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水都灌入地洞了吗?”陈汤问道。

    阳胜点点头道:“可惜这些美丽的小鱼了,它们应该适应不了没有阳光的生活,会死在地下的。”

    两人在干涸的小潭中发现了几眼温泉,温热的潭水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不得不说当初建造这些机关的工匠都太聪明,也太灵巧,这里本没有小潭,是当初工匠把伏流引过来造就的。”

    陈汤盯着温泉道:“地卦在哪里?”

    阳胜道:“在地洞里,通过潭水的冲击触动地卦的机关。”

    “触动地卦的机关会怎么样?”陈汤问道。

    “你一定要知道。”阳胜问。

    “对,要不然我陪你到干什么。”陈汤道。

    “地卦的机关会推动地洞中的一面土墙,而其他土墙则与这块土墙紧密相连,这些土墙有的依靠自身重力,有的依靠权重失衡,最大程度破坏了地洞的内部结构,从而造成整个地洞的坍塌。”阳胜道。

    “什么,你要毁了整个地洞,我们好不容易才发现了这么重大的秘密,你要毁了我们还拿什么再立功。”陈汤惊道。

    “我也是遵从父命,其实背后的主谋就是昌邑王刘贺,父亲为昌邑旧臣,出于忠心,要替刘贺遮掩住这一切。”阳胜道。

    阳胜把十万铜钱全部送与陈汤,陈汤受过阳胜之恩,此刻也不好多说什么,况且事实已经发生,无法阻止了。

    “其实我觉得父亲根本没有必要替昌邑王遮掩,天子或许早就知道了谁是这次谋反的主谋,只不过不去深究而已。”阳胜像是在和陈汤探讨,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两人顺流而下不一会就返回到瀑布下面,上岸骑上马返回了单父。

    平静的山阳郡,所有的一切看似结束,其实噩梦才刚刚开始。

第三十七章 史家风骨() 
夜色正浓,大风呼啸着,屋内,昏黄的烛灯下,一位老者一手端着竹简研习,一手拿着毛笔记录。

    忽然,门被风吹开了,一人手中提着长刀从门外进来。

    “想不到你会来的这么快。”老者眼皮都不抬,道。

    “陈先生精于观测天象,莫非是早算到了。”这人冷冷道。

    老者不置可否地笑笑。

    “先生敢违背天子命令,不销毁修改史册,本始六年不改为地节二年,已经触犯了天威,但是陛下宽厚仁德,只要先生交出八卦墓室的地图和昌邑郡的史料。可以饶先生一死。”这人狠狠道。

    老者摇摇头道:“既是与我商量,何必深夜前来拜访,相必阁下早就被授意置我于死地了吧。”老者站起身子,踱步面向屏风道:“况且如今天象已定,我命当绝此,不甘苟活。”

    “先生何必这样顽固不化,只要先生交出。。。”这人还要继续说,却被老者一个手势打断了。

    “想要我交出昌邑国的史籍,绝无可能,想来你还是太过年轻,不知道陛下要杀我灭口的真正原因。本始六年改地节二年之事,不过是小事,天下人皆知,皇帝因为这件事杀我,陛下真正忌惮的,是我知道霍光真正的死因。”老者笑道。

    “霍光真正的死因?”这人也愣了一下,道:“难道霍光不是病死。”

    老者没有回答,只是抚摸着竹简道:“陛下要做崔杼,吾愿为齐太史,为护史而死,不失史家之风骨。”说罢拔剑自杀。

    为护史而死的是旧昌邑国史官阳武,阳胜的父亲。而逼他交出史料的人正是山阳郡长史,阎勇。

    (关于本始六年改元为地节二年之事,敦煌汉简出土文物有载:本始六年三月,癸亥朔,丁丑尽辛卯十五日,乙酉到官。详见《汉宣帝地节改元发微》。)

    未央宫,刘病已得知了昌邑史官宁死不肯交出史书的事情,思虑良久,长叹一声,这一年来,因为他篡改历史之事已经死了不少人,他终于有所顿悟,于心不忍。(毕竟他是篡改历史的第一个皇帝,还是挺心虚的)

    “告诉山阳郡守,按昌邑臣子礼葬陈武,令其子守孝三年。”皇帝淡淡地道。

    单父都尉营,阳胜正在和陈汤训练士卒,阳胜突然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顿时如五雷轰顶,父亲身体健康,怎么会突然去世,一系列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他骑马连夜赶回昌邑,得知父亲是自杀而死,更加疑惑。想起从小到大,父亲给他讲故事,说历史的往事,他跪在灵柩前嚎啕大哭。

    陈武一生不问世事,专于修订史籍,而他的史书中,总是能写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许是和他懂得天象有关吧,阳胜突然想起了父亲曾经笑呵呵地对他说道:“胜儿,要是父亲有一天不得善终,你不要为父亲哭泣,你要知道,父亲是为史而死,父亲是死于信义。”

    或许父亲修书让他摧毁墓室的事情被人发觉了,或许父亲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连阳胜也没有看过父亲写下的昌邑史书,原本整洁的书房中书简被翻得乱七八糟,父亲临死时见到了谁,谁动了这些书简,阳胜不敢去想。

    父亲曾对他说过:“你有投身军营的志向就去吧,我不要你作为一个史官,做一个正直的史官太难。”是啊,就像司马迁一样,忍受了牢狱之苦,宫刑之痛忍辱负重写下了史书,直到今天《太史公书》还藏在某个大山里,没有公诸于众,那么父亲写下的史书又藏在哪里的,阳胜不知道,或许他的两个哥哥直到,或许他的姐姐直到,或许他把最重要的秘密告诉了他的知己龚遂。

    一年后

    霍禹要谋反自立为皇帝,其实都是被逼的。杨恽作为举报人之一别封为平通侯,杨恽,就是昭帝时丞相杨敞的儿子,杨恽的母亲正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

    司马迁临终前把一部史书藏匿在女儿司马英家,司马英从小就教儿子学习史记,因此杨恽也是对史记爱不释手,他看到宣帝是有为之君,就上书宣帝,献出了巨著史记,或许是因为对篡改历史的愧疚,或许是幼年时的牢狱之灾让这位皇帝对汉武帝本身就没有多少好感,宣帝接受了这部对汉武帝多有批判的史书,《史记》得以流传天下。

    然而,王莽篡汉后,久经战乱,和其他文献资料一样,史记多散轶,毕竟那个时候文字写在竹简上,流传不方便,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其实是后人不断增添修补的,与原著大相径庭。

    对《史记》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杨恽也没能善终,因其《报孙会宗书》讽刺宣帝治国无道,被人送与轩帝看了,宣帝看后大怒,杨恽被判处腰斩,这也是最早的文字狱了吧,汉宣帝恐怕又当了一回第一。

    说这些,是想证明汉宣帝虽为中兴之主,却也并非圣人,也有暗黑的一面,正如和其他谥号,庙号为“宣”的帝王一样,汉宣帝也没能挽救汉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同周宣王,唐宣宗,在他们之后,一个偌大的帝国逐渐走向没落。

    说了些观点类的东西,这章些的比较混乱,也是因为这一卷要结束了,多说了些题外话,总想通过小说描写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现在看看,仍旧任重道远,希望在下卷西域篇章中能有所长进。

    阳胜父亲突然去世,阳胜被批许免除兵役,守孝三年。陈汤在军中没了聊天的人,显得寂寞,又想起了瑕丘的韩莺,顿时一阵阵悲凉涌上心头。

    这段日子训练加紧,因为一年一度的都试就要举行了,而在都试中表现优秀,就可以选入长安当卫士,每年,全国各郡有两万人能够入选,汉朝有上百个郡,每个郡都有三千余士兵,入选的几率还不到十分之一,不过陈汤不必担心,他是能当上伯长的人,怎么会不能选入长安呢。

第三十八章 山阳都试() 
汉朝军训制度较为严格。西汉军队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称为“都试”,并按成绩优劣进行奖惩。今年山阳郡的都试,将会选出优秀者进入长安守卫京师,成为卫士,在天子脚下,有才干的人可以通过长安的都试或者随天子打猎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得到晋升,为封侯拜将奠定基础,陈汤一直梦想的就是走这条路。

    都试由太守温顺主持,各县县令,县丞,县尉都赶来参加,山阳郡共有二十三县,一百多号人坐在军营的后山丘上观看都试,后山丘上有专门建造的瞭望台,供观望阵形,阵法,和比赛。山丘下陈设旗鼓,声音震天,十分热闹。

    此时瑕丘县王县令已经调到了郡府,阎猛任县令,韩谷任县尉,参加了这次都试。角落处坐着的正是阎猛。阎勇凭借自己巧舌如簧的本事很快取得了新太守的信任,长史作为太守陪同人员,也参与了检阅。

    都尉王禹宣布都试开始,一阵急促的鼓声,台下身披甲胄的士卒齐声喊道:“思君为国,北定戎狄,南安蛮夷,大汉威武。”随即所有士卒都动起来,不断演变着队形,摆成各种各样的方阵。

    《齐孙子》(孙膑兵法)中记载了十种阵形,《尉缭子》中也有阵法篇的记载。

    单父都尉将士演示了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鱼鳞阵,车悬阵。

    首先,弓弩手在先在,组成雁形阵,万箭齐发,无数箭矢在天空飞射,昭显大汉朝强盛的军威,然后弓弩手退后,步兵上前,组成方阵。

    方阵:由小方阵组成大方阵,孙膑认为应“薄中厚方”中间兵力少,四周兵力多,虚张声势。

    方阵迅速有序变换为圆阵。

    圆阵:圆形阵形,主帅在中央,为防御阵形。

    圆阵又迅速散开,组成疏阵。

    疏阵: 顾名思义,疏散的阵形,可由方阵圆阵变换,疏阵迅速向中央聚集,组成密集阵形,称作数阵。

    数阵后翼迅速分开,中间向前伸出,组成锥形阵,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两翼扩大战果,为进攻阵形。

    然后中间迅速后撤,两翼向前,组成“v”字形,成为雁形阵,正好与锥形阵相反,这一阵法主要用于包围,扩大战果。

    步兵又继续演练了几种阵法之后,步兵向中间靠拢组成一字长蛇阵,退出战场。骑兵迅速登场,由于自从武帝组建骑兵至今,历史很短,所以骑兵阵法较少,

    尤其轻骑兵更注重射御。

    不过霍去病创造了一种叫做车悬阵的阵法,在都试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车悬阵阵形与圆阵无异,只不过这个圆阵是流动的,骑兵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组成车轮状轮番上阵,这样骑兵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这种进攻阵法在汉代对付匈奴经常使用,后世王朝不如大汉的雄武的,对这种阵法抱有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也无人能重新演绎车悬阵的威力。

    孙子云:兵无常势,所以阵法也不是固定的,都试演练的都是些基本的阵形,展示军纪军威罢了。

    温太守和县官们都看的眼花缭乱,不禁啧啧赞叹。只有站在温太守后的阎勇,望着骑兵中指挥阵形的陈汤,眼神中充满了恶毒。

    战阵演示过后,就开始进行士卒个人比赛,优胜的士卒将会得到进入长安充当卫士的机会。

    首先是步兵的比试。

    第一项是手搏,徒手搏击,春秋战国时称拳勇,在大汉朝这是士卒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飞将军李广就是有空手搏白虎之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