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大宋做农民-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器厂,原本只是个木匠铺,由鲁夯等四五个人而已,发展也很速度,拥有各类木匠二百多人,小工三百多人。主打各类马车,水车、同时也生产一些兵器上的木质配件,比如长枪的白蜡杆,比如朴刀的木柄,比如巨弩的架子等等。木器厂也正式定名了,叫做利民木器厂。木器厂主要是民用产品为主,自然是利民,叫做利民木器厂也是没错的。

    由于改进了技术,马车和水车生产速度大大提高,生产的马车、水车摩擦小,用起来比同类产品轻松好多,因此在市场上还是很畅销的。尤其是生产的各类水车,在抗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将近五百人的利民木器厂规模堪称庞大,鲁夯指挥调度有方,各类工作井井有条。

    负责农业的刘有田,农业没有商行,产品也基本由百货商行等其他部门销售。但是今年玉米种子获得效益巨大,产量也惊人。同时所种植的棉花、花生、辣椒及其他农作物也都丰产了。刘有田的任务也有原来的单纯种植农作物,改变为对新品种农作物的培育和研发,主要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刘有田还有个大跟班,大光头负责育苗的光头强。光头强懂得果树嫁接、扦插等等技术。主要培育桑树、梨树、枣树、核桃树、花椒树等等许多种常见的干鲜水果苗木,各类苗木培养了数百亩,明年秋天就可以在郓城大力推广开来了,等过些年整个郓城一带将成为真正的花果之乡。

    养殖的情况有所不同,李林管理着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同时还要两个孵化场。牲口类主打养牛场、养羊场、养马场、养毛驴场、养猪场。岛上军马场李林也负责一些事情,只是军马场主要有团练骑兵管理着因此也不用李林过于操心。

    今年出栏了近二十万只的鸡鸭鹅,为郓城团练、为各工厂提供了大量的肉食。李林也是劳苦功高,年底时候还有两千头猪要出栏,这些都是养殖场的功劳。

    王度看了很吃惊:“两千头猪啊,怎么着猪长的这么快啊?”

    李林笑道:“吃的好当然长的快了。”

    朱安道:“两千头,感觉很多,其实很少,眼看要过年了,咱们的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还有种地的长工等等,庄主都打算每人分上点儿猪肉。”

    王度道:“商行还要往济州销售五百头,如此就剩下一千五百头了。”

    李林道:“明年要出栏两万头肥猪,这是保守数量。王掌柜的负责销售可得提前准备好了。猪出栏的快其实很简单,就是吃的好。把大麦、豆饼、鱼粉按比例配好了给猪吃,自然长的非常快了。明年天王米产量高了也将用来加工猪饲料,如此出栏两万头肥猪还是保守数字。”

    “如果两万头还可以想办法销售掉,只是恐怕会拉低生猪的价格。还不如销售猪饲料呢,让养殖场加工好的猪饲料打包,我们百货商行负责销售出去。”王度提议。1

第一百五十六章:大朗很忙() 
朱安也是做生意的行家,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但是说道:“猪饲料销售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可是庄主不同意,粮食还是需要加大囤积量的,如今这年月天灾人祸的不断,咱们也不能不防。”

    王度负责的晁记百货商场也开了五家了,郓城店、金乡店、巨野店、任城店、济州店。马市还是一家,但是马市开始面向整个济州赊销马牛,或者分期付款,或者返还幼畜。今年单单是在郓城就陆续赊销了三千多头,明年数量会更大。就在前几天,朱明让王度准备耕牛三百头,准备赊销给新济州的马家村人。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百货商行吞吐量非常大,从南方低价收购来的茶叶、丝绸、瓷器通过海商贸易或者其他途径转销给西夏、辽、高丽等等地区,获得了巨大而且丰厚的利润。又从东北运过来低价的人参等药材,一转手又是高价。只是普通药材这一块生意朱明陆续安排给百草堂药厂负责,不再让百货商行插手。

    阮英负责的渔场现在可谓是兵强马壮,明年网箱养鱼量将会达到两万网箱,鱼苗基地三百亩。还开设了鱼粉、鱼干、咸鱼加工厂,如秋天稻田收鱼的时候一天能加工上万斤的鱼干。加工数量庞大,还能加工少量的鱼干和咸鱼。其中生产的鱼粉就用到了饲料上,通过和各种粮食配合能大大缩短各类牲口的出栏周期。原本还有些人认为鱼粉没用,现在没话说了。

    明年将是渔场大发展的一年,一来是夏初时候鱼苗销量增大,二是明年秋天稻田养鱼将达到几十万亩的规模,要收购的鱼将会大大增加。因而渔场的任务还是很重的,稻田里养的那些个鱼多半较小,只能作为鱼粉加工或者咸鱼加工的。固定工人也将增多。鱼粉、鱼干、咸鱼能长途运输,外销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张光业负责的酒店从新整理,开设了高档酒店醉天仙大酒楼。在济州开设了五家店,醉天仙大酒楼一改其他的酒店只喝酒吃饭的业务,开设了吃饭喝酒,住宿一起的业务。管理正规,价格中等,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是胜在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服务周到,因此生意甚是火爆。

    天涯客栈,作为一个低端的大车店、茶馆与一体的客栈发展更加快速,已经多达二十多家了,包括东平府、登州城在内的许多地方都有了天涯客栈。只是天涯客栈一般很少公开,很少有人知道天涯客栈是朱明的产业。

    后来醉天仙大商行还开设了一家小店连锁,叫做大朗光棍鸡店。原来啊,朱明把武大郎从清河带了过来,武大郎在郓城依旧开了个炊饼店,郓城治安很好,武大郎也不怕有人欺负了,起早贪黑的做炊饼,衣食无忧,可是想要娶媳妇对他来说也是个难事。朱明就安排张光业提携一下武大郎,直接送钱显然也不太好,就请武大郎过来。

    张光业问武大郎:“大朗啊,你有什么特长,咱们酒楼想你请过来帮工。”

    武大郎道:“我做炊饼还行。”

    张光业暗道朱明说的明白,这个武大郎一定要照顾好,让他做炊饼岂不是安排的不合适啊。

    “除了做炊饼还会做什么?”

    武大郎想了半天,道:“我家武二爱吃鸡,因此我学得一手炖鸡的好方法。”

    “噢,你会炖鸡?”张光业吃惊的问。

    “我这炖鸡有讲究,首先要选三四斤种的公鸡,香料也有讲究,做出来之后色泽鲜红、鲜香醇厚。”武大郎说起炖鸡来头头是道的,看来以前没少下功夫。

    张光业道:“光说不练假把式,我给你弄只鸡你炖一下试试吧。”

    当即张光业武大郎炖了一只大公鸡,果然味道很好,非常鲜美,就连酒楼的师傅也很赞同。张光业有心把武大郎留在酒店当个大厨,但是朱明说了,要好好安置。

    “大朗啊,你这鸡叫做什么名?”张光业问。

    武大郎道:“没啥名字。不过呢这都是选用公鸡做食材,就叫做光棍鸡如何?”

    张光业说:“好吧,就叫做光棍鸡,明天去租铺子在郓城县开一家光棍鸡店,你当掌柜的,每年保底五十贯钱,另外持股百分之十,一年一个账期。”

    武大郎高兴坏了,卖炊饼能赚几个钱,如今当了掌柜的自然是千恩万谢。

    第一家大朗光棍鸡店开张,小店不大只有前后加起来也不过六七十平米,十张桌子,四个伙计。不过选址很好,在繁华的路口。

    光棍鸡选材依然是很讲究,只是做法上做了改进,用大铁锅炖熟了放着,来了客人,把鸡肉捞出来一炒就端上桌子了,四个客人吃一盘子鸡肉,几个炊饼,外加点小酒花费也不过几十文,价格不贵,味道还好。因而这生意居然出奇的好,本来吧这武大郎身材矮小是个缺陷,但是这一开店反而是个噱头,大朗光棍鸡居然走红了。

    不过三个月的时间,大朗光棍鸡就从郓城开了一家店,发展到济州店、东平府店,最近又开业了阳谷店。效益不错,武大郎工资也拿的高,更何况还有他的股份,因此武大郎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朱安说:“咱们这一摊子已经够多的了,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已经走上正规了,不用我太操心。种植上风险也依旧比较大,天气不稳定。明年开春依旧要牧鸡鸭治蝗虫,李林和刘有田你两个多多沟通一下。马牛羊猪等大牲口养殖上还是不要发展速度太快的好,毕竟疾病不少,遇到哪里有合适的兽医高手要请个过来。”

    朱安做事稳重而不乏商业创意,利益中看到了风险,养殖业高利润的背后是高风险,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朱家养殖场有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流程,因此到现在也没有爆发过大的瘟疫,但是居安思危,不得不提前预防。

    李林想了想提议道:“养殖场和马市都有自己的兽医,更何况咱们有朱团练制定的消毒防疫办法,养殖规范风险不算大。但是县里最近新起来了不少养殖户,小户还好说,三十只鸭子五十只鸡的。但是有十几家大户也养了数十头牛,上千只的鸡鸭,他们的消毒防疫并不严格,有的甚至很稀松。瘟疫这东西是传播的,光管理好咱们自家的也没用,不如给朱团练提议,就向医馆一样在县里设立一个兽医局,不仅仅管治病防病,更为主要的是管理。”

    朱安很欣慰,感叹道:“李林进步了,看来最近没少用功,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我抽时间会提醒一下朱团练。”

    年底经济盘点主要是由朱安做的,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的高级技术工匠都拿到了高额的奖金,尤其是愿意传授技术的高级工匠,拿到的钱都是让人眼红的。一时间郓城这一带人人以会技术懂科技为荣,甚至一部分醉心功名的读书人也开始转行做工匠。渔场、养殖场、农田种植表现突出的技术工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奖励。

    尤其是种植天王米、天王棉、朝天椒、花生种认真努力的长工,都拿到了丰厚的奖金。一个个高兴的合不拢嘴,许多人当长工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想到能赚这么多钱。

    朱明忙活的事情还是真多,虽然安置难民的事情交由公孙胜负责,但是毕竟是两万难民,如此庞大的数量公孙胜也难免手忙脚乱,诸多细节需要朱明协调。至于时文彬他的事情也不少,郓城农业明年想要大发展就必须劝课农桑,趁着冬天没事干时文彬忙着在各村奔走,宣传一些农事、扶持一些农业类的商行,诸多事情需要办理。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的时候,朱明总算是抽了三天把下属的各大工厂作坊转悠了一遍,请利国钢铁厂、利民木器厂、造船厂、制药厂的高管、高级工匠一起吃饭到郓城朱家楼吃饭,欢聚一堂,鼓励大家再接再厉。

    出了朱家楼,朱明感觉也有些晕乎,旁边焦挺要扶朱明上马,朱明道:“不用,我自己来吧。这点酒还是没关系的,汤隆那小子还真能喝,还有木器厂的鲁夯他们一个劲劝酒。”

    焦挺道:“他们可能是有些想不通吧,咱自家有这么多工厂作坊的,哥哥为什么还要在县里扶持其他的一些类似作坊。”

    焦挺这么一说,朱明也明白了,鲁夯也说过这个问题。郓城县里新开了四五家木器作坊,甚至连主打产品都和利民木器厂类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