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大宋做农民-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在是朱军不是后世的人,不明白这个梗啊!

    “你们看这个已经发芽的土豆,种下地之后,他就会像山芋一样,好吧,你们应该也是不知道山芋,那也是外国的庄稼!反正啊,就是会在地面上长出一棵植株,地下生根,根上就会结出很多像这样的土豆,而且你们看看,以后收获的土豆,大半都像这种成人拳头般大小,像稻米一般耐吃,如老三这般大胃口能吃的汉子,吃上两个后管教他八成饱!而且还可以磨成粉,可以做馒头、面条等等。”朱明很辛苦的跟全家人解释着,莫名的生出一种自己是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后世农民的优越感。。。。。。

    “没想到这外国的玩意儿竟有这般神奇,如此一个土豆埋下地里,却是长出那般多的大个土豆!在俺看来,像这般大的分量,寻常人吃上一个估计也就八分饱了!”老爹对土豆的亩产量是感叹连连。

    “这个土豆既然是不远万里从外国来回来的,想来也不便宜,不过在俺看来,就算再贵,也要买一些回来栽种,要知道种一亩地这个土豆,可是抵得上种十亩地的稻米啊!”老爹对于亩产量如此可观的土豆很是看好,非常支持朱明买进种子回来批量种植。

    “确实是贵得很,要二两银子才能买一枚土豆的种子!”朱明对此也是咬牙切齿,系统在他看来,哪都好,就是太黑了,不知道最穷苦的就是农民群众了麽!

    闻言众人都惊叹土豆不愧是外国的玩意儿,竟然一枚种子就值了两贯钱!

    但是还是支持老爹的意见,再贵也要种。

    就在这时老三朱刚也是感叹道:“外国的东西真是神奇,咱们家买了这土豆种子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平日里田地种稻米,到了秋收以后,田地荒置之后,冬天种土豆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到时候就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了!”

    此言就像晴天霹雳般,劈醒了朱明,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暗骂道:“卧槽,可不是麽!冬天怎么种土豆,一般都是春季播种啊!”

第八章 有大作用的粗麻布() 
朱明被冬季不能种植土豆的残酷现实给难倒了,从那天一家人吃过晚饭后商量解决断粮问题的办法之后,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这些天老爹也催促过朱明,教他抓紧时间去县城里面找那朋友,将土豆种子买回来。

    虽然秋收完成后好几天了,而且这几天确实就像朱明预料的那样,朱家的五十多户佃户都听说朱明暂时免了李老汉家今年的田租,又因为年年收成不好,今年家家都已经揭不开锅了,纷纷都跑来朱明家,求朱老太公和朱明可伶可怜他们大伙,也顺便暂时缓一缓他们今年的田租,等来年年景好了,家里有存粮的时候,定然一分不少的把田租上交给朱家。

    见有些人甚至都是下跪了,而且都是饿的面黄肌瘦,朱老太公也知道今年收成不好是事实,就心软的当场答应了下来。

    同样不出意外的是,很多不是朱家佃户的村民这几天陆续的来朱家借粮了,朱家的田地朱明免了田租,但是其他的村民种的田地还是要交朝廷的田地赋税的。

    本来就没有收获多少粮食,朝廷的税赋又没人敢拖欠,这不,前几天县里的差役们来村里收税,连同朱明家全部都如数交纳了。

    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虽然朱家年年都是打点一番这些收税的差役,以至于朱家登记在册的田地只有三百多亩,所以逃掉了很多税,但是依然是让朱家为数不多的钱粮更是捉襟见肘。

    更别提朱家村的普通村民了,很多人都是心生绝望,只觉得撑不过今年了!肯定是要饿死人了!

    朱家本来就是自身难保了,自家粮食都是数着吃的,自然将实情都告知了乡民,但是奈何朱明老爹实在是见不得村民的万分祈求,还是被老爷子借出去了四十石的粮食。

    这一天,朱家老少正在前厅中吃着午饭,现在粮食吃紧,朱明家也吃不上米饭了,都是吃的炊饼加几个小菜。

    此时管家朱安正带着几个食客长工之类的,正抱着一捆一捆的粗麻布,忙前忙后的给家中的门窗都挂上。

    朱明一时间没看懂他们是在做什么,就问道:“安叔,你们这是在作甚?门窗这样一遮掩,岂不是挡了光线,到时候大白天的,家里也是黑灯瞎火的。”

    朱安心中纳闷,年年家里都挂帘幕啊,怎么大郎还这般明知故问,疑惑道:“秋收过去,渐渐冷了,而且马上冬天就要来了,自然是挂好帘幕抵御风寒,咱们家年年都是如此啊。”

    朱明哪里知道,古代不像现代,后世冬天有空调、暖气什么的取暖,而且随着环境的污染,全球变暖,冬天也短,甚至往往冬天都下不了几场雪。

    但是古代不一样,古代没有经过各种环境污染,还有各种工业废气等等的折腾,此时的冬季是一年中最为漫长的季节。

    一般秋收的时候虽说还是晚秋,但其实已经是步入冬天的节奏了,气温基本上就已经是个位数了,然后要不了十天半个月的,气温就会下降到零度左右,更别说深冬大雪封山的时候了,不说东北那一片,就是中原地区,也是普遍零下二十多度。

    结冰的河面,老百姓们如履平地,人踏马践的毫无问题!

    对于古代人来说,最难熬的也是漫长的冬天了,因为相对于现代来说,古代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条件十分落后,更别提生活在最底层,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农民群众了,很多人都熬不到第二年的春天,基本上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了。

    朱明家相对于朱家村来说,是生活条件最好的人家了,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也是有能力做一些抵御严寒的措施的。

    比如说用一些廉价的粗麻布,挂在门窗上做成帘幕,将门窗遮掩起来,以防止冬天外面刺骨的寒风吹进来。

    这屋子里面再立一个炭炉,到时候对于室内的温度不外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朱明也不是傻,相反还很聪明,经过朱安这么一说,马上脑海中就涌现出了相关的记忆,而且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些什么。

    当下激动万分,哪还有胃口和心情继续吃饭,连忙起身跑到门前,抓起了一捆做帘幕的粗麻布就看了起来,口中喃喃念道:“可惜就是薄了些,透气了些!”

    “唉,咱们山里却是比不了城里,冬天只能用些粗麻布挂在门窗上做些帘幕,而且这些粗麻布大部分都是往年用旧,来年冬天继续用的!”

    老太公知道朱明以前十分怕冷,还以为他是抱怨粗麻布太薄了,抵御不住严寒。

    “老爹,这种粗麻布咱家多吗?还有就是,这粗麻布哪里来的?”朱明自然知道老爹误会自己了,自己上辈子就是个苦哈哈的农民,哪里还能吃不了苦,但是也没有解释,只是急匆匆的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这种粗麻布虽然不值钱,但是像俺们穷苦百姓穿的也大都是粗麻布做的衣裳,咱家自然是没有富余的存货了,而且也不能那般浪费啊,就是在门窗上多挂上几层,效果也是差不了多少的!”朱明老爹还以为朱明想要在门窗上面多挂几层帘幕御寒呢。

    朱明无奈,不得不解释道:“老爹,你误会了!我生来就是山里的娃,哪有那般娇贵!只是这个粗麻布对我有大用!恁还是先回答我的问题吧。”

    朱明老爹对于朱明的回答十分欣慰,也是回答道:“这粗麻布虽然也是不甚值钱,但是俺家也是不多,但是既然对大郎你有用,不妨去你舅家问问,他们家是桑农,种了不少桑养了不少蚕,咱们家身上穿的都是从他家来的,想来粗麻布他家应该是有存货的。”

    这么一说,朱明也是想了起来,他的老娘是隔壁不远的钱家村的,他们家世代是桑农,种桑养蚕。

    朱明老娘还有几个兄弟,也就是朱明的几个舅舅,老娘嫁过来之后,几个舅舅也是客气,朱明家上下几大口子人每年的衣服料子什么的,他们都包了,过冬时也会送上一些粗麻布给他们家做帘幕御寒。

第九章 二定子() 
要问朱明看到家里人用粗麻布做帘幕想到了什么?

    不是别的,正是上辈子做农民时,隔壁村有个种植大户,除了常规种植之外,还建了几十亩的大棚,搞温室种植,在后世温室大棚可是划时代的技术,完全实现的各种蔬菜瓜果的反季节种植,还实现了很多植株的反季节栽培!

    可以说是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以及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此时的朱明不是正面对着,土豆在宋代漫长有寒冷的冬季无法成活的的困境麽!

    完全可以搞温室大棚啊!完美的解决的之前的各种问题,就算现在没有塑料薄膜,但是可以用糊窗户的油纸啊,刚好油纸也有一定的透明度,白天植物就可以晒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等等,寒冷降温的晚上,就可以在上面盖上几层粗麻布,来起到保温的作用!

    就算这只是一个土法子,甚至比不了后世的温室大棚,更别说智能大棚了,但是已经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也是最好办法了!

    “老爹,我现在先去舅家看看情况,问问还有多少的布料!等回来在和你们说吧。”

    朱明跟老爹告了一声罪,抬步迫不及待的就向外面走去。

    “哎!大郎,莫要忘了去牵了家里的那匹劣马,然后骑着赶路!”朱明老爹忙不迭的在后面喊道。

    从朱家村到钱家村至少也有二三十里的路程,就这样中间还要翻过去一个山头,如果绕过去那个山头要多走五六里地,这时候可不想现代,到处都是泊油路和水泥路,大宋时期山里头遍地都是泥巴路,靠双腿行走的话,一个小时能赶个几里地就算不错了!

    朱明想到这样之后,远远地应了一声后,就转头去朝后院跑去。

    朱家后院是专门圈养牲口的,家中唯一的一匹马就养在后院的马厩,这还是朱明在县城里面读书的时候,老爷子忍痛花了不少钱买的。

    在此时,马匹可是稀缺资源,因为中原并没有几个养马场,大宋的马匹一般都是马贩子从辽国或者夏国等等北地贩过来的,所以朱家对待这一匹虽然品质很一般的马,也是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着。

    “大德子,今天马喂过了吧?”朱明一到后院就直接朝专门照料这匹马的下人问道。

    “回大少爷,刚喂过一个时辰。”下人连忙回道。

    “恩,那就好!”

    说完朱明就解开绳套,牵着马匹出了后门,就打马在村道上走着,一番左转右转,这个时候村民大半都在家里吃午饭,要不就是呆在家里,毕竟天气也开始转冷了,田地里面的事情也都干完了,所以村里也没有几个人出来闲逛。

    这倒也是帮了朱明一把,虽然记忆里有骑马的经验,毕竟亲自上手还是第一次,这一番村路绕下来后,虽然依旧不能策马奔腾,但是驾马赶路倒是没有问题了。

    马不停蹄的赶了估计有一个多小时,才将将赶到那个山头,一路朱明是深深体会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后世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用到这个时代,可谓是醒世良言!

    短短的十几里路,朱明骑着马都是赶了一个多小时!因为一路的泥巴路上遍布着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