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阵三国-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狼烟将起,百姓流离、中原无主,高大人贵为一州之主,敢问大人之志?”卫觊似乎是个直性子的人,稍微寒暄了一番,便直接问了一个高顺措手不及的问题!

    他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吗?高顺嘴巴张了一下,借着喝茶的时机掩饰自己的失态,一路上他早就想好了怎么乱磨硬泡、死缠烂打,来对付卫觊了,没想到卫觊似乎毫不知情蔡琰在并州的样子,还问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伯儒兄家在河东,乃司隶之境,有此一问,莫非欲迁至并州不成?”荀彧替高顺接过了话头,不过他一向沉静的脸上也带着一**笑非笑的古怪,似乎还从未见到高顺如此吃瘪!

    “正有此意!”卫觊一本正经的一个回答,让高顺差点又把茶杯丢在地上,只见他轻叹一口气,继续言道:“董卓焚烧洛阳,如今河东、河内贼人更加肆虐,河内太守王匡又连罪聚财,不能成事,吾受家主之托,正为此事而来!”

    莫非真的是来考察的?高顺看卫觊的神色不像是开玩笑,何况要是真的来兴师问罪,不应该扯这些没用的吧?

    “吾主公自拜并州刺史以来,连发招贤之令,号召天下有才之士共扶汉室,汇聚英才,伯儒兄若能屈尊降临,定扫榻相迎!”荀彧见卫觊态度诚恳,马上就转换了角色,开始与卫觊正式谈判!

    “高大人之事,吾等有所耳闻,然人皆言并州乃苦寒之地,却不知大人欲据并州而望天下,何以为治?”卫觊向荀彧抱抱拳,又问一旁的高顺!

    “钱!”高顺吐出了一个字,让荀彧和田丰等人一脸尴尬,就连郭嘉都有些不好意思的拿起茶杯假装喝茶,眼神飘到了他处!

    刚才一阵讨论,让高顺的千余车金珠都填了无底洞,此时卫觊问到治理,高顺当然第一个就想到了钱,不过这么俗的东西放到台面上,让这几个当属下的着实没有面子!

    “大人可谓一语中的也!”卫觊神色愣了一下,还是点头同意高顺的说法,不管做什么,毕竟钱是第一位的,但他又问道:“并州并无长物,大人欲以何为资?”

    “并州无长物?”高顺闻言笑了一声,将茶杯放到桌子上,言道:“先生此言差矣,不出三年,吾定让并州成为天下富庶之州,不过这个东西么,”高顺说到这里,神秘的扫了众人一眼,言道:“待我开发出来,定让诸位大吃一惊也!”

    “除了大人口中之物,无有二策?”卫觊笑了一下继续问道,他看高顺的神情就知道不会说出是什么东西,何况他现在还是个外人,当然不会追根问底了!

    “当然有了!”高顺笑笑,竖起两个手指头轻轻说道:“盐、铁!”

    “不错!”卫觊眼中的赞赏之色更加明显,当下说道:“暂不论铁制,单盐而言,国之大宝也,自黄巾以来,朝廷便疏于管理,无人再问,大人能明察秋毫,可谓良策!”

    “我早知朝廷设有盐官,凡郡县出盐多者置盐官,主盐税,此举只是重拾旧制罢而已,先生谬赞了!”高顺当然明白这个主意可不是他想到的,还得感谢刘虞呢!

    “大人既有此心,在下有一言相告,不知当讲否?”卫觊见高顺为人平和谦虚,又多了几分亲切感!

    “先生高见,洗耳恭听!”高顺敛容答道!

    卫觊抱拳道:“今盐铁乃私人经营,乱来散放、管理不严,则价格高昂,而百姓失所,大人设置盐官,可使监卖,以资钱粮,百姓慕大人之名来投者,自有粮米供给,令其耕作,以为自业,则粮米累积,数不胜数,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则诸候日削,官民日盛,此强本弱敌之利也,天下可定矣!”

    卫觊的一席话似乎早就想好了,将管理盐铁和变换粮食的方法合二为一,吸引流民,再继续耕种,这样的良性循环可是高顺没有考虑周全的!

    其实高顺也只是因刘虞的启发而有此想法,至于具体怎么做,他当然是交给下面的人了,甩手掌柜的本事他是早就学会了,这次听卫觊这么系统的一说,顿时豁然开朗!

    “大人金玉良言,顺受教了!”这番话倒是高顺发自肺腑说出来的!

    又是一个内政人才,高顺给卫觊下了个结论之后,心中已经开始暗自盘算卫觊的职位了!

    “在下虽不知大人还有何妙策,然仅以钱粮为主,尚不能励精图治!”卫觊微微笑了笑,又给高顺破了一盆冷水!

    “请先生赐教!”高顺又抱拳问道,有了刚才一番话,高顺对卫觊刚来的那点成见早就消失不见了!

    “治民之术,虽以德为重,然律法却不可废也!”卫觊又说出了一个高顺等人忽略的问题,只听他言道:“刑法,乃国之器也,不可轻慢,然官吏常以臆断判论,使人心不服;执刑者,掌人之生死衰荣,当以明法公正之人任之,若所用非人,治州之弊,未必不由此也!”

    “先生真乃高见也!”高顺这次是起身对卫觊行礼:“请先生不吝赐教!”

    依法治国!高顺当然明白卫觊这个看法的前瞻性,法律作为国家机器,他来自法治社会的人,当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了,怎么能不引起重视呢?

    卫觊一来就提了两个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见,自己还怀着私心和成见来和人家理论,高顺一阵汗颜,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74章 龙城三策() 
卫觊见高顺态度谦逊,也起身向高顺行礼,换了一个语气言道:“明公能从谏如流,可见为民之心,在下便献拙了!”他整理一下思绪言道:“九章之律,自古所传,断定刑罪,然因所涉巨细,官吏不能通晓,此乃大患所处者也!”

    “伯儒兄所言甚是!”荀彧闻言也表示赞同:“高祖命人重设九章律以治国家,然今律令不严,致使民有怨愤,乱由此生也!”

    卫觊点头答道:“欲使律法清明,明公可置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各郡县具知,以法治民,成就大业!”

    高顺听得心中一阵触动,看来这个卫觊是有备而来,而且他的这番建议可谓一针见血,正是针对当下情形提出来的,虽说是治州之法,放在整个国家也是通用的。

    以卫觊的行为看来,是毛遂自荐了,汉末士族阀门都自恃身份,各诸侯想要笼络人才,还需要派人去请,甚至亲自去请,没想到还有个送上门的,而且刚见面便展示自己的实力,可见诚意非小!

    “文若,卫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刑律之事,即日起着手准备!”高顺心中盘算,当下也安排荀彧将这件事重视起来,只要州内的冤假错案减少,民风清正,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大好处!

    “开源尚需节流,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明公若不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也!”卫觊倒是准备的十分充分,见高顺接连采纳两个意见,也十分高兴,又道:“汉之礼仪,必有金玉、八珍等物,然则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当今之务,宜州郡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哈哈,先生良言相劝,顺怎敢妄自菲薄?”高顺闻言大笑,指着书房里简单的摆设言道:“公视吾之摆设,可为奢俭之节乎?”

    卫觊闻言抱拳言道:“明公之风,在下于并州几日,已有所知,此策乃长久之计耳!”

    “好!”高顺点头微笑,想起李商隐的那首诗,不禁吟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后面的实在想不起来,只好当成四句诗了!

    “好一句成由勤俭败由奢!”卫觊听得也是一声赞叹:“明公之才,在下早有耳闻,今亲眼所见,名不虚传矣!”

    “过奖过奖!”高顺连连答礼,一副谦虚谨慎的样子!

    卫觊与高顺的第一次会面,提出三大治理并州的建议,成为高顺军团发展的坚实后盾,各诸侯稍有眼光的无不效仿,此次会面被人称为“龙城三策”!

    想起刘备三顾茅庐才有隆中对,让刘备一飞冲天,这个卫觊居然自己跑上门来献言献策,让高顺不禁有种人格魅力爆发的满足感!

    “吾虽为河东之人,然知并州并无矿产,不知大人置盐铁官吏,以何处为所?”赞叹之后,卫觊又问了一个高顺实质性的问题!

    “铁矿冶炼自然是在五原郡!”高顺随口答道:“至于盐地,尚在探索之中!”

    后代的包头是中国著名的钢铁城市之一,包钢也是闻名天下,高顺虽然没有具体了解,但地理知识也懂得一点,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背的,不过产盐的地方他还真不知道山西哪里有,有水才有盐,山西出了汾水比较著名之外,他还真不知道哪里有!

    “在下世居河东,知有一处盛产斗盐,名曰盐池,此处深可数停,贮水连天,不知明公可有意否?”卫觊在打动高顺之后,道出了此行最重要的目的,目光深邃的看着高顺!

    “河东?”高顺本来十分高兴,但一旁的郭嘉却警惕的问道:“莫非先生之意,欲令河东重置于并州?”

    河东本为并州管辖,后来设立司隶,乃中央直属,便将河东划入了司隶境内,卫觊此时让高顺管理属于河东的盐池,高顺就必须要拿到河东的管理权。

    虽然河东水草鲜美,土地肥沃,但也临近西凉,现在的河东,不仅有董卓的军队,也有白波贼在,可不是好啃的骨头,即使卫觊再给高顺抛出了一个盐池的诱惑!

    “正是!”卫觊倒也不饶弯子,抱拳说道:“河东虽为富庶之地,然有西凉军为患,又有白波贼肆虐,百姓早已不堪,在下知明公曾独败白波贼,擒杀贼首,贼人闻之无不丧胆,故前来冒昧献策!”

    “卫家虽为河东大户,然伯儒兄并非河东太守,焉能越俎代庖?”田丰倒是问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要是河东太守不同意,卫觊也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下此行,正是与太守王邑再三商议而为!”卫觊胸有成竹的答道:“王文都为官清廉,深得民心,又心向朝廷,早就痛恨董贼,欲平内乱,然力有不足,今天下无主,知高大人乃当时英雄,故托在下前来以为说客!”

    原来这才是卫觊口中所说的迁至并州的意思,并不是将其家族迁徙而来,而是要让并州的管辖扩大,来保护他的家族利益,这个逆向思维倒是连荀彧都未曾料到的!

    “先说说盐池的情况吧!”高顺皱眉听了半天,并未决策,反而问起了盐池的问题!

    “盐池处于河东蒲坂,此处池水宽广,淤泥籍水,盐根籍泥,根如苍玉,纠叠渭起,惟日曝结板,水面生花,可堕板成盐,其形皓皓方正,故曰斗盐。”卫觊娓娓道来,将盐池的好处详细说明,临末又加了一句:“此处水草鲜美,又盛产羊群,乃前朝苏武曾经牧羊之地,皮毛可为裘皮,医者言其肉能暖中补虚、五劳七伤,亦可为生财之道!”

    卫觊此时哪里还是个举世闻名的士族代表,分明就是个推销产品的行商坐贾一般,生怕高顺不动心,愣是将盐池说成了遍地生金的地方!

    “平贼讨董乃吾之夙愿,河东既受牵连,吾岂能袖手?”高顺答道:“然今并州军粮不敷,又天下局势不明,若贸然出兵,恐令天下诸侯心生间隙也!”高顺给了卫觊一个模棱两可的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