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少皇-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作为后来者自然明白,一个帝国的皇帝不能掌握军队意味着什么;朝廷将领无法指挥地方军队意味着什么。而一个帝国,如果过于依赖某几个大将,那帝国离崩溃也就不远了。因此朱由校又开始了对于明朝军制的改革。

    ………………………………………………………………………………。。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明朝现行军制的弊端太多,朱由校想要改革的想法也由来已久。他曾经写了无数方案,但后来都揉成了一团废纸。不是不想改,而是不能改。不能改的原因很简单,没钱。

    朱由校穿越后,曾计划组建彪悍的龙骑兵部队,重现成祖时期大汉骑兵的辉煌。狂热的骑兵达人猛如虎,对皇上的英明决策高举双手赞成,于是迫不及待地扳着手指头,给朱由校算过一笔账,可怜的大明天子当时就晕菜了:

    一匹军马的价格是八十两,便宜;伺候一匹军马每年所需是三十两白银,不贵;一个骑手全身的装备,价值白银一百五十两,不多。算下来,一个骑兵每年才花费二百六十两银子,太值了。组建一个万人骑兵队,按照一人三马计算,初期也就花费四百二十万两银子,以后每年也就是再花百十万两银子的小事。

    皇上您刚才说的十万人骑兵计划,小的认为极有魄力,应该立刻实施…额对了,小的还没给您算马夫和随行仆从的钱,俺再算算啊,好像还忘记了草场的事。哎,皇上,您憋走啊…

    ……………………………………………………………………………………………。。

    组建大规模骑兵的道路被封死后,朱由校又想到了组建纯火枪部队。既然骑兵部队是个烧钱的东西,弄个几十万人的火枪队还是可以的吧。想想都激动,几十万只火枪一起开火的场景,必定惊天动地遮蔽日月。

    可后来找到兵器局的账本一翻,朱由校又傻眼了。单纯制作一只火枪的成本确实不高,不到五两银子。但一只新枪用于作战,最多两个月就需要更换枪管,否则就会炸膛。因此明军火枪部队的战斗力,一直以来都让人扼腕,无他,根本没钱进行太多的训练。

    当然,解决枪管制造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出大价钱铸造精钢枪管。结果就是,一只原本价格不到五两的火枪,价格会直线蹿升到十五两银子甚至更高。如果再算上后期的训练和保养费用,又是一笔天文数字。况且,明朝根本没有那么多精钢用来造枪。

    戚继光的部队,算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其热兵器装备占比高达五成以上,在整个明军队伍中只有神机营可以媲美。可是,连国库都无法养活这样的军队,因此戚继光的部队人数,一直不多。被定义为戚家军丝毫没错,因为那是戚大帅拿出自己的血本养活的…

    就算有了巨额资金用来造枪,明朝的精钢产量也足以支撑。那么明朝低劣的枪支保管水平,以及黑火药对于枪管的严重腐蚀问题,依然是火枪队的重大隐患。另外,明朝小作坊工业体系下,全国工匠就算累成狗,都无法满足大量火枪的维护修理与天量的火药需求。

    现在的热兵器,不仅发展太慢攻击威力有限,而且受制于后勤保障等多重因素,一直无法大面积推广,不足以从根本上颠覆冷兵器的统治地位。而冷兵器在目前依然能占据统治地位,靠的就六个字:便宜简单实用。

    骑兵耗费巨额资金,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而且轻易还不敢使用,没有战事之时就只能白养着,这让向来精明的明军将领很是痛心,军马不能耕地啊…;

    火枪的威力巨大,但是高企的炸膛率、布朗运动+5的射击精度和相对专业的保养要求,让火枪兵几乎沦为一个鸡肋兵种,兵书和影视剧上的描写的情节,朱由校从来没见过。

    相比之下,步兵就简单多了,一个士兵每年消耗最多五两银子,这还不包括被军官克扣的部分。遇见打仗了,每人发一把价值白银几钱的破烂军刀了事。至于训练,基本没有的事。士兵死光了也无所谓,重新招募便是,没见两条腿的人,在大明都泛滥成灾了…

    ……………………………………………………………………………………

    正是因为骑兵和火枪兵所费巨大,但是产生的实际效用有限,因此明军之中步兵的比例,一直以来都保持相当高的水准。而冷兵器作战时代,步兵中的猛将及精锐部队的作用不言而喻,这也为成为明军各级将领,肆无忌惮发展私兵的基础和依仗。

    将领发展私兵的传统,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甚至更早。其中,关二爷的五百校刀手和高顺的八百陷阵营,一直是私兵中神一般的存在。因此,历代封建王朝对于私兵一直持包容态度,对于拥有强悍私兵的将领,王朝统治者的忍耐度极高,历史上的诸多悲剧皆由此而起。

    对于朱由校来说,私兵这件事必须处理,那怕触及军队高层的核心利益,他也必须强硬推行改革,他绝对不允许自己麾下的将领拥有私兵。军队只能属于明朝国家所有,听命于皇帝一人。他坚决奉行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他必须有自己的强军。

    只是朱由校根本没有想到,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其一支万人强军的形成,付出的代价之高昂,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高成本并不一定带来高回报。

第四十章 重兵亦重将() 
因为各类影视剧和战争书籍的影响,在朱由校的认知中,现代军队的训练和作战方式,给他留下太过深刻的印象。他甚至想过按照二战德军的标准,来打造明朝军队。但当他真正打开,冷兵器时代的强军修炼手册后,他最终放弃了这种疯狂的想法。

    他当初曾豪气冲天地告诉猛如虎,自己有意建设一支五十万人的强军。结果这个之前的张府家奴,眼睛里的复杂神色,让朱由校这辈子都忘不了,那分明就是无声地告诉至高无上的大明天子:皇上,说大话当心闪了舌头…

    华夏军队重将不重兵的传统根深蒂固,在很多人的传统思维中,士兵的概念,就是从农田里抓几个农夫到军队里,举着长矛大刀练习几天,然后喊两句口号,再拖出去和敌人砍几刀,一只军队就成型了。之后再由名将带出去游行示威打几年仗,强军就诞生了。

    而在冷兵器时代,一支万人部队从招募士兵到最后形成强军,起码需要五年时间;五年之中经历的各种战斗,会让部队拥有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人数大约为一千人。

    这十分之一的精锐老兵,将构成强军存在的基础,而将领的私兵亦来自这些老兵之中。因此这些老兵不仅无比忠诚,而且战斗力颇为强悍。

    每一个老兵的背后,是至少三个到五个同袍的尸体。就是说,用三到五千名士兵的生命,才得到一千人的老兵。一支万人强军的诞生,建立在数万人的尸骨之上。而一支十万人的强军成型,则是由几十万个嘤嘤哭泣的鬼魂铸就。

    杜甫在其《兵车行》中,曾用最悲天悯人的情怀写道:“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冤烦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老爷子除了感叹战争的无情,实际也是在告诉众人,所谓千军易得的潜台词,就是无数良人的皑皑白骨…。

    …………………………………………………………………………………………。。

    想通过在战场上打怪升级爆出有经验的老兵,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部队从来没有全军溃败或者被全歼。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冷兵器战场上,多数部队伤亡达到一成,就会有士兵逃跑;伤亡达到三成就会全军崩溃;一旦被敌人包围全歼,不是全军丧命,就是士兵被发配到不知名的地方,当一辈子苦力。可见一个老兵的生成,有多不容易。而诞生一支拥有众多老兵的强军,更是难上加难。

    尤为可怕的是,花费五年甚至十年之功,经历无数磨难,耗费无数财富建设起来的强军,实际上很脆弱。一场战斗,甚至一个意外,就能毁了一支强军,进而摧毁一个帝国。这是真正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大炼钢铁模式,耗尽所有资源,更多时候只能得到一坨废品。

    按照鸡汤文所说,一群绵羊在一头狮子的带领下作战,照样可以打胜仗,可现实恰恰相反。绵羊看见恶狼群,肯定毫不犹豫地转身就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剩下一脸懵逼的狮子,孤身面对群狼…于是,再牛13的肖邦,也弹不出那些绝世名将的悲伤。

    朱由校可以预见,如果按照这种传统方式训练军队,他的五十万强军成军之日,也就是全国造反之时。他也因此认清了一个事实,封建社会极为低下的劳动生产率,不仅体现在农工业上,也体现军队建设之上。如此强军,不要也罢。

    冷兵器时代所谓强军,根本就是用普通士兵的生命,进行低效率的重复堆积,最后终于凝结了一点精华。然后偶然之间,系统随机分配的一个将领,得到了这些血淋淋的精华,于是名将就诞生了…

    ……………………………………………………………………………………………。。

    冷兵器时代如此低效率的暴兵与暴将过程,根本就是对各种资源极大的浪费。因此,朱由校将士兵的训练,提高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地步。

    不久之后,京城将试点建立数个新兵训练营,由经验丰富的退役将领责基础训练。另外朱由校还将效仿现代军队,将以前退伍后便没人理的老兵,择优组成一支特殊部队,专门训练新兵的基本作战技巧和临机应变的能力。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卫队中实施。

    许多人对于朱由校如此重视新兵训练,感到很不可理解。猛如虎就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过皇上,新兵训练远不如挑选猛将重要;马五作为资深老兵的一员,也暗示过皇上,老兵才是一支部队的灵魂,新兵蛋子本来就是炮灰,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才是好汉。

    朱由校只好耐心解释,猛将不代表就会率领部队打仗,比如猛如虎最多当个旗长,带领四十九个人作战,已经是他能力的极限,再多一个人,他脑子就会糊涂,分不清东南西北;

    部队中确实需要以老带新,这也是士兵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这不代表新兵就是可以用来随意牺牲的。每个新兵和老兵一样,都是部队的一员,谁也不是谁的累赘。

    后金军队的作战能力确实强悍,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他们每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因此有了一批能征惯战的强悍士兵。但这样的模式不具有可复制性。而且此种方式得到的强军,只能强悍一时,不能强悍一世。

    因此加强新兵的训练,不仅仅是提高士兵的基本作战和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标准,让合格士兵批量产生。这样的部队,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证部队人才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以往的强军诞生过程,更像是任由士兵自生自灭,因此强军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累积和很强的偶然性。但如果士兵从加入军伍之时开始,便接受最为严格的训练,那么将大大缩短强军诞生的时间,把强军诞生的偶然性,变成一种顺理成章的事,形成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