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大宋做农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明垂头丧气的坐在床榻上,闷闷不已:“这个破系统!老爷我攒了好几年私房钱,才存了不到十两银子!现在一两银子等于一点兑换点,我所有钱只能换到一百粒胡萝卜的种子,这些才够吃几口的?!”

    朱明有些不死心,想到还有两种种子没看呢,也许胡萝卜那里是因为系统出错了,也许后面的种子都是良心价了!

    “马铃薯(又名土豆),一般品种,精心栽培下亩产可达1000斤左右,两点兑换点可兑换一枚种子,可使用20点威望值升级当前作物种子品种(下一等级,优良品种,亩产可达2000斤)。”

第四章 断粮了() 
“番茄(又名西红柿),一般品种,产量属于自封顶型,普通栽植亩产1000斤到1500斤,技术培育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十点兑换点可兑换一枚种子,可使用50点威望值升级当前作物种子品种(下一等级,优良品种,亩产可达一般品种的两倍。”

    看完土豆和西红柿的种子价格,朱明一时间被雷的外焦里嫩,对于系统的黑心又是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了。

    土豆的种子二两银子一枚,西红柿的一颗种子更是抵得上朱明他所有的私房钱,竟然要十两银子才能换到一颗!

    朱明继承了朱家主宅的家业也已经一年多了,所以他更是知道,整个朱家主宅的家底也只有几百两银子,虽然不包括田产地契之类的,但是翻了底朝天,这么大的家掏出所有积蓄也只能换到几十颗西红柿的种子!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失望郁闷之极的朱明直直的躺在床上,不愿动弹,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稀里糊涂的竟然睡到了傍晚,直到下人过来叫他去前厅吃晚饭的时候,才不得不爬起来。

    此时前厅上的桌上已经坐满了人,就差朱明一个了,朱家兄弟三个,虽然都是已经成年了,但是兄弟之间的感情很好,就算各自都有独立的小院,但是三餐基本上都是陪着老太公夫妇一起吃的。

    坐在上首的老太公年近六旬了,须发皆白,见朱明进来,关心道:“大郎,你安叔说你自上午从田间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中午饭都没出来吃,莫不是身子不舒服?若是感染风寒,千万别在家挨着,明日一早就去县城里找郎中看一下。”

    朱明见老太公这么紧张自己的身体,也是感到万分,不免想起了后世自己的爸妈,发现自己出了意外的他们指不定有多伤心呢,好在自己还有一个哥哥,他们也算是有人养老了!

    连忙坐下,朝着老太公把胸膛拍的闷闷作响,表示自己身子骨棒的很:“老爹,莫要担心,我只是昨晚没睡好,白天有些犯困了,就去房里补了一觉而已,没啥事!”

    见朱明身体确实没事,老太公也是放心了。

    朱明连忙招呼老爹老娘和两个兄弟并妹妹先吃饭,有话边吃边聊。

    一家人吃饭,闲聊些家长里短,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等一家人都吃得差不多了,自有下人来收拾了桌上的碗筷。

    朱家也是农民家庭,都是田地里刨食的,老太公饭后不免问道:“大郎,今年的秋收应该差不多了吧?不知道今年咱家的收成怎么样?”

    “唉,不瞒爹说,您也是知道,这几年咱们京东路俱是大旱,少有雨水,田地里的庄稼都是难长,收成是一年不如一年啊!”朱明苦道。

    “是啊,俺虽然不管家里事情了,但是做了一辈子农民,这年年大旱,庄稼难活,俺也是看在眼里,想来乡亲们的日子估计也是苦的很呐!”老太公连连叹息,没问自家情况就担心起朱家村的乡亲们的日子来。

    但是朱明却是不得不说:“老爹,你是不知道,李叔他家种的是上等田,今年收了估计只有十四石的粮食,连上等田地今年亩产也只有一石四斗了,咱们家共有三等田地七百六十亩,去年收的租子有三百七十石,今年估计能有三百石就不错了。”

    “恩,俺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咱家上下用度倒也是够了。”老太公做了一辈子农民,书没读过几本,但是心中自有一本叫“田地经”的老农民都会的书。

    见朱明欲言又止的模样,老太公也是有些奇怪的问他怎么了。

    朱明只能说道:“老爹,我今天去田里转了转,咱家佃户今年的租子怕是没得交了。。。。。。”

    这时旁边朱明的二弟朱军闻言惊道:“啊?大哥,佃户们不交租子,那俺们家岂不是要饿肚子了?”

    朱明狠狠地瞪了一眼大惊小怪的二弟,顺手给了他一个爆栗子:“要你这厮多嘴!我还没说完呢,就给你打断了!”

    朱军双手护头,连忙赔笑的赶紧往老太公那边跑了过去,生怕朱明生气再揍他。

    老太公也没管,在他看来,自己老了,能看到朱明他们几个兄弟和睦,嬉戏打闹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呵呵笑道:“田租收不了,俺看肯定是有原因的,大郎你说给俺听听。”

    朱明一边回答老太公,一边也是说给自己其他几个至亲听:“老爹你是不知道,这几年,年年干旱,虽然田租都如数交了,但是平日里来咱家借粮的也是接二连三,想来你们应该也是知晓,今年年景又是不好,收成更少了,这田租一交,恐怕佃户们都没米下锅了,我今天在田里就见到李叔一家人在喝稀粥!你们怕是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晌午饭,他们家现在一天就开两次伙,一顿稀的一顿干的,到时候再把刚收上来的粮食交了咱家的田租,估计今年这个年都没得过了!我估计咱村的乡亲们都是差不多个情况!”

    朱明说完家里人都是叹息不已,老太公更是心中不忍:“咱家祖上也是苦日子过来的,都是土里刨食的,这老天爷不下雨,饿死的都是咱们老百姓,都是乡里乡亲的,往年年景不好的时候,咱们但凡只要有存粮,来咱家借粮的俺从来就没有让他们空手回去过。”

    朱明闻言也是道:“老爹你说的没错,我看李叔他们一家都是饿的面色发黄,连青山那侄子,那么小的小孩子都是饿的皮包骨了,我也是心中不忍,就当场许诺他们今天的田租暂时先别交了,等挨过这茬后,家中有存粮的时候再交,总不能眼看着他们家饿死人吧。”

    “大哥你做的确实没错,咱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乡亲们饿死,可是,俺们家咋办呢?咱们还有多少存粮啊?”朱军这时明白了大哥的用意,赞成的同时也不禁发愁。

    老太公对朱明这样处理也是十分满意:“大郎你这么做没错,俺们朱家历代都是积善之家,确实不能见死不救。”

第五章 我是个有学问的农民() 
老太公对于朱明暂时免收自家佃户今年的田租十分满意,实在是他自身就是个朴实的农家人,见不得同村的乡亲们被活生生饿死。

    “我上午让李叔他们家今天的田租不用交的事情,现在怕是咱家的佃户们都已经知晓了,他们日子也是一样的苦,有些种下等田的佃户日子怕是还不如李叔家,我也是不忍心逼他们再交今年的租子了,但是咱家的历年来都没攒下多少存粮,除了咱家上下的吃穿用度,剩下的大部分都被老爹你借给乡亲们了,现如今家里也只剩下一百六十石的粮食了,再怎么省吃俭用也撑不过三两月的,估计过完这个年就没米下锅了。”

    老太公闻言也是有些发愁,他自然是知晓自己往外借了多少粮出去,现在一时也是想不出办法来。朱家村有五百户人家,其中五十几户是朱明家的佃户,来朱家借粮的基本上都是佃户以外的乡亲,如今暂时免了自家佃户今年的田租,那朱家就即将面临断粮的处境,但是总不能找乡亲们去讨要借出去的粮食吧,没看自家的佃户都没饭吃了,同村的乡亲还能好到哪里去?哪来的粮米还朱家啊。

    一时间一家人都没说话,气氛一度陷入寂静。

    “大哥,咱们可以拿钱去县城买粮食啊!”一直埋着脑袋苦思良策的朱小菱却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惊喜的朝着朱明邀功般叫道。

    “小菱,恐怕你们还不知道吧,前几年咱们大宋各地开始普遍大旱的时候,我还在县城读书,那个时候粮价就开始涨了,想必这个事情老爹知道,而且咱们京东路是属于重旱区,到去年的时候粮价都已经涨到了两千两百文一石粮米了,今天年景比去年更差,那些黑心的粮商肯定又是坐地起价!咱们家除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只有千两银子不到,如果今年粮价四贯钱一石粮米的话,全部拿去买粮食只能买到两百石左右!咱们全家上下不够吃俩个月的!”

    这几年大宋全国各地都是干旱少雨,只有江南那一边稍微好一些,所以很多人都趁机做起了粮食生意,从粮米价钱便宜的地方买进大批量的粮食,然后运到粮价高的地方卖出,都是赚的盆满钵满,这个事情朱明当然知道,因为他前几年一直在邹县县城读书,城里的豪强财主们基本上都在倒卖粮食,而且民以食为天,粮食这个东西,不管多贵,有人饿极了,自然不问价钱也要买的。

    “恩,这事儿俺也知道,你们大哥前几年在城里读书,俺家给你们大哥送钱粮花费时候俺也顺路进了几次县城,只是没想到,如今粮价都这么高了!竟然一石粮米都卖出四贯钱了!”都说读书不是一般人家玩得起的,在古代更是这样,这些年来朱明读书可是花费了家里不少的积蓄,现在整个朱家也掏不出来一千两银子,在此时一贯文相当于一两银子,所以朱老太公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家里的困境。

    “既然粮米这么值钱,大哥也说城里那些大户人家都依着这个赚了很多钱,不如俺们家也去贩卖粮米,到时候自然就有钱了!”一直没说话的朱家的老三朱刚提议道。

    “老三,你整天舞枪弄棒的,哪里知道!他们贩卖粮米都要去江南路甚至两浙路,只有那里旱情好一些,所以粮价比我们京东路低,但是你可知道,不说两浙路,从我们邹县到江南路就有差不多两千里的路程!”朱刚哪里知道情况,朱明不得不跟他解释道。

    “大哥读过书,就是懂得多!见识过世面,三哥,我看这事啊,还是听大哥的。”朱小菱嗔怪了朱刚一句。

    朱家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就是到了朱明老爹这一代,实在不想家里这么多人却没一个人识字的,所以咬牙跺脚的大出血,从小就送朱明进县城里跟着私塾先生后面读书。

    朱明前任虽然也很聪明,但是十窍通了九窍,就是读书科举这一窍不通,考了两次都没考中县试,加上朱明老爹年纪大了,就回村继承家业了。

    朱明兄弟三个从小就都很宠爱这个唯一的小妹,所以朱明基本上每次从县里回家都会带上几本书,然后亲自教朱小菱识字读书,所以朱小菱从小就十分推崇佩服朱明,觉得朱明很有学问,懂的很多。

    朱明顿时尴尬当场,话说前世自己也是读了十几年书,最终还是没考上大学,虽然是因为自己实在不喜欢学英语和数学,导致严重偏科,然后无奈回家子承父业,继续做起了农民,但是再怎么说,好歹自己也是个经过互联网熏陶的现代化农民啊,虽然大城市没去过几个,但是有互联网完全可以不出门却知道天下事啊!

    尤其是那些个周边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