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陷阵三国-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又是一阵大笑,见李儒说得十分有理,不由满面发着油光,想到数年之后,便能踏足中原,不由畅想开怀,连夸李儒之智!

第211章 君命难违() 
李儒解了董卓危急,正当高兴之际,突然宫外有亲兵来信,西凉的马腾和韩遂各起马步兵五万,分别从安定、天水两地杀奔长安而来,声势十分浩大,沿途各郡都有人响应!

    董卓方才的幻想消散到九霄云外,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来回走动,韩遂二人有兵力十万,关外联军也有十万,加起来就有二十万人马,西凉军虽然也有二十万,但长安内部人心不稳,董卓怎会不知?一下子杀出这么多人马,让董卓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胁!

    半晌无有良策,董卓扭头问皱眉的李儒:“四面皆有诸侯联军,如之奈何?”

    李儒捻须不语,半晌才道:“如今事情危急,且容属下三思!”

    董卓知道李儒的本事,没有把握的话他从来不说,没有谋划好的事情他从来不会去做,也不好催促李儒,但是韩遂二人的十万人马不到半月就能抵达长安,长安以西并无要冲之地,不像东面,一个潼关,就挡住了关东联军!

    “速去坞将奉先召来!”危急之时,董卓想到了吕布,吩咐李肃去找吕布!

    李儒言道:“奉先虽勇,却难以分身,不知太师欲将其派往何处?”

    董卓急躁的拍着案几,眼神凶恶:“谁逼得某紧了,便让奉先去给他点厉害悄悄,简直欺人太甚!”董卓捏着肥厚的拳头,钢牙紧咬,恨不得将敌人生食一般!

    李儒道:“事已至此,怒则易误,太师还请冷静,自有破敌之策!”

    董卓两步走到李儒面前,抱拳道:“生死之际,还请子孝不吝赐教!”

    李儒急忙行礼:“太师万万不可如此,属下为太师效力,岂敢不竭尽所能?”他继续言道:“韩遂、马腾二人大军前来,尚需半月,主公可派人马在咸阳、池阳阻击,令其不得东进,至于关外联军,可用方才之计,若联军散去,韩、马二人孤掌难鸣,自会撤兵!”

    董卓闻言,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二十万兵马还是重重的压在他的心头:“调兵遣将之事,子孝可有人选?”大战在即,董卓显得有些慌乱了,只好问李儒!

    李儒沉吟一阵,方才言道:“关东联军虽是受朱召集而来,若听闻韩遂、马腾二人又从西面出兵,纵使朱入朝,恐怕诸侯还抱有侥幸之心,以期两路用兵,夹击长安,故关外联军,还需一人震慑,不妨便让奉先前去!”

    董卓点点头:“某方才亦是此意,那咸阳、池阳派何人把守?”

    李儒道:“如今乃用人之际,郭汜虽有军中传言,但也不可尽信,不如将其调离潼关,就算他与高顺有些关联,亦难以成事,可令其带领一支人马前往池阳,樊稠将军就在城中,令其带领本部人马前往咸阳驻守!”

    董卓听李儒安排得井井有条,这才算松了一口气,又跌坐在软榻之内,手拍额头一阵感慨:“幸好有子孝在,否则某便是三头六臂,恐难以应付也!”

    李儒言道:“大事虽如此安排,个中细节还需打理,太师且先歇息,属下这就去安排人马!”

    董卓摆摆手,示意李儒退下:“早朝之事,某自会命人处理,军中调度,就依子孝之意!”

    李儒走出董卓行宫,仰头看了一眼湛蓝的天空,呼出一口气,这一次东西两路二十万大军压境,连他自己都有些吃不准,西凉军这两年养尊处优,早就不是当年那支风行天下的铁血之师了!

    方才在董卓面前,他本想说关东联军实因高顺而起,若是能让高顺退兵,无论朱如何,联军自会溃散,但想到高顺屡次与董卓作对,甚至劫了董卓数十车钱财,这是董卓的逆鳞,谁也不敢轻易提起,方才董卓盛怒,他自然也没有提起高顺,但愿朱入朝,能起到一点作用!

    西凉各军头领相互猜忌,争夺兵力,这是李儒早就看到的,尤其在洛阳西撤之后,联军散去,西凉军再无威胁,这些人更是勾心斗角,聚拢钱财,征战沙场的斗志都被消磨殆尽,如今再想与关东联军一较长短,少了一股血气和一往直前的锐气!

    三军可夺帅,然不可堕其志!但是西凉军却早已失去了大半拼杀之力,连寻常的训练,都显得十分懒散,他也像董卓屡次提醒,但董卓自认天下再无敌手,整日在宫中淫乐,要么就打理他的坞,哪里顾得上整顿军纪?

    李儒慢慢的走在长长的廊道上,感慨不已,一阵秋分吹来,有几片泛黄的树叶飘落,虽然满树还是绿色,但满园花草显得有些萧索,李儒心中没来由一阵凄然,他摇摇头,往军营而去!

    长安城内阴云密布,一片大战前夕的紧张,而潼关之外却是喊声震天,锣鼓齐鸣,彩旗飘动,金秋之色在骄阳之下尽情释放,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遍野硕果累累,挂满枝头!

    函谷关下,各路诸侯齐聚,一个个意气风发,在朱的迎接之下来至关内,各路人马旌旗招展,铠甲明亮,展示着各自的实力!

    朱坐在主位之上,笑逐颜开,一脸欣慰之色,他和高顺苦苦撑了近半年,终于等到各路诸侯的响应,虽然不如当年虎牢关之下军容之胜,但听到西凉有韩遂、马超二人起兵,朱知道,消灭董卓、诛除****的时日不远了!

    左首坐立的一人面如冠玉,两道眉毛令他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慈善,大大的耳垂十分醒目,正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身后站立两员九尺高的猛将,一人燕颔虎须,双目如同金刚,另一人面如重枣,三尺长髯洒与胸前,卧蚕眉、丹凤眼,气度不凡,就是刘备的两个结义兄弟!

    刘备对面坐的就是一直与朱相见如故的高顺,正一脸淡笑的和众人打着招呼,身后一位黑塔般的大汉,正与刘备身后的张飞斗眼,两人都直勾勾的看着对方,瞬也不瞬!

    下首还有两人,刘备下首之人面色白皙,两道剑眉,唇红齿白,身穿锦袍,领袖之上还有彩色丝线绣着装饰,映衬得此人更加英武不凡,正是袁绍的长公子袁谭!

    高顺下首之人面目有些麦黄色,浓眉大眼,身穿戎装,谈吐之间有一股大将之风,正是曹操的公子曹昂,他知道高顺与曹操关系不浅,与高顺十分亲近!

    袁谭身后是大将颜良,曹昂身后则是曹仁,二人都身形壮硕,虽然比典韦和张飞二人相比消瘦一点,但谁也不敢轻视这两人的实力!

    “如今荆州之兵在朱阳与太史慈将军会合,各路人马皆已到齐,长安以西又有马腾、韩遂出兵,除贼之日,不远矣!”朱当先全举起酒杯,朗声对众人说道!

    众将都举杯,与朱一起同饮,朱感慨,竟然有些热泪盈眶,他知道坚持到今日的艰辛,这一切其实都是高顺的功劳,但高顺却都淡然处之,毫无贪功之意,连朱都有些心折!

    酒过三巡,众人正在商讨如何攻打潼关,却听关外锣声响起,有士兵进来报告长安有圣旨传到,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

    朱带领众将迎立阶下,李肃带着两位宦官走了进来,手捧圣旨,身后有皇家斧钺仪仗跟随,显得十分正是!

    三呼万岁,拿着圣旨之人宣读,却是要朱入朝面君,即可启程,这让众人大吃一惊,没想到关键时刻,董卓来了这一步棋,没有朱,谁来号召联军?

    高顺当先冷静下来,命人将李肃等人先带下去款待,李肃在虎牢关之外被高顺涮了一次,对高顺有些后怕,知道这个满面笑容的家伙可是说翻脸就翻脸,也不管过于逼迫,带领两位公公下去休息,反正有圣旨在,他倒也不怕有性命之忧!

    “将军,此乃董贼之计,万万不可答应!”李肃等人刚走,张超便忍不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刘备也在一旁言道:“如今献帝虽陷于水火之中,然破贼就在眼下,万不可功亏一篑也!”

    高顺见朱神色淡然,并未有担忧之色,知道他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在一旁一言不发,等着朱做决断,如今联军其实如日中天,又有韩遂二人的响应,高顺相信,到年底,至少也能兵至长安城下,他早就在盘算攻打长安的对策了!

    “诸位切勿相劝,今圣旨到此,吾食君禄,当报君恩!”待众人议论完毕,朱才言道:“纵使未有圣旨,吾等亦当入朝奉君,伴随左右,以除君忧,如今圣旨到此,吾岂能抗之不遵乎?”

    见众人面色吃惊,朱又道:“西凉诸将,李、郭汜等人,皆非大将之人,樊稠、张济之辈,乃是庸才,并无远略,虽势均力敌,却尔虞我诈,长此以往,定有变乱,吾此去长安,正好可从中响应,待诸位将军兵临城下,则大事可成矣!”

    朱一番话,不仅张超、刘备等人目瞪口呆,就连高顺也吃了一惊,没想到朱居然如此忠诚,想到这些古人的固执,就让他头疼,明知圣旨是董卓下的,但朱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去,这就是所谓的忠诚?

    他了解朱,知道他一旦决定了事情,就很难更改,但眼下联军都是冲着朱而来,一旦朱离去,恐怕就不能齐心协力,和朱口中的西凉各将领没什么区别了!

    想到这些后果,高顺言道:“既然朱老将军执意入朝,想必这善后之事,将军也思虑周全了吧?”

第212章 离间之计() 
众人知道朱既然如此说,自然无法改变,听到高顺这么一问,都看着朱,此一去,联军的命运就要寄在另一人身上,最有希望的自然就是高顺和刘备了,这两人一人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一人却是汉室贵胄!

    朱看了看高顺和刘备,笑道:“董卓以圣上之名掉老朽入朝,实乃联军威胁之故也,故联军不能就此解散,至于统兵之人,便由元溯接任!”

    “什么?”一旁的张飞立即瞪大了眼睛,虎牢关之时,高顺总是有意无意的和刘备作对,如今要是让高顺做了统帅,刘备还能有什么好?只见张飞目言道:“俺大哥乃是皇室贵胄,作此统帅,人心所向!”

    高顺淡然一笑,他知道张飞的性格,这三兄弟当中,他最讨厌的,也不过是刘备而已,听到张飞这么说,果然刘备一脸惶恐之色,止住了张飞,向朱请罪!

    刘备就有这一点好,除了脸皮厚以外,就是能够审时度势,时刻清醒的认识自己,所以无论他辗转哪个势力,都能如鱼得水,至于他是宅心仁厚,还是拉拢民心,不过是一种权术罢了!

    眼下高顺的人气如日中天,联军又以高顺的并州军为主力,朱一走,有高顺主持大局,也能暂时稳住局势,而他刘备,也不过是有个汉室之后的名号罢了,到如今,还未有任何的建树,贸然统帅联军,恐怕人心浮动,反而弄巧成拙!

    “将军,以学生看来,高将军的确堪当大任,学生愿听调度!”刘备躬身向朱行礼,当年讨伐黄巾之时,刘备便和黄埔嵩、朱等人关系不错,一直以学生自居!

    朱一阵大笑,对刘备的表现很满意,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朽知玄德有匡扶天下之心,然诛灭****,确需诸位同心协力才是,关张二人皆为虎将,有他二人相助,玄德定能成就大业,却不可急于一时!”

    朱一席话说得刘备额头见汗,猜不透朱到底是真话还是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