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南守军全军覆没,宁向忠也战死沙场。

    这个结果有些惨烈,西军的强大再次让他震撼,他也为自己先前的犹豫,或者说战略失误而懊悔不已。

    应该早些彻底放弃淮南,固守江南才对,至少可以保住长江防线,不至于现在这般尴尬。

    吕颐浩的倒戈虽不奇怪,却也有些猝不及防,足可见他们人心尽失,原本那些还在犹豫的赵家忠臣不免也会动摇。

    更要紧的是,除了所谓的气节和忠诚外,人们最为在意的始终是利益。

    采石渡口被吕颐浩拱手送给徐还,虞允文大军直扑江边,扬州城和瓜州渡双双落入西军手中。

    如无意外,渡江也就在这一两日间。

    吕颐浩之后,镇江韩世忠手中握着的水军恐怕也会倒戈相向,长江之上张宪率领的水军更在进攻江州。

    不日就会攻克,南下前来汇合,江南赖以为屏障的长江天险将不复存在,到时候

    张俊惶惶不安赶到政事堂的时候,秦桧却是气定神闲,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有那么一瞬间,张俊不禁怀疑自己不够稳重,可他实在想不出秦桧有什么底牌,可以这般处变不惊。

    “难道金军南下了?”

    “‘会宁府尚未有消息回复。”

    “那,秦相公缘何就一点也不担心吗?”当唯一的靠谱的可能性被否决之后,张俊不由皱起了眉头。

    秦桧淡淡道:“不是临安还在我们手中嘛!”

    “临安”

    张俊不由愕然:“一座孤城,如何能够抵挡西军?当年”

    不用多说,秦桧也知道张俊是说当年兀术搜山检海的旧事,一旦大军过了江,压根挡不住。

    若非有徐还等人,临安险些毁于战火之中,逃过一次是幸运,这一遭呢?张俊并不乐观。

    秦桧却不以为然:“今非昔比,挡不住金人,却未必挡不住西军?”

    “此话怎讲?”

    “金人可以不顾城市破损,不在乎百姓死活,西军可以吗?”秦桧冷冷一笑,仿佛胸有成竹。

    张俊听明白了,却不禁有些后怕,难道是要临安所有臣民为人质吗?

    “这恐怕”张俊眉头皱起,有些事可以不顾廉耻,但这般行径且不说会遗臭万年,能不能施行也是个问题,会彻底失了人心。

    秦桧冷笑道:“为难的应该是他徐子归,你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叛军来袭,我等护卫幼主,拼死抵抗,何错有之?”

    “是打算与城偕亡吗?”

    “你我怎能像那些莽夫一般?”

    秦桧再次不屑道:“当然是随机应变,必要的时候护送天子转战他乡,抵抗到底,甚至”

    “甚至怎样?”

    “求助于友邦!”

    “友邦?”

    张俊喃喃自语,所谓的友邦自然是金国,难道要浮海北上前去金国,再来一次海上之盟?

    想想真是讽刺啊,可是又能怎样呢?

    只听秦桧朗声道:“需谨记一点,今日之大宋,不同于昔日的陈国与南唐,不是丢了金陵便失了整个江山。”

    徐还已经过了淮河,在楚州暂作停留,祭拜赵立。毕竟赵立是昔日的功勋英雄,其子赵破虏也养在高阳王府。

    至于前线战况,虽然关心,但只要能及时收到战报,倒也急于立即前往。不管怎么说,都要给将士们一点时间,巩固前线阵地。

    故而一路不疾不徐,坐着船只悠哉悠哉地前往金陵。

    兵贵神速,徐还却一反常态慢慢悠悠,无疑让许多人奇怪,为之不解。

    徐还也没有解释,只是吩咐麾下将领齐聚金陵,召开军事会议。

    徐还直达金陵,给的讯号无疑是想要稳扎稳打,然后步步为营直接逼近临安。还有一层意思,大抵是冲着吕颐浩来的。

    吕相公倒戈投诚,高阳王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抚,采石渡伏击宁向忠一战更需奖赏。

    徐还抵达采石渡的时候,吕颐浩亲自前来迎接,态度十分恭敬。

    不过徐还并没有托大,毕竟吕颐浩身份贵重,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吕公,有劳了。”

    “哪里,奉上皇旨意行事,此乃臣之本分。”

    “吕公所言极是,不过我大宋素来讲究赏罚分明,功劳还是应该赏赐的。”

    徐还笑道:“本王会上奏太上皇,论功行赏的。”

    “王爷谬赞,岂敢”

    “哎,应该的”

    徐还拉着吕颐浩的手,笑道:“接下来还要多多仰仗吕公呢?”

    “哦?还请王爷吩咐。”

    “本王欲率军渡江前往江宁,请吕公共行。”

    徐还的声音不高,吕颐浩却是心中一震,徐还要过江不足为奇,可为什么是江宁呢?难道不应该是镇江吗?

    虽然韩世忠一直没有像自己一样公开表态,但吕颐浩坚信镇江早已倒戈,姻亲关系可比什么都牢固。

    那么徐还登陆江南,自然是选最为熟悉,最为可靠之处了。而且镇江有运河,可以一路直接到达临安,更为便捷。

    江宁反倒稍微远一些,更为重要的是,徐还就这么信任自己吗?他就不担心

    吕颐浩着实没想到这一点,在他看来,徐还最稳妥办法便是前往镇江,与韩世忠一道南下临安。

    至于自己,要么是派兵配合,要么是调兵西进,和张宪一起夹击江州,扫清外围。

    可是徐还偏偏一反常态,着实让他始料未及,有些意外。

    “王爷”

    “怎么,吕公有难处?”

    “没有,没有,王爷请”

    吕颐浩连忙道:“江宁的军械、粮仓已经准备妥当,只能王爷驾临,大军随时可以出动。”

    “不着急,不着急。”

    徐还摆摆手:“本王许久没去江宁了,有些想念紫金山和秦淮河的风光了。”

    “呃”

    不等吕颐浩惊愕,徐还续道:“对了,还有雨花茶,本王也甚是想念。”

第七二一章 皇孙南归() 
紫金山上,风景秀丽,金陵虎踞龙盘尽收眼底,远处已可见玄武湖波光粼粼。

    徐还坐在山上的亭子里,桌上红泥火炉正在烹茶,金陵特产的雨花茶入口,纵是旧年陈茶,仍是清香甘冽。

    “好茶,不错。”

    徐还笑道:“今春的明前茶,定要给本王留一些。”

    “一定一定。”

    吕颐浩连连点头,心中却不免嘀咕,高阳郡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有去镇江,而是在江宁登陆,江南之地一片震动,临安更是惶惶不安。

    高阳郡王登陆江南,这是要挥军直下临安啊,兵贵神速,开战可能也就是在这几天,江山变色自然也就是在顷刻间。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徐还到了江宁,西军的攻势却突然慢了下来。

    虞允文仍旧在瓜州渡口,忙活着准备战船,采石渡口,西军正在不断过江,但不疾不徐,但并没有着急向临安逼近。

    趁着这个空档,临安城方向则是在抓紧时间坐着各种防守和布置,虽然未必能够挡住西军。

    但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会延缓西军进攻的速度,无法很快拿下临安。

    临安乃是都城,只要拿下了,此战徐还基本可以说是胜券在握,江山也就掌握在了手中。

    兵贵神速,迟则生变,可徐还却偏偏反其道而行,这让许多人甚是不解。

    吕颐浩最初也甚是不解,但当一条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

    赵谌回来了。

    这个莫名在历史上或许有些陌生,但两宋之交的朝野却人尽皆知。

    因为他是渊圣,也就是宋钦宗赵桓的嫡长子,大宋曾经的太子,上皇赵佶嫡亲的皇孙。

    不过很可惜,他没能登上大宋皇位,而是在靖康之变中和祖父、父亲一样,全都成了金国的俘虏,远在五国城。

    赵构登基之后,东宫另有储君,赵谌的太子名分也就变成了宁王(赵谌幼年曾为大宁郡王)。

    无论是和封号其实只是徒有虚名,毫无意义,毕竟人在五国城当俘虏,除了宗室的谱牒上有记载,早已被人们遗忘了。

    然而在关键的时候,又有人想起他来。

    秦桧!

    这位大奸臣一心想着金国能够出兵援助,但兀术等人迟迟不见动静,自然也就没什么指望。

    没办法,金国内部现在也是纷争不断,加上在黄河以南几场战事被徐还打怕了,哪里还敢得轻易出兵呢?

    秦桧无奈,退而求其次,问金国要了一个人,便是赵谌。

    原本这些宋国皇室成员都十分重要,即便不作为筹码,也都要严格限制,否则逃出去就会成为宋国臣民拥立以抗金的对象。

    但是这一遭,金国爽快地答应放人了,以为太上皇祝寿的名义,借赵桓之口发声,令赵谌南下。

    贺寿当然只是借口,此举不过是给徐还出个难题罢了。

    因为赵谌是赵桓的嫡长子,曾经的太子,换句话说他是大宋皇位理所当然的第一继承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曾有传言说金国打算将赵谌放归回国,让一直无子的宋高宗赵构惊慌失措了好一阵。

    相较于原本历史上的传言,现如今赵谌是真真切切回来了。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微妙的关头,一下子就让局面有些复杂了。

    所有人都知道,坐镇洛阳的太上皇已经垂垂老矣,西军一旦攻陷临安,御座上的小娃娃赵昚将会被视为伪帝。

    那么,大宋的皇位就要出缺了。

    即便太上皇复辟,也需要个储君,可是大宋近支宗亲全在五国城。

    至于太祖系的宗室,到时候哪里还有他们说话的份,所以这皇位的归属就十分微妙了。

    徐还,高阳郡王,太上皇的女婿,手握重兵,权倾天下

    不管是选个远支的小娃娃,在幕后做霍光,还是如曹丕一般改朝换代,也是易如反掌,甚至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赵谌回来了,情况一下子便不同了。

    他是当然不让的储君人选,纵然徐还不愿意,但纲常礼法,天下悠悠之口

    总之,会让局面变得复杂,会让徐还很难受。

    相较于将来的储君或皇位归属,这件事更重要的效果是触动朝野上下,许多仍旧忠于赵宋的大臣,甚至士林、乃至百姓的心。

    让他们下意识犹豫,观望徐还的态度。

    吕颐浩便是其中之一,就如同他当初答应投向徐还时的心态一样,他好奇徐还会怎么做?

    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还会兑现吗?会不会过江拆桥?

    采石渡前,自己已经做出选择,徐还现就在紫金山上,倘若徐还做出自己不太期望的选择,该当何去何从呢?

    徐还没有说,但他之所以在江宁停留,并非因为赵谌,而是既定战略。

    只是赵谌的回归有些突然,有些棘手,让他稍微有那么点措手不及。

    不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徐还便做出了决定,令洛阳方面派人前去迎接赵谌。

    对外他需要做个姿态,善待赵宋宗亲,这是对赵佶,以及众多忠于赵宋的大臣们做出的承诺。

    对内,赵谌是柔福的亲侄子,这些年在五国城也没少受委屈,该接回来让他享受一下故国温暖。

    至于将来的名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