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阵三国-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璋一听,顿时警觉起来,高顺虽然强大,但也意味着威胁更大,他可不是汉室宗亲,要是真的到时候反咬一口,没有了剑阁这样的险要地形,他自认不是对手,要知道袁绍、曹操、刘备这些可都不是高顺的对手啊!

    “禀告父帅,孩儿愿率精兵去平蛮兵,若不能胜,再议援军之事未迟!”就在大家各持己见,议论纷纷之时,刘循忽然站出来,主动请令!

    “循儿?”刘璋吃了一惊,看着他问道:“蛮兵可是有十万之众,而且听说用兵十分古怪,你从未带兵,如何能行?”

    刘循此时也是箭在弦上了,要是他不主动请令的话,恐怕就真要去请外援,而无论是刘备还是高顺,刘循都觉得不是什么好人,一旦将他们放进来,恐怕哪一个都不好对付,还不如在这之前,先做一番努力!

    “益州有精兵三十万,将领无数,蛮人用兵,不懂战法,孩儿出征,自有文武相助,定能败之!”刘循虽然年轻,但也有年轻的好处,常言道年轻气盛,他现在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也渴望建功立业,所以语气之中透着强大的自信!

    “既然吾儿有此抱负,我又岂能相拒?”刘璋忽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刘循言道:“即日起便以吾儿为平南将军,益州一应文武将官,供你调遣,征讨蛮军!”

    没有一个父亲不是望子成龙的,就算是毫无雄心的刘璋也一样,突然发现刘循有这样的斗志,他又怎会不全力支持?他性格孱弱,但并不代表他不对后代寄予厚望,要是刘循这番能够击退蛮兵,他家岂不是出了一位大将之才,不仅益州有望,他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下定决心之后的刘璋立即下令,求援之事暂缓议论,益州上下各部兵马都听从刘循调度,将自己的随身佩剑交于刘循,敢有不从者,斩之!于是一向平静的益州顿时在这个平静的冬日过后沸腾起来。

    第十卷即将开始,诸位敬请期待!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和陪伴,最后,有票的兄弟,多支持,谢谢大家!

第641章 封官进爵() 
第十卷一统天下

    半壁江山,将士用心,刘皇叔雄心不死,碧眼儿困守江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统天下,内保百姓安乐,四海来朝,外扬华夏之威!

    第641章封官进爵

    建安七年春,全国备战,高顺打算一举攻下濡须港,占据这个进攻东吴的最佳据点,有了这个港口,不论进攻秣陵还是配合庐江、江夏水军去攻柴桑,都是不错的选择!

    益州的刘循在接到南蛮侵犯的急报之后,率领十万精兵驰援建宁,沿途又调集各郡兵力,总共达到了十五万,刘循也知道自己不是统兵的料,以张任、刘溃为副将,费为军师,指挥调度各路人马!

    大军到了建宁,两军对峙,益州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蛮军却兵种十分古怪,在建宁这样的高山丛林之中占尽优势,双方从年前僵持到春分,依旧无可奈何!

    而在荆州积极备战的刘备和诸葛亮却弄了个措手不及,没想到一番努力,居然跳出来个刘循,亲自带兵讨逆,由于刘循年纪尚小,诸葛亮只顾着考虑刘璋,而忽略了这小子,所以他们的计划又不得不延后!

    “蛮人善于用毒,又长于山林之中,建宁以南多山峦重叠,野兽众多,刘循定南平叛,若彼不敌,自会上书求援,主公放心准备就是!”虽然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但诸葛亮知道益州并没有出色的谋士,深入南方,到了夏季还有瘴气,很难适应,刘循兵败不会超过五月!

    刘备却有些忧心忡忡,他也知道了张松派人送来的消息,没想到在成都还有高顺的眼线,甚至还收买了许多官员,费诗就是其中之一,他可是向刘璋建议向高顺求援,以高顺的兵力强盛,刘璋还颇为心动。

    “徐晃在汉中有十万精兵,若是事出有变,如何是好?”刘备对这个潜在的威胁不得不防!

    诸葛亮略一沉吟,对刘备言道:“亮有一计,可令高顺无心出兵,只是要委屈主公了!”

    刘备正色道:“吾为天下百姓计,又担负匡扶汉室江山之重任,还怕一点小小的委屈不成?”

    诸葛亮微微点头,走近刘备,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刘备初时惊愕,很快变成了喜悦,马上便同意了诸葛亮的计划!

    第二日早朝,刘备忽然让出大将军之职,表高顺为大将军,并表其为晋公,只因高顺震慑边境,击败乌桓,又杀退了倭寇。保卫中原百姓,建设洛阳皇宫,保住汉室颜面,这样的功劳,足以进封!

    刘备此言一出,大家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立即纷纷反对,公爵可是有分封权力的,他的封底之内,不受皇帝管辖,如今高顺本来就已经功高震主,尾大不掉,还加封官爵,这不是帮着他独立,分裂疆土?

    说归说,但高顺的功劳的确在那摆着,凭借他现在邺候、骠骑将军的官位的确不足以奖励,而朝廷又肯定不会给高顺金银什么的,刘备据理力争,除了几个老顽固之外,大家都看到了刘备心意已决!

    他们现在在人家的地盘上,说实话明白人都看出来皇帝不过是名存实亡而已,渐渐大家都倾向刘备,献帝更是个没主张的,一向都听从于他的这个皇叔,所以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

    圣旨降下,第二日天使上路,带着九锡等依仗,一路经过南阳往河北而来,郭嘉早已得知消息,一张密信就将消息传到了邺城!

    和洽将密信交给高顺,高顺一看,首先想到的不是刘备的什么计谋,而是他手下的荀,荀对汉室忠心耿耿,最后因曹操进位魏公、魏王而导致两人决裂,所以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荀的态度,至于其他人,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倒也不必太过担心,而对于晋公这些虚职来说,高顺根本就觉得无所谓,大权在握,大家都是靠实力说话,虚名又能如何?

    书房内再次聚集了几位重要人物,有荀、田丰、陈琳、陈群和和洽几人,高顺将此事说与众人,此时想必天使已经到了豫州,最多一个月就要到河北了!

    “刘备此乃瓦解人心之计,主公麾下文武众多,各个功绩早已无法进封,若主公婉拒圣旨,只恐将士会有怨怼,若主公进位晋公,刘备自会散播流言,说主公有不忠之心,导致人心浮动,可谓进退无路!”

    首先说话的便是田丰,他现在只看到高顺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可比那时候的汉室江山好多了,所以无论高顺做什么选择他都不会反对,但利弊却还是很可观的分析出来!

    “既是陛下敕封,又非主公执意要此爵位,何不顺其意,还可鼓舞士气,何乐而不为?”陈琳现在对高顺可是言听计从,尤其是龙城月读让他的才干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他觉得高顺就是自己的明主,其他的一概不管!

    陈群眉头微皱,并不说话,他本来言语就不多,善于著述设规,对于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他反而不太关心,虽有忠君思想,但他现在更愿意跟着高顺,而不是那个名存实亡的汉献帝!

    所以大家最终还是将目光看向了荀,这个高顺的大管家,荀为人中正,一心想着汉室大业,若果高顺真的有了这个全力,加九锡依仗,就意味着可以封国,要知道现在可是长江以北的地盘都在高顺掌握之中,这就意味着汉室皇权已经落了下风!

    “自黄巾以来,诸侯纷乱,天下征伐不断,各为其私,汉室名存实亡,唯有主公,却以天下百姓为重,奔走于黎民水火之中,爱民之心,天下皆知!”荀缓缓的说了一段话,对高顺抱拳道:“刘备虽自称皇叔,却如此窝藏祸心,欲挟天子而令诸侯,此番用挑拨之计,却不知要祸害多少生灵涂炭,似此等心机深沉之人,主公当奉大义而讨之!”

    高顺吃了一惊,没想到连荀也对刘备如此唾骂,看来他时常和荀说的那些以百姓为根基的理论还是起了作用,什么人民才是一切、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让荀这个大家族士人的思想有了一定转变!

    只听荀言道:“既然刘备欲助主公一臂之力,不如顺水推舟,天下非议,自有公论!”

    高顺见荀这样说,立即放下心来,或许刘备的这个计策就是针对荀的,让他与荀只见有了隔阂,人心浮动,高顺自然就不敢再外带兵征战了,但他们不知道他们了解的只是过去的荀,而现在的荀,则是被高顺刻意熏陶过的!

第642章 全军调动() 
接受进爵的事情就这么定了,高顺立即派人到黄河沿岸去接待使者,但这件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刘备给他高官厚禄,甚至不惜贬低自己,让出大将军的职位,就只有一个解释,他将得到的要比这个虚名实惠得多!

    “刘备搅乱我军后方,不过是不想让我全心出兵而已,只可惜他打错算盘了!”有了荀的表态,高顺的一颗心彻底放在了肚子里。

    田丰言道:“一计不成,必有二计,此番授爵之后,想必刘备会派人暗中散布流言,说主公有图谋不轨之心,以此煽动百姓,再挑唆那些所谓士族闹事!”

    高顺笑道:“既然元皓都猜到了,还何愁他们会闹事?此事就交给和洽来处理了!”

    “主公放心!”和洽抱拳道,自从郭嘉去了宛城之后,影龙卫基本上就由他一人来掌管,要是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他也没有脸面再干下去了。

    “刘备此举,不过是怕刘璋向主公求援,如此一来,其入川大计定会再生波折!”荀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十分能静,很快就看出了事情背后的真相,他一语中的:“那刘循不过是年轻气盛,并无掌兵经验,总是有西川名将相辅,恐也难敌蛮军,主公还是不可放松成都动静!”

    “文若之言有理,成都早有哨探在监视建宁之战,已暗中联络数人说服刘璋,张松虽也暗中布置,却也无可奈何,若刘循败退,蜀中兵力受损,自会惊动刘璋,刘备援军,最多不过三万,刘璋听了,自然会同意从汉中发兵的!”

    说到汉中的兵力,田丰也失笑道:“公明已经不知来了多少书信,总说他已经全身发福,手脚不利索,兵马懒散,求战之心迫切,这一番总算有他用武之地了!”

    高顺笑着点点头,自从平定了西凉之后,徐晃便一直待在汉中,的确清闲了许多,但这么重要的地方,高顺又不放心别人镇守,甚至还将毒士贾诩都派去汉中帮助徐晃,虽然刘璋没有扩张之心,但也要以防万一。

    安静了好几年,这一次也该让徐晃好好表现一下了,尤其是贾诩,自从来到军中,还从未出过手呢,不知道派他和徐晃进入益州这个错综复杂的地盘,贾诩又会有什么惊人的表现!

    多半月之后,天使终于赶到,先是大赞高顺这几年的功劳,再讲一应依仗授予高顺,高顺推辞一番之后,按照他和刘备最早的约定,拿出玉玺,盖上大印,高顺便正式成了晋公、大将军!

    首次开府议事,大家都纷纷道贺,高顺麾下将士无不士气大增,这一次连最有可能反对的荀都支持此事,其他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七日之后,送走了使者,高顺让和洽提防着刘备下一步散播流言,向汉中徐晃授权,全权负责与成都的细作联系,只要刘循兵败,便立即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