的屯粮又得运送一批到并州去才行。”

    此刻,陈风能够询问的也就是李儒了。徐庶、庞统等人目前正在为长安书院的事情忙碌,再加上他们的专长并非后勤农事,所以陈风也就没有召唤他们。

    很多时候,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麻烦,陈风都有点依赖贾诩和李儒,毕竟,这两位可是智谋绝顶之辈。

    可这一次,李儒却没有回答,哪怕陈风再一次询问,他还是怡然自得的拿起了茶杯。

    “主公,属下现在掌管雍凉境内的情报和谋划工作,实在是繁忙至极,再说了,后勤民生非我辈专长,您现在问我,却是问错了人啊。”

    不是李儒不想替陈风解决问题,实在是他也有心无力。再加上,雍凉这么大的地盘需要他掌控,如果并州的事情都还交给他,那也真确实是难为他了。

    看了看李儒,陈风使劲的眨了眨眼睛,而后问道:“你说后勤民生非你所长,我或许相信,但你要说你忙,好像有点不对吧。

    我倒是听说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分摊下去了,甚至连情报工作都交托了一部分给庞统,军事上的事情又让徐庶分担了一部分。

    这么说来,你只负责统筹谋划,并不需要亲力亲为,文优啊,这就说明你不是很忙啊是不是?”

    “主公此言谬论,哈哈哈,哪怕是统筹谋划,那也离不开我表面上我确实清闲,但实际上,我的担子也很重啊。”

    “哎,行了,你就给我出出主意,并州的事情该怎么办?”

    “凉拌,并州距离长安太远,不适宜从长安发号施令,再说,不是有公孙将军坐阵并州嘛,有他在,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句话,算是李儒对陈风的回复,看来,并州的事情,他确实是不想管,也管不了。

第588章 天灾不断2() 
并州的事情其实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要说遭受旱灾,其实在并州之地也不算新鲜,毕竟,这么多年了,哪块地方没遭灾过。

    并州被称之为苦寒贫瘠之地,难道是因为这里的土壤不够肥沃,这里的资源不够多吗?

    当然不是,重要的,还不是因为这里大灾小灾不断,也正是得益于此,并州境内的百姓,也都练就了一身能在灾难贫瘠之地生存下来的本领。

    这不,就在并州旱灾刚刚有苗头的时候,负责并州后勤民生的公孙续立即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去年的时候,因为蝗灾的缘故,并州就减产不少,今年,公孙续说什么也要在老天爷嘴里抢点粮食回来。

    旱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旱灾之后是不是还会有什么?现如今草原安定,人祸估计是不会有,但这并不代表并州就能安定下来。

    “放弃上党,将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其他地方救灾,以上当一地,换取整个并州的粮食。”

    此刻,公孙续正在大帐内给自己的幕僚部将们讲解自己的决定。旱灾已有加剧之势,是时候做出决定了。

    看了看身边众人,公孙续继续解释道:“上党之地太过靠近曹操和袁尚的地盘,这里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抵御外敌。

    今年旱情严重,上党也不例外,曹操、袁尚估计也在为旱灾忙碌,若是让他们看到一个完整而又产粮的上党,对我并州来说,绝非好事。”

    陈风将公孙续留在并州,看中的自然是他的能力和魄力,当初也正是有公孙续替陈风坐阵后方,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只是,眼下放弃上党而转救并州其他地盘的决定,并非陈风下达的,这是公孙续的一己之见,在某种程度上,公孙续这么做可是越权啊。

    “公孙将军,正如你所说,上党毗邻冀州和中原,地理位置太过重要,这里会驻扎一定军队,若是放弃民生,如何养活这些军队呢?

    若是让敌军打探到我军上党粮草空虚,兵力有限的话,他们会不会趁机北上夺我并州,届时,我们该如何向主公交代。

    再说了,上党境内还有大量百姓,若真是放弃不管啊,他们该如何生存,难不成,要我们看着他们成为灾民吗?”

    身为公孙续的副将,同时又是并州的第二号军事长官,高览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他都会与公孙续意见相左。

    好在这两人都是对事不对人,所以哪怕会吵的很凶,但事后依旧能把酒言欢,这一次,高览又有不同意见。

    高览的询问,其实也是大多数将领和官员的询问,放弃上党固然简单,但如何保存整个并州,却是难上加难。

    看了看其他人的脸色,公孙续点点头,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有点惊世骇俗,去年因为蝗灾就放弃过上党一次,这一次若是再放弃,那如何对上党百姓交代呢?

    “上党的驻军不会变动,甚至还会加派兵力,至于粮草,除去当地的军屯之外,其余粮草一律从北方转运。

    今年之内,并州是别想有存粮了,天灾不断,不是我们能预料的,放弃上党的民生,保存上党的军事价值。

    至于当地百姓,除去迁徙一部分老弱进入太原等地安置之外,其余人,则都留在当地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众人这时候又有了疑问,这四个字说起来不难,很多灾荒之年,掌权者都会用这种方式取代赈灾。

    但是,上党的民生都放弃了,还有必要以工代赈吗?而且,上党境内这么多百姓,那得是多少劳动力啊,究竟有什么工程需要他们来完成。

    高览这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毕竟是军事长官,他首先想到的,是上党南部的防线。

    “将军的意思是?号令百姓去修葺上党的城墙,加固上党南边和东边的营防,提升抵御外敌的力量?”

    “对,但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另外,我打算对上党境内的道路进行加宽和铺设,如此,也立于我军粮草转运和兵力调动。

    此外,我打算效仿当年皇甫嵩治理冀州的策略,利用此次旱灾,河道干涸的机会,修建上党境内的水利设施。”

    不得不说,公孙续的眼界还真不是盖的,别人只想着怎么度过这个旱灾之年,他想的,却是利用这个旱灾之年,为以后做准备。

    修建道路,加固城墙自不必多说,这都是与军事密切相关的决定,但这修建水利设施,这可是为以后做准备啊。

    冀州现在能被称之为产粮重地,更多的还是因为当年皇甫嵩镇守冀州的时候,修建并完善了当地的水利设施,使得冀州境内不再受旱灾之害的影响。

    而当初,袁绍占据冀州之后能够那么快发展壮大,也是得益于此,可以说,即使是到现在,冀州也还是北方最为富裕最为重要的地盘。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得从当年皇甫嵩治理冀州开始说起,虽说那些基础设施也有数代的积累,但皇甫嵩却是那个完善了基础设施的人。

    公孙续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上党之地的基础设施认认真真的修整一遍,这,或许会是个浩大的工程,但一旦完成了,则必定是福泽后代的大好事啊。

    “如此重大的计划,怕是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