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擎明-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瑾那个老混蛋,不懂得规矩,就是跟着瞎练了些日子就变的精神了很多。

    所以朱厚照将歌诀,附在书信之中,希望父亲能够跟练一段时间,强身健体。

    对于是否有作用,朱佑樘根本没放在心上。但是按照歌诀,练了一段时间,就感觉到精力充沛。

    丹田隐隐有一股热气涌现。

    这让朱佑樘认识到,自己的儿子长大了,知道孝顺了,还遇到了一个有本事的好朋友,这是好事。

    接下来,让朱佑樘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以前一向顽皮的朱厚照的学业竟然飞速的上升。

    起初朱佑樘感觉杨延和的课业的进度太快了,就算是天才也没有那么厉害吧。

    但是自己儿子真的做到了。杨延和定期将儿子的作业派人送到朱佑樘这里来。

    朱佑樘看了之后,叹为观止。儿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进度,快的让人难以置信。

    根据杨延和分析,朱厚照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很可能都跟他认识了一个叫做陈生的少年郎有关。

    这个叫做陈生的少年郎,不仅武艺超群,而且在读书上也非常有造诣。很可能是他在背后教朱厚照读书。

    看到杨延和的信,朱佑樘只能暗地里跟着偷笑。

    因为朱厚照将他暗地里跟陈生读书,然后气夫子的时候早就跟朱佑樘说了。朱佑樘起初认为是小孩子斗气,后来发现朱厚照的成绩进步就不这么想了。

    陈生这个小家伙看来真的不简单。

    能够让杨延和这么自负的人,都背后称赞的人,那肯定是个有本事的小子。

    朱佑樘心里早就想好了,只要这小子参加科举,自己就想办法见见他。如果真的有本事,不必等他长大成人,自己就要重用他,让他为国家效力。

    见到陛下出神,大学士李东阳微微一笑,开口说道:“陛下相必是想念太子了吧。”

    弘治皇帝朱佑樘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奏折,说道:“是啊,听介夫先生在信中时常提起,太子最近课业进步神速,朕心甚慰。”

    大学士的刘健的身体一向很差,暖阁里又点了炭火,他坐在软垫上,被呛得不停的咳嗦。

    “陛下太溺爱太子了,他说要去沧县去学武,您就由着他去了。太子还小,不严加管教怎么行。”刘健性如烈火,处事果断,遇事敢言。

    刘健对于皇帝任由太子离开京师,早就颇为不满,当下毫不犹豫的开口劝谏。

    旁边的软垫上,一个长相俊美的老大人,指着刘健说道:“希贤,你这脾气得改改,太子殿下虽然身在沧州,但是学业进步神速,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莫非介夫的话,您还不信吗?”

    “子乔(大学士谢迁的字),你就处处护着你的学生吧,太子早年就有这番聪明,只是你教导有问题,才导致太子学业一落千丈,当初我可是记得太子三日便背过了三字经。”刘健丝毫不退让的说道。

    大学士李东阳可不管两个人的争论,依然在处理奏折,突然一副奏折引起了他的注意。

    李东阳笑着说道:“咦!这里竟然有一份太子的奏疏……”

    “太子殿下竟然还知道写奏疏,让老夫先睹为快。”谢迁好奇的说道。

    “太子殿下的奏疏,自然是要先给陛下看了,你急什么?”

    李东阳说完将奏章递给了弘治帝朱佑樘。弘治皇帝打开了奏章。

    大学士们都好奇的看着弘治帝。

    “呵呵,番麦和地瓜,堪比祥瑞,番麦可做主食,亩产六百斤,地瓜可做辅食,亩产可达两千斤。太子怎么喜欢这种捕风捉影的东西,亩产千斤,怎么可能?这东西靠谱吗?”

    弘治皇帝笑了笑,一时间也不能辨别真假。

    李东阳拱手说道:“太子殿下既然这么说,肯定不会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想必太子一定见过食物,才敢如此断言,陛下不妨叫牟斌来问问,便知道了。”

    不久之后,牟斌便被叫到暖阁中。

    牟斌恭敬的对朱佑樘行礼。

    “牟爱卿,太子上书说,他的好朋友发现了两种祥瑞,一是番麦,另外一个是地瓜,说亩产分别有五百斤和一千斤,可有此事?”

    牟斌是一个不错的锦衣卫,也是个尽职的锦衣卫。

    当下躬身说道:“陛下,却有此事?那两种祥瑞,我都遣人调查过,太子说的产量都偏低,根据我手下的探子调查计算,番麦的产量可以达到亩产千斤,地瓜的产量或许有两千斤也不为过。”

    “混账!有如此祥瑞怎么不呈报上来,怎么可以让他荒废在民间!”朱佑樘愤怒的说道。

    牟斌赶忙跪下哀求说道:“陛下恕罪,那日太子殿下与他的好友陈生进入农户家帮忙做农活,那陈生一眼认出此两种农物,只是他将这番麦叫做玉米,臣经过观察实物叫做玉米,确实比番麦贴切一些,臣断定此物陈生定然是见过,或者养过。臣又派手下打听,大明虽然有这种作物,但是却没有人会种植,只能随意放养!所以产量并不是很高。那老农之所以有那么高的产量或许是个巧合,所以臣未敢上报陛下。”

    “那实物呢?”李东阳大学士在一旁关切的问道。

    牟斌有些羞涩的低下了头,说道:“那****手下的探子探听陈生提起,玉米可以做成爆米花,臣派人偷偷观察了陈生的日记本,学着做出了这种东西,我一时没有忍住,也学着做了,吃到嘴里,甘甜生津。真的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那地瓜呢?”大学士刘健问道。

    “那笔记本上还记录,此物煮熟之后,切成条,在太阳下晾晒,非常美味,我一时没忍住,也给吃了。吃到嘴里,甘甜生津,真的是人间少有的美味。”

    一直坐在地上的大学士突然满面红光,咳嗦病也好了。

    从地上站起来,拿着一摞奏疏喊道:“吃!吃!吃!我叫你就知道吃!你这个吃货!老夫跟你拼了!”

    (本章完)

第89章 天家赏赐() 
大明在弘治朝彰显出中兴的气象,是有他本身的道理的。

    首先弘治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宽厚的,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手下重用的大臣,也都是有才德的名士。刘健、谢迁、李东阳可谓帝国柱石,帮助弘治皇帝撑起了中兴的大旗。

    所以弘治皇帝非常重视和手下臣子的关系。

    其实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也是一件坏事。

    弘治皇帝重视对身下大学士的礼遇,那么就会相应的提高大学士的地位,让他们在朝堂的地位、话语权和影响力都会提高,大学士也就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但是也有不好地方,底下的大学士地位提高了,尊崇了,那么相应的也就不好驾驭。一旦先皇御天,新继任的皇子没有自己的人脉以及高超的本领的话,皇权就会受到非常高强度的压制。

    弘治皇帝虽然外表有些软弱,但是不代表弘治皇帝糊涂。所以他才答应太子远离朝堂的影响,让太子更好的成长。

    同意他去沧县,更是为了唤起他内心的血性,让他做一个有血性,有威严的皇帝。如果儿子继续是个软弱的,那么大明的君主便会慢慢被士大夫架空。

    刘健殴打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的事情。

    弘治皇帝面色平静的看着,甚至还抽时间看了看朱厚照的奏折。仿佛这件事情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一般。

    而坐在一旁的李东阳则感觉到,陛下在刘健手里的折子砸在牟斌脑袋上一刹那,陛下呼吸的变化。

    那是心脏急速跳动后的,心情压抑才会有的呼吸。

    牟斌是锦衣卫指挥使,掌管宫中卫仪,是皇权外在的一种展示。牟斌不敢还手,那是因为自己往日里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不敢还手。

    刘健暴打牟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皇权的无视。也是往日里皇帝礼遇的结果。皇帝可以礼遇你,但是你却不可以过分。

    纵然弘治皇帝对他们颇为宽容,这种事情,又怎么能没有丝毫的结芥蒂。

    牟斌虽然一直挨打,但是却是极其有眼色的,陛下刚才表情一刹那的变化被他捕捉了,他明白,皇帝以后会有意无意的加强锦衣卫的力量,来宣示皇权是不容侵犯的。

    追着牟斌打了一顿,刘健兴许是累了。

    躬着身子咳嗦了半天。

    李东阳微微的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眼正在得意的牟斌。牟斌被李东阳眼神中的精光看了一个骇然。仿佛刚才自己的小心思完全被李东阳看去了一般。

    李东阳知道刚才刘健无礼的行径,已经在陛下心中埋下了不快的种子,此时要做的只有弥补。

    刘健还要开口,却被谢迁拉住衣袖。

    刘健刚要发火,见谢迁用眼角示意他看了看李东阳。谢迁望向李东阳,见到李东阳若有若无的忧虑,才意识到刚才自己的行为有失人臣之道。

    刚要上前请罪,见李东阳已经起身,开口道:“陛下,太子此行沧县,收货颇丰,本身学业精进不说,而且结交陈生这般的当世青年俊秀,上奉祥瑞,此乃我大明之福啊,既然奏折上说那陈生有种植此两种祥瑞之法,老臣以为不如任命他为户部农事司大史,负责祥瑞的培育和推广,陛下以为如何?”

    弘治皇帝明白,这是李东阳在向自己表达诚意。但是仅仅这样,还是有些不够。

    当下弘治皇帝沉吟说道:“献上祥瑞如此重大的功劳,仅仅赏赐一个没有品级的大使是不是显得朕有些吝啬了。诸位先生莫非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谢迁有些埋怨的看了刘健一眼。

    如果不是你这么冲动,怎么会出现这么麻烦的事情。不经过吏部选拔,而经过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叫做传奉官。

    传奉官在整个官僚体系中,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是尽管这样,诸位大人也不喜欢传奉官的存在,因为皇帝直接任命官僚,是对皇权和士大夫权利平衡的一种破坏。

    李东阳刚才之所以任命李栋为大使,就是对于皇权的一种让步。

    却没有料到,弘治皇帝并不满足,反而认为朝廷有些吝啬了。

    “陛下,适才牟大人也曾经说道,陈生是个读书人,又照顾太子读书,想必是个才华横溢的人,陛下如果直接赏赐他高官厚禄,那岂不是断了他科举的道路。年轻人如果不经过磨砺,就踏上高官厚禄,未必是他的福气,也未必是我们大明的福气啊。”

    李东阳一席话说的有理有据,弘治皇帝也不好反驳。但是又感觉只给一个没有品级的大使,心里的气没有发泄出来。

    所以弘治皇帝沉吟道:“让年轻人多磨砺确实是好事,但是他为朝廷的贡献确实是有了,如果不赏赐,岂不是寒了人心,谁还愿意为朝廷做事!我作为一国之主,自然要做到赏罚分明,诸位先生,还请拿出跟章程来。”

    李东阳看了刘健一眼,刘健明白李东阳的意图,也知道陛下在等着自己开口。

    当下虽然有些不乐意,但是依然站出来说道:“陛下,陈生太过于年少,为了不断绝他的科举之路,任命他为户部大使就可以了,陛下如若感觉赏赐少了些,不如重重赏赐陈生的母亲,能够为大明教育如此好儿郎的母亲,定然也是孟母一般的慈母,陛下不如赏赐她七品敕命夫人,让大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