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蜀地,长安,洛阳,潭州,洪州,加上接着的广州和泉州,唐朝的大城市在李好的布局中几乎占了一半。而且他手下的那些人已经把各种产业布局到更多的城市去了,这个时候办钱庄,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专用银票以及银票的防伪技术,李好花了不少积分从系统换过来的技术。在这个时代是属于非常安全可靠的技术。操作的人都是李好信得过的人在操作,这些东西也只有这样操作才安全。

    实际上除了异地携带钱财方便不少,钱庄还有更多的作用。不过这东西只能一步一步的慢慢来,而且钱庄的后台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去压制一切,要不然运行起来还是有不少风险。

    “少郎君,要不让老头子我跟着你一起过去那边可好?这岭南道离长安太远了,少郎君一去就得好几年,这让我们如何能放心?”快走的时候,忠叔几乎每天都会跑过来说一番,这次李好没答应他。

    大郎和二郎都快有小孩了,忠叔的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是在家里颐养天年的时候,李好自然不会带着他一起去岭南。大郎二郎李好也没带,就带了自己身边新收的一批少年。

    阿丑他们几个人全部中了进士,都留在长安和这附近做官,他们就要走自己的官路。李好已经托自己的关系帮他们打点了一番,以后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了,李好去了岭南,路途太远,想要帮他们也够不着。

    不过他们在科举上面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样李好手上的那些少年又多了一条路可以走。这些少年们现在可以科举走入仕途,也可以直接参军进入仕途,还能通过技术入了皇家制造局进入仕途。

    这个皇家制造局现在重点的是研究一些改善民生的技巧,李好说的一些东西,李二还是注意上了。虽然改善不是很大,但是却给那些匠人一条入仕的路,让他们有了地位和盼头。

    让李好不解的是,土炸弹和土燃烧弹在李二眼中并没怎么得到重视。当李好说了这些东西威力不是很足,并且有应对的方法后,李二对这东西就没那么上心了。他认为这东西不过如此而已,还是骑射这些更靠谱一些。

    不过那些研制的匠人李二也没亏待,还是把这些人养在了制造局中。大致就是他自己不用,也不会把这技术放到民间任由其发展。

    至于李府中不想入仕做官的少年,他们可以安排的地方就多着了。李好的那些作坊需要管理,到处的酒楼也需要管理,现在李好又要弄一个钱庄出来,需要他们的地方多的是。

    所以这些人只要入了李好的眼,以后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生计问题或者日子过的怎么样了。除了这些安排,还有几个暗处的安排,李好往一些重要的地方也安排一批少年过去。

    李好办的那些学校,现在不光是李府收养的那些少年在学习,一些跟李府有业务来往的商人的子女也过去那边学习一番,那边现在已经不用李好怎么操心,都能正常运作起来。

    无论是长安城外的兰翔,还是岳麓山下的新东方,或者洛阳蜀地那边的学校,每年都能输送不少技术少年出来,这些人以后将是李好手中最重要的力量。

    “你们不用担心,用不了几年,长安这边同岭南的来往就会变的越发繁忙起来,到时两边来往也会多起来,说不定你们还能经常吃到来自岭南那边的东西。”

    李好看着府上那些不能过去的人心中的担心,笑着回道,特别是嘴巴可以打酱油的武月,她原本是想跟着去南方去玩,可武氏不许。

    武氏最近心中也有点烦恼,武月也差不多快到了婚嫁的年纪了,跟武月一般年纪的妞妞都已经嫁了。自家老二小武同志更是完全可以嫁人了,可那妹子似乎没感觉到这事情一般,每天都是若无其事的样子。

    武氏很想说说自家二女儿,可是现在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小武在处理,她在小武面前威压不够,想说小武也没有足够的底气。所以只能指望李好夫妻,谁知道李好竟然要去岭南做官。

    李好走的时候是三月份,烟花三月下岭南。送行的人还是那么几个家伙,程三房二他们,他们难得一次机会可以撒野厮杀一番,大部分时间还是得老老实实留在长安这边。

    因为身份家世不一样,他们几人家里现在都有足够的地位和影响,李二也不太可能让他们这些年轻人发展更多。大部分是当做米虫在养,在禁军一些职位上面任职。

    因为李好这次是去岭南任职公干,所以没有转道去洛阳,而是直接走的第一次南下潭州的路线。随行的人除了大唐军事学院的几个年轻军官,还有李好抽过来的一批少年,组成了一个大大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往南方而去。

    系统不出意料的在这个时候再次通知了声李好,他有一个新的任务要做。岭南那边有一个专门的菜系,叫粤菜。粤菜是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李好的任务就是推广和把粤菜发扬光大,奖励是大量的积分。

    粤菜渊远流长,历史悠久。广义上的粤菜由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它同其他地区的饮食和菜系一样,都有着东方饮食文化的共同性。早在远古,岭南古越族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交往。随着历史变迁和朝代更替,许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而南渡,汉越两族日渐融合。

    中原文化的南移,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这就是粤式饮食的起源。而三种不同地方的风味,又代表着各自的特色和传承发展的变迁。

    广府菜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等主要物产丰富区,这个菜系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做出来的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还兼容了许多他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潮汕菜发源于潮汕地区,因为靠海,这边粮食产量并不高,倒是周围水产丰富。潮汕菜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客家菜起源于东江一带的客家人聚居地区,这边因为靠山靠近湘赣。产粮一般,也不出产海鲜,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

    客家菜主料突出,讲究香浓,做菜的时候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第两百二十章 故地重游() 
对于李好来说,后世的岭南可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地方。他们那边的人外出打工,基本上都是往南方发展。李好的一些同学,朋友也是往那边而去,所以李好对岭南真的不陌生。

    对岭南菜一样不陌生,李好刚到长安的时候,白切鸡和烤鸭烤鹅这些东西的技术基本来自岭南这边的菜式。除了这个,岭南这边的人煲汤也是一流,这大致就是最简单的药膳一说。

    而作为一个靠海的地方,这边的海鲜自然不能少。只是这个时候的人对于海鲜大部分都是生吃,或者缺少各种烹饪的材料,把那些鲜美的东西都做的十分难吃,大大浪费了各种味美新鲜的海鲜。

    这个时候的粤菜大致只是一个粗胚,很多后世著名的菜式都没有。而且这个时候的粤菜也不怎么让人喜欢,比较出名的应该是韩愈了。老韩被贬到岭南这边来了之后,就极度不适应这边的生活习惯,他发现这边很多人吃东西都是生吃,这让他接受不了。

    “郎君,岭南那边再往南,真的能看见大海么?那边是不是就是真的天涯海角?”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能凑一张麻将桌了,李好身边就是四个女人。

    不过这四个妹子现在并没打麻将,李好暂时也没时间把这一国粹弄了出来。所以四个妹子一路除了看着玻璃窗外面的风景,就是聊天,或者逮着李好好奇的问着各种问题。

    她们几人除了武顺跟着李好去过潭州又去过蜀地,算是走了不少地方。如烟自己从江南跑到洛阳再到长安,其他两妹子走的地方并不多,基本上都呆在长安。

    对于去一个新鲜的地方,自然会好奇,还有各种问题要问。比如什么天涯海角啊,比如海到底是什么样子啊,这些问题她们都十分的好奇。尽管李好跟她们说过地球是圆的,可是似乎并没什么效果。

    “当然能看到大海,实际上我大唐东边的最边,然后一直到南边,都是大海。一直往前走,无论向东,还是向南,都能看到大海。”李好躺在马车上面,打着哈欠说道。

    “一直往前走,无论走那个方向,最后都能看到大海,只不过各自走的路途不一样而已。往北走经过草原,荒原,冰原,最后能看到冰海,那是北冰洋,终年都在雪中。往西走就要走的更远,经过西域诸国,再往前走,穿过欧洲后也能看到海。”

    “郎君说的怎么跟这个球上的一样?”如烟这个时候正拿着一个能转动的球在看着,听了李好的话后忍不住惊讶的说道。李好说的北冰洋,西域诸国那上面都有标注。

    “能不一样么?这球本来就是郎君做的,自然是按他说的做的。”绾绾在一边轻声回到,她看着李好做了这个东西,不过不知道李好做这个干嘛。

    “这不是第一个,郎君办的那些学校里面都有这种球,这叫地球,就是我们脚下的这个大球的缩小版。”武顺在一边笑道,李好身边的这个几个女人,武顺是正房,自然是老大。

    不过实际上李好谁也没同过床,对谁都一样,他家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大妇小妇。如果以后啪啪了,那就是都是自己的女人,所以他对某个人的待遇都是一样。

    只不过因为各自负责不同的行业,自然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这个时候武顺才是坐着大妇的位置。府上的帐就是武顺在管,家里的支出和开支都得经过武顺手。

    “郎君,地球真的是圆的么?还是悬挂在空中,我们站在上面怎么不会往两边掉了下去?”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解释的东西很多。不过要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个就好解释多了。李好身边的那些少年,他们都要学习这些东西,李好自然知道该怎么解释。

    一边随意的聊着,一边继续南下。有了这四轮马车后,无论是马,还是赶车,都没以前那般辛苦。坐车的人在路上还能休息一番,比以前那种两轮马车舒服多了。

    李好一直很奇怪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那边那么落后的科技,到了后来都能整出一个四轮马车出来。但是东方这边如此发达的科技,竟然没有把四轮马车壮大推广起来,这真是一个大大的遗憾。

    四轮马车重要的技术不多,一个是转弯装置,还有一个是刹车装置。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实际上就好说多了。至于防震,无论四轮马车还是两轮马车,这个都需要注意。

    有了四轮马车后,大致给些年的时间发展,李好感觉很有可能出现其他代步的车式出来。不过这不是李好所能解决的问题,得看大唐的科技水平能发展到什么时候去吧。

    过了江后不远就是潭州,现在潭州方向往北这边的大江多了一种可以渡车马的大渡轮,这种船现在只能在内水域走,出不了海。不过这个大江这边主要的渡口都有这种大船,方便南来北往的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