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汗之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无论是哪一路大军,都不是缺乏补给的桑昆所能抵挡的,此时他的确十分难办。

    辛弃疾此时终于发现札木合简直是算无遗策。金兵与成吉思汗结盟的情况都会出现,简直让他瞠目结舌。

    他初时不解,之后又恍然大悟。

    此时为了抵抗大金国的兵力,西夏与朔方已隐然结盟,大金再要入侵河套流域已然不利,就算他与克烈部结盟来对付朔方。早已与成吉思汗对战的克烈必然抽不出兵力来相助大金。

    那么此时,倒不如反助野心勃勃的成吉思汗一部,反正成吉思汗与朔方的札木合是死敌。只要成吉思汗获得克烈部的地盘,下一步他定然是直接南下进攻朔方。

    至于成吉思汗成长起来之后,是不是会被金国造成威胁,这自然不是大金的当权者所能考虑的。在他们看来,成吉思汗的领地离大金路途遥远,就算将来有余力进攻大金,也是二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以后的事就交给以后的当权者来处理吧。

    辛弃疾一边思索着大金的用意,一面急急打马回到营地,来不急仔细部署攻防,战斗已经打响。

    这一次成吉思汗再不象上次的汪吉河大战时那么互相试探,而是一上来就亲领两万骑兵,合着后方的一万金兵,向桑昆发动了全面进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91章 逃出生天() 
战争在汪吉河的西岸展开。

    双方都知道这是最后的战斗,各自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要命地厮杀。

    桑昆不愧为草原上仅次于成吉思汗的帅才,他将手下分为二十队,背靠汪吉河札营,根据各个方向的战斗激烈程度,不断的向那处增兵,或者让疲惫的士兵们退下来休息。

    而成吉思汗那边的策略更为简单,他们已经得知金国大军在后方攻灭脱里的大军。此时的桑昆大势已去,自己要做的,就是尽快堵截住桑昆的去路,不让他逃出包围圈,逃回部落。

    所以成吉思汗的手下们并不十分拼命,而只是一点一点地堵住空隙,收拢包围。

    待到晚间休战时,清点人数,发现桑昆的部下又减少了两三千,而外部的金兵与蒙古骑兵,已然合拢包围,扎成五处大营,将桑昆围在一起。

    来到篝火前时,所有的战士都沉默不语。因为,失去了后方的补给之后,营中的存粮已经不多,照这样的攻杀强度,最多三天就会吃完,那时不仅战力不继,谁也说不清楚是否会有袍泽顶不住压力投降。

    第二天,敌人的攻击果然更密,看来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愿意轻易地为这队即将覆灭的敌军赔上自己的性命。而金兵们,则是拖出了一百多架军用床弩,顾不上对面的蒙古人眼馋的样子,在五百步之外安置好,一批批密集的枪弩向不要钱似的向克烈部的骑兵中射出。

    遭遇到这么远射程的攻击后,桑昆手下的亲军们按捺不住怒火,想要悍然出击,击溃敌军的床弩队。但是却远远地被一万多敌军的抛射所止,只能远远地望着那不断地喷射着毒舌的床弩,将一个又一个兄弟和马匹干掉。这一天损失的兵力不过两千左右,但是给桑昆带来的压力却远甚从前。

    第二天晚上,辛弃疾来到桑昆的帐内,和他说了一阵话,然后飘然离去,让自己的部下们作好最坏的准备。

    第三天一早,桑昆果然再也承受不住窒息的空气,亲率五千骑兵,拼死地从金军和蒙古军的狭缝中逃出。

    领先的是五百多铁甲骑兵,他们奋力前进,视死如归,不畏箭雨,很快就冲进了蒙古军的骑阵之中,止下了那些抛射的弓箭手,开始砍杀起来。

    之后五千骑兵在没有弓箭阻拦的情况下,也杀进敌营。一阵猛攻之下,约有万人的蒙古防御阵地开始出现松动,隐隐有被穿透的迹象。

    后方的铁木真一阵冷笑,拔下一根箭,折断放在地下,对帐下众将大喊道:”如果谁放了桑昆出去,就如此箭。“

    令出如山,很快他手下那些千夫长,赤老温,博尔术们就纷纷带着手下的精骑出阵,堵在防御方队的后方,一旦敌人的骑兵突出阵地,就毫不留情地近前掩杀。

    一时血流成河,处处杀声震天,为了不留一个活口,成吉思汗差不多把手下的机动力量全部派了出去。

    突然,他看到留在河畔的敌军中,有几千人快速向汪吉河靠拢。从上游漂过来一些奇形怪状的木筏,快速地停留在河边。

    汪吉河是一条季节河,冬天有时会露出河底,但是春夏却水量充足。尤其是春季,上游连绵的春雨经常会让河面突然上涨,变宽。此时的汪吉河并不是马匹能够轻易涉水而过的。

    但此时从上游漂下来的几十只巨大的木筏,上方隐约有几个机灵的船工。他们看看快要靠近河岸,突然抛出一只只巨大的铁钩,将木筏靠在岸边。另一只木筏则停在前一支的边上也用铁钩绳索固定好。很快两面的木筏两两相连,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浮桥。

    仍然留在岸边的几千名克烈部的战士,以及辛弃疾的两千多人,均手牵战马,一个接一个的跨过浮桥,来到对岸。

    对岸本来成吉思汗留了几百个观察骑兵,却不知道从哪里杀出来几千骑兵,将成吉思汗的侦察小队杀得精光,各自弯弓搭箭,守护着这队桑昆的部下们过桥。

    ”哎呀不好!”

    铁木真大叫一声,真正的桑昆,一定并没有率领他的骑兵过来冲击自己的阵营,而是埋伏在这队战士中,随之一起过河,逃过生天。

    他急忙下令,要求所有的军队,不再理会那看似要透阵的敌军,全力向桑昆的大营掩杀,务必要将损失降到最敌。

    成吉思汗的大旗举动,就有不少骑兵恶狠狠地向那些正要渡河的克烈部战士扑去。

    然而,那些已经杀入蒙古军阵的克烈精兵们,此时却掉过头来,用尽全身的力气,来阻止这些扑向大营的成吉思汗军队。

    此时经过奋力博杀后,克烈的突围军队仅剩下三千左右。

    但就是这三千军队,却是桑昆手下无比忠诚的亲兵,他们此时为了自己的友军安然过河,奋勇拼杀,拖住了敌人的进攻。

    有的从马上被打落下来,就奋不顾身地抱住马腿,哪怕要被踩踏而死,也要以自己的体重牵制住敌人的进攻速度。

    有的骑马扑向敌人,奋不顾身地跳到敌人的马上,将对面冲来的敌将死死抱住,滚在地上,以此来拖延敌军的速度。

    而更多的骑士,则是悍不顾死地高举长枪向敌人打去,就算中箭,中枪,只要有一口气来,就要死死地战斗下去。

    在普通的草原骑兵对抗中,其实骑兵的阵亡比率并不是很大,因为骑战纯以战马为主,一旦下马就失去了战力。大部分敌人都不会太多地追杀掉落的敌人,而是任他们逃去或是在战后变成俘虏。

    可是这儿的一场骑战,那些掉下马匹的克烈士兵们并不甘心脱离战斗。他们仍然是用手臂,用牙齿,用脚来和敌人对抗。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把桑昆送走,他会给我们报仇的。”

    等到成吉思汗的骑兵们终于消灭了这些绊脚石,冲到河边的时候,此时余下的克烈部落士兵不足千人,后面的骑兵眼看着已经无法登上木筏,干脆骑上战马,与这些敌人战作一团,以此来增添胜算。

    待到最后几队克烈士兵眼看无法接应,那行船的船夫毅然一刀一刀地砍在缆绳之上,脱离了河岸的固定,几十十筏子继续顺流向下游漂去。

    而汪吉河的东岸,包括辛弃疾的两千人在内,桑昆领着尚存六七千的骑兵,最后看了一眼惨烈的战场,默默策马向南行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92章 朔方之客() 
看到桑昆策骑远去,成吉思汗气得跌脚大骂,暴跳如雷。

    他不顾部下的苦苦训示,命令将克烈部仍然留在西岸的部属全部杀死,又命令赤老温率兵尽快渡河,全力追击。

    动作迅速的蒙古兵很快就把自己帐蓬上的帆布和支架砍断,做成了一架又一架简易的浮桥,赤老温领着约两万的骑兵渡过河面,稍稍整理队形,就向桑昆逃跑的方向追去。

    而成吉思汗和金兵会师,回转向南,一同前去收割克烈部的领地和大笔的羊马牲口。

    赤老温的追兵比起桑昆只是晚了两个时辰,而且他们是得胜之师,战意昂扬,分成五六只骑兵纵队,一鼓作气地向前追去。

    追了五十里左右,眼看已是夜色降临,想想前面的克烈部也到了宿营的时候,他们就地停下,扎成好几个大大的营盘,准备好好地睡上一觉,再次追击。

    睡了一个时辰之后,巡夜的哨兵突然看见前面一股骑兵杀来,马术娴熟,箭法高明,冲到一处大营旁边,持弓乱射,那些弓箭上面都涂了油脂,用火石点燃,根本不讲究方位,就是蒙头射来,将一处大营点燃了一半。

    整个蒙古大军混乱,赤老温点了一队精兵,约有四五千人,冲到阵前,就要攻击,却见对面的敌人早已后撤干净。夜色浓浓,他也不敢追求,怕中了埋伏,等敌人消失不见,就将军队打散,准备再次入营再歇息。

    突然,后方又传来一阵喧哗和鼓声,原来又有一队骑兵敲打着战鼓杀入,杀得那些圈养的战马一阵惊悚,四散而逃。赤老温咬牙切齿,一阵大怒,也顾不得凶险。看到那群人正待再逃,他急点了两千骑兵,各各手持火把,一通狂追。

    对面的马力强健,追了十几里路,也不见赶近,赤老温就要下令撤退。突然对方的马速也降了起来,有一处人声喧哗,似乎正是敌人的营地。

    赤老温再也不想回去,暗到,就赌上一把,一发收拾了这群敌军,后面索性干净。也顾不得天黑,就催促这群骑兵赶紧向前。果然前方一处营帐,隐约有千人左右,赤老温一马当先,冲入敌营,后方诸骑一齐涌入,看到敌人慌乱得四散而逃,都顾不上手中的武器。

    赤老温一阵大喜,他继续向前冲去,正待要抓住几名敌将细细讯问。

    冲到一百几步远,眼看敌人就在眼前,前面十数顶帐蓬突然齐齐被人从里面翻到,露出其中二三十支黑黑的床弩,还有一千多名轻甲步兵,每人脚下都放着五六把劲弩。

    “嗖嗖嗖嗖!”

    那床弩当先发射,跑在前方的五十多骑发出一阵阵惨叫,无论是弩矢射中人,还是马,都是一阵巨力,立刻射倒,如果后方有靠得紧的骑兵,则会被一箭两穿,赤老温的坐骑也被一道硬弩射中,啪地惨死当地。

    趁着这一阵混敌,那千多名士兵形成了一个半月形,齐齐端起手中早就上好弦的强弩,

    “扑扑扑扑!”

    一面射出,一面向前疾跑。

    双方对冲,距离本就从百步减少到了七八十步,那步兵不退反进,距离更为缩小,而且此时的步兵手臂中都搭了七八只弩,一支射毕,立刻扔掉,沉着冷静地再射一轮,竟然悍然不惧骑兵,少倾已经将距离缩小到了三四十步,而那骑兵已然少了一半,且失去了马速,再无前时之猛。

    赤老温中了三四矢,但是以他的威猛,竟然无事,眼见得是危急存亡之刻,他猛地跃上一匹没有主人的战马,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