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阵三国-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摇摇头:“应当不知,此二人并未派出哨马!”

    “好,速请公佑、宪和二人到府中议事!”刘备吩咐关羽,二人匆匆下了关头!

    如今进退无路,孙乾和简雍都建议刘备南下投靠刘表,刘表也是汉室宗亲,又广纳贤才,刘备有景帝之后的身份,刘表应该不会拒绝,空守着函谷关非长久之计,袁术前往豫州,让刘备看到了一个机会!

    第二日一早,刘备忽然带着关张二人来找太史慈,言称荆州刘表以书信相邀,两人本为一家,不忍拒绝,故此想前去拜访,待来年开春再来函谷关讨伐董卓!

    太史慈一愣,看一旁的法正老神在在,也不好多劝,毕竟大家都是友军,也没有隶属关系,从联军的角度来讲,高顺走后,太史慈还得听刘备的,所以他只能把刘备送走,当然,刘备脸皮也很厚,带走了联军立下的五千人马,只留了三千给太史慈,太史慈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233章 一块心病() 
太史慈没想到刘备搞得这么干脆,看着一万人马出了函谷关往南而去,他一阵恼怒:“这个大耳贼,居然私下里挑动军心,多带走了五千人马,这可是各诸侯派送而来,凭什么他要带走?”

    法正笑道:“子义又何必生气,如今函谷关并无危险,这五千人亦非精兵,刘备想要取宛城,五千人马难以震慑,子义就当送他一份人情吧!”

    “不是受邀前往荆州么?怎么成了取宛城?”太史慈一惊,忙问道!

    法正捻须轻笑:“刘表虽有名士之美誉,却无容人之心,荆州刚刚平定,又岂会再引狼入室?袁术夺取豫州,宛城空虚,刘备此去,夺得宛城,可有容身之所,袁术有了豫州,宛城成了鸡肋之地,不会回身攻打,二人乃是各取所需!”

    “竟有此事?”太史慈摸着下巴,没有荀攸的分析,他还相信这个一脸坦诚的大耳朵,不由想起当年高顺告诫他要小心这个大耳贼,果真如此!

    绕了一个圈,刘备最终没有留在幽州,辗转又到了南阳,虽然不是历史上的新野,但两地离得却不太远,高顺得到消息,一阵失笑,莫非这历史的车轮就难以改变?

    袁术去了豫州,极有可能以后将势力发展到扬州,和当年他占领寿春、淮南的局势一样,董卓也没有亲手除掉,王允的连环计不知道是否在进行,如今的唯一变数就是青州的黄巾军被管亥率领,声势浩大,虽然公孙瓒征讨,打得黄巾军节节败退,但对整体实力却毫无损伤!

    十一月,青州黄巾军在公孙瓒的屡次进逼之下终于发起了反攻,十万黄巾军在渤海郡驻扎,准备联合黑山军共同对付官府,公孙瓒率步骑二万人迎击黄巾,二军于东光激战,公孙瓒大破黄巾,斩首三万余,黄巾军弃辎重,南渡黄河。

    公孙瓒又在黄河边设伏,待黄巾半渡之时突然出击,黄巾军死者数万,血流成河,公孙瓒俘虏黄巾人口两万余人,车甲财物不计其数,消息传到长安,拜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公孙瓒声威大噪,威震河北!

    见公孙瓒如此勇猛,两万人就击退十万黄巾,袁绍也感觉到了威胁,正打算再安抚一下公孙瓒,缓和冀州的威胁,却没想到袁术前往豫州之时,派公孙越攻打阳城,被周昂射杀,公孙越是公孙瓒族弟,闻言大怒,以周昂乃袁绍部将为由,要为其弟报仇,再次率领精兵五万来至磐河!

    由于公孙瓒刚打胜仗,声威强大,周围郡县望风而降,袁绍眼看形势紧急,为缓和局势,拔擢公孙瓒从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不想公孙范一到勃海,却立即倒戈,联合公孙瓒一同讨伐袁绍!

    袁绍虽然忌惮公孙瓒,只是不想和他开战,并不是怕了公孙瓒,何况袁绍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见公孙瓒如此咄咄逼人,再也忍耐不住,严冬之际亲率大军迎战公孙瓒,两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交锋。

    “公孙瓒虽勇猛,声势正威,却无良将相随,冀州兵多将广,恐非袁绍敌手!”郭嘉拿着密信来见高顺,虽然公孙瓒新败黄巾,声势浩大,但郭嘉却并不看好他!

    高顺点点头,这一战虽然震动了整个河北,但结果他是知道的,公孙瓒的人马虽然常年在塞外镇守边关,骁勇善战,但河北兵强马壮,人常说燕赵之地多出慷慨悲歌之士,袁绍帐下又人才济济,公孙瓒这一次没有了刘备三兄弟和赵云的帮助,恐怕会惨败!

    “此二人一战,恐怕河北再无公孙瓒立足之地,退守蓟州,又与刺史刘虞不和,再难有安宁之日!”高顺一阵感慨,公孙瓒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公孙瓒说为兄弟报仇什么的,那都是虚言,不过是刚打败黄巾军,又得了许多人马装备,便以为可以和袁绍一较高下,乘机占领冀州,虽然新胜,但不知巩固实力,贸然出兵,骄兵必败,公孙瓒还是太小看冀州的那些人物了!

    “最近黑山军有何动向?”高顺问道!

    自从上次南边的黑山军围攻上党之后,高顺便让郭嘉加强了对黑山军的监视,虽然这些人战斗力不是很强,但号称百万的人马,始终是一块心病,黑山军一年都在河北境内和袁绍作战,连番失利,高顺怕黑山军被袁绍打怕了,回头又来并州捣乱!

    郭嘉言道:“上党之围之后,各郡县人马都提高警惕,然黑山军声势太大,纵使不来并州,沿途郡县民心不安,若不铲除此祸,终为大患!”

    高顺看着郭嘉,问道:“奉孝的意思是,我们该剿灭黑山军?”

    当初与荀等人商议,对付黑山军的政策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黑山军不来并州,高顺就假装没看到,不想惹上这个大麻烦,但郭嘉突然改变主意,却让高顺多少有些意外!

    郭嘉道:“若在以往,黑山军或为并州屏障,然其围攻上党,虽然未果,却说明已有觊觎之心,如今河北即将生变,大哥若心怀天下,并州之地,难以为续,若得河北,则天下可定矣!”

    高顺看了郭嘉一眼,沉吟不语,他和郭嘉的交情,胜似兄弟,有的话他和郭嘉能说,却不能和荀等人商议,正是因为郭嘉是全心帮助他,对朝廷的意识十分淡薄,虽然高顺不知道荀到了并州,是否还有辅佐汉室的想法,但根据历史上来看,这种大家族出来的世家子弟,从根子里就是忠君思想,万事以皇帝为第一要素,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郭嘉知道高顺的志向,也想助他纵横中原,但并州的确不足以支撑高顺连续作战,虽然这几年的开发有所转机,但苦寒之地的名号并不是白叫的,照此发展,还需三五年,估计才能勉强赶得上冀州的实力!

    并州的位置也很尴尬,除了能往东进攻河北之外,其他地方都对他征战中原毫无价值,往北是塞外草原,往西是匈奴和羌族的领地,往南便是司隶,早就被董卓一把火烧得什么都不剩下,没有富裕的资金,高顺可没那么多心思重建洛阳!

    眼下只有一个缺口,往东的冀州和幽州,幽州的刘虞是汉室宗亲,又深得民心,百姓拥护,师出无名,便只剩下袁绍了,若原先的战略是积攒资本,招贤纳士,那现在局势变动,就需要扩充实力了,没有地盘,一切都是空谈,这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刘备其人!

    无论是荀还是郭嘉,都对袁绍的评价不高,所以河北怎么看都是囊中之物,要想吃下河北之地,就必须扫清眼前的障碍黑山军,这么多贼军在并州边界上蠢蠢欲动,始终也是高顺的一块心病!

    这里是高顺的书房,除了高莫以外再无外人,高顺突然看了看高莫,吩咐道:“把外门关闭,有人来访,就说我不在!”

    高莫跟随高顺日久,自然知道有要事要和郭嘉商议,一躬身便走出去了!

    高顺看着郭嘉,略一沉吟,言道:“奉孝,你我二人乃异姓兄弟,也算是知己之友,今有一事要和奉孝商议,还望以实言相告!”

    郭嘉神情也变得严肃:“大哥尽管说出来便是,出了这间房,此事不会有第二人知晓!”

    高顺明白郭嘉的意思,就算二人商讨不出结果来,郭嘉也不会告诉第三人,便道:“若是献帝逃出长安,你说我该不该去接到并州来?”

    “嗯?”郭嘉明显有些意外,他有些惊异,高顺为何突然觉得献帝会从长安逃出来?对这个毫无准备的问题,郭嘉也皱起了眉头!

    是否迎接献帝,一直让高顺左右徘徊,按照后代之人的分析,奉迎献帝便掌握了主动权,朝廷在自己手中把控,曹操在发展初期,汉献帝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却也有反作用,曹操必须分出一部分心思来防备献帝身边那些想陷害自己的人!

    同样的,还得顶着舆论的压力,你有了皇帝在手,没有掌控皇帝却又不想听话的人自然就会造谣,所以曹操成了汉贼,不管谁奉天子以令诸侯,这个黑锅是肯定躲不掉的,就算他高顺迎接献帝,无论他是否有异心,恐怕日后还得顶着汉贼的大帽子!

    献帝的招牌自然是好,毕竟现在还是汉室天下,大多数人要是有选择,还是忠于汉室,否则曹操后来也就不会征辟到那么多人才,甚至连孙权手下的华歆等人都接着朝廷的名义招揽到自己帐下,但坏处也显而易见,来的人是帮助自己的还是帮助皇帝的?朝堂上的斗争,宫廷内的算计,政治方面的问题,非高顺所长,他也承认自己不如曹操。

    两相对比,他对人才的需求不像曹操那么迫切,如今自己的部下,文人武将个个都是精英,甚至可以说就算只有一半,高顺也有征战天下的自信,所以献帝这块招牌对他来说显得有些不是十分需要,就像当年四世三公的袁绍一样,他有自己的招牌,不需要汉献帝再为他吸纳人才,所以袁绍犹豫了,如今,高顺自己也犹豫了!

    从他当上并州牧纠结到现在,从历史轨迹来看,献帝逃出洛阳的第一站就是弘农,紧接着便是河东、河内,中间又折腾了一年多,这些地方都和他并州紧密相连,要是不做出迎接的姿态,恐怕被天下人唾骂,若是迎接,后续的问题一大堆,高顺一直未有万全之策,渐渐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第234章 联手执政() 
郭嘉很认真地思考了一阵,方才言道:“若迎献帝,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吸纳贤才来投,凡事则能使出有名,然朝廷置于并州,又有朝中老臣、天下有识之士观望,处置不当,则有可能身败名裂,各有利弊!”

    高顺点头道:“此事我已思虑良久,犹豫不能定,不知奉孝可有抉择?”

    这可是关乎并州和高顺今后如何发展的转折点,郭嘉也不敢掉以轻心,忽然言道:“大哥不是在洛阳寻到传国玉玺么?”

    “是啊!”高顺道:“传国玉玺虽在我手,却不能拿出来,有献帝在,拿出来也难以慑服众人!”

    自从在洛阳找到玉玺之后,高顺便吩咐当时知情的几人不要对外泄露,他没有称帝之心,自然也就没有用处,但白白交回朝廷,又心有不甘,所以一直留在身边!

    郭嘉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一阵轻松,笑道:“既有玉玺在手,何不让献帝送与其他诸侯,来个携手掌朝!”

    高顺没搞明白,问道:“什么是联手掌朝?”

    郭嘉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