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打照面,但作为东京前后两任实际统治者,田师中对其十分了解。想来刘豫对赵宋皇室,以及徐还都心存恨意吧!离开汴梁,也必然是心有不甘。

    所以,他有动机弑君。

    而且刘豫有前科,在襄阳行刺高阳郡王徐还未遂,卷土重来,再度暗中行刺也不足为奇。

    最重要的是,刘豫无法辩解,有嘴也说不清楚。金国人为了撇清嫌疑,不会维护他,一个已经毫无价值,还一身腥臊之人,自然会被推开。

    做了万全准备,田师中这才动手。

    行刺发生在晋阳府,太上皇途径此处时,大批刺客突然出现,有箭镞射穿了太上皇乘坐的御辇。

    太上皇南归遇刺,顿时天下震动。

    首先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太上皇是否受伤?是否安然无恙?

    高阳王府给出的消息是太上皇平安无恙,只是受到些许惊吓,休息几日便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可是,许多人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太上皇的安危事关重大,既然平安无恙,还请太上皇公开露面,以安臣民之心。可高阳王府免不了多有敷衍推辞。

    于是乎,无论是汴梁的田师中,还是临安的赵构、秦桧与张俊,都在想太上皇是否真的遇刺身亡,或者至少是重伤。

    这是他们乐见其成的结果,赵构在朝堂上痛哭流涕,一改先前暧昧不清的态度,表示担忧父皇安危,不能榻前尽孝,心有愧疚云云。

    如此一来,等若是承认了太上皇赵佶南归一事。

    不承认也不行了,但此时与先前不同,高阳王府要是拿不出人,可就有冒充太上皇的嫌疑,这是大罪。

    而太上皇遇刺受伤,或者因此有个三长两短,高阳王府就有护驾不利的嫌疑,可以问罪的。

    毫无疑问,行刺给徐还出了一道难题。

    赵构这边还急不可耐地先是派已经前往东京的代国公前去探望,随后再度派使者前往洛阳,探视太上皇,并迎候前来临安。

    如此一来,洛阳顿时压力不小。

    最简单的做法便是让赵佶公开亮相,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可问题就在于,太上皇没在,忻州迎驾从一开始就是个幌子,不过是为了吸引各方注意力,为真正的圣驾通行提供便利罢了。

    算着时间,銮驾和赵佶本人差不多能同时到达洛阳,到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可是谁也不曾想到,路过东京的时候,赵佶竟然病倒了。

    宇文师瑗送来消息,赵佶在东京病倒,必须要延医问药,休息几日才能上路,归期自然要延后。

    赵佶的生死与健康至关重要,徐还也不敢掉与轻心,只得同意。

    只是如此一来,不免有了不确定因素,让人颇为担心,赵佶在东京汴梁养病会不会节外生枝。

    “王爷,稳妥起见,派人去东京吧!”

    司马靖也不免泛起了嘀咕,眼下是最为重要的时刻,倘若出了什么变故,麻烦可就大了。

    徐还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让彬甫带精干人等前去,汴梁的一切人马皆可调用。算算时间,嬛嬛他们也该到东京了,务必全都给我安全带回洛阳。”

    “是!”

    司马靖道:“另外,晋阳府的行刺来的实在突兀,蛛丝马迹总是有的,仔细追查,或许会有发现。

    毕竟,弑君可是大罪啊!”

第六六一章天上黑锅,义士忠胆() 
弑君是大罪。

    司马靖知道,所以主张立即追查。

    原因很简单,谁不希望太上皇归来,谁就是凶手,答案呼之欲出。

    临安上下同样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必须立即撇清嫌疑,虽然从表面上他们毫无嫌疑,但不能留下被人攻击的把柄。

    所以追查凶手的主动权要握在手中,否则天知道高阳王府会查出什么结果来。证据这东西,炮制起来太容易。

    故而抢在高阳王府之前,留守东京的田师中率先代表临安发声。

    在洛阳抓获了些许可疑分子,证实参与了晋阳府对太上皇的行刺。

    消息一出,再度引发各方震惊。

    行刺太上皇的可疑分子怎么跑到汴梁去了?晋阳和东京的距离略微有点远啊!

    田师中没有解释,只是对外宣称刺客交代了幕后元凶,随即猜疑便立即平息下去。

    盖因元凶是——伪齐刘豫。

    如此一来,不需要解释,所有人都不会觉得奇怪。

    毕竟东京曾经是刘豫的大本营,刺客在这里聚集潜藏,不足为奇。

    身在金国的刘豫可以说是锅从天上来,奈何他根本辩无可辩,粘罕和兀术也不会给他这个辩解的机会。

    于是乎,很多人便相信了,但有个人决计不会相信。

    林子义比任何人都确定,这是无稽之谈,赤果果的诬陷。

    要问林子义是何许人也?

    那可是刘豫的心腹,当初曾得刘豫救命与知遇之恩,从此便死心塌地为刘豫效力。

    此前曾奉命率人前去襄阳行刺高阳郡王徐还,可惜功亏一篑,独自一人躲过了全城搜捕,并且发现了秦桧让刘豫背黑锅的真相。

    他成功回到了东京汴梁,也把真相带了回来,可惜为时已晚。

    当时金军撤离在即,刘豫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为了生存,不得不答允金人,全城搜刮粮食,最终落得无尽骂名。

    不过总算换取了金人的保护,准许他前去金国避祸。临走之时,刘豫知道自己此去再无前程,未来暗淡,叮嘱林子义离开,并给他一笔钱财,让其隐名埋名过平凡日子。

    林子义没有回齐鲁老家,而是留在了东京城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寻常百姓。

    他本来是刘豫的暗中力量,甚少公开露面,故而没有人知晓他的过往,田师中大军进城,彻查奸细也并未涉及到他。

    从那时候起,林子义觉得这天下谁来当家作主和自己没有关系了,他只想过简单日子,了此残生。

    开个小客店,甚至还娶了一房媳妇,小日子过的有滋味有味。

    可惜他平凡的幸福被田师中的一纸告示彻底打破了——刘豫行刺太上皇!

    这算什么事?

    临走之时,刘豫解散了暗中力量,就此前去金国做个富家翁,怎么会节外生枝行刺赵佶呢?

    诬蔑,无耻的诬蔑。

    林子义很生气,刘公已经远离是非,他只想过平淡日子,你们为何如此咄咄逼人呢?

    他知道,若是坐实了行刺太上皇的罪名,刘豫在金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眼下这个局面,金国不会为了一个罪人,去得罪宋国的。

    不行,决不能坐视不理。

    林子义觉得当初自己无能为力,襄阳功亏一篑没能帮上忙,这次或许应该做点什么。

    可是,做点什么会有用呢?

    杀了田师中?

    东京留守突然死亡,兴许中原会大乱吧!

    林子义最早动过这个心思,但一番查探之后,发现田师中出入护卫十分严密,很难得手。

    恰在此时,可客栈的林子义注意到,从临安前来的代国公恰好到了汴梁。

    于是乎,他向以前最为忠诚的手下和伙伴们,发出了讯号。

    为旧主尽忠,林子义从来没有半分犹豫,可是这一遭不同以往,从前孑然一身的人有了牵挂。

    他成了婚,有了妻子,虽然时间不久,谈不上多深厚的感情,但身为男人和丈夫的道义与责任感,让他不能无动于衷。

    临走之时,他告诉妻子要出一趟远门,若是半月不归,可变卖了家中店铺财产,自行离去,改嫁他人。

    林子义匆匆出门了,新过门不久的妻子林王氏目送丈夫远去的背影,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这几日,她能明显感觉到丈夫的变化,似乎心中藏着什么大秘密,此去恐怕是要做什么大事。

    从临走前交代后事的语气来看,应该是性命攸关,关乎生死的大事。至于具体是什么,她不敢猜测。

    林王氏是个细心的女子,与丈夫同床共枕之时,曾发现过丈夫身上的伤痕。虽说林子义推说昔日曾当过兵卒,但林王氏知道,大宋多数兵卒脸上有刺青,但丈夫并没有。

    真相到底如何,她没有多问,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也许是这个年代女子普遍的观念。不管丈夫以前是兵卒,还是江洋大盗,既然已经嫁给他,那便认命了。

    何况,婚后丈夫虽算不上格外温柔,但也算体贴关心,家中又有赚钱的营生,小日子过的富足,自然是一心一意。

    更何况

    林王氏轻抚小腹,算算日子,月信已经晚了快十日了,也许

    可是丈夫此时却以这样一种方式出门了,林王氏不禁好生担忧,她不在乎丈夫究竟去做什么,只是一心盼望着他早日归来。

    经营好客店,等着他,不是半个月,也不是半年。

    林王氏已经打定主意,后半生哪里都不去,就在这里默默等着,直到丈夫归来。

    如果老天怜惜,腹中真有了喜讯,那是最好不过,到时候娘俩一块等他。

    有那么一瞬间,林王氏有些后悔,也许自己应该早日找大夫把把脉,在丈夫临走之前告诉喜讯,让他知道后继有人,有人等他回来。

    林王氏呆呆出神的时候,有客人登门了。

    两个妇人带着三个孩子,还有几个随行的家奴,据说是富商家眷,刚从淮南返回中原。

    开客店的不会过多打听客人的私隐,何况林王氏一瞧见几个可爱的孩子,刚刚萌生的母性便被激发了。

    欣然将客店后边的小院腾了出来,供给客人居住。她万万不会想到,这几位客人身份非同小可,与丈夫还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

第六六二章灯下黑,防不胜防() 
代国公赵令谦,宋太祖五世孙。

    按照本来的继承制度,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远支宗室,爵位也会很低。

    奈何靖康之难,太宗系的宗室被一网打尽,赵构为了维护宗室的体面,以及培植亲近势力,这才对远支宗室加以扶持。

    赵令谦在这种情形下被封为代国公,之前在鸿胪寺任职,此番则派给他一个重要差事——祭陵。

    中原沦陷,皇陵惨遭金贼毒手,地面上的宫殿楼台被破坏殆尽,就连几位先帝的陵寝都遭到了破坏。

    太祖遗体上的玉带被金贼抽走,哲宗的尸骨直接曝尸荒野,可谓惨不忍睹。

    多年之前,徐还与柔福帝姬南归之时,曾击退一股破坏皇陵的金贼,将先帝遗骨重新安葬。

    自此之后,金国怕过度刺激宋庭,并顾及到中原汉家百姓的情绪,这才减少了了帝陵的破坏。

    毕竟,掘人祖坟乃是不共戴天之仇,也是世人最为唾弃的无耻卑劣之举。

    此番中原回归,整修皇陵加以祭奠自是头等大事,代国公奉命而来,肩负重任,本来是满心欢喜。

    可是半路上却突然传出太上皇南归的消息,而且高阳郡王徐还率军先一步进入皇陵,开始整修。

    这就很尴尬了,洛阳与临安之间貌合神离,他自然一清二楚。

    代表皇帝赵构北上祭陵,面对徐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僭越之举,该如何应对呢?

    按理说该强硬抢夺主动权的,但两万西军驻守,决计是抢不到的。赵令谦也不认为自己有能耐,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