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清伐谋-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倪兄在南京可否为我找上几十个厨子?”

    “这好办,家父在南京城中还有几处酒楼,厨子的事情手到擒来,只是不知道杨兄弟意欲何为。”

    “我想让他们常驻凯旋营中,这样营中一日三餐尽可自给自足,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做食堂。”杨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只有体制才是规范军人的法宝,食堂的的作用可大可小。有了军中食堂,士兵每日响铃吃饭、有秩序的排队,不但能对身体健康有利而且能让士兵习惯遵守军中条例。这就是现代的体制化。

    “没问题。”倪锦程松了口气,觉得这件事情简单得很,他继续说道:“我一会就替你物色几十个厨子和伙夫,放心,你这营中的,呃,食堂。搭建费用和雇佣厨子的银两,我都替你出了,相信明日,你营中的士兵就可以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饭菜。”

    “那多谢倪兄了。”见事已达成,杨越便告辞道:“小弟营中还有军务,便不打扰倪兄了。”

    “杨将军慢走。”倪锦程笑呵呵的送他出了府门,然后走进来对老管家吩咐道:“抓紧联络洋商的事情,还有让人现在去找几十个厨子。”说完他转身要走,却被胡管家拉住了。

    “少爷。”

    “有什么事吗?”

    胡管家靠在倪锦程耳边耳语了几句,倪锦程先是一愣,随即不可思议道:“小妹当真看上这杨将军了?”

    “老仆亲眼所见大小姐对杨将军恋恋不舍。”忠心的管家说道。

    倪锦程皱着眉头想了会,说道:“如今我们已经是投身太平,家父死了,小妹要是真心喜欢谁,便让她去吧。这杨将军眉宇之间有英气,气质不凡,又是东王心腹,手握重兵,小妹若是能和在一起对倪家也是一件好事。”

    说完他觉得还真是这么个道理,点了下头:“我去和小妹聊聊,你快去办事吧。”

    “是,老仆告退。”

    。。。

    策马出了城墙到了城西的大营帐,原地空了一大块空地,那是林凤祥原本的营寨,按照时日来说,再过两日差不多他就回师了。凯旋营中,营帐密集,三千士兵正在校场进行常规的稍息立正训练。石信天瞧见了骑着高头大马的杨越,连忙跑过来。

    杨越下马,问他:“新兵训练得怎样了?”

    “挺顺利的,那些见过血的老兵已经全部插进新兵里做了头头,只是现在没有火器,负重长跑训练只有用石头代替。”石信天说。

    “再等等吧,火铳要不了多久就到了,火药拿到了没有?”他边走边问。上阵之前东王答应了杨越进城让他率先进入军火库更换武器,现在虽然武器不需要去抢清军留下的那些水货,火药倒是多多益善。

    “嘿,我派了一个连的去搬火药呢,现在全部堆在营中库房里。”石信天说。

    杨越点了点头,这时候吴成良走过来,厚实的盔甲边走边哐哐作响,他半跪在地上:“卑职参见杨营帅。”

    “军中就不必行此大礼了,吴将军快起来吧。”杨越笑着说。

    这个吴成良,为人话不多,身材魁梧不说还面目严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没有表情的门神。听说是被东王一手提拔起来的,深得其信赖。

    “谢营帅。”吴成良起身,然后报告道:“卑职按照石协长的方法已经开始训练,如果有何不妥,杨营帅尽可指出,卑职立刻修改。”

    “不用,训练才刚刚开始,吴将军做得很好。”说着杨越忽然想起一事,又对他说道:“今后军中的秩序与纪律也由武将军来做吧,你挑选二十人作为军法官,此后听从你的命令,如果军中有违纪的人,直接按军规惩罚。”

    “卑职领命。”吴成良答应到。

    “吴将军继续操练士兵吧。”杨越笑了笑然后和石信天拐弯走进营帐。

    石信天见四下无人,便说:“大哥你为何还要将这执行军法的权利交给他?”

    杨越说道:“军无法而不立,这吴成良冷血肃穆,不近人情,执起法来定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一支强力的军队就必须要有这样严酷的监督者。”

    见石信天有些不服,杨越正准备再说话。门外一个凯旋营守卫兵走进来:“报告营帅,营外来了个水营的伍长,他说想要见营帅。”

    杨越和石信天对视了一样,石信天说:“莫非是村里的朋友?”

    “带他进来吧。”

    “是。”

    不一会,一个穿着水营服饰的士兵走进来,他恭敬地行了个礼:“小人拜见杨营帅、拜见石协长。”

    杨越皱着眉头,觉得这人眼熟,但是一时间却想不起来了。

    反倒是石信天眼尖,大叫道:“你不是周郎中的儿子吗,你爹还给我爹看过病哩!”

    来人惨淡的一笑,“正是在下周博文,石协长你记性真好。”

    (本章完)

第22章 筹谋() 
“呵呵。”石信天见了熟人心情不错。当初在那十里八乡,周郎中家可是素有威望,许多不识字的村民都会找他们拿主意给孩子取名字,这是清苦的石头家所不能比的。

    而如今两者身份对比悬殊,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打渔娃和郎中的孩子了。他好歹也是统领千人的协长,这让他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尊感。

    杨越恍然大悟,瞧这周博文换了水营的装束,确实换了副模样。

    他微微一笑:“有什么事吗?”这个周博文在危难的时候倒是救了他们村子一命,并且给了杨越一个机会投军,所以从内心深处对这个人他还是有些好感的。

    “在下是来投靠杨营帅的。”他说。

    “嗯?为何故?”杨越闻言诧异地问到。

    “在下煽动同乡数十村县数万人协助太平军破湖障,可是时候却只念在我的义举让我做了水营一伍长,水营数万人指挥却交给了一个太平军的老部下唐正才统率。在下心有不甘,不愿在伍长之位上做井底之蛙,希望杨营帅能给在下一个机会,让在下在这乱世大展拳脚。”周博文缓缓说道。

    杨越沉思了一会,本想拒绝,可是忽然想到这人的确有些能耐。别的不说,作为一个郎中的儿子,能煽动数万人冒着杀头的大罪去帮助逆贼造反,光这点就不是一般的智慧和口才能力能做到的。

    想到这里,杨越已经有些心动,问他:“你说一下你对哪些事情拿手。”

    “在下家中虽然并不是富贵人家,但家父在数十里乡镇上颇有声誉,家中还算殷实。加之在下自幼爱文,读过私塾,虽然未能高中,但是自认有些谋略,能为杨大人出谋划策。”他昂首挺胸自信满满。

    杨越扭头问石头:“你觉得让他做参谋长,如何?”

    石信天眨眨眼,在他耳边说道:“周博文在家乡附近很有名,交友很广,倒的确有几分谋略,只是我觉得他会不会有贪图上位的野心。”

    杨越呵呵一笑:“如果没有野心那就是一个木讷的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杨越扭头对地上的周博文说道:“好!这些日子你就先和石信天一起帮办杂物,你做二协协长,日后领军作战希望你能提出好的谋略。”

    “谢杨营帅!”周博文兴奋道。

    “你的原营中是否通知一下?我不希望他人给我头上套上个挖墙脚的恶名。”杨越担忧说。

    “在下马上动身回水营办妥。”周博文站起来说道。

    杨越略一思索,走过去递给他几锭银子加上自己的号牌:“带上我的号牌还有银子,这事一定要让你的原长官开心,以免滋生麻烦。”

    感受着手上沉甸甸的银子,周博文呼吸急促,发自内心地跪倒在地:“是,在下以后一定全力辅佐大人!不遗余力!”

    “好,你去吧。”杨越说。

    周博文走了以后,石信天问:“杨大哥你真不怕他是个野心家?一来就给他协长的位置。”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有才干,就给他应得的酬劳。”杨越说,况且,如今他也并没有指挥官人选。

    南京三月,春雨绵绵,万物复苏。被细雨浇灌的黄土上,来往着商人和农民,他们心中已经认同了这片土地的新统治者。

    以天京、镇江、扬州三座核心为首,太平军建立了固若金汤的防御,并在这里块区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国家。

    扬州、镇江在林凤祥和曽立昌的犀利攻势下宣布沦陷,东王没有太多的欢呼,因为这是意料之内的胜利。在守军巩固了那两座城池的防御之后,林凤祥就会带着凯旋之师回到天京待命。

    然而并没有多久天京情势逐渐复杂,咸丰皇帝疯狂的调兵遣将让天京感到窒息。

    在早到的向荣在天京城东设立江南大营之后,几天后长江北的清军在钦差琦善带领下从江北而行,沿着浦口进至扬州城外,扎营帽儿墩,随行的还有直隶提督陈金授和内阁学士胜保,组建江北大营。

    向荣麾下江南大营约有两万余人,琦善的江南大营约有一万七千余人。两大营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将天京掐在其中。虽然凭这些兵力想要夺回南京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是向荣和琦善建堡垒做重炮,只为牵制太平军动作,而太平军要想彻底拔除这两处的清军则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

    天京城内城外云集了超过六万人,拥有绝对的实力拔除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但是起决策作用的杨秀清和洪秀全都不想让数万将士在密集的堡垒炮弹下一一倒下。

    这几天东王总会召集其他三位王爷商讨太平天国的下一步棋,他们几人各有所见,经过日夜的讨论,最后几人的计划想法逐渐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二三战略。

    这个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个基地,天京、镇江、扬州,三位一体,协同防御;两线出击,西征北伐,北伐应是精锐之师直捣黄龙,目标大清龙脉北京。同时西征摧枯拉朽沿江西进,旨在扩在太平天国的领地,消灭散乱的清军;三个战场,天镇扬战场、北伐战场、西部战场。

    简而言之,就是守内攻外的策略,放弃固守的清军北大营和南大营,挥出两记重拳,一拳击向敌人头上太阳穴、一拳击向侧面肋骨。

    听上去十分不错,但是在杨秀清询问杨越的看法时,杨越却直言不讳地破了冷水,说这个计划很不现实。

    西征暂且不说,就北伐而言北京历来是中华之地最重要的龙头城市,全国重兵把守,仅仅皇帝禁卫军就有上万人,想要攻取起码得十万人步步为营,从长江以下推到北京皇城。这对太平天国的兵力来说是不现实的,除非再次放弃南京,举国杀向北京。

    但是高高在上的四个王这次并没有将杨越的看法听进去,他们觉得北伐军只需要两三万人就可以给北京迎头一击。

    洪秀全发表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路上的百姓也会踊跃参军提供粮食,加之长江北部清军绿营八旗内部腐朽,一触即溃,皇帝禁卫全是浮夸子弟,不堪一用。

    杨越虽然平步青云,成了杨秀清心腹,可是在这国策会议上只能建议却不能决议,熟知历史的他只能这样看着太平军几万将士走上这条不归路。

    天京三月的太阳照射在人身上,没有炎热只有温暖。凯旋营火铳声连绵不绝,威震数里。

    做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