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公主所言甚是,不过小娘子与韩小郎君的婚约之事,还是稍晚些再公之于众为宜。”

    裴元衍嘴角含笑,通过婚约将韩世忠与高阳王府联系在一起,此番之事张浚只要参与进来,无论他持何种态度,都会给人倒向高阳王府的观感。

    以赵构的多疑很难再信任,秦桧甚至会多有迫害,届时张浚会何去何从呢?在快要彻底撕破脸皮的时候,能为高阳王府增加更多砝码,无疑是件好事。

    “如此这般,最好不过,但愿能来得及。”裴元衍目光悠悠,思绪似乎格外深沉,却不知在想些什么。

    虞允文道:“相应消息,也一并送去长安吧?”

    “是,算算时间,王爷也该动身了。”

    傅选道:“可朝廷婉拒了王爷去襄阳的请求。”

    裴元衍冷笑道:“这就是做贼心虚的表现,他们当然不希望王爷前去襄阳,可是能阻止吗?

    王爷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不过多少还是得给官家一点面子,只要稍稍错过即可,等使臣追到襄阳还有意义吗?”

    虞允文点头道:“也是,得让王爷知晓临安情形,抓紧时间,怕晚了岳将军会有危险。”

    “嗯,你去办吧!”

    裴元衍点点头,但内心深处似乎有些不大情愿,在这件事上他并不十分认同徐还的做法。也许稍稍偏移,换个结果,才能真正利益最大化。

    可惜徐还态度坚决,劝阻已经没有可能,但稍稍拖延,不动声色地动点手脚,兴许能

    裴元衍很清楚,这是个危险的举动,也很不道义,但他还是打算试试。王爷光明磊落,仗义豪气,那么小人只能由自己来做了,这是自己作为谋臣的私心,也是责任。

    “对了,盯紧点金国人,媾和估计也就在这几日,没准暗地里会有什么交易,要是能抓到点他们的把柄,最好不过。”

    “这个我来安排,裴长史尽管放心。”傅选欣然领命,公主府众人立即分工协作,展开行动。

    与此同时,鸿胪寺礼宾院中,韩昉听闻讯息,嘴角露出了得意笑容。

    万俟楔是秦桧的人,他一清二楚,主审换成此人,那么岳飞一案的结果已经可以预见。

    还算不错,自己在金军北撤车马资费上让步看来还算值得,秦桧很识趣,办事也足够妥帖。

    现在只需坐等岳飞被定罪,被处死的消息,便可在和议的国书上签字,收获满满地北归了。

    岳飞死了,四太子、元帅,或者说整个金国上下都可以松一口气,便可重新谋划,卷土重来。

    自毁长城的宋国人,终究会

    哼!

    想起这段时间在临安受的窝囊气终于可以释放,韩昉不禁心花怒放,得意非常。

    正准备取来酒水庆贺,不想亲信匆匆而来:“韩尚书,秦相公密函。”

    韩昉不由眉头一皱,秦桧这时候送密函前来,所为何事呢?

第五九一章满江红() 
万俟楔上任了,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开始审案。

    王贵和王俊的证词首先被采纳,坚定地认为岳云与张宪确实在颍昌府有谋反之意。

    至于虞允文出面呈递的苏泽证词,因暂无印证没有被采信,理由是枢密院的军报显示当时并无金军入侵,纯属内乱。

    和王贵、王俊二人的证词结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确凿证据。

    万俟楔死死咬住这一点,加之张宪当时确实没有遵旨行事,本人又不在场,压根就没有机会辩驳。

    岳云与张宪到襄阳之后,虽然仍旧声称尊奉朝廷,欲辩解所谓的另有隐情,但不尊奉枢密院的调遣却也是事实。万俟楔以此为由,坚称此乃反叛之举,且蓄谋已久,然后各种理由牵连岳飞。

    何铸虽然辞官,但大理寺还有其他官员参与案件审理,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应该等高阳郡王前往襄阳详细调查之后,再审慎处置。

    万俟楔对此全无所动,以官家体恤高阳郡王,不忍其劳动,襄阳情形将由枢密院和政事堂联合调查。

    政事堂和枢密院完全是秦桧和张俊二人一手遮天,最终调查结果可想而知,不知从何处搜到了岳云与张宪的密信,有秘密勾结,以岳飞为主,拥兵自立的打算。

    密信的来历很蹊跷,内容和让人怀疑,但万俟楔毫不犹豫地采信了,以为作为所谓的铁证,严刑逼迫岳飞与岳翻兄弟认罪。

    岳飞对此只是冷笑,拒不认罪,甚至开始绝食抗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奉十二道金牌返回的时候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局面,但真正面对的时候,心情迥然。

    不是畏惧,而是一阵阵的悲凉,他愿意官家至少会念在自己一片丹心,赤诚报国的份上,最多只是罢官。却没想到皇帝竟如此狠辣,如此薄情寡恩,竟然置自己于死地。

    岳飞无意指责君上,自小受到的教育里,忠诚与君臣纲常已经深入骨髓,他接受,但并不认同。心中是无尽的悲凉与失望,主上昏聩,奸佞当道,大宋还有希望吗?

    尤其是北方还有金贼虎视眈眈,还我河山功亏一篑,剩下的半壁江山还保得住吗?一想起自己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壮志未酬身将死,岳飞心中越发悲凉。

    岳翻则是着急,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死于洞庭湖之战,得益于徐还相助,他保住了性命,与兄长一起身陷大理寺。

    此时此刻,相比于岳飞心中的悲凉,他更多的是后悔与愤怒。自从十二道金牌开始,他就料到回临安不会有好结果。

    却也没想到会是如此境地,罢官削权也就罢了,竟然身陷牢笼,罪名加深。更让人恼恨的是,明明兄长全心全意忠君报国,却落得如此下场

    皇帝,乃至整个大宋朝廷都忘恩负义,岳翻十分后悔,早知今日,当初应该劝兄长拥兵自立的。

    可惜

    如果能活着出去,他不介意报复,为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讨个说法,再无顾忌

    可是,出的去吗?

    岳云和张宪的那封所谓勾结密信,似乎不足以定罪,但万俟楔那个奸贼肯定会罗织新的罪名出来。

    一种在劫难逃的感觉,除非

    身在襄阳和岳云和张宪,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应该能做点什么。朝廷应该不至于全无顾忌,毕竟还有岳家儿郎手握重兵。

    可是转念一想,岳云要是真的有所举动,岂非正中下怀,贻人口实?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如此艰难的局面下,哪里知道该如何应对?

    即便要张宪在,他也只是个武将而已,即便有些政治头脑,恐怕也无力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

    眼下有能力与昏君、奸臣一较高下的唯有——徐还。

    柔福帝姬出手,虞允文出面,徐还似乎有意相助。但岳翻不确定徐还为何挺身相助,总觉得并非大义凛然,背后必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不过现在已经顾不上了,但愿高阳王府能多出点力,能保住自家兄弟的性命

    果然,万俟楔没有片刻耽搁。

    在岳云与张宪谋逆书信之后,又从王贵、王俊,以及部分从颍昌府召回的岳家军口中各种挖掘,从只言片语中断章取义,又罗织出了两条罪名——指斥乘舆、坐观胜负。

    乘舆乃是天子车驾,指斥意为斥责或直呼其名,字面意思是岳飞辱骂天子车驾;所谓指桑骂槐,言下之意是岳飞斥责辱骂皇帝,亵渎天子。

    毫无疑问,这在古代帝王威权时代,这是以下犯上的不臣之举,是颇为严重的罪名。

    坐观胜负则还是揪着之前淮水战事,将东线溃败撤退之责,全部推卸到了岳飞身上。认定是他故意作壁上观,拒不救援,等待战事胜负。

    手握重兵的武将坐观胜负,任由敌军威胁皇帝与朝廷驻跸的行在,意欲何为?不必明言,已有诛心之效。

    几个不着调的罪名结合到一起,似乎相互印证,成为岳飞有不臣之心,犯上作乱的明证。

    万俟楔当即欣喜若狂,将罗织的罪名统合起来,号称证据确凿,再次逼迫岳飞认罪。,

    公堂之上,绝食已久的岳飞满面悲愤之色,一言不发。

    万俟楔岂能善罢甘休,命人取来笔墨纸砚摆在岳飞面前,逼迫其写供状。虽说眼下已经能宣判,但若岳飞亲笔认罪,效力完全不同。

    可惜,万俟楔不禁有些郁闷,要是岳飞的妻儿子女还在,此刻或许容易得多,奈何柔福帝姬

    唉咦!

    万俟楔暗叹之余,惊讶地发现了岳飞竟然拿起了笔,顿时欣喜不已。只要动笔就好,随便写下点什么,到时候无论是篡改还是断章取义,总能有个说辞。

    岳翻看在眼里,焦急道:“大兄,不能写!”

    谁知岳飞充耳不闻,一边奋笔直书,一边高声唱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第五九二章莫须有() 
潇潇细雨笼罩在临安城头,时断时续,整个临安,乃至江南似乎都陷入一种愁绪。

    小车桥附近的大理寺里传出了宣判声,岳飞、岳翻兄弟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谋反之举。

    幸得部将王贵与王俊等人发现,及时举告,擒获岳飞与岳翻二人,依律谋逆当论死罪。

    并告诫岳云与张宪早日束手就擒,向朝廷投降,否则不日将大军讨伐。

    消息一出,临安哗然,朝野上下一片震惊。一桩疑点重重的惊天大案,就这么稀里糊涂匆忙宣判了?

    一个战功赫赫,忠义美名为天下称颂的名将竟被认定谋逆叛国,实在难以置信,难以接受。

    与此同时,岳飞那阙满江红也传了出来,临安城里文人仕子争相传颂。甚至是西湖花船上的歌伎,都引亢高歌,高唱岳将军“绝笔”之作,一时间反响强烈。

    公主府中,虞允文将侍从抄回来的词作紧紧握手中,一脸悲愤。尤其是文末落款处的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足可见岳飞是何等悲愤,何等悲凉,闻者落泪,观者慨叹,不胜唏嘘。

    万俟楔这个小人太积极,或者说秦桧与赵构太过狠毒,即便大多数人知晓岳飞是被冤枉的,即便高阳王府已经出面,他们仍旧不管不顾,为岳飞判下谋逆死罪。

    “太过分了,我想或许可以代表王爷提出抗议。”虞允文想起徐还的叮嘱,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但裴元衍并不这样认为:“不可,前次出面作证示威是可以的,但奸佞不以为然,未能奏效。

    如今判决已经定,再出面抗议,就有妨碍大宋律法公正,公然挑战官家威严之嫌。弄不好容易贻人口实,甚至授人以柄,借此机会攻讦王府。”

    虞允文愤愤道:“事已至此,已然没有退让余地,想来王爷也并不在意。”

    “在王爷命令到达之前,彬甫稍安勿躁,毕竟事情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裴元衍道:“听闻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二人正据理力争,为岳将军辩驳,布衣名仕刘允升也上疏抗议,韩将军和张相公是时候出马。”

    岳飞一案的判决,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