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阵三国-第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三弟太厉害了,我打不过他!”正在关羽思索前日之事的时候,老二关兴满头大汗的跑进来,还是冬天,但他只穿着一件汗衫,袖子高高撸起:“我要学春秋刀法!”

    关羽丹凤眼微凛,一道精光闪过,关兴顿时蔫了下来,有些心虚,但这几日老是败给关索,心中的傲气抵消了他对关羽那一点点畏惧:“三弟跟着外人学艺,却比父亲的刀法还厉害,你就不想想办法?”

    关羽被他这句话气得失笑了,教训道:“刀法贵在于心,力量、速度训练从不可松懈,某之刀法,自有驭力之术,你只要好生领悟,汝三弟之枪法,亦不能胜!”要说起武艺,关羽有自己的骄傲,他没有贬低关索的武艺已经很不错了!

    “你要是传我春秋刀法,不是更好?”关兴还是不死心,领悟刀法、锻炼武艺需要很长的时间,那短时间之内岂不是要被自己的三弟压着了?这让他做兄长的多没面子?

    “放肆!”关羽沉下脸来,一股无形的气势散发出来,看着关兴言道:“武艺一途,不可贸然求进,速而求成,两军阵前,刀枪无眼,岂非自误?春秋刀法乃是某近年感悟,某且不能自如用之,料汝刀法不窥门径,如何能学?”

    关兴忽然冷静下来,他知道父亲是为他好,要是现在学个半生不熟,将来阵前对战,吃亏的可能就是他,急忙行了一礼,又出去练武了!

    关羽负手立于门口,看着外面明媚的阳光,心中却始终有一块阴霾无法散去,不禁长叹一口气!

第635章 洛阳收徒() 
冬日的洛阳,大雪纷飞,此时正当白装素裹,行人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城中进出,北城的交易所很是热闹,从塞外运来的大量毛皮十分受捧,随着洛阳重建,加上地理优势,洛阳的人群已经达到了昔日辉煌时间,只是少了皇家的气势!

    东门外,一行人骑马走进城中,径直来到原皇宫西北的一座大宅院,此处本是御书房,现在被改成了书院,到了洛阳,依然称为“龙城书院!”

    自从荀爽病故之后,院长一职便由其自荀悦担任,蔡邕和王烈都是名誉院长,洛阳回复往昔繁荣,这些老前辈也在晋阳呆不住,年前纷纷搬到了洛阳城中,连王烈也被蔡邕邀请通往,听说这些人都到了洛阳,愤而归田的杨彪也到洛阳来凑热闹,毕竟人老孤寡,有几个知音交谈下棋还是不错的。

    刚刚雪晴,天气晴好,几位老者在院中扫雪煮茶,红泥火炉,别有一番滋味,茶过三巡,他们又说起了荆州和扬州之战,这一次高顺又是大胜而归,而有了杨彪对刘备的责怨,连蔡邕现在对刘备也颇有微词,更不要说王烈等人了,要不是他们是经历了无数风雨的老世故,恐怕早已让陈琳在龙城月读上好好渲染一番了!

    “先生,徐庶将军求见!”谈论之际,忽然有家丁进来传信!

    三老相视一眼,都知道徐庶是从扬州来的,而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收到了高顺的亲笔书信,知道徐庶是带了人来,并未只是拜见他们几个老家伙。

    “快请进来!”王烈笑道:“我倒要看看能让元溯如此挂心之人,究竟是还等模样!”

    杨彪还是直脾气,摇头道:“常言道:人不可貌相,岂能以貌取人?你不看那庞德公之侄,扬州一战,不仅识破周瑜之计,还反将一军,可谓奇才!”

    王烈不以为忤,反而笑道:“文先兄居然在此评论庞统相貌,他日到了荆州,我定将此事告知庞德公!”

    几人闻言,都相视大笑,指着杨彪看他笑话,可谓童心未泯,杨彪自知失言,那个庞德公可是最恨别人说他侄儿相貌丑陋了,这要是听了去,他儿子在襄阳恐怕也要有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了。

    “元溯说此人熟知天文,如何考较,便要看伯喈兄了!”黄琬笑着转向蔡邕,天文历法,这些人中间也就蔡邕懂得最多,他可是大儒马融之徒,博学自不必说。

    说话间徐庶已经带着一个三十上下的文士走进来,只见此人相貌倒也普通,留着三缕清淡黑须,身材略显肥胖,由于天冷,脸上冻的通红,但一双眼睛却很清明,正是在巢县被俘的阚泽!

    “学生徐元直拜见各位先生!”徐庶进来之后,先以学生之礼拜见四人。

    阚泽也在一旁躬身行礼,这一番千里跋涉来到洛阳,他一直想不通高顺究竟要干什么,也不派人来劝降,也不见放他回去,却让徐庶把他带到了这里,见了四个年过花甲的老人,阚泽更是迷迷糊糊。

    “元直扬州一战,不负众望,不必如此客气!”他们几个也是与徐庶相熟的,自然没有那么多礼数!

    徐庶侧身先向他们介绍了阚泽,并未替他是俘虏的身份,接着便向阚泽介绍这几个老者,阚泽听一个名头,便要一阵震惊,到最后说完蔡邕的时候,已经彻底呆住了,他实在想不到,自己生平还能见这些人一面,尤其是蔡邕,在经学方面的造诣,让人高山仰止!

    阚泽对蔡邕的钦佩,绝不必其他文人低多少,反而是越懂经书,越对蔡邕敬仰,每一期的龙城月读他必定想方设法搞到手,但凡有采用的书法,便全都收藏起来,如今忽然面见真人,饶是他修生养性,也有些手足无措了!

    “学生阚泽拜见各位先生!”愣了一下之后,阚泽连忙再次行礼,甚至连声音都有些发抖!

    “嗯,看来我们几个老头子还是有人惦记着的!”杨彪扬着下巴,摸着白色的山羊须笑道:“都别客气,到了这里,不论官职、不论身份,先来品品这黄山的云雾茶!”

    徐庶笑笑,拉着激动不已的阚泽坐在下首的茶桌上,然后主动为大家烹茶助兴,不多时后院响起了清越的琴声,如清泉叮咚,如珠玉罗盘,霎时间让整个院落都变得空旷起来,仿佛令人置身于山崖之巅、雪松之下,悠然自得!

    一曲过后,徐庶的茶也正好煮好,杨彪半闭的双目缓缓睁开:“琴声犹佳,只可惜意境尚且不足,要是伯喈兄能够亲自操琴,今日便不枉虚度矣!”

    “仲宣琴艺,已日趋臻熟,其性情如初春草木,文先公却以迟暮虚静品之,自然差了许多!”蔡邕显然不会上杨彪的当,反而数落了他一番!

    杨彪见他的意图被识破,嘿嘿一笑,自顾饮茶了,几人这才将注意力转到阚泽身上来,问及东吴民情,孙氏之政,渐渐的便将话题引到了天文历法之上,蔡邕相问,阚泽都能从容对答,从蔡邕的神色中便看出十分满意。

    闲谈一阵,蔡邕又把琴室的王粲叫出来一同入座,王粲乃是荆州人士,也听说过阚泽的名声,言道:“闻仲翔称足下为蜀之扬雄、今之仲舒,生性矫杰,盖蜀之扬雄,儒术德行,亦为一时之冠,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面前坐着这几个大佬,阚泽再自傲,此时也心虚不已,连说不敢,不过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的确得到了蔡邕的肯定,而且认为他要是继续研究,将来必定会超过他,这让阚泽一颗星澎湃不已!

    此时时机成熟,徐庶也知道该到自己说话的时候,便对阚泽言道:“高将军自任并州刺史以来,组建书院,广纳贤才,汇集天下英杰,尚缺能通天文之人,知德润精通此道,故命在下带先生来此,若先生肯屈就,便可留于书院,以成学术!”

    阚泽一惊,这才明白过来高顺让他来洛阳的原因,这是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啊,要是错过这个机会,恐怕今生再也无法见到蔡邕一面,要是就此留在洛阳,他不被江东那些人骂死才怪呢!

    “老朽年过花甲,今幸遇佳才,若汝不嫌弃,可与仲宣听候左右,也不枉家师之艺遗落冢中!”阚泽犹豫之际,蔡邕再次抛出了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诱饵!

    “学生愿侍奉左右,聆听垂教!”

    此时阚泽还犹豫什么?蔡邕同意收他为学生,这是多大的荣耀?有了这个身份,谁还敢指责他?他不过是来学艺,并非归降高顺,此时阚泽在心底,已经深深的感激高顺了,哪个诸侯会为一个俘虏而如此煞费心机?

第636章 一路疑团() 
徐盛被关在德阳一阵时间,过了大半月之后,才有人将他放出来,虽然是在单独的房间里,好吃好喝供着他,但被人看押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他本以为是孙权派人来交涉,总算要获得自由了,但想不到的是,他出来之后,便被曹彰带着十个骑兵北上了!

    “这是要往何处?”徐盛在马上很是不解,往北不是徐州就是冀州,这可不是他该去的地方。

    曹彰看着他,一张威猛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当然是送你回家了!”

    “我是吴候麾下,是不是方向错了?”

    “回老家!”曹彰还是笑着,但他显然是个不善于交谈的人,只说了这一句话,便自顾骑马到前面去了!

    徐盛一愣,他是琅琊人不错,但因为中原战乱的缘故,早已迁到江东去了,正好那时候孙权设立招贤馆,他反正也无生计,就去应徵,一步一步到了现在的地位,孙权对他也很器重,所以琅琊对他来说不过是出生之地而已,实际上并无任何意义了。

    心中充满了疑惑,要再问曹彰,对方却只留给他一个背影,监视他的那几个士兵更是冷着脸,根本没有和他说话的打算,徐盛嘴张了张,只好忍住了,现在身不由己,只好任他们去了,倒要看看,曹彰耍的什么把戏!

    虽然被看押,但扬州之战的消息,还是有人全部告诉了徐盛,甚至他问的一些细节都毫不保留的说了出来,包括周瑜重病修养,周瑜败兵,的确对东吴士气打击极大,徐盛知道这是对方要瓦解他回归东吴的意志。

    但徐盛不为所动,就算失了扬州,东吴还有几十万水军,连荆州水军都不敌,更不要说高顺了,虽然高顺步战的确无人能敌,在相同兵力和条件之下,徐盛承认无法与高顺的部曲正面为战,但要论水战,东吴却有绝对的自信,再有刘备在荆州的牵制,徐盛并不觉得高顺会像对付袁绍和曹操那么简单就能攻过长江去!

    向北走,天气逐渐寒冷,过了彭城,徐盛便见到这里早已今非昔比,整齐的田地、新盖的房屋和喜气洋洋的百姓,一路之上,无论大小郡县,都能看到他们满足的笑容,比之江东的富庶和安乐不相上下,早就听说高顺深得民心,从这一路的观察,徐盛也管中窥豹,感触颇深。

    半月之后来至琅琊莒县,这里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一草一木莫不熟悉,虽然他已无家小,但看到当年的乡亲之时,心中还是涌起一股热流,那些相邻见徐盛和穿戴整齐的武将一同到来,还以为他在高顺麾下当了大官,当年逃难,谁也不知道谁逃到哪里去了,后来曹操平定了徐州之后,他们才陆续返回家乡。

    相邻相见,自然十分亲切,尤其是徐盛现在的身份,更让他们羡慕不已,纷纷上前道贺,让徐盛尴尬不已,但这时候又不能说他是孙权的手下,只好模棱两可的应承着!

    他家的房屋早已毁于战火之中,田地也被重新分配给百姓了,但徐盛早已不在乎这些,一群百姓围着他只说高顺有多好,而他又在高顺手下,一定要好好表现,可不能给莒县的乡亲丢脸等等,尤其是几个年长的老人,其中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