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称豪杰-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妨,还请宋君为大兄解惑。”张松回礼。

    “有劳宋君。”李山施礼道。

    “当今天子昏暗,虽于去年归位,但大权落于齐王冏手中,齐王冏辅政后,大肆建造宫殿,沉于酒色,用人不当,不能选用贤能,惟宠亲昵,没有臣下之礼,朝廷百官极为不满,天下百姓都极其失望。而河间王颙心怀叵测,待立一旁,相机而动,依我看,就在今年,河间王颙必定有动作,到时朝廷又将大乱,朝廷是没空顾及胡人了,胡人终将成为祸端。”

    “宋君如此高论,必是对形势多有研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于心之口中嚷嚷着走了过来。

    “于君过奖了,我也是在主公的启发下思考了几天才得此浅见。”宋配谦逊地行礼。

    见礼完毕后,张松说:“于君来得正好,我们今晚就天下形势好好地聊聊自己的看法。”

    “好,正要请教各位。”于心之道。

    “不敢。”在张松的示意下,宋配继续刚才的话题,“如今,不仅胡人作乱,汉人也不安定,胡人就不用说了,除了凉州胡人作乱外,蜀地也有胡人作乱,前几年是氐族首领齐万年反叛,现在是羌人李特作乱。汉人主要是荆扬一带原来的吴人在作乱,自大康二年以来就不断有人叛晋,至今仍有许多吴人思叛。胡人必将借此而壮大,我们身处胡人之中,正需壮大自保。”

    “可是,一旦朝廷内部纷争平定,意识到这个问题,腾出手来对付胡人也是很容易的事。”于心之质疑道。

    “且不说朝廷内部诸王虎视眈眈,天子昏暗,无法安定。即便朝廷息了内部纷争,首先要解决的恐怕不是胡人问题,而是要先解决汉人的叛乱问题,对胡人作乱也就无暇顾及了,凉州的事情就不说了,羌人李特为乱至今,试问朝廷又有何策?”宋配道,“此两事足以说明朝廷百官对胡人的危害并没有充分的认识。”

    张松暗自赞叹,宋配不愧为凉州有知名的谋士,对形势的认识已经很到位了。李特作乱的事张松在前生的史书上看过,记得很清楚。

    氐人齐万年反叛后,关西一带扰乱,年年闹饥荒,氐人就外出流亡逃命,进入了汉中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汉中一带,并向朝廷要求在巴、蜀也就是现在的CD、重庆一带定居,当时朝廷不同意,担心氐人不能控制,就派了一名御史慰劳并监视,但是该御史接受了氐人的贿赂为氐人说好话,谎称氐人定居巴、蜀有很多优点,于是朝廷就允许氐人定居于巴、蜀。

    之后朝廷征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而以CD内史耿滕取代他,赵廞不服就举兵叛乱,而李特之流与赵廞同郡,特别受赵廞的重用。如此李特才乘势而起,李特与其党羽为乱蜀地几十年,最后还成立了一个政权,后世称为成汉。

    “这么说来,我辈岂不危矣?”李山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脸色大变,“看来是得加强训练才行。”

    “这可是大患哪。”于心之也忧心忡忡。

    “虽说对百姓与朝廷还说是大患,但对我等来说却未必不是大机遇!”张松毫不以为意地大声说。

    “此话何解?”于心之问道。

    李山茫然,而宋配则微笑不语。

    “请问大家,我等见容于朝廷吗?”张松反问道。

    于心之低了头,若有所思。李山则依然茫然,宋配仍然微笑不语。

    “经过永平县令杨兴,使君张轨之子张寔的报告,我与宋君、大兄恐怕已经坐实了谋反的名头,只要见了官,就不会有活路。而于君与夫人,在朝廷眼里是早已遇难了的,是死人,是不应该活在这个世上的,怎能见容于朝廷呢?”

    李山恍然大悟,于心之长长地出了口气。

    “于君应该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吧,只是你把它埋在了心底里,不敢去想它,所以上次我问你时,你才会生气,对吧?”

    于心之脸色有点难看,但还是诚实地点了点头。

    “如果胡人四处作乱,就给了我们生存的机会,一来,朝廷无暇顾及我等,我们就有喘息的时间;二来,我等可以发展壮大自己,抵抗盗贼与胡人,保一方平安,赢得百姓的支持,则朝廷自当对我等另眼相看。”张松继续分析。

    “若是朝廷仍然不肯原谅我等,那可怎么办?”李山问。

    张松与宋配对视了一眼,会意地笑了笑。于心之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抬起了头,眼神里满是震惊。

    “我们就走那条最难走,也是最辉煌的路!那条路通往我们自己的世界!”张松一字一句地说,眼睛望着远方,神情坚定而从容。

    宋配神情激动,眼睛也望着远方。于心之沉默了。李山看了看几人的脸色,神色有点不安。

    “怎么啦?怕了吗!”张松笑着说。

    “不怕,都到了这一步了,我还怕什么,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于心之先是脸色一变,接着便坚定起来。

    “你是我兄弟,你做什么我跟着做就是,我怕什么!”李山脸色庄重地说。

    张松大喜,他哈哈大笑,说:“好!这才是大丈夫行事!从今以后,我们当一起努力,做出一番事业来!”

    张松这次是真的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他有这种想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最初只是跟宋配试着交谈了一下,没有想到宋配非常赞成张松的想法,和他一拍即合。

    仅有宋配的支持还不够,张松一直想取得于心之、李山的支持,特别是于心之的支持,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合适的时机。今天偶然之间得了这么个机会与于心之、李山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最终得到于心之与李山的支持,张松怎么能不高兴。

    “我现在就回去跟阿姐说这事!这事就这么定了!”于心之匆匆地往回走。

    “于君不要急于一时,我明天将与宋君一起登门拜访夫人,征得夫人同意。”

    “大兄,吃饭了!”晓岚在房门口大声喊道。

第37章 张松的谋划(一)() 
朝阳初发,霞光万道射向两边的高山,小鸟喜悦的鸣叫声打破了一个冬天的沉寂。门口的桃树萌发了第一个花骨朵,幼小而稚嫩,粉红而透着白。

    朝食过后的张松与宋配站立在门前。张松目光没有焦点地望着青松谷口的那道山梁,沉思着。朝阳从那山梁的背后探出了小半个头,它在努力地往上跳动,一跃又一跃,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片刻之后,朝阳跃出了山梁,霞光便洒满了山谷。

    霞光的照射好像惊醒了张松,他沉稳地一步迈出,踏入了泥泞的小道,污水在脚下溅起。

    这一步迈出,张松便不再回头,他迎着朝阳一直向前走去,从容而果决。宋配跟在身后,亦步亦趋。

    早起的人们陆续相邀着下田地干活,见了张松与宋配都笑着打招呼,只是有部分人眼神里却含着玩味,甚至在张松他们走后还小声地议论。

    “你听说了吗?张大夫他自己挑了那块根本种不了小麦的地。”

    “听说了,据说他还夸言一定要在那块地上种出小麦来。”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只是我觉得很难。”

    “那也不一定,张大夫非同常人,掌心雷都能修得出来。”

    “哼,我看他肯定要失败,到时只怕要找夫人哭鼻子!”

    ……

    “主公,看来形势对我们不利啊。”宋配有点忧虑。

    “是啊,这应该是周明庶的手笔了。”

    “如此,我们恐怕得尽早采取措施,此事还得从刘永盛着手,主公以为如何?”

    “甚好。”

    在于敏之房前的空地上,刘永盛与张松、宋配不期而遇,刘永盛低着头,行色匆匆,一脸焦虑地从于敏之的家中离开。

    “刘君早!”张松朝刘永盛行礼。

    刘永盛一惊,慌忙抬头道:“张君早,不敢当张君如此大礼。”

    “刘君这么行色匆匆却是为何?”

    “唉,别提了,谷里的几头耕牛去年冬天生病至今仍未痊愈,春耕时耕牛不够用,眼看着要耽搁农时,我心里着急呢。”

    “找人看过没有?”

    “找了,也给吃了药,但没有用,不见好。不行,我还得去看看,实在不行还得想方设法从到谷外买几头。”

    “刘君不必着急,我倒是有一个法子,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真的?!”刘永盛又惊又喜,也顾不得礼节了,一把抓住张松的双臂,“什么法子,快快告诉我。”

    “哎,刘君别急吗,小心弄伤了我主公。”

    “哎呀,抱歉,我实在是太着急了。”刘永盛意识到了自己失礼了。

    “告诉你不妨,但得等我拜见了夫人之后。”

    “那我与你一起去见夫人!”

    刘永盛说完便掉头兴冲冲地领着张松他们朝于敏之的住处走去。到得门口,于心之已等候在那里了,见了张松与宋配便迎上前来。

    “张君请进,阿姐已经等候多时了。”

    屋内,于敏之正端坐着,陈甲在一旁立着。

    “咦,永盛,你怎么回来了?还有什么事吗?”于敏看见率先跨入屋子的刘永盛,惊奇地问道。

    “属下刚刚遇见了张君,张君说他有办法解决耕牛的问题,要当着夫人的面说与我听,我便来了。”

    “见过夫人!”见于敏之望向自己,张松赶紧行礼。

    “你要说的事情,心之已经跟我讲了,我告诉你,我不同意走那条路!如果你只有那件事说,你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于敏之脸色略有点冷。

    “居然如此,那我们告辞了!”张松一脸惋惜地招呼宋配往外走去。

    “哎,张君……”于心之大急,张松怎么能一句话不说就走呢。

    “哎,张君,法子呢!”刘永盛也是大急,刚刚说的能解决耕牛短缺的法子呢?

    “处死地而不知,陷绝境而不觉,有了解决耕牛短缺的法子又能怎么样?只可惜了青松谷里的好男儿,只可怜青松谷里的妇与孺。”

    张松一边大声说,一边摇头作痛心状,继续往外走去。

    “回来!”于敏之大喊了一声。

    张松脸色平静地回到屋里,于敏之脸色极为不善地看着张松道:“你胡说什么,把话说清楚!”

    张松看了看刘永盛,并不说话。

    “永盛是自己人,你不用担心他,只管放心说。”

    张松再次看了刘永盛一眼,没想到表面上摇摆不定的刘永盛竟然是于敏之的心腹,不过仔细想想又是当然,要不然于敏之可能早就被周明庶取代了。

    “故乡虽好,但以夫人目前的状况,想要回去恐怕是终生无望了。一是朝廷容不得你等,二是周使君的儿子也容不得你等。”

    见于敏之点头,张松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事实上如果朝廷能容下周处,则不会让他受司马肜与夏候骏的节制了,结合史书的记载,张松觉得朝廷当时是故意,至少是默认要弄死周处的,否则许多人求情让周处不受司马肜与夏候骏的节制,朝廷也不会不听了。容不下周处,就更不可能容下与周处一起征战的人活着回去。而如果于敏之与周处的儿子的关系和谐,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不会留下周谷的记载。

    不过,就是于敏之与周处的儿子关系和谐,下场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