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非驸马全无为太后奔丧尽孝之心?”

    在秦桧的暗示下,一名大臣道出了诛心之言。

第五三五章替父守孝() 
诛心之言,摆明了要彻底把徐还火上烤。

    太后不让你回来,那是太后体恤。

    国事为重,那是太后深明大义,换句话说,太后可能不清楚具体情况。

    如今战事停歇,似乎没什么要紧事,至少不至于到走不开的地步。

    那么理所应当更应该回来奔丧,为太后尽孝。

    难道长辈说句客气话,你就完全无动于衷?

    秦桧冷笑一声,摆明了是要给徐还扣上一顶不孝的帽子。

    无论是被迫返回临安,还是被天下人唾弃的不孝子,徐还都将大受损失。

    离开了西北大军,或者失去了民心,他都难成大事。

    不得不说,用心歹毒,还是蔫坏的那种。

    赵构心里自然乐见其成,但嘴上一个字都没说。

    若是开口,就有违拗太后遗言的意味,还可能被人诟病猜忌大臣,还不如不闻不问,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秦桧在前面冲锋陷阵当恶人就足够了,只要舆论形成,够徐还喝一壶的。

    与朝廷离心离德,拥兵自重,收买民心,如今甚至还把手伸到了内宫,得到了太后的支持。

    赵构一直很尊敬,也很感激孟太后,但是在她撒手人寰前,道出那句遗言时,这种感觉完全变了。

    记恨谈不上,是一种无尽的失落,到最后全都转化为对徐还的无限恨意。

    自然想让其身败名裂,或者将其抓回临安,从容收拾。

    徐还在西北,已经尾大不掉,已经不是深感不安,而是一种切切实实,迫在眉睫的威胁。

    然而赵构的愿望落空了,守孝的柔福帝姬什么话都没说,甚至一动不动,恍若未闻。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徐承嗣站起身来,先是恭恭敬敬地朝孟太后的灵柩一礼,然后道:“相公说的不对,我爹要是回来才是不孝。”

    不等秦桧反驳,徐承嗣继续道:“大娘娘以前时常教导我,孝顺不在于形式,是要听话,完成长辈的叮嘱和愿望。

    大娘娘最后的愿望是让我爹爹守卫边疆,以国事为重,所以我爹不回来才是尽孝。”

    呃

    众人不由一惊,先前徐承嗣守孝祭奠有模有样,已然赢得众人赞誉,但用词主要是乖巧懂事。

    但此刻,众人首先想到的是聪明伶俐。

    虽说这番话极有可能是其他人教他的,但能说的这般流畅,有理有节,对于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而言,也算是不错的本事。

    更重要的是合适,这番话从旁人口中说出来,难免会有巧言善辩之嫌。

    童言无忌则完全不同,还抬出了孟太后,一番话好像有理有据。

    “皇舅,我说对吗?”

    见众人不言语,徐承嗣乘胜追击,转身问了一句,顿时让赵构愕然。

    赞成不合适,反对似乎也不合适,一时间不由有些尴尬了。

    “话虽如此,可太后入殓大葬,驸马不在灵前祭拜尽孝,总归有些不合适。”

    好半天,才有人道出这么一句话,强行将孝道的紧箍往徐还身上套。

    “没什么不合适的。”

    徐承嗣大声道:“我爹为国征战在外,完成大娘娘临终愿望,是尽孝;至于灵前尽孝,有我我代爹爹为大娘娘守孝。”

    “这”

    众人相顾愕然,谁也没想到年岁幼小的徐承嗣竟聪明至此,竟来了这么一招。

    猝不及防,全无应对之策。

    如果继续坚持,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而且与一个小孩子争辩,实在有些

    一时间,连秦桧不知道该说什么。

    灵堂上的事情传出之后,朝野民间顿时议论纷纷。

    关于徐驸马到底该不该回来奔丧,可谓是众说纷纭,文澜书院还因此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从伦理的角度来说,似乎确实应该回来,尽人臣,尽女婿该有的孝道。

    但更多人认为不该如此迂腐,忠孝不能两全之时,自然是忠为首,国事为重,孟太后临终遗言也是这么说的。

    西平府的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但西夏犹在,随时都有可能反击,这时候徐驸马若是轻易离开,焉知会出什么乱子。

    好不容易开疆拓土,收复失地,要是因为奔丧功亏一篑,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到时候可就不是尽孝,而是不孝,想必孟太后在天之灵都会愤怒,多有责备。

    何况河东那边又起来战事,如今要紧的时候,徐驸马怎么能轻易走开呢?

    事有轻重缓急,孝顺也不在于形式。

    平日里徐驸马只要在临安,可没少去探望孟太后,即便出征在外,也时常送东西回来孝敬太后。

    甚至在蜀中修建孟公祠,纪念孟元,以慰太后思亲之意,可谓细致周到。

    柔福帝姬在临安,时常尽孝膝前,自从太后卧病,几乎每天都入宫探望,侍候病榻之前,孝顺至极。

    孟太后病逝,柔福帝姬悲伤不已,在灵堂长跪不起,守孝祭奠,不言不语,有目共睹。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徐驸马是没回来,但徐小公子也说了,他替父守孝。

    三岁稚灵,便如此懂事,实在难能可贵,朝野民间都一片赞誉,称徐家小公子聪慧、仁孝。

    还有人赞誉说驸马征战,公主守灵,公子尽孝,一家人都在为大宋做贡献,这便是最大的忠孝。

    文澜书院的辩论结果便是舆论风向,当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朝野顿时无话可说。

    当徐承嗣跪在灵堂里,有板有眼祭奠时,再也没有人说出徐驸马必须归来守孝的话来。

    但这件事,显然不能到这里结束。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关于孝道的问题。

    是官家与驸马的博弈,是大宋权力的博弈。

    如果说以前不明显,没有多少人在意,现如今很多人意识到这个微妙的情形。

    此番徐驸马要是不回来,可就八九不离十了。

    啧啧!

    眼下大敌当前,倘若徐驸马拥兵自重,临安于凤翔府之间离心离德,甚至明争暗斗,后果

    不过似乎还没到那个地步,最终会是什么情形,还要看凤翔府那边的情况。

    关于守孝问题,无论临安怎样辩驳,徐驸马自己都该有所表态才是。

第五三六章晕厥的驸马() 
凤翔府,东湖别苑。

    西线战事暂歇,河东的战事也还算顺利,牛皋率部前去支援后,与种洌、萧高六等人合作,已经逼近太原府。

    徐还难得有闲暇,待在凤翔府休息,与家人团聚。

    四位夫人,两个孩子,齐聚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难得共享天伦。

    从西平府回来,耶律余里衍便时常恶心呕吐,找大夫一瞧,果不其然是有了身孕。

    余里衍有孕无意是件大好事,契丹人得知必定高兴,有了这个孩子,云内州和徐还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

    只是苏红袖不免有些失落,先嫁过来,肚子却尚无动静,不免好生羡慕。

    在算准了日子之后,征得几位姐妹的同意,连续多日专房之宠。

    徐还疼爱妻妾,更知道明白她们的背景,以及子嗣的意义。

    战事暂歇,与临安貌合神离已经日趋明朗,蜀中的意义越发重要。

    苏红袖早日有孕产子,能让很多人安心不少,关系更为紧密,徐还自然格外卖力。

    虽未确诊喜脉,但迟迟不来的月事似乎已经说明问题,徐驸马的准头一向不错,想必这次也不例外。

    之所以抓紧时间让妻妾有孕,还有一层原因来自临安,倘若孟太后有个三长两短,即便不回去奔丧,也得守孝。

    孝期若是捣鼓出孩子,那还得了?

    若拖延到国丧之后,夫人们少不得苦等许久,难免失望。

    好在天随人愿,两位夫人成功怀孕,如今徐家六位夫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子嗣兴旺,其乐融融。

    徐还自是心情舒畅,若柔福帝姬和宋五娘也在,那就完美了。

    也不知他们还好吗?

    临安的消息很快便传来。

    率先收到的是喜讯,宋五娘平安产女,自然第一时间徐还报喜。

    以前不知明月存在,徐还一直盼望有个女儿,如今得偿所愿,又多了个贴心小棉袄,自是开心不已。

    立即给女儿取名为明珠,并派人送回去大量滋补品,慰劳产后虚弱的宋五娘,其中还有一封亲笔撰写的信函,里面尽是柔情蜜意的体己话。

    诸位夫人虽从未与宋五娘谋面,但都是自家姐妹,徐家添女亦是喜事,纷纷准备礼物送去临安。

    三子两女,肚子里还揣着两个,徐还甚是兴奋,可惜不能返回临安,亲眼瞧一瞧,亲手抱一抱女儿。

    喜讯是上午到的,等到晌午时分,噩耗就来了。

    孟太后驾崩!

    消息传到临安府,徐还猛然一惊,然后在报丧的使者,西北将官面前悲伤过度,直接“晕倒”了。

    柔福帝姬几番来信,裴元衍也多有调查,孟太后沉疴难起,撒手人寰是迟早的事情,徐还早有心理准备。

    可饶是如此,等真的发生时,还是觉得突然。

    不管怎么说,孟太后这些年待自家不薄,徐还骨子里多有尊敬爱戴,如今就这么去了,悲伤是难免的。

    但悲伤过度、直接晕厥是装出来的。

    太后驾崩是一个考验,少不得牵涉一个奔丧的问题。

    临安自然不能回去,那处现在就是龙潭虎穴,赵构和秦桧早就布好了天罗地网,徐还又岂会自投罗网?

    临安,是决计不能回去的。

    也绝对不能不孝的罪名,借口自然是有的,西夏人仍旧蠢蠢欲动,河东战事未停等等。

    理由足够了,感情上也得有所表现,情理十足方能让天下人信服。

    悲伤过度,当场晕倒。

    使者甚至没有念完圣旨,更别提让徐驸马回去守孝了,一时间手忙脚乱。

    徐驸马被抬进了房间,医者立即前去诊治,出来之后面色凝重。

    “驸马在外苦战多日,来回奔波,本就心力交瘁,身体虚弱,眼下骤闻太后崩逝,悲伤之下,气血难调,晕倒也在情理之中。”

    “严重吗?”

    “并无性命之忧,但必须卧榻静养,经不起颠簸,也不能太过哀伤,否则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

    医者很严肃,徐还的病情十分严重。

    西北众将顿时担忧不已,报讯的使者也面露难色。

    作为赵构派来的探子,他很有理由怀疑徐驸马是在装病,但过程惟妙惟肖,挑不出错来。

    医者诊断也是有理有据,徐驸马在战场上奔波多日,数日之间在云内州和西平府之间跑了个来回,恶战数场乃众所周知之事,消耗必然巨大。

    心情悲痛之下,旧疾复发合乎情理。

    要是敢有所质疑,西北诸将恐怕会立即将自己撕成碎片,那个后果,承受不起。

    如此一来,关于奔丧的事情就可以暂缓,怎么着也得等徐驸马病情稳定之后再说。

    等待的过程里,临安又有消息传来。

    孟太后临终遗言,徐还不必回去奔丧。

    这个结果有些意外,若非柔福帝姬亲自确认,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