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延琼,你还剩下多少人马?”

    须卜鸿且战且退,和呼延琼汇合道一处。

    “还剩六千余人马,你那边怎么样。”

    “左大将不好对付,我的人马还剩五千余人马。”

    “左贤王的人马什么时候能赶到啊?”须卜鸿道。

    “拓跋健已经连夜派人快马加鞭去给左贤王送信儿,现在也应该到了。”

    “报”

    一斥候慌张跳下马下拜道:“兰部的人马出现在我军的后方,左大将和右大将从左右两方和兰氏部汇合,现在我们已经被团团包围了。”

    “兰部还是出手了啊。”须卜鸿道。

    “哼,兰部一向喜欢做落井下石的事情,如今我们两部作战不利,兰部当然要支援左右大将,以捞取功劳。”呼延琼道。

    夕阳如血,一匹匹战马扑倒在地,一个个匈奴男儿鲜血迸飞。

    拓跋健所带领的亲卫和所辖兵马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左右大都尉也同样损失惨重,单于庭外,同样横尸遍野,流血漂橹。

    稽侯珊带着左贤王和姑夕王的十余万骑兵,风尘仆仆地从东方赶过来。

    十余万大军一到,如风卷残云一般,左右大将的骑兵连连败退,呼延部和须卜部趁势从后面与稽侯珊共同夹击。

    兰渠见情况不妙,早已带着自己部的人马偷偷撤出了战场。

    满是鲜血两部人马见到了稽侯珊高声齐呼万岁,喊声震天,传到了单于庭,左右大都尉见大势已去,带着骨都侯等向西方冲去,想要投奔右贤王。

    拓跋健迎进稽侯珊的大军,带领数万人如潮水般朝左右大都尉扑来。

    “快,让都隆奇断后。”左大都尉声嘶力竭喊道。

    “都隆奇,都隆奇呢?”

    “禀报左大都尉,都隆奇趁人不住人,先一步偷偷跑了。”一士卒道。

    “跑了,你怎么不早来禀报。”左大都尉不容分辩,挥剑砍下了这个士卒的人头。

    “所有将士听令,跟着我火速撤离。”左大都尉挥剑命令道。

    都说兵败如山倒,这些匈奴残兵见对方援军以道,心中惶恐,争先恐后逃跑,顿时乱作一团,为了逃命甚至相互踩踏攻击。右大都尉见情势不妙,大吼着命令士卒停下来,妄图殊死一战。然而局面早就一发不可收拾,根本没有人听从,甚至几个骨都侯也被乱军不明不明杀死。

    左大都尉急的快要哭出来,想要去马厩里把乌孙马带出来以便逃命。却别告知最好的乌孙天马几日前已经不明不白地死去,其余的好马也被都隆奇尽数骑走了。

    左大都尉暴怒,一边骂着都隆奇,一边单枪匹马冲向汉军,凭借着蛮力左右抵挡,一时人不敢近,谁料,一箭正中了他的太阳穴,左大都尉落马身亡。

    拓跋健带着人赶来,士气大振,所向披靡,左右大都尉的士卒像被切西瓜一样人头纷纷滚落。

    右大都尉见已无法脱身,引刀自刭身亡。

    单于庭外,匈奴骑兵拎着左右大将的人头送到了稽侯珊面前。

    稽侯珊看了看道:“把左右大将的人头悬挂在旗杆上以示惩戒。”

    其余大大小小军官见了左右大将的人头,纷纷缴械投降。

    此一战,双方一共死伤了三万余人,单于庭的尸首已经叠成山丘。

    在左贤王和姑夕王的簇拥下,稽侯珊风风光光踏进单于庭,想当年,他被屠耆堂囚禁在这里,历尽九死一生逃出去,今天他踏着无数尸首,终于重返这里,夺回来属于他的位置。

    拓跋健绞杀单于残部归来,对着稽侯珊纳头便拜。

    拓跋健是这次政变的第一功臣,稽侯珊理当尊敬褒奖,他赶紧亲自下马扶起拓跋健。

    都隆奇带着自己仅剩的十余个亲兵,骑着乌孙马,竟至奔右贤王地奔去。

    几个时辰前,他接到了左大都尉的命令,带人前去支援平定叛军,在半路上却被汉使拦住了,汉使连话也不答,弓箭手对着都隆奇的军队一阵箭雨射来,都隆奇部猝不及防,瞬间死伤大半,陈汤带着汉使冲撞都隆奇部,阵形被这如狼似虎的攻击冲散,汉使个个训练有素,尤其是领在前的陈汤,更是能以一当百,都隆奇部人本就不多,经过这么一折腾,已经完全没有了支援左右都尉任何一人的能力。

    趁着汉使撤退,都隆奇带着人抢了单于马厩的乌孙马,一路边战边退,试图冲出去给右贤王报信,向他求援,右贤王是屠耆堂的亲兄弟,他一定会发兵的。

    就这样,都隆奇左冲右挡,也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对方人,谁挡路杀谁,终于冲出层层包围,逃了出来。

    然而,还没等喘过气来,一阵马蹄声从身后传来。

    都隆奇回望大惊,啐了一口道:“怎么又是他们,像鬼魅一样阴魂不散!”

    '!'

第一百零九章 李陵遗训() 
陈汤跨着汗血马,拦住了都隆奇的去路,后面的汉使也纷纷赶来,把都隆奇人马团团围住。一阵箭雨,都隆奇十余个亲兵也全都中箭落马,只剩都隆奇一个。

    “我们大单于并不曾亏待你,你为何与叛军合谋杀害大单于,助纣为虐。”都隆奇怒道。

    “你错了,你们的大单于是拓跋健射杀的,与我们汉使无关,至于我为什么要帮助他们灭掉你,这就要怪你们太不争气了。”陈汤冷冷道。

    “你,你这番话是何意?”都隆奇指着陈汤道。

    “我奉汉天子之命与匈奴大单于重修友好,既然握衍朐鞮单于已经死去,当然我们要和新单于重修友好,而杀掉你这个旧单于的爪牙算给新单于的见面礼吧。”

    “哼,看来我今天是非死不可了。”都隆奇哼道。

    “不,只要你求我,我可以饶你不死。”

    “你方才不是说要把我作为献礼吗,又如何肯放过我。”都隆奇咆哮道,他现在的心理防线在一步步崩溃。

    “如今大汉势强,匈奴势弱,难道还用我们讨好匈奴不成,你走吧。”

    都隆奇搞不懂陈汤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愣了下,拍马战战兢兢地跑了,一直跑出来几十里,见汉使没有追来才放心。

    “陈使者,为什么要放了他。”柯阵道。

    “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回到大汉恐怕会受到不轻的责罚了,如果再杀了都隆奇,恐怕回去更难以交代。”这些年,陈汤也看清了大汉赏轻罚重的本质,替拓跋健政变这件事,说白了对汉朝并无太大利益,回去难免被文官们安上擅自行事的罪名,搞不好还要掉脑袋,而且,放了都隆奇,还有意料之外的好处,可以作为替自己争辩的说辞。

    稽侯珊如愿以偿登上了单于宝座,开始大肆封赏,他任命拓跋健为左大将,呼延琼和须卜鸿分别为左右大将,其余有功之臣也纷纷受到赏赐。

    稽侯珊这么封赏有违匈奴制度,会使呼延和须卜两大部落的势力更强,甚至以拓跋健为代表的小部落也会迅速崛起。但是实际情况让他不得不如此做,屠耆堂虽死,然而他分封在外的兄弟子孙肯定不会服从稽侯珊的管制,所以他现在还要依靠这些功臣平定内乱。

    为了牵制异姓家族的迅速发展,稽侯珊没有给兰氏将罪,以此希望拉拢兰氏,抗衡须卜和呼延氏。同时,稽侯珊把这次杀敌最勇敢的哥哥呼屠吾斯封为左贤王,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管理,以防备拓跋健。

    一切安顿完毕,稽侯珊在龙城举行了祭天大典,正式定名号为呼韩邪单于,意思为广智,多智的天子(单于与天子同义)

    “拓跋将军,按照我们之间的约定,你应该替我寻回苏通国了。”陈汤静静等候了一个多月,提出来要求。

    “苏通国我早已去派人寻了。不过他现在并不在姑夕王领地,而是在北海。”

    “怎么会在那里。”陈汤来时看过匈奴地图,北海在匈奴最北,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他的父亲苏武曾在北海牧羊,如今苏武以死,按照汉朝的习俗,苏通国决定去北海为父守孝一年。”

    “也是一个忠孝之人。”陈汤叹道。

    “我已把陈使者的功劳说与大单于,大单于十分赞赏,表示愿意修书一封,与汉朝重归于好,若汉朝不侵犯,绝不主动侵扰汉朝边塞。”

    “多谢拓拔将军了。”陈汤琢磨一下道:“那日将军的一弓双箭射杀飞雁让陈汤钦佩不已,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他与将军一样有一弓双箭的本领。”

    “是谁?”拓跋健自恃骄傲,还从没见过能与他匹敌的射手。

    “他叫李况,是陇西成纪人。”

    拓跋健眼睛红红盯着陈汤道:“继续说下去。”

    “我当年作为斥候护送乌孙公主入汉,道遇匪盗,是李况兄及时出手相助,才得以脱身,救下了公主不辱使命。”

    “他长得什么样子?”

    “身长八尺,和将军的相貌有诸多相似之处。只是相比起将军的粗犷,李况兄要更文雅一些。”

    “他是我的从兄,只曾听父亲提起过,可惜我从未见过他。”

    “将军有没有想过要回汉朝见见这位从兄,我可以为将军带路。”

    “如今他为汉人,我为蛮胡,各自路已不同,相见有又何义?”

    “将军难道就不想重回汉朝,凭借将军的本事,在大汉建功立业,威震万里,扬名青史有何不好,所谓鸟禽择良木而栖,如今匈奴益衰,将军留在这里白白辜负了一身才华。”

    “那不知我的那位从兄如今在汉朝是何官职?”

    “这个,我倒是没有问过,,不过李况兄应该还隐居在家中。”

    “既然他都得不到重用,何况我一个匈奴降将。”拓跋健面无表情道。

    “李况兄或许只是不愿出来做官。。。”

    “陈使者,你不用多说,汉朝的事情父亲都和我讲过,我自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拓跋健顿了顿道:“李家三代为将,军中威望甚高,受到武帝的猜忌,所以才会有我父亲俊疾山之败,武帝丝毫不顾及李家三代忠良的情分,诛灭我父亲全家,从那时起父亲就发誓永不归汉,。父亲死时曾给我和哥哥留下三条遗训,我不敢不遵从。”

    “哪三条遗训?”

    “第一,永不带兵侵犯汉界,若汉朝侵犯匈奴,要竭力避免与汉朝正面交战。

    第二,学习汉话,勤习汉字,子子孙孙永不可忘记汉朝先祖飞将军。

    第三,无论未来汉匈如何,永不归降汉朝”

    拓跋健每个字都咬的很清晰坚定,

    陈汤只得叹叹气道:“既然如此,我也不敢强求将军,匈奴如今大乱在即,希望将军好好保重自己。”

    “多谢陈使者的关心了,我拓跋健自恃有几分本事,没有几个人能奈何的了我。”

    果然,他和李况一样,从骨子里都透着骄傲。

    “我还有一事不解,既然将军为李陵之后,为什么不姓李。”陈汤道出了心中一直的疑问。

    “我是以母名为姓,父亲临终时有交代,若无一番作为,子孙后代永远不得恢复姓李。”

    (注:为了情节发展,此部分与史实不符,稍有改动。)
60122 。
601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