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阳郞-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炟第一次见到萧宏,还真是一表人才,一米八多的个头,油光粉滑的大白脸上,配一双像武帝一样好看的眼睛,很招女人喜欢。只是长年在女人床上折腾,三十多岁的年纪就像一个糠透了的萝卜,连走路都轻飘飘的。

    萧宏引武帝在正厅坐下,让下人摆好御赐的酒菜,跪倒行了君臣大礼。说:“谢皇上御赐的酒菜,请大哥上座!”跪在地上偷偷观察武帝的脸色。

    武帝拉李炟在上首坐下,说:“六弟,平身吧。这是我新认识的一个朋友,一块到你府上喝两杯。”武帝不喊不淡地说着,让萧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贵人请,招待不周,请不要见怪!”萧宏边起身,边向李炟打招呼。武帝没有介绍李炟姓名,萧宏也不敢问,拉开椅子在武帝对面的下首陪着。

    酒过三巡,喝到兴头上,武帝故意装着醉了,说:“我到你的后院看看。”

    萧宏脸色大变,武帝心想果然有问题。

    打开仓库后,武帝看到里面一百万钱堆成一堆,一间库房十堆,放钱的库房有三十多间,共有金钱三个多亿。其他六七十间库房储存着娟布、丝绵、黑漆、蜂蜜、黄蜡、朱砂等物品,每一间都塞的满满的,快赶上户部的仓房了。

    萧宏面如死灰。

    武帝哈哈大笑,说:“六弟家财万贯,而我每天却吃蔬菜,喝稀粥,你却锦衣玉食,我这个皇帝不如你这个王爷啊!”

    “这些钱从哪里来的?”武帝正色道。

    “皇上,是小弟做生意挣的!”萧宏不敢看武帝。

    “是什么生意这么挣钱。你告诉朕,朕也去做。如果你不是朕的亲弟弟,不是临川王,还能挣这么多钱吗?”武帝脸色难看。

    “不能。”萧宏看武帝发怒,真的害怕了,哆嗦着说:“皇上,小弟愿全部上缴国库,悔过自新。”这时候,连萧宏这样的笨蛋都知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保命要紧。

    武帝没有说话,转身回到前厅,继续饮酒。

    萧宏如惊弓之鸟,连大气都不敢喘。

    李炟看看武帝,这位也真能沉得住气,刺杀皇上的大罪,换个人早雷霆震怒,该抓的抓,该杀的杀,那里还有闲工夫在这儿陪这个混帐东西喝酒。

    然而,武帝就是武帝,他见过太多宋齐皇族宗亲的屠杀,所以太看重兄弟情份了。不过有时想想,武帝的做法也用道理,如果你失败了,江山易主,兄弟子孙都要跟着遭殃,当你座在皇位上时,为什么不能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些呢。所以,即使对这个南朝上下都知道的“十毒男人”,武帝一次又一次地放过了他。但这次不同,谋逆大罪,罪不可赦。

    “六弟,九叔找过我了。”武帝说的很平淡。

    该来的总会来。萧宏听到“九叔”两字,知道事已败露,扑通跪倒在武帝面前:“大哥饶命,大哥饶命,不是小弟干的,不是小弟干的。”武帝还没讲什么事,这个愚蠢的男人就全招了。

    “六弟,我管不了你,让父亲去管你吧!”武帝说完,摔门而出,李炟看到,武帝眼中噙满泪水。

    武帝的话,李炟和萧宏都没听明白,高公公也不如如何传旨,让父亲去管,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武帝的父亲萧顺之几十年前就归天了,埋在地下的父亲如何管教这个不肖儿子,除非萧宏到地下去找父亲。但武帝没说,谁也不敢问,更不敢随便处置,只好派人把临川王府看管起来。

    第二天,武帝像往常一样,五更起床处理奏章,高公公站在武帝身后,听候吩咐。高公公昨晚一夜没有合眼,他知道眼前这位英明一世的开国之君,唯独在自家事情上优柔寡断,儿女情长,从来没有秉公而断过,总是护短。这次,可别又像以前一样不了了之,自己可是向皇上进了言的,如果让萧宏翻过身来,知道我向皇上告了密,杂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想到这,高公公凑上前,对武帝说:“临川王与永兴公主不清不楚,朝堂上下早已传得彿彿扬扬。”

    武帝放下手中朱笔,看一眼高公公,说:“萧宏行刺皇上,罪当凌迟处死。”

    “是皇上,奴才这就传旨。”高公公终于松了一口气。

    “至于永兴那里,你亲自去一趟吧,告诉她,萧宏已被我处死就行了。”武帝说完,推门进了后殿,并告诉高公公今天早朝取消了。

    高公公正准备去传皇上旨意,黄门通报:左仆射王柬求见。

    高公公还没有通报武帝,王仆射就慌慌张张地走进乾坤殿。

    “王大人,什么事这么慌忙?”

    “高公公,皇上呢?”

    高公公摆摆手,说:“皇上不让人打扰,王大人如果没有急事,请回罢。”

    “高公公,临川王萧宏昨晚突发急症,气绝身亡了。”高公公递上史部的奏折。

    “看来我不用再去传旨了”高公公自语道。

    武帝两天没起床,也没有吃过东西。第三天出现在早朝上时,满朝文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武帝苍老了许多,人也瘦子一圈。

    武帝追赐萧宏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赐谥号靖惠,以隆重的葬礼为他发丧。

    几天后,永兴病逝。附马府没有举行葬礼,悄悄把永兴公主埋在了驸马殷钧的老家雍州。

    (本章完)

第25章 26、金陵台城() 
这天,李炟正在豫州会馆看书,高公公带人来到会馆:“小神仙,皇上想您了,让奴才接您去台城一叙。”

    “高公公,有劳您了,皇上这两天身体可好?”李炟随意问道。

    “回小神仙的话,皇上不太好,自临川靖惠王走了之后,皇上整天愁眉不展,茶饭不思。这不,专门派奴才接您进宫,排解苦闷。”

    李炟换了身衣服,随高公公出门。

    “小神仙,到了皇宫,好好劝劝皇上,不能为了一个不三不四的兄弟伤了龙体。”看来,高公公对靖惠王爷是真不感冒,人都走了,也不积点口德。

    “皇上也真是不容易,有这么个不着调的兄弟不说,又冒出来个混帐公主。”高公公真不像是个公公,口无折拦地说着。

    “公主又怎么了?”李炟问道。

    “小神仙,也不怕你笑话。”高公公附在李炟耳边,把萧宏与永兴公主**的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你说,一个是皇上的亲弟弟,一个是皇上的亲女儿,让皇上怎么办?皇上他能好得了吗?”

    “皇上怎么处置的?”李炟真替武帝担心。

    “能怎么处置,只能悄没声地办了,皇上让奴才去了趟附马府,告诉永兴公主萧宏已死。公主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这不,昨儿公主也随临川王去了。”

    “事情都赶在一起了,真够皇上受的!”李炟感叹。

    高公公笑了笑,没有说话。如果不是高公公这个皇上的身边人,事情能赶在一块吗?如果那个不着四六的临川王对高公公客气点,事情能赶在一块吗?说不定皇上心一软,他还在床上与永兴鱼水之欢呢!宰相家奴七品官,这话不无道理啊!

    李炟与高公公沿着御道边走边聊。不多时,来到皇宫南门大司马门,过了大司马门就是台城。

    三国东吴时代,尚书台设在这里,所以叫台城。台城在玄武湖南岸,紧邻鸡鸣山,位于建康都城中部偏北地区。台城城高二十多米,光石条做的城基就高达七米多,再用城砖包砌,坚固牢靠,城墙宽十米,墙上建有跺口,通道。城墙外面是四十米宽的官道,官道上一队队禁卫不分昼夜巡回防守,宫城官道二百米之内不准搭建任何建筑,作为台城前面的开阔地,便于城上官兵瞭望观察。一旦敌人攻城,城墙上面的官兵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人。

    登临城上,东眺钟山龙蟠苍翠,山色空明,北望玄武十里烟柳,烟波浩淼,南观九华塔影婆娑,宝塔高耸,西览鸡鸣黄墙青瓦,古刹钟声,荡气回肠。

    城内有华林园,天渊池等,风景如画。有武帝居住办公的皇宫,宫内大小殿宇三千五百多间,宫殿巍峨壮丽,是当世独一无二皇家宫苑。

    不知道为什么,李炟突然想起前世一首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看着眼前繁华的建康,崇伟的宫城,如梦的秦淮,金粉古都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千百年来,唯有河边垂柳,饱经风霜,见证着台城兴衰变迁。

    李炟和高公公直接来到武帝所在的太极殿。

    武帝正在打坐,见李炟进殿,指指面前的蒲团:“小神仙,坐吧!”武帝明显老了许多。

    “最近朕家事緾身,不能与神仙谈佛论道,更没有感谢神仙相救之恩,慌恐的很。”武帝一边让高公公倒茶,一边说。

    “武帝身系江山社稷,百姓安危,李炟感佩有加,岂有不明之理。只是还请皇上保重龙体,皇上安,则大梁安,大梁安,则百姓安。”李炟劝慰道。

    “小神仙,是否愿意在建康常住?今后有什么打算?朕的身边能有小神仙这样的朋友,此生无悔矣。”武帝有些伤感。

    “我准备在建康住一段日子,多了解建康的风土习俗,多了解些南朝华夏文化。武帝,我是从汝南过来的,现在过了淮河就是大魏天下,鲜卑人发源于东北鲜卑山上,是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民族,靠马背赢得天下。他们建国虽然也学习汉制,但只是有选择地学习,他们重武轻文,不了解儒道文化,从骨子里看不起流传几千年的汉文明。”李炟有感而发。

    武帝吃惊地看着李炟,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有思考过。当初,沈约、范云他们推动他称帝时,他并不是不愿做皇帝,与做皇上相比,他更爱华夏三千年的文明,更爱诗词、书画、音律,甚至连藏传佛教都达到了痴迷程度。

    “小神仙见解高远,与朕不谋而合。当年我为什么要登上大宝?皇帝的宝座是有诱惑,但我更想要的是皇帝一言九鼎的权柄和威严,而不是锦衣玉食或皇宫三千佳丽。自南宋未年,朝纲荒废不张,皇帝**放荡,导致南朝社会风气的**败坏。这种局面如果不改变,早晚要亡国灭种,我几千年华夏文明就会毁于一旦,炎黄子孙的根将要断在我们手里。”武帝说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武帝停顿一下,接着说道:“联继承大统后,就是利用皇帝的权柄改革积弊,振兴国家,富国强民。先后下诏放遣宫女,解散宫廷内府的女乐。派遣内侍离开京城,前往各州巡查,‘周省四方,观政听谣,访贤举滞,其有田野不辟,狱讼无章,忘公徇私,侵渔是务者,悉随事以闻。’将最真实的社会情况上报朝廷,以便及时制定政策。朕在朝门外设两个信箱,如果民间贤士对治国有什么好建议,可投书于谤木函,朝廷会认真考虑。如果贤士自认有管乐之才,也可投书于肺石函,朝廷自会量才施用。此举虽然不是一套严格的系统,但却灵活自如,得到了许多有用的人才。”

    “中下层地方官是社稷之基,朕经常是亲自挑选贤明之士为官,和他们讲为官做人之道。为了激励他们,小县令治地有功,迁大县令,大县令有功,迁郡守。形成了很好的官员选拔机制,各地县宰为了升官,纷纷追求上进,官员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