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阳郞-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庆之到徐州赴任,不论是为大梁,还是为自己,在目前形式下,都是最佳选择。

    “陈将军,我们临出发前,武帝怎么讲的?你的职责就是保证我的安全,保护我回到洛阳登基。现在,武帝没有命你离开洛阳,你不能走!”元颢这时候皇帝的架子也没有了,搬出武帝之命不让陈庆之离开。

    陈庆之没有办法,长叹一声,只好留下。

    既然走不了,陈庆之又想起了马念佛的话,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是啊,马念佛讲的不无道理,当今乱世,英雄倍出,宋高祖、齐太祖、梁武帝,不都是审时度势,乘势而起,成就一代大业,他陈庆之为什么就不行呢?

    是的,不行!他是武帝看着长大的,他视武帝如父亲,武帝视他如已出,是武帝给了他机会,给了他前程,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个寒门学子培养成国家栋梁。他不能。

    陈庆之不停地在床上贴烧饼,最后干脆披衣下床,来到李炟的房前。

    陈庆之看李炟屋里还亮着灯光,就敲门而入。

    李炟正在研究洛阳周围的地图,见关中侯进来,迎上去说:“陈将军还没有休息,这么晚过来,有什么事吗?”

    “有事!”说完,陈庆之停住了,他不知道如何向李炟讲。

    李炟让陈庆之座在椅子上,他安静地等待着。

    半天,陈庆之终于开口了:“也没什么大事,你知道我有个副官,叫马念佛!”

    “知道,就是那个黑黑瘦瘦的小个子。”李炟回答。

    “这个人其貌不扬,平时我也不注意他,他给我提了个建议。”陈庆之把马念佛的话向李炟重复了一遍。

    李炟听完也沉默了。

    过了很久,李炟答非所问:“陈将军,听说你写了辞职信,请求去徐州赴任,为什么?”

    “为大梁,为七千白袍军,当然也为我自己!”陈庆之回答的很干脆。

    “这样看来,陈将军开始的问题应该有答案了。”李炟微笑着对陈庆之说:“将军准备离开洛阳,离开元颢权利的中心,也就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说明陈庆军是想做一个忠臣良将,而不是做一个开国君王。”

    “是啊,我已作了选择。主要是因为武帝,你也知道我与武帝的感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能负武帝。但元颢实在不是个可以托付的人。”陈庆之摇头叹息。

    “陈将军是既不能又不甘。”李炟一语道破,让陈庆之面露愧色。

    “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多少人为了那把龙椅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能登上大位的,是上天眷顾,更是时势造就,将军就处在这样一个绝好的时势下。你的本家陈涉说‘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实践证明,没种,全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将军都有,如果将军愿意举事,李炟愿意追随,成就一番大业。将军选择退避,更是圣人之举,李炟佩服。”

    “自古以来,能流芳百世的并不全是那些站在权利顶端的人,除了秦皇汉武,更多的是像姜子牙、李斯等千古一相,李广、霍去病等沙场名将。将军率七千白袍军千里奔袭,战胜几十万北魏铁骑,攻取洛阳,已是军事奇迹,千古绝唱。李炟相信,您的事迹将流传千年,绝不是元颢之流可以比拟的。”李炟对陈庆之发出由衷的赞美。

    听了李炟的话,陈庆之满意地走了,今天晚上,他不会再纠结,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本章完)

第38章 39、名将之战() 
陈庆之,南梁第一战神,尔朱荣,北魏最负盛名的名将。一个是北魏不可一世的军事奇才,一个是南梁大器晚成的后起之秀,两雄隔河相望。

    此时,尔朱荣已在河北完成大军集结,集结了北魏三十万最精锐的战力,挥师洛阳。几个月来,不停作战的陈庆之只有区区一万多人,有些还是新补充的战俘。两想比较,尔卓荣在人员、装备、心理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狡猾老辣尔卓荣要看看陈庆之是否长得三头六臂。

    尔朱荣没有马上发出进攻,他还不清楚陈庆之的虚实。曾经被陈庆之战败的元天穆、尔卓世隆为了保住自己的脸面,坚持称白袍军是天兵天将,陈庆之就是战神下凡,北魏大军虽然兵强马壮,有尔朱荣亲自指挥,但全军上下依然笼罩在一片悲观的气氛中。

    尔朱荣不愧是一代名将,他摆好阵势,并不出手,他要等待时机。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最先撑不住的是元颢的杂牌军,那些前期投降元颢的北魏武装,眼看形势不对,又纷纷倒戈投向了尔朱荣。其次是一些朝中大臣,当初因陈庆之连战皆胜,元颢在洛阳继位,投降元颢,谋个一官半职。现在两个月时间不到,看到从洛阳逃走的孝庄帝又跟着尔朱荣回来了,纷纷过河投城。

    形势对陈庆之非常不利,再这样耗下去,人心就散了。而皇宫里的元颢早已没有了先前的豪言壮语,躲在宫里,连门都不敢出,只是不停地派人请陈庆之出战。

    李炟拿着地图来到邙山陈庆之的大营。

    走进大帐,李炟看到陈庆之眉头紧锁,就知道眼前的常胜将军已面临危险的困境。形势明摆着,三十万对一万,双方悬殊太大,即使陈庆之善于以少打多,这少也少的太少,多也多得太多,三十比一,仗怎么打?何况对手尔朱荣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是以七千人打败拥有几十万起义军的葛荣起家,是北魏最强战力。

    “陈将军,现在是冬春交季,正是黄河枯水时节,尔朱荣渡河易如反掌,他为什么按兵不动呢?”李炟铺开地图,像问陈庆之,又像自言自语。

    “这个老狐狸,他想耗死我们!如果当初元颢听从我们的意见,联名请武帝派出援军,怎么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陈庆之气愤地说。

    “事亦至此,我们不说他了。陈将军,现在洛阳人心不稳,不论是元颢的军队,还是朝中大臣,叛逃者多。当务之机是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是啊,这几天我也再考虑这个问题。”他让李炟展开地图,“我们只有一万人,只能收缩防守。现在位据邙山北面,面向黄河,背靠洛阳,是防守洛阳的最佳地理位置。但尔朱荣老儿不进攻,干耗我们,防守的地理优势也就毫无意义了。”看来陈庆之也很为洛阳人心不稳着急。

    “如果明天尔朱荣仍然没有动静,我准备把防线前移!”陈庆之语气沉重,改变军队部署实在是迫不得已。

    “移到河北吗?”李炟问。

    “是,移到河北中郞城!那里是尔朱荣进攻洛阳的必经之地。在防守尔朱荣的同时,还可以防范洛阳人员向北叛逃。”陈庆之指着新驻防地,给李煜看。

    “这是一步险棋,如果洛阳有变,我们难心施以援手,到时再想回来,恐怕就难了。”李炟提醒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主要是我们兵力太少,进攻可以集中兵力重点突破,防守就捉襟见肘了。”陈庆之说完露出一丝苦笑。

    “陈将军,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李炟有些犹豫。

    “威武将军有话尽管说!”

    “此次移防中郞城,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我建议将士们除了带足粮草,每人多带一捆绳子。如果洛阳有变,我们只能向大梁撤退,撤退路线又只能选在洛阳与虎牢之间,走邙山东麓,过蒿高,从涡阳进入大梁,一路上山高林密,河流纵横,不能不提早打算。”大战当前,说这些虽然有些不太吉利,但李炟一想到白袍军一个月后,向南撤离遭遇山洪,多数将士葬身洪水的历史实事,就心疼不已。他不知道这算不算泄露天机,能让白袍军多一线生机,比什么都强,这实在是一只伟大的军队。

    “威武将军提醒的是,到了中郞城,我安排一个小分队提前探路,万一出现你说的洛阳有变,到时也好有个接应。”听了李炟的话,陈庆之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这样最好!”李炟放心地回去睡觉,历史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把伤亡降到最低还是可能的。

    就这样,陈庆之为了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带领自己的七千人渡过黄河,驻守中郎城。

    不久,经验丰富尔朱荣感到时机来临,带领自己的精锐兵马,向中郎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在中郎城下,陈庆之的白袍军和北魏大军展开鏖战。从人数上说,陈庆之处于绝对的劣势,而且背对黄河,地理位置上不具备优势。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布防,焕发出了白袍将士的斗志,他们以死相搏,拼死血战。

    激战持续了三天三夜,尔朱荣采取车轮战,部队打残一支再换另一支,轮番向中郎城冲击,陈庆之和他的白袍军硬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路牢不可破的钢铁盾牌。中郎城前,尸首遍地,血流成河,白袍将士的大刀虽然变形了,卷刃了,但仍然闪着寒光。

    尔朱荣害怕了,他承受不了自己精锐战力的惨重损失,更不能承受陈庆之带给他的耻辱,作为北魏一代名将,三十万战一万都无法取胜,他只能含着悲愤主动退兵。

    陈庆之再一次创造了军事奇迹,在自己耀眼的北伐之战中,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完)

第39章 40、白袍之觞() 
中郞城之战,对尔朱荣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现在,尔朱荣受到重创的三十万大军虽然还在,但已如惊弓之鸟,军队没有了斗志,更没有了士气,全军上下弥漫在恐惧之中。害怕对阵陈庆之的白袍军,尔朱荣也不敢再强行攻击,只能远远地望着中郞城,寻找新的机会下手。

    中郞城一战,七千白袍军将士经受了尔朱荣铁骑的轮番冲击,伤亡也非常严重。在军队开始休整的间隙,李炟让战时救护所全力救治伤员。有些受了轻伤的老兵,坚持不出战壕,不下火线,李炟让救护所的医生护士,到阵地上为受伤的兵士包扎。李炟知道,接下来的撤退比激战更加艰苦,如果不能尽快康复,就是死路一条。

    陈庆之站在阵前,向远处尔朱荣的大营张望,尽管看不清楚,他知道北魏名将尔朱荣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也在望着中郞城,一边舔着伤口,一边寻找消灭自己的机会。

    如果此时陈庆之手上还有一只七千人的精锐,他一定放马向尔朱荣的大军冲去,在尔朱荣受伤的心口上再捅上致命的一刀。那时,尔朱荣将再无回天之力,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北魏将从此消失,武帝一统天下的梦想将成为现实。但梦想归梦想,一切美好的梦想都被元颢的短视和无知葬送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中郞城的败退,让尔朱荣大军的士气遭受沉重打击。尔朱荣站在大帐里寝食难安,他不明白陈庆之只有区区一万人,为什么三天三夜冲不垮,打不烂,到最后,败退的是他,不仅损失了几万跟随自己多年的精锐,三十万大军几近溃散,镇压六镇起义后,自己的一世英明,也毁在了这个南蛮手上。

    尔朱荣清楚当务之机是稳定军心,重塑兵士信心和豪气。经验老道的尔朱荣也不得不借天说话。指使一个叫刘助的下属,此人号称善观天象,故意装神弄鬼,站在人群中说:“我昨夜观察天象,根据天象的显示,不出十日,陈庆之将败退而走,河南就可以平定。”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