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汗之王-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木华黎亲率精兵赶来,那些游骑却又退走,木华黎不敢追赶,他怕自己追远了,中军和后军群龙无首,恰恰中了敌人调虎离山之际。

    这一天走走停停,不过走了四十里,敌人的衔尾阻截倒有五六次,木华黎想,莫非札木合全军都压过来了。但又摇摇头,否定了自己这个结论,如果全军对战,为什么看不到札木合的战旗。又想到,札木合全军号称两万大军,远胜于我,若是四面合围,就算我作战再为骁勇,却也只能落荒而逃了。他却不知道他脑袋中的这个“逃”字,正是札木合最希望避免出现的情况。

    札木合真正想要的是一举全歼木华黎率领的这支精锐骑兵,草原辽阔,四处可以策马奔驰,在草原上以一万三合围三千大军,想得到做不到。要知道骑兵的位置一直变化无常。且铁木真手下的大军又是草原上最机动灵活的部队,斥候满山遍野地撒出来,若是一万三的大军启动合围,恐怕二十里外就会被斥候探知消息,又哪里有这么多人把三千人围个水泄不通。那时木华黎或逃,或全力择其一个方向攻打,札木合都力有不逮。因此扎木合迟迟不挥军与之决战,确实有自己的苦衷。

    话说第二日,木华黎再引军前行,昨天里被来来往往的追兵留下三四百的手下,木华黎倒学了个乖,天还没亮,卯时就发动大军出发,却不用做饭,都是在马上吃的干粮,木华黎举兵疾走,想道,今天如果能走六十余里就能顺利到家了吧。

    从这个位置往白蛇河的方向而去,却有数条路可走,但是最便捷的却是石河古径。石河古径原来是一条小河流,因为水流干枯,河底冒出,却是一片十分平整的碎石地。铁木真在白蛇河练兵后专门找了人来修整这一块路面,竟成了白蛇河通往西部部落群体的一条通衢大道。道长约三十里,地面宽阔,最窄处也能容二十骑通行,周遭平坦,并不适合设伏,唯一的缺点是河床两侧怪石嶙峋,都是那些被古河侵蚀的乱石堆,如刀削斧砍,却不利于骑兵奔跑。

    木华黎微一沉吟,就选择了石河子作为他回家的归途,主要是这古径地面平坦,骑兵奔驰起来如履平地,若是从其它几处绕行,却要多出四五十里路,夜长梦多,又不知道札木合有什么阴谋,于是挥军往石河古径奔去。

    木华黎的后队杀进古路后两个多时辰,他们走过的河道口先后出现了大股的骑兵,其中领军的正是札木合的三员大将,屈出律,格尔木,佛仑盖,只是他们领的不再是一千轻骑,每个人率领的都有三千大军,他们来到路口,来不及打量札木合前队留下的各种痕迹,蹄印,就快速向前方追去。十三翼之战中最血腥的一场战役,就此拉开帷幕。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骤如奔雷() 
木华黎率军冲进石河古道十里之后,就有白羽斥候来报。那小校骑马来到木华黎跟前,说到:“前方五里处发现敌人的伏兵。”

    木华黎呵呵冷笑,若自己是札木合,必然会在这里布下伏兵,因为这是自己大军归家的最后一道关卡,一旦冲过去,就是一览无遗的平原,敌人人马再多也无法堵截。

    他转头又问,“敌人有多少骑兵?”木华黎确实很想在此和札木合来一场骑军决战,以此向大汗证明自己驾驭骑兵的能力,无论对方是两千,还是五千,他都有把握能掌握好攻击的节奏,打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禀报将军,敌人约有五百余人,皆是步兵装束,只是在后方有几百匹战马而已。”

    既然不是骑兵,而且还只有五百,木华黎就更无所畏惧。铁武兵又如何,难道这五百步兵还能阻挡我两千精骑的去路。就算这五百步兵都冠绝蒙古。但石河古径路途平坦,并没有太为狭窄崎岖的咽喉之地,如果没有足够的骑兵在旁边协助重甲步兵。哪怕数量再多,也只能在那里等着一波又一波如怒潮的骑兵冲锋,绝不可能战胜自己。

    想到这里,木华黎猛地抬首,抽出腰间弯刀,怒吼:”跟我冲锋,让大汗看到我们怯薜军的英勇,让札木合去吃土“

    札木合亲临战阵,他选择的堵截地点,正是在石河古径最后五里处的一个窄地。此处并不狭窄险要,可容二十骑并进,而且地势平缓,适合于骑兵冲锋,从最前方的步兵视角向前看去骑兵奔驰并没有一点阻碍。

    札木合的前军是两百名铁武兵,中间俱是下了马的游骑兵,各持轻弓弯刀。后方是载他们过来的几百匹战马,还有十几辆黑油油的木质马车,正是当时完颜承裕带到札木合营寨的车辆。

    看到对面斥候赶到的那一刻,札木合就知道大战马上就要爆发。他怒目圆睁,大喝了一声,”披甲“。这五百多人的队伍很快整齐麻利地从身侧找到各种各样的装备开始穿戴。

    重步兵以防著称,优秀的重步兵方阵,身上披的重甲,铁盔,护罩就有六七十斤。如果早早地披上,站几个时辰,可能敌人还没到,就会累得没有力气,所以大都是临战前再开始披挂。

    札木合阵前的重步兵全由铁武兵担当,铁武兵本就力大,训练时也经常身披六十斤的负重远行几十里,所以披挂后并不吃力。战阵前方的步兵披挂完毕后,竖起一块块高达五尺的铁盾,铁盾实心倒有一寸来厚,盾下有两尺长的尖刺,在使用前需要用刀剑挖出深坑,把尖刺深深埋入地底,以防敌人骑兵冲击。铁盾上方还有长达一寸的坚锋,如果敌骑要从铁盾上方跳过,那长长的坚锋就能轻易地在马腹上拖出一道深深的血口。

    铁武兵二十人一排,在前方竖起了三排盾阵,都是一人高的铁盾,却似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城堡,盾与盾间却有一尺宽的间隙,敌人无法穿过,但却能让后方的长矛从中捅出。盾阵并没有把河道占满,在河道的两边还有宽达五六尺的窄道,如果敌人不破盾阵,却想从这里越过,就会被盾阵中无数的长矛戳中。

    在盾阵之中却是那持着长槊的拒马步兵,长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杆长达六尺,由最好的拓木制成。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再用鱼泡胶黏合而成,又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横向受力,可以顶住骑兵的猛烈冲击。

    槊杆长达八尺,锋刃长达二尺,远远长过普通的枪、矛类。且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有八个面。普通的札甲,明光铠,连环铠,在破甲的长槊之下,一击而破。

    古人云三年制一槊,这次完颜承裕送给札木合八十把大槊,正好用于此役。那长槊恰恰是骑军的克星,八十余枝长槊三人一组,前方一人半跪,那槊尖斜面向上,下枝却深深埋入泥地,第二人站立,槊尖平举,第三人却在第二人之后,槊尖却堪堪向上举起,恰恰构成了一个最佳的拒马阵。

    盾阵后的三四百都是弓箭熟练的骑兵转成的步兵,其中两百人站在盾阵之中,脚边放着一张黄杨大弓,一张轻弓,以及十筒箭矢,此外,各自还有两张安装完备的小弩,一把弯刀。这小弩用于近射,可以不费力气发射,但是却难以安装。之后又有一百轻步兵,作为预备队,其中有人推着十几辆大车,那大车俱揭了上面的牛皮罩布,却不知有何作用。

    札木合亲自带着五十名铁武兵,持着大刀,长矛,哪里有敌军杀入,他就准备向前冲锋。

    木华黎不愧铁木真下最有名的骑兵统帅,行到两里开外,他远远看到对方的拒马阵,不禁皱了皱眉,挥手停下了骑队,然后重新部署队伍。

    木华黎安排两百轻骑跑在最前方,这些骑兵用于应对敌人的大弓远射,在冲锋中用这支骑兵耗去对方大弓手的体力和箭矢。

    那骑兵们本对木华黎俯首帖耳,听到需要自己牺牲,却也满不在乎。此时铁木真的军功制度已经颇见成效,只要是在战场为部落战死,家人马上可以得到五匹马的补助,之后每年都会得到部落按时发放的抚恤金,用此法来鼓励部众死战。

    紧随那轻骑之后,木华黎放了一百骑的怯薜军。且都是坚衣硬甲,预备用快速的马力冲开那铁盾的防护。

    后方自己亲率五百大军,待到前方盾阵尽破时,自己再率军冲进大砍大杀,一举消灭对方的步兵。

    余下还有一千余人,木华黎放在身后,准备对付那随时会从后方疾驰而至的敌军。

    不得不说,木华黎这番举措,中规中矩,既考虑了对方的各项防御的应对,又留了余力应村追兵,还考虑了破阵之后的兵力。

    但是他却漏算了几点,第一他没有算到对方是铁武兵,铁武兵的体力的作战技巧都是第一流的。第二点他以为对面步兵举起是普通的长矛,认为只要几轮冲击就会断裂,并不以为意,却没料到这是当世最精锐的步兵杀器,长槊。

    还有第三点他漏算的,很快就要为此大吃一惊的。正是后方的那一溜油黑的马车,这才是他从未见过的兵器。

    木华黎手下的百夫长们对自己骑兵非常自信,随着令旗的挥动,那一队队的骑兵飞速地奔赴战场,骑兵的马蹄声越来越重,犹如滚滚的雷鸣,加上这河道中天然的回音,骑士们自认为稳操胜券的阵阵忽啸。响彻古道,犹如平地炸雷,雄伟至极。

    而对方的步兵,依然纹丝不动。

    两千步,一千步,八百步,五百步。

    忽然,急变骤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 巨箭狂攻() 
望着对面骑军摆出的阵势,札木合微微一笑。他用手理了理身披的连环锁子甲,真是很合身啊。这比起自己原来披的扎甲要轻了好几倍,而且防护更好,战甲上方扎口的地方,匠人雕了一只小小的虎头,精致异常,却又恰恰可以挡住敌人刺向咽口的枪尖。

    札木合非常喜欢这副连环甲。七八天来,自己竭尽脑力,才让木华黎一步一步地撞进这个陷阱。首先他让阻截的骑兵示之以弱,使木华黎轻视联军的战力。接下来用屈出律的堵截消耗木华黎的兵力,并使之骑兵进一步疲惫。之后又让木华黎与诃额仑合兵一处,不是增强他的实力,恰恰是用这些老弱疲兵,使之不得不专门抽调力量来加强这些老弱的防护,进一步地拖累了木华黎的战力。

    最后一天,札木合调集一万大军,差不多把自己能派得出的骑兵都放到木华黎的后方,让他已经无路可退。而携带的老弱队伍又让之不可能选择那几条更为宽敞的远路。只有选择石河古道,希望快速冲过。

    而木华黎看到前方不过几百步兵,误认为对方防御失误,不是自己的对手,这才是最后的点睛之笔。只有这样,木华黎才能尽起骑兵,一往无前地杀奔过来,而这一切,注定了他将一败涂地。

    当木华黎的前锋距离步兵拒马还有一里路的时候,方阵后方那一百步兵,快速地推动着后方的几辆大车,循着两侧边缘的小道,来到阵前。那小车五辆一排,作三横排,每车附近有四五人操纵,前方两人打开车厢下的木栓,迅速把车厢上方的木板拆下,放到两边,原来那小车里竟然是当世最霸道的兵器,三弓床弩。

    三弓床弩联装三张八石大弓,两弓背同向前,一弓背向后,三弦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