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军阀-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充了一批物资,从而让韩烈所部士气更盛。

    进击襄阳的主力,除了蒋钦帐下的一万五千水军外,则是赤焰军中营,以及徐晃的前营,总兵力约两万六千余人,其次韩烈早先以及派快马,向江夏的苏飞、周泰、凌统传达了指示,以周泰为主将,率领凌统、苏飞,以及被刘表委任为江夏太守的向朗,向巨达四人,统率两万兵马向章陵郡起攻势。

    向朗如今已经向韩烈效忠,被韩烈任命为大将军府西曹掾一职,而江夏太守一职,却任命了由苏飞举荐出仕的邓芝,邓伯苗担任,此次周泰统军出征章陵,江夏则由邓芝统率五千人马镇守,并负责供应军需物资。

    而早在攻下江夏之初,韩烈已经派人前往建邺,让张昭调任了一批骨干官吏,前往江夏充实基层官场,其次水军都督府的长史陈矫、参军司马虞翻,如今也在夏口驻扎,自然也可以为江夏的稳定治理出谋划策。

    也正是江夏的稳定,江陵又有充足的军需物资支撑,韩烈方才能够放手一搏,亲率大军直扑襄阳,虽然他仅有两万五千战兵,可如今襄阳外城大军调离,偌大的襄阳城对他来说,已然成为虚设,接下来的襄阳内城根本不需要强攻,就会不攻自破。

    虽然是逆水而上,但也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全部换穿着刘表兵马的两万六千韩烈兵马,依旧顺利抵达了襄阳城外。在抵达城外之前,韩烈已经进一步与丁奉取得了联系,经过伊籍和刘先的安排,当天夜里,韩烈率领的两万六千大军,就这样堂而皇之在刘先妹夫,担任襄阳南部尉的周平接应进入了襄阳外城。

    然而让韩烈意外的时,大军在攻进外城大营之时,原本以为会经历一场大战的情形,却根本没有生,因为原本情报显示,营中起码有一万以上的兵力,可结果却只有三千老弱之兵。

    经过审问俘虏,韩烈方才获悉,这座号称五万大军的大营,实际兵力已经只剩余三万五千人,如今更是被蔡瑁倾巢调走,只剩下这三千无用的老弱残兵留守。

    一夜之间,韩烈率领的兵马便接管了襄阳外城,并把襄阳的屯粮府库给占据在了手中。坐镇外城大营的韩烈,天亮时分,召集了接应的伊籍刘先、以及随军的程昱三人,道:“现在襄阳外城已经被我控制,刚才我去看了,内城的城防坚固非常,只怕非是容易攻破的,为免部队出现重大伤亡,我的意见是劝降刘表,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主公,此事就让我去吧,念在同乡的份上,即便怨恨,刘表也不会轻易杀我。”伊籍沉吟之下,主动请缨之余,又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军压境,刘表断然没有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这个时候去劝降,事情有七成可成的机会,不过在说服刘表之前,我认为可以先说服蒯越兄弟,他们二人乃襄阳望族出身,刘表昔日也是全靠他们兄弟出谋划策,才在荆州站稳脚跟,若是此二人归顺主公,刘表就算想反对也无能为力矣。”

    伊籍虽然不是出众的军事人才,也不是那种擅长政务的专才,但他却有辩才,更有急智,而且此人有一套看人的本事,很是能够揣摩人心,之所以会投奔韩烈,主要是他看出刘表夸夸其谈的本性。

    对于一个但凡有见识的士人来看,乱世之中若不进取,则必将灭亡,而刘表昔日空有荆襄之地,屯粮百万,民众依附,他却坐失良机,眼睁睁看着中原风起云涌,自个巍然不动,这在任何一个有远见的人看来,都是取死之道。

    伊籍昔日依附刘表,也是认为刘表作为宗亲之后,会效仿光武中兴大汉的事迹,成就一番大业,然而时间却证明了刘表最终只是一个看客,甚至即将成为阶下囚。

    “机伯忠心可嘉,勇气不属于猛士矣。”韩烈赞赏之余,真诚的嘱咐道:“机伯务必以安全第一,是不可违,当以保全性命要紧。”

    “喏。”作揖起身长揖一拜,慨然的返回了内城之中。

    蒯越蒯良兄弟是在州牧府外见到伊籍的,见面之时,蒯越兄弟已然知道伊籍背叛了刘表,但二人却并没有表现的太过愤怒,微微一愣之下,蒯越淡淡的道:“伊机伯好手段,看来往日是越小觑你了。”

    “异度兄难道也分不清时势么?吾走到今日这个地步,说白了,不过是时势如此罢了,大将军仁厚,而富有远见,说句僭越之话,昔日称王成霸也并非难事,二位皆睿智之士,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将军只让吾带给兄一句话,他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耳。”伊籍平静的回应着蒯越兄弟,并把韩烈的话给如实的传达到了。

    “大将军非常人也。”蒯越眉头一皱,最后只得长叹一声,对兄长蒯良道:“机伯有句话说的不错,时势如此,非你我可以挽回,还请兄长随机伯去见使君吧,相信使君为保全家小,会做出明智选择的。”

    说罢,蒯越大步走出了州牧府,返回了家中闭门开始谢客。

    外城被韩烈大军攻取的消息,早在一个时辰之前,刘表就已经获悉,预感到大势已去的他,呆坐了一会,便把长子刘琦与幼子刘琮叫到了跟前,道:“吾刘氏四百载锦绣江山,就要葬送在我们这一代了,为父如今已经过了天命之年,有心亦无力,从今之后,再也难以守护你们了,从今往后生死富贵,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父亲,琦儿听闻大将军韩烈乃是仁厚君子,伐国而不灭起宗祠,只要父亲愿意归顺,他必然会善于与您,您又何必如此悲观绝望呢?”刘琦多少知道一些韩烈之事,这会见刘表似乎有死志,他不由忙开口劝说道。

    “父亲,父亲,琮儿不要你离开。”年仅八岁的刘琮,这会却是吓得眼泪哗哗的直流。

    “夫君,你乃汉室宗亲,我蔡家又是荆州望族,只要我们归降,那韩烈断然不会轻慢夫君的,试想若是他韩烈连夫君这样有名望的宗室都轻慢,将来天下诸侯又有谁还敢向他投诚呢?还请夫君看在妻儿老小份上,保全家族妻儿,让襄阳十万百姓免除战火之苦。”就在刘表抚慰儿子之时,夫人蔡氏推门而入,一脸凄色的劝说道。

    “容我三思。”刘表本来就不是一个有决断之人,加上他性子本来就多疑,原本就不太坚定的死战之心,一下子便动摇了起来。

    “主公,伊籍蒯良求见。”就在刘表迟疑不决之时,亲兵在门口禀告了一声。

    “好个背主小人,安敢前来,吾必杀之。”刘表气怒之下,拔剑朗声道:“让他们进来。”

    伊籍与蒯良一进入议事厅,见到气势汹汹的刘表之时,伊籍忙跪伏在地上拜道:“明公大恩,籍无以为报,特来请死。”

    原本还打算无论伊籍如何说项,就是不应允的刘表,一时反倒愣了,在他看来伊籍此时来,显然是来做说客的,可现今伊籍一上来就求死,反倒让他有些迟疑了起来。

    “主公,机伯投奔大将军,也是事务无奈,此次他冒死前来,也是为报答主公知遇之恩,主动向大将军请缨来见主公,实际也是为了保全主公一命,如今外城失陷,十万江东大军重重围困,内城虽然坚固,可粮草不足一月所用,只要大将军围而不攻,不出一月,吾等比饿死与城中。还请主公看在机伯为满城百姓官吏的生存大计,三思而后行。”蒯良抓住时机,适当的进言道。

    “异度也主张表向大将军投降?”刘表脚步蹒跚,手中的佩剑也不由掉落地上,一脸茫然不甘的盯着蒯良问道。

    “是。”蒯良没有给刘表任何希望,无情的点头应道。

    “哈哈……好,好,那就降了吧。”刘表疯癫的大笑一声,一把甩掉了桌案上的书简油灯,捡起地上的佩剑,毅然决然的举剑抹向了脖子。(。)

第一百七十六章 安抚善后() 
刘表的议事厅内,虽然站了不少人,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刻刘表竟然会自刎,以至于谁也没来得及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表挥剑自刎之后,犹如决堤河水般的血液直接喷了扑上去的刘琦一身。

    “父亲,父亲”刘琦激动的抱着缓缓倒下的刘表,悲怆的喊了起来。

    倒在刘琦怀中的刘表,残留着一口气的他,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的笑容,吃力握着刘琦的手,放在了拥了上来的刘琮手上,眼神带着一丝悔恨与解脱闭上了双目。

    这一刻的刘琦却一下子读懂了父亲的眼神,脸上依旧挂着泪光的刘琦,起身在刘表身前伏地叩拜道:“父亲大人安息吧,琦儿明白你的心思,今后琦儿定当会好好照顾弟弟,孝敬继母,远离纷争,做一个世人敬仰的夫子。”

    “哥哥,父亲怎么了,他为何要这样啊?!”年幼的刘琮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刘表,拉着刘琦哭着不解的问道。

    “琮儿,你父亲已经走了,接下来的事情交由你哥哥处理吧,你随母亲先回舅舅家暂住几日。”蔡夫人神情复杂的看了眼刘表,眼神闪过一丝感伤,与刘表将近十年的夫妻感情,要说没有情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要说感情深厚,那肯定谈不上,毕竟两人的婚姻本来就是出于政治联姻。

    “母亲,母亲我要留下来陪父亲。”刘琮推托着蔡夫人,拉着刘琦的手臂喊道:“哥哥,哥哥我不走。”

    “琮儿乖,父亲有哥哥陪着,你不用担心,待一切安顿好后,哥哥再去接你。”刘琦安慰了刘琮一句,起身朝蔡夫人长揖道:“母亲大人,琮弟就拜托您了。”

    蔡夫人自从有了儿子之后,一直对刘琦都抱有敌意,但这一刻看着这个谦谦有礼的少年,原先那种厌恶感一下子不由得消失了,点点头的她,遂道:“那就有劳琦儿处理后事了。麻烦蒯大人伊大人多帮衬一下,我兄弟那里,有什么需要我说项的,尽管开口便是。”

    蔡夫人带刘琮离开之后,蒯良微微叹了口气,道:“大公子,主公的身后事,吾会安排人帮衬,但接下来的事情,只能你自己做主了,下臣先告辞。”

    对于刘表的自刎,蒯良心中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他与刘表认识超过二十年,昔日在洛阳求学时,彼此就认识,也是因为往昔的友谊,他们兄弟与蔡瑁才会帮衬着刘表,坐稳了荆州牧这个位置,即便是知道大势已去,劝说刘表投降也不过是为了保全家族活命,他压根就没有想过用死来解决问题。

    虽说刘表的举动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人主,刘表即便投降,后半生也不会有多少自由,这在历史上有无数例子,所以刘表选择自杀,即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也保全了家族与儿子,因为同样在青史之上,作为人主死后,但凡明主都会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回善待先前主人的后代。

    可以说刘表的死,对于刘琦刘琮兄弟,以及荆州一帮官吏臣子来说,都是百利无一害的,用一句俗话来说,他确实是死得其所。

    “伊大人,看在吾父昔日的提携情分上,接下里的事情,就拜托您了。”刘琦看着蒯良离去的背影,眼神闪过一丝感伤与恨意,因为他知道逼死父亲虽说是韩烈,但这是战争,谁也没有对错,可真正逼迫父亲毅然决然自刎的,实际上蒯良兄弟,因为他很明白,蒯良兄弟是父亲赖以生存的臂膀,可在这个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踩上了一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