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而疑问也随即产生,赵佶是怎样失踪的?能在会宁府金国核心之地,做如此运作,这是何等手笔?

    话句话说,会宁府的防御,金国人的体系是何等脆弱,其中有多少漏洞?会不会有人利用这些漏洞做些别的什么事情?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

    更为严峻的是赵佶因何失踪?他自己逃走?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在兀术看来,赵佶没有这个胆量。

    当年最初被金军俘虏时,无论是宋国将领还是义军,曾好几次营救。赵佶如果有胆量,完全可以趁乱突围,经事后复盘分析,当时完全有逃走的可能。

    既然当时没走,在五国城多年锐气消磨,还有逃走的勇气吗?

    赵佶绝非主动,而是有人鼓动,甚至有人强行将其带走,兀术略微思量便得出了这个结论。

    至于是谁

    似乎也不难猜,一个在宋国地位无尚崇高的太上皇,会有怎样的意义不言而喻。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中原历代惯用的手段。

    尤其是眼下,韦氏南归的当口,宋国会发生什么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这时候赵佶若是回去

    兀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拳头猛然砸在身旁的树干上。

    徐还,是你吗?

    思来想去,整个天下除了徐还似乎没有人会这么干,除了他旁人也没有这个能耐。

    当年,就是在会宁府,金国大军重重包围与封锁下,他带着柔福帝姬堂而皇之地南下回到宋国。

    如今,他想故技重施,悄悄将太上皇赵佶带回去?

    做梦!

    无论出于未来局势,还是金国颜面,兀术都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赵佶,必须拦住。

    略微动下脑子,便能想到一个事实,徐还哪怕手段非常,也仅限于中原。在会宁府想要偷走一个人,单靠他自己一个人是完不成的。

    只能是里应外合,他需要有帮手。

    这个不难调查,兀术首先将目光锁定到了那群投降的宋臣身上,再仔细盘查,便很快锁定了目标。

    宇文虚中。

    这位出使,但被金国强留下来的宋臣。

    一位家眷尽在北国,原以为已经彻底投效金国的宋臣,他是最后一个接触赵佶之人。

    若说没有嫌疑,谁也不会相信。

    若是平日里,兀术一定会礼待这位先生,稍微客气点,但是今天,他没有一点耐心。

    出乎意料的是,宇文虚中没有丝毫的抵赖与拖延,痛快地承认了。

    “不错,我与高阳郡王联手,已送太上皇南归。”

    “果然!”

    兀术恨恨瞪了他一眼,冷冷道:“金国待你不薄。”

    “我是宋人,世受皇恩,岂是你金国些许小恩小惠可以收买的?实不相瞒,我之所以愿意苟全留在此间,不过是想利用有用之躯,为我大宋谋划罢了。”

    宇文虚中傲然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大宋出了高阳郡王这等不世出的人才,不仅打的你们金贼落花流水,更有心迎太上皇南归,重整山河,我岂会不尽绵薄之力?

    你们可能忘了,我是太上皇钦点的进士,名字也是太上皇钦赐”

    “赐名之恩,还真是个念旧的人,难道你忘了你的家眷还在此间?”

    “哼哼!”

    伴随着宇文虚中的冷笑,亲兵来报:“四太子,宇文虚中的幼子与长孙不见了。”

    “难怪!”

    兀术一下子就明白了,宇文虚中这是要舍了自己和部分家人的性命。

    幼子与长孙应该是与赵佶一起离开了,营救太上皇是天大的功勋,赵佶和徐还自然不会亏待了宇文家的子嗣。

    血脉有传承,家族将来还有无尚的荣耀,同时还能忠君报国,报效君恩,这等面面俱到的事情太有吸引力了,故而宇文虚中才做的如此决绝。

    “哼哼,你以为你动点手脚,他们就能逃出去?别忘了,从这里到燕山,千里之地尽是我大金所有,定叫他们插翅难逃。”

    面对兀术的威胁,宇文虚中一点也不在乎。

    兀术原以为是他故作傲然,却不想不久之后便有消息传来:“两个多时辰前,有船只顺混同江而下,似有赵佶身影。”

第六五四章南辕北辙() 
混同江既松花江,一条自南向北流动的大江河,最终汇入黑龙江。

    作为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兀术当然知道这些。

    而且他还知道,混同江到了冬天会结冰,厚厚的冰层,上面可以跑马,甚至是装在粮食货物的马车。

    如今已经是临近十一月,虽然今年的天气略微暖和些,但要不了多久混同江就会结冰。

    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商船、货船和渔船都已经靠岸停泊,很少有船只出航,这也正是为何赵佶行迹会很快被发现的原因。

    太反常,太显眼了。

    那么问题来了,徐还营救赵佶为何会采用如此反常的办法呢?

    明明应该往南,为何反而要乘船往北?

    兀术旋即想起,混同江下游是可以直接连接入大海,然后经过海路绕道南下?

    这似乎是个合理的解释,宋国海贸昌盛,不乏航海好手。

    只是如此北方苦寒之地,风急浪高,就不怕有个什么闪失吗?毕竟赵佶也算是万金之躯,徐还能救他必然也是有大用的。

    万一突然遭遇海难,岂非功亏一篑?

    最大的问题在于,季节不对,如果是夏季还好说,如今冬天且不说寒冷。

    万一突然刮场北风,混同江有可能立即封冻,难道徐还有把握在大江封冻之前把人送入大海?

    兀术本来不大相信,但听闻宋国有能工巧匠曾造出了破冰船,心便立即悬了起来。

    难道,他真的有办法?

    兀术不死心,一面派人沿江骑马追击,一面派船尾随在后,同时不忘封锁南下的道路。

    毕竟声东击西,南辕北辙是汉人惯用的计策。

    可是直到大雪落下,混同江上出现一层冰面,十多天过去了,仍旧毫无消息。

    赵佶好像人间蒸发一样,从金国腹地消失了。

    江边,渡船靠岸。

    赵佶上了船,看着逐渐远去的岸边,忍不住长叹一声,继而泪水滑落。

    终于离开了这个鬼地方,终于可以回家了。

    十年了,暗无天日的阶下囚日子实在是过够了,他太想回到宋国。

    继续成为昔日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吗?不,做个道观宫主,不图权力富贵,只求三餐温饱,自由自在的,这便是他最大的愿望。

    很多次,通过使者,他都有传达这层意思给儿子赵构,可惜从来没有得到过回音。

    他应该从不希望自己回去,只想等自己死了,然后接一具尸体回去,向天下人展示他所谓的孝顺吧!

    哼!

    自打韦氏南归开始,赵佶对这个儿子可谓是失望至极,原以为此生将会客死异乡,没想到临老了突遇转机。

    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女婿,尽管素未谋面,可是从听到的消息判断,是个不错的人才。

    这些年若非这个女婿撑着,大宋的半壁江山只怕彻底亡了。

    赵佶不禁在想,如果当年,徐还早些出现,也许靖康惨祸就不会上演

    可惜没有如果,但就目前的局势,也许他能帮着自己一雪前耻。

    能够击败兀术、粘罕、让金国上下闻风丧胆,甚至不得不主动求和的将领,是不世出的人才。

    说不定能够夺回河北,甚至是收复燕云,若是能够从五国城救回那些受苦的宗亲

    毕竟都是自己的后妃子女,兄弟子侄,赵构岂能不关心他们的生死安危,以前无能为力,现在似乎可以想想。

    当然,当务之急是先回到去再说。

    “我们这是直接出海,去登州吗?”

    “不,过江,先去高丽。”

    回答的是宇文虚中的儿子宇文师瑗。

    他们面前的江也不是混同江,而是鸭绿江。

    十一月的混同江会结冰,徐还不可能不知道,即便是夏秋时节,也不会选这条南辕北辙的道路。

    黑龙江的出海口十分遥远,已经靠近库页岛,对于此时的中原而言,着实陌生。即便是擅长航海的大宋船工,对此也并不熟悉。

    而且从库页岛一路南下,绕道回中原的航线实在漫长,在这个航海水平有限的年代里,有太多不确定因素。

    风急浪高,海况复杂,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追悔莫及。

    毕竟赵佶身份贵重,而且是一张王牌,徐还并不希望他有什么闪失。

    混同江的船只是疑兵,耽误金国人的时间,分散其追查的兵力,赵佶与宇文家的子孙在高阳王府的密谍安排下,悄然南下。

    只不过他们用的并非汉人身份,而是高丽人。

    自打几年前开始,徐还便在高丽安排人手,充作商队往来金国会宁府,几年下来已经建立起成熟的商道。

    自然也就能从容布置些许手段和路线,为的就是今日的偷天计划。

    兀术虽然有在南方布置拦截,但是为了避免大动干戈,不公开泄露赵佶逃走的消息,搜捕的范围与仔细程度有限。

    主要集中在辽阳至幽州一段,在大多数金国人看来,只要卡住了这个咽喉路线,赵佶走不掉。

    包括绕道契丹故地的草原路线,金国人都安排了重兵搜寻,却忽略了高丽人。

    有商队遮掩,尤其是几年下来与金国权贵和地方官员结下的亲密关系,在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

    赵佶被悄无声息,有惊无险地送到了鸭绿江边,然后踏足高丽境内,暂时脱离了金国人的追捕。

    “高丽,不直接回大宋吗?”

    “上皇莫急,最终肯定是要回大宋的,不出意外会在登州上岸。不过恐怕要暂时委屈上皇,借道高丽,以高丽商人的身份入境,待到了洛阳”

    “洛阳?”

    赵佶努了努嘴:“不去临安吗?”

    “临安恐怕暂时去不得,哪里有些人并不希望上皇回去。”

    宇文师瑗轻声道:“高阳郡王有吩咐,暗中护送上皇到洛阳,然后昭告天下。”

    “这”

    赵佶微微迟疑,旋即点头道:“好吧!”

    人是徐还安排的,过程怎么办自然还得听他的,赵佶不傻,即便回到宋土,自己也已经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了。

    在安全返回之前,最好从容纳谏。

    只是徐还如此安排,悄无声息,莫非是出了什么重大变故?

第六五五章王府的消息() 
中原的变故不是一天两天了。

    自打柔福帝姬身份质疑出现后,整个大宋的空气便十分紧张。

    尽管目前还算稳定,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变故的中心是柔福帝姬,但核心却是徐还。

    全天下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洛阳,汇聚到了高阳郡王徐还的身上。

    他的决断,他的未来,都将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

    没有人知道,处在风暴中心的徐还此时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尽管危机早有预料,早就做了准备,可是事到临头仍旧放心不下。

    毕竟自己的妻儿还在逃亡的路上,海上风急浪高,会不会有危险?

    登陆之后,要穿越赵构掌控的区域,会不会有闪失?

    只要妻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