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少皇-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方略已经行不通。

    第一:朕在建立新军之初,就定下了全力发展步军,骑兵为辅的原则。重骑耗费甚巨朝廷无力承担,因此朕有意通过强力步军,辅以一定数量的轻骑,逐步建立据点,实现辽东的网格化治理。如此耕战两不误,并可吸纳辽东流民,让老奴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第二:彼时林丹汗尚能控制辽东蒙古,以为国朝之援。如今林丹汗败亡青海,辽东蒙古一盘散沙,科尔沁部奥巴台吉趁机坐大。用不了多久,后金与科尔沁必然会因为利益问题爆发冲突。如果我们压迫太甚,这两方肯定会联合起来。因此,不如坐看两狗相争。

    第三:朝鲜虽一心拥护大明,奈何其兵力弱小国土贫瘠。虽其无力支持国朝大军长期驻扎,但支撑一只精锐驻防还是可以的。朕回京后,会下书朝鲜国王。东江军暂借新义州(平安北道)为基地,协助朝鲜抵御后金入侵,而东江军的一切所需均由国朝负担。”

    对于皇上的奇思妙想,三个听众眼冒蚊香圈:网格化?人民战争?两狗相争?借别国国土驻扎军队?这…

    傅山喝了一口热茶,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朝鲜会因为国朝之威而同意东江军驻扎?朝鲜国王再怎么没用,也不会同意吧,自己的领土岂容他人染指?不过,这计划如果真能实现的话,后金估计就没时间找辽西的麻烦了。

    朱由校点燃一支烟卷,轻轻抽了两口道:“第一第二点,朕相信你们都能理解,这第三点嘛,朕以为朝鲜国王世代恭顺,在我朝天威之下必然同意。这些事情,朕以后会再行布置。下面再说说河套方略。”

    ……………………………………………………………………………………………

    “河套之地,目前尚有几只较大的蒙古部落驻扎,以往摄于林丹汗之威,只敢据守河套高原,不敢东下称雄。如今林丹汗逃窜,科尔沁忙于安抚和平定内喀尔喀。而乌兰察布到西拉木伦河这一广大区域,出现了真空。朕就不信,那些蒙古人不眼红。

    因此,熊廷弼你在大同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尽量吸引河套诸部东下,让其混战不休最好。然后你在择选败军之中的精壮男女进入大明,由国朝提供庇护,令其在大明境内自食其力。

    另外,山西与陕西的移民河套的计划也会在不久之后开展,你必须保证这些移民和新开耕地的安全。因此,朕允许你择选各族之中的忠良之人,组建人数不少于两万人的轻骑兵,用以维护大明固有领土的完整,并作为公平解决蒙古部落间纷争的保证。

    嗯,这个固有国土的依据参考盛唐。因为那时已经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记住,要学会利用‘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好好琢磨这四个字的意思,切记。

    咱大明做事向来光明磊落,讲究个有理有据。要是蒙古人有比这更早的文字记录,就让他们拿出来,不然就别唧唧歪歪的。记住,能用刀剑解决的,就不要用钱来说话。

    大明现在可不富裕,大家伙都得学会过穷日子。还有,日后谁要是没有朕的手书,就敢用大明物资资敌,那怕是一粒米,你就记住三个字,夷全族。

    总之,熊廷弼你必须让蒙古人在此处,流干他们的血,用尽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尽量远离河套,为日后收复河套打下基础。为了让大明子民安居乐业,朕要把千里草原变成良田亿亩。死了的蒙古人,或者去大明内地挖煤修路搭桥的蒙古人,才是最好的蒙古人!!”

    随着朱由校铿锵有力的话语落地,三位听众分明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某种东西发出了冰破碎裂之声。傅山听皇上说过,那是一种叫做节操的东西,易碎,不耐保存…

    注1:《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记载:“廷弼言:起自田间,复任经略,原议驻扎山海,无驻扎广宁之名”

    《明季北略》记载:“熊延弼一跪就起,言‘从田间起,原议住扎山海,并无住扎广宁字样’,一躬投一招揭。”

    熊廷弼的意思很清楚,他以前的三方布置的奏疏,本来就说是重兵屯于山海关,他本人也是驻扎在山海关,因此广宁丢失,他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由此可以推断,广宁本就不在其方略之内,丢弃山海关外所有据点也在其计划之中,但这个计划,与孙承宗“寸土不让”的守卫方略严重冲突。也埋下了他最后悲剧的根源。

第八十一章 筹谋(6)外联西洋() 
    

    朱由校起身一把推开窗户,凛冽的寒风裹着雪花迎面扑来,屋内略显浑浊的空气顿时清新了不少。傅山急忙给皇上系上披风,孙元化和熊廷弼也起身来到皇上身后。

    看着窗外混沌的黑夜,朱由校轻声说道:“大明现在的税收,实际已经处于崩溃边缘;而朝廷上下,不仅**不堪且尚虚名不重实际;民间多崇佛妖,喜好奢靡。朕思虑良久,才下定决心外联西洋。一求贸易实利,二求矫正朝廷风气,三求民智开启。”

    这时,一阵梆子声传来。朱由校哈了口气转过身笑道:“不知不觉已到五更,再过一会儿卫队就要出早操了。大家都擦把脸,咱们再继续。”不多会儿,自有侍卫将热腾腾的毛巾端了上来,四人便各自拿了一根净脸。

    朱由校将毛巾放进盘子里,喝了口热茶道:“大明上下,都言欧罗巴人不通教化乃蛮夷,因而对其多有轻视。孙元化,你是入了教的,你给大家讲讲欧罗巴的历史,看看欧罗巴人到底是怎样的蛮夷。”

    孙元化脑门上一阵黑线:欧罗巴的历史?恩师徐光启倒是给我看了些,欧罗巴游吟诗人的诗歌,《几何原本》也看过,《圣经》那是经书,这些这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来当历史吧,再说欧罗巴的很多历史根本没有史书记载,与我华夏完全不同,这,这怎么回答…

    见孙元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朱由校脸上带着笑意,却口气严肃地说道:“欧罗巴历史起源时间很短。在夏启立国之时,欧罗巴尚处于蒙昧之中,之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而后地中海的大秦国强大起来,建立了地域广大的罗马帝国,并对欧罗巴进行实际控制。

    从此以后,欧罗巴才算有了历史。不过很多历史都是些游吟诗人嘴里的诗歌,当不得真。而且,罗马帝国仅仅把欧罗巴视作海外领土,他们将这里的人都称为‘希腊人’,也就是他们嘴里的‘原始人’。

    再后来,罗马帝国皇帝迪奥西多一世,将帝国分成东西两块,交给两个儿子分别管理,共同治理欧罗巴诸多的附属小国。后人为了方便区分,就称呼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欧罗巴现在还有个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是教皇册封的,与罗马帝国本身并无关系。

    虽然西罗马帝国很早就被蛮族灭亡(476年),但东罗马帝国一直坚持到本朝景泰四年(1453),才被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征服而灭亡。由此,欧罗巴才有了自己真正的历史。但是,欧罗巴这个历史很短暂的地方,却因为一次巨大变革而崛起。”

    ………………………………………………………………………………………

    朱由校话锋一转,语气更加严肃地说道:“罗马帝国时期,西欧蛮族实力强大难以彻底征服,北欧人烟稀少而且海盗凶悍,东欧则先后面临大食,帖木儿及奥斯曼帝国的巨大威胁,因此帝国主要的文化和经济交流,集中在了南欧的地中海沿岸。

    而这个地中海位置绝佳,处于几大帝国的交汇处,因此这里不仅成为贸易中心,更是吸收了几大帝国的文化精髓。2yt经过长久的积累,地中海终于迎来了重大的变革。欧罗巴人称之为‘文艺复兴’。之后,欧罗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开始了长足进步。

    这个‘文艺复兴’几乎与国朝建立时间(1368)同步(注1)。如今的欧罗巴诸国,早已不是过去被罗马人称作‘希腊人’的原始部落,而是拥有强大远洋贸易能力,拥有先进火枪部队,也是文化与思想交流非常活跃的地方。他们已经准备开始征服世界,而我们呢???”

    话到此处朱由校顿了顿,看着孙元化道:“孙少卿,朕说的可有误?”

    孙元化好容易合上了睁得老大的嘴巴,有些木然而又敬佩地点点头。他完全被皇上的渊博知识震惊了。他与同样震惊的熊廷弼对望一眼,心里已是下了结论。皇上以前喜欢木工是假,躲在木工房里博览群书,不漏圭角韬光养晦才是真的…

    朱由校此时心里也有些小小得意,虽然后世仅仅是个不入流的民间历史爱好者,但再怎么不入流,也有度娘这样一个强大的贤内助,想要什么资料,点点鼠标就行…

    已经被挠到痒痒处的朱由校,起身负手继续说道:“欧罗巴人强大起来后,开始用火枪征服落后民族,依靠海盗手段积累了惊人的财富,然后他们又用这笔财富,进行新一轮的发展。如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也开始有了更多想法。

    虽然到目前为止,号称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的他们(当然罗马帝国的各个皇帝,那怕捏着鼻子也不愿承认,‘希腊人’继承了‘罗马’文明),依然不能合理地解释欧罗巴文明的发展脉络,但朕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功。一旦他们成功…”

    朱由校缓缓坐下,用手指敲着桌子道:“一旦成功,他们就会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开拓手段,以悠久(注2)的文化作为同化手段。制定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这就叫做话语权。以后,谁主导了话语权,谁就能主导整个世界!!

    话语权的争夺,每天都在朝堂上演,几位都见了不少。可笑朝堂诸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的眼光从来就只在朝堂这个小小的地方,根本看不见世界是怎样发展的。鼠目寸光之辈,不足论大事。朕再和你们说说外联西洋的根本目的,争夺话语权。”

    …………………………………………………………………………………………

    朱由校滔滔不绝地,用后世总结的各种经验,对三个听众进行狂轰滥炸。孙元化和熊廷弼叹服之余,认认真真的就各种问题与皇上展开了讨论。两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对于大明必须制定世界游戏规则深感认同:天朝上邦不制定规则谁来制定?难不成是那些‘希腊人’?

    而对皇上的渊博知识早就免疫的傅山,思维已经飘到了一边:皇上说起大明其他民族的时候,总是一副很大度的表情,并且还说明朝的许多民族政策,根本就是逼良造反。以后只要他们认同同属大明这一前提,很多事都好商量。

    那个朝贡制度更是要改。京城里许多白吃白喝的主,拿着一把破剑就能换回几百两银子,大明还不要求任何回报,这叫勒紧裤腰带打肿脸充胖子。以后这种做法必须要改,当然可以一步一步来,外族大老远地来一趟也不容易,不能让人寒了心。

    只是皇上的这种宽容,从来没有用在女真人身上。皇上说过,女真人完全忘记了,大明对于他们的各种优渥待遇,甚至编造七大恨这种谣言污蔑大明。所以养不熟的狗必须杀掉,而白眼狼更是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