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天黑的时候县丞带着几个衙役也赶了过来,他们是过来清查族老家里的财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仁轨也想看看那个被治好的肠痈患者到底什么情况。

    因为这两人的到来,李好这个晚上就在平原村这边留宿,然后跟这两人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刘仁轨和崔知悌年纪都不算大,两人也没把李好当成小孩。

    晚饭就在平原村这边吃的,刚好山边村有人猎了一只鹿,给这边送了一半过来。李好直接按份量给了他们钱,然后又从这边买了几只鸡凑一起做了一大桌款待两位父母官。

第四十四章 跨越时空的知识() 
“这边的吃食还是简单了点,如果两位兄长有时间过西市。大可去我那走走,让你们尝尝我天然居的美食。”

    李好没有亲自下厨,而是委托那病汉的妇人做的,想多美味自然难。但是对于大唐的人来说,这些自然还能算上美味。

    “这个有时间了一定过去吃吃。”两人都没把李好的话当真,不过也没拂了李好的面子。这坐一起聊了一会后,两人发现李好不仅精通医术,对民生这种事情也非常擅长。

    这正是两人最需要的东西,大唐对官员的考核大致就是以人口,田地亩数和产量的增长为主要考核方向,这是大部分官员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李好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对于千多年后农村的一些应用和技术都比较了解。恰好在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识,说出来后让刘仁轨和崔知悌两人好好的开了眼界。

    “这红薯是什么东西?真的能亩产几十石?”刘仁轨不知道是红薯是什么东西,就是崔知悌也不清楚,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根本就不是大唐现在能有的东西。

    “这是一种粮食作物,从大洋彼岸过来的东西。我有幸得到一石,准备以这个为种子,在我家田地这边推广开来。”

    唐制一石约为一百斤多点,红薯亩产的数量最少都在3…4000斤左右,李好说的亩产几十石并没夸大。

    他也是和这两人聊到这个粮食的产量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有百来斤红薯。这红薯如果能够在大唐就推广开来,这对大唐的粮食产量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李好想要在自己的田地这边发展养猪养鸡鸭等家畜家禽也就有了食物来源。

    真要大力往其他地方推广,这个效果有多好,李好也不清楚,但是他能从自家的庄地先开始。

    “如此甚好,到时我们就过来看看。如果真的有如此高的产量,那就是我大唐人的福气了。”

    崔知悌听了李好的话后笑道,真有这种神奇的东西,以后他们往上提升,考核也就不用担心了。

    这个晚上李好跟两人聊了很久,大致围绕着如何提高水利,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数量这些话题在谈,这两人最关心的也是这种事情。

    “这妇科医生如何行诊?专给妇人治病?儿科还好说,那只是给小孩看病。”

    对于提高人口的数量,无疑就是鼓励生产,提高人口存活率。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妇产科和儿科,但是这个时候并没这些,最多不过是有经验的产婆而已。

    李好说了这个名词出来之后,不仅刘仁轨不明,就是懂医术的崔知悌也不明白这些东西。唐朝虽然比较开放,但是对于男女这种事情还是有不少顾忌,这妇科…。。。。超前了……

    “这妇科就是专门给妇人治病,同时兼顾妇人生产的事情。我大唐每年因生产而损失的人口数也不在少数吧?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妇产医生所致。”

    李好听后问道“就算过了生产这关,幼年夭折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能影响人口的增长,所以这妇科和儿科都非常有必要有专门的人来诊断才行。”

    有时候理论太超前了是一种负担,比如李好现在。他虽然说的比较含蓄,但是崔知悌和刘仁轨两人并没完全相信,还有太多的疑惑。

    那个亩产几十石的红薯他们也不怎么相信,什么科学种植,大棚蔬菜对于他们来说也无异于天方夜谈。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欣赏李好,这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李好一直以为这两人应该是懂了自己,对这两人认可度非常的高。没想到跨越千年后,竟然还能遇到两个与自己有共同话题的人,人生知己啊。

    “崔县令,你觉得这李家郎君的话有几分可信度?”李好不在身边的时候,崔知悌和刘仁轨两人小声的聊了起来。

    “医学方面说的很有道理,只是不好行,其他方面就感觉没那么踏实。”崔知悌对自己的搭档很了解,也没隐瞒什么,直接把自己想说的说了出来。

    “医学我不太懂,但是确实有点道理。那些大户人家生产的时候都是找一些经验丰富的产妇,跟他说的什么专业的妇产医生还是有几分相似。不过其他方面确实感觉有点飘,亩产几十石,我大唐现在的农作物也就每亩两三石啊。”

    老刘不是不会种田的书生,他对农业这块其实了解的很深。在他印象中就没什么作物能够亩产几十石,亩产几石他还相信。那什么冬季种植作物也不靠谱,感觉像说梦话。

    李好正好回来在一边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心中十分郁闷。卧了个草!亏自己还把这两人当成知己,感情两人都没当真,完全就是在忽悠自己的感情。

    这让李好觉得很失望,也很伤心。不过这两家伙不相信也没关系,只要他们愿意帮自己照看着这边就可以。

    待到来年春天过后,到时就让他们吃惊吧,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超越时空的知识。什么是亩产几十石

    族老的家里抄家完毕后得到几百贯钱,还有不少粮食。钱李好笑纳了,房子也笑纳了,不过粮食他一点都没要。分了一半给平原村和山边村的村民,剩下的一半另作他用。

    这种表现让县令和县丞两位大人非常满意,感觉这少年郎颇有古人之风,好好培养下,未来可能就会是大唐的栋梁之财。至于李好说的那些东西,他们选择性的遗忘了。

    分了一半粮食之后,李好把两个村子的人叫到一起。忠叔上去给他们训了话,大致就是不要跟某人学习,要忠于大唐,忠于李府,好好种地之类的话,干的好有奖励。

    剩下的一半粮食李好也没拉到长安去,而是把两个村子的人全部召集过来。重新划分田地分种,也不再分良田和旱地来耕种,混合着种。

    不能让人专吃肉别人喝汤,去掉族老后,加上税收直接向李府交。实际上比原来的少了不少,平原这边的人也没什么意见。

第四十五章 兴旺() 
重新分了田地耕种之后,接着就是大修水利,免的旱地那边到了干旱季节后出现不能耕种的情况出来。除了修水利,李好还把筒车拿了出来。

    沿着耕地旁边的河流兴建几座大型水车,除了引水用之外,还能兼做磨坊。然后还修了一些规模养猪和鸡鸭的地方,这些地方过来做工的人都有粮食领。

    族老家里存留的一半粮食就是做这些,而水车和磨坊的事情,李好画了图纸出来,再和这边的木匠讲了一番后就把工程丢给了忠叔来跟进。他自己在这边呆了几天就回长安去了。

    那边的生意一样要做,还不能丢下。如果李好再不过去,他配的那些调料还够不够用很难说。而且那边的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李好去做,如果不在的话到时估计就得乱。

    老崔和老刘两人在李好回长安的时候还过来送行,他们两最近就在盯着这边的水利事件上面。虽然这些是李好自己花粮食来组织的,但是水车和磨坊的事情却让两人上了心。

    筒车这东西,大力发展起来好像在宋以后,大唐这个时候并没这种水车还带磨坊。这个李好之前并没跟两人讲,而是修水利的时候才拿了出来。

    这一出来两人就盯上了,关中地区缺水的地方有不少,有了筒车以后,一些高处都能有水灌溉。这对于提高本县的粮食产量有很大的帮助,两人能不上心么?

    老崔在李好回长安的时候还特意给李好送了一匹骏马,这算是结交李好,还有感谢李好说的那些医术。

    这马让李好十分感动,这可是豪车啊!古人果然比后世人大方多了,出手就是豪车。所以李好走的时候一脸感动的对两人一再邀请:

    “去长安城的时候两位兄长一定记得去西市天然居啊,那是我家的!到时我一定要请你们吃大餐,全大唐最美味的东西,皇宫都没!”

    李好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肯定,在这大唐,自己做的东西必须是独一无二的美食。皇宫的东西肯定比不上自己做的,这个李好很有信心。

    跟两人告别后,李好骑着自己的豪车,带着几百贯钱回长安。同行的还有这边庄户的十来个半大小子,这些都是跟着李好去长安闯闯的少年。

    这是假话,实际上就是被李好忽悠过去,准备跟着李好学习一些东西。那些庄户一看自己孩子还能跟着小郎君学习,一个个都把小孩往这边送。

    古代人,尤其是古代的农民真的很好忽悠。什么仙师显法,什么天神派子都能忽悠到人。而李好这种最简单,他只说了一句到时要教这些孩子识字,学些本领。

    两个村子的村民呼啦啦的就全部把自家孩子送了过来,如果不是李好暂时安排不了那么多的人,两个村子的小孩都要被他一网打尽。现在他男女各挑了一半,一起选了十来个。

    “小郎君,你总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就要去那边找你去了!”回到酒楼后,大郎看到李好如同看到救星一般,扳着手指跟李好一件一件事情的汇报。

    “我们的配料都快没了,厨房那边改好了,大门这边也弄了下。名字和对联都装了上去,就等着郎君过来揭牌了。”

    “还有府上那边郎君要的石炭已经送了过去,那边老板等着郎君付钱。那个什么藕煤机和炉子也全部送了过来,郎君回来了还得去他们走一场那个,把钱付了。”

    “嗯,我知道了。”李好把自己的马系好,然后带着这十来个半大小子进了酒楼。让忠婶给他们安排了一些吃食,虽然这些人没这习惯,但是李好自己也饿了。

    “二郎,你等下带着他们去长安城回府上,然后把他们安排住在那里。明天我再过去,到时再做其他安排。”

    把自己带来的少年安排好,李好统计了下店里的收入。这几天他不在,大郎他们把酒楼这边经营的不错,收入比之前增长了不少。

    “郎君,你不知道。我们酒楼的白切鸡和烤鸭卖疯了,就连长安城内的贵人也有不少跑了过来购买。如果不是因为调料不够,我们要挣的还多。”

    看到李好在统计帐,大郎眉飞色舞的跟李好说道。这些铜钱都被他们重新整理了一遍,一贯一贯的整好,李好统计收入的时候直接数多少贯就好。

    “你们做的很好,这个月到时每人都有一份奖励。”李好听后笑着跟所有的人说道,这个在这些人来酒楼后李好就说过,现在不过是兑现承诺而已。

    其他的人听后脸上全部露出了笑容,虽然作为李家的奴仆他们并没多少自由,但是他们也需要自己的零花钱。出去买点吃食,或者自己用的胭脂也好。没人会嫌钱多。

    小郎君待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