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高义,末将明白。”话说道了这份上,张宪还能说什么。

    徐还对他的信任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再不领情,再有二心,那可就真是猪狗不如,无地自容了。

    至于虞允文和苏泽,那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是担心自己一家独大,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彼此心照不宣就好。

    “彬甫和苏泽会留下协助,他们都还年轻,你好生替本王教导,早日让他们独当一面。”

    “是!”

    虞允文是徐还心腹,就此留下不足为奇。苏泽则是遗憾之余的惊喜,毕竟岳翻与徐庆之乱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发生。

    事后也已查明二人有私下招兵买马的举动,自己竟然毫无察觉,无疑是失职。自己厌恶发放粮草,在一定程度也是激化二人叛乱的导火索。

    所以怎么看他都是有责任的,不过好在那晚护驾及时,加上襄汉如今微妙的局面,正是用人之际,可以说是功过相抵,甚至可以说另有重用。

    没能回到王府中枢之地,却在外名正言顺领掌一支兵马,对自己,对家族都有莫大的益处。

    不过岳翻之死也让苏泽看明白一个道理,在徐还麾下领兵,千万不要有非分之想,否则会死的很惨。

    除了安排驻军统领人选,临走之前徐还另一件要紧事是去探望岳云,这孩子自打遇刺之后,身体一直不好。

    探望本就在此次行程安排之中,加上岳翻之死,对少年人的心理冲击必然不小,探视安抚也是应有之礼。

    徐还来的时候,岳云正在筹办岳翻的后事,既然是护驾之名死去,徐还也给了适当的追封,可谓是仁至义尽。

    亲自致祭自然是不可能了,只是单纯地看看岳云。

    “岳云,切莫伤心。”

    徐还安慰道:“待此间事了解,你回汤阴老家去吧,你母亲和弟妹都在那处,一家人也好有个照应。”

    “是!”

    岳云沉吟片刻,低声道:“王爷,二叔他是不是”

    徐还定睛看了岳云片刻,便知道这孩子已经心知肚明,自然也就没有隐瞒的意思。

    “他有些太过偏执,做错了事情,所以付出了代价。此事与你们无关,你们不必担心,也希望你要介怀。”

    “是!”

    岳云点点头,依旧有些沉默。

    “过些日子,我会寻访名医前去给你调理身体,希望你能恢复往日体力。纵然不能,也希望你不要灰心丧气,即便不能上阵杀敌,这天下仍旧大有可为。”

    “岳云明白。”

    徐还知道,三言两语难以抚慰一个受伤少年的脆弱心灵。奈何大事当前,自己也没有多少心力顾及他,但愿他回到老家,有家人陪伴,能够早日看开,不要再重蹈岳翻覆辙,真正光耀岳家门庭。

第六九五章温水煮青蛙() 
汉水之乱的消息传向四方,引起天下猜疑震动之时,事件的主角高阳郡王正乘坐马车返回洛阳。

    因为徐还曾公开现身,成千上万的将士目睹高阳郡王平安无事,故而西边的半壁江山并未太大震动和不安。

    主要的情绪是愤慨,徐庆真不是东西,竟然公然叛乱谋害,幸好王爷吉人天相,平安无事。

    稍微听闻过内情之人则知晓,是高阳郡王消息灵通,目光入神,早看出徐庆有问题,故意设计将其引入彀中,一网打尽。

    更多人心中则泛起一个疑惑,徐庆虽是岳家军悍将,但本人的能耐与影响有限,怎么会组织起来如大的叛乱之举?

    这幕后会不会还有旁人,或者是主使者?除了徐庆,此番死去最为人聚焦的便是岳翻,护驾力战而死,这个说法好像也有些耐人寻味。

    然而襄阳披露的消息十分有限,猜测终归只是猜测。

    除此之外的一些人则十分遗憾,为何没能一举杀死徐还呢?哪怕是让襄汉大军乱上一乱也是好的。

    也不乏心怀叵测之辈暗中揣测,徐还的伤势是否比较严重,露面只是为了安抚人心?

    徐还遭遇反叛谋害,会不会怒从心生,有相应的报复举动,报复的范围又会是多大?

    天下一怒,血流漂橹,伏尸百万,高阳郡王也能做到。

    一时间,全天下的目光全都集中在返回洛阳的那辆马车上。

    也许,只有徐还回到洛阳,许多事情才会有答案。

    马车还在路上,然而洛阳王府之中,徐还已经率先归来。

    看到平安归来,毫发无损的丈夫,柔福帝姬和诸位夫人才彻底放下心来。不管怎么说,都是一场兵戈之乱,丈夫身处其中怎么能不担心呢?

    “不必担心,不过是宵小之辈的鬼魅伎俩而已,上不得台面。”

    “虽说如此,但徐郎还是小心为妙。”柔福帝姬是真有些后怕,全家老小,乃是整个半壁江山都系于徐还一身,他若一点三长两短,后果不堪设想。

    “放心,我会注意的。”

    安抚妻妾,与许久未见的孩子们玩闹一番之后,徐还留下了柔福帝姬。

    “徐郎,可是有话要说?”

    “是!”

    徐还点点头:“嬛嬛,想必不用我多说,你也才能想到幕后是何许人也对吧?”

    “是他?”

    “是他!”

    “所以要”

    “是的,该动了。”

    尽管是关乎天下风云,江山归属的大事,夫妇俩却如同闲话家常。

    “好!”

    柔福帝姬只是轻轻点头,问道:“需要我做些什么?”

    “我不在的时候,帮我看好家,照顾好孩子们。”

    “放心,应该的。”

    徐还静静地看着妻子,柔声问道:“你心中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柔福帝姬沉默了片刻,摇头道:“没有,自从离开临安那日,兄妹之情便已经到头了。至于赵家,我固是赵家女,如今却是徐家妇,出嫁从夫。”

    “你能这般想,那就好。”

    毕竟是针对赵宋皇室,徐还一直担心出身赵宋公主的妻子会有为难情绪,如此便能安心了。

    “太上皇呢?”

    “父皇肯定会有不忍,这些天去请安,他总是说现在这样挺好的,希望日子能永远这样下去。”

    柔福帝姬道:“听着说的是在洛阳的安逸生活,但实际上,他是意有所指的。”

    徐还岂能不明白,无论赵佶多么不喜欢赵构,父子隔阂甚至是仇怨有多深,但终归是父子。临安朝廷龙椅上终究坐的是他赵家人,皇位仍旧属于赵氏血脉。

    徐还再有本事,对自己再好,终归只是女婿,是外姓人。出于根深蒂固的血脉观念,不肖子与孝顺女婿之间,在这个年代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江山传承更不能例外。

    可惜,如今的局面,赵佶已经无力左右。他只是徐还手中的一个傀儡,用来对付自家的不孝之子。

    为难!

    赵佶有心难以面对,所以他最希望的便是安于现状,让洛阳和临安之间维持现在的微妙局面,不要起冲突。

    是寄希望在平衡中找到解决办法,还是拖到自己两腿一蹬,眼不见为净就不得而知了。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天真。

    “永远,这世上哪有什么永远?”

    徐还冷笑一声,沉吟道:“最近你多花点的时间陪陪父皇,稍微和他提一下,什么时候回东京去看看。”

    “好。”柔福帝姬明白其中意味,轻轻点头答允。

    东京是要回的,可是什么时候,怎么回是个问题。

    书房里,徐还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司马靖。

    “王爷,为今之计,有两个选择,就看王爷怎么选了?”

    “怎么说?”

    “徐庆的供词,以及那些书函,只要一口咬定,即便存疑,也可作为证据。”

    司马靖道:“只要临安那边稍微制造点事端,王爷便奉太上皇诏命清君侧,名正言顺。”

    “清君侧!”

    徐还低声念叨着这三个字,自打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打出这个旗号,从此便成为造反者的绝妙大旗。

    如今,自己也要用这个由头了吗?

    “此举最为快捷直接,却必然天下震动,少不得兵祸连中原,天下生灵涂炭,王爷大概不想看到如此局面。何况北上还有金贼虎视眈眈,所以必须慎重。”

    “还有呢?”

    “当然,也可以徐徐图之。比如仍旧以徐庆口供与书函为证,由太上皇下诏申饬临安,甚至可以直接申饬官家,好叫天下人看看。”

    司马靖道:“然后,南边以平定长江盗匪为名,命襄汉水军南下鄂州,联系荆湖守军。王爷以张宪为主将想必就是如此考虑,荆湖驻军将领,不少是王爷昔年平定钟相、杨幺之乱时的旧部,想必不难。

    北边,正如王爷所谋划的那样,可以奉太上皇还东京为名,前往汴梁。且看看临安与田师中的反应,如果他们敢动手,王爷便可以名正言顺诛杀不臣不孝之辈。

    如果他们不敢,便可在他们的迟疑与软弱中一点点蚕食,此消彼长,结果自不用说。”

    徐还笑道:“温水煮青蛙,先生是这个意思吗?”

第六九六章上皇申饬() 
“温水煮青蛙?”

    司马靖自然没听过这样的说法,但当徐还大概解释之后,便完全明白了。

    “王爷譬喻精妙,徐徐图之,令敌疏于防范,待此消彼长,占据绝对优势之后,一击即中,一战功成。”

    徐还颔首示意,深以为然。

    温水煮青蛙只是一时之举,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到了一定程度,临安那帮人一定会跳起来反抗的,只是到了那时,他们还有多大的威胁呢?

    自始至终,徐还在乎的都不是他们,他在乎的是本就满目疮痍的江山,以及已经饱经苦难百姓。

    能让他们少一些损伤,少一些苦难,手段温柔一些,多花点时间,又有何妨?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心狠手辣雷霆一击,自己也绝不会手软。

    随着高阳郡王座驾返回洛阳,汉水之乱的真相也完全公之于众。

    将领徐庆与王翰等人阴谋兵变,意图谋害高阳郡王,进犯洛阳,对太上皇不利。

    从谋害郡王到谋害太上皇,级别已经完全不同,属于十恶不赦。本人处斩不算,满门抄斩也就在情理之中,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之前有人还试图以此攻讦徐还残暴不仁,现在完全哑口无言了。

    更严重的在后面,据徐庆的口供交代,他阴谋叛乱乃是受了临安有人指使之故。

    临安有人要害高阳王,意图对太上皇不利?

    消息一出,顿时一片哗然,天下为之震动。

    虽然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算是心照不宣,可是一旦摆上台面,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太上皇赵佶前所未有地愤怒,派出使者持亲笔敕书前往临安,斥责当今皇帝赵构稀里糊涂,御下不严。

    朝廷里藏有这等奸佞竟然懵然不知,皇帝当的也太糊涂,斥责之余则是强硬要求赵构尽快整肃朝廷,追查并严惩阴谋叛乱的奸臣。

    大庭广众之下,太上皇亲笔制曰的敕书公之于众,独家特有瘦金体可以证明是太上皇本人御笔亲提。

    这意味什么?

    太上皇可以不理正事,甚至不是正经了君主,但他的地位与威严还在。这般质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