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

    徐还长出一口气,笑道:“快带我去瞧瞧。”

    司马靖道:“国公切莫着急,还是一件件瞧吧!”

    “好!”

    徐还强压澎湃心情,跟随司马靖和陈规来到武器陈列之处。

    有工匠立即取来一架弓弩,朝着远处一通劲射,箭镞好似连珠一般射出去了十几枚。

    “诸葛连弩?”徐还顿觉惊喜。

    司马靖道:“没错,工匠们多次试验,以及黄夫人提供思路,最终复制此物,向来应该就是诸葛孔明昔年的连弩了。”

    “啧啧,妙哉!”

    徐还拿起连弩,亲自试验之后连连称赞,宋军步卒较多,近战单兵素质不如草原兵马。

    那么武器装备的优势就显得至关重要,有了连弩,杀伤力无疑会大大增加。

    汉朝时李陵依靠弩机,数千人能够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便是这个道理。

    “还有这个!”

    司马靖挥挥手,有兵卒抽出一把钢刀和另一外一名持刀兵卒开始近战交手。

    兵刃相击之声不断,多次刀刃对砍之后,能够清楚看到其中一把刀上已经布满小豁口,甚至出现裂纹。

    这样持续看下去,断裂并非没有可能,而这把刀正是西夏军中常备佩刀。

    另外一把,则是兴州铁矿最新冶炼打造出来的钢刀,锋利无比。

    有了这些装备,宋军的战斗力将会大大增加,完全不惧西夏兵马。

    尤其是陈规研究的那个东西,徐还越发期待了。

第四八三章突火枪() 
兴州山间有优质铁矿,其中含有锰、铬一类的稀有金属,能够大大增加刀锋的韧性和锋利程度。

    宋军装备了这样的武器,在近身作战中无疑会占有优势。

    连弩就更不用说了,快发和连续射出的弩箭,攻击力会成倍增加。

    看得出来,武备库的工匠们这两年没少费工夫。

    不过徐还最为关心的另有他物。

    随司马靖和陈规走近武备库边缘的一个院落,此处的安保防御更胜他处,可见是核心机密所在。

    推门进去,一边是以房舍,一边则完全是空旷之地,在背后就是林子。

    “国公稍等。”

    陈规快步而去,片刻之后携带一个筒状物回来。

    一个竹制的圆筒,内安子窠,小孔拉出一条引线。

    点燃引线,圆筒一段便有火焰喷出,远处一块木板上则留下孔洞。

    突火枪!

    陈规在德安府守城对付叛军,曾用竹管制造过类似武器,但因为所用火药过于劣质,威力有限。

    徐还得知此事之后,深觉陈规是个人才,故而通过一系列运作,将其送来凤翔府。

    陈规被罢官之后本来心灰意冷,徐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还委派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陈规感恩戴德,随即专心投入到突火枪的研制之中,如今小有成效。

    自打火药配出来以后,徐还最关心的便是军事化应用。

    神火飞鸦,以及传统手榴弹,炸药包过于单一,需要不断深化。

    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需要循序渐进,一步到位制造出枪炮明显不显示,突火枪是个不错的开端。

    尔后在此基础上研制枪炮,兴州钢铁厂正在冶炼铁矿,锻造钢材,为往后制造枪炮提供材料。

    突火枪已然算是个进步,现有武器装备基本符合需求,对付西夏人差不多了。

    徐还仔细瞧了瞧,叮嘱道:“既然技术成熟了,就抓紧生产一批,开战就能派上用场。”

    “是!”

    陈规如今就是个技术咖,厌倦了官场纷扰之后,最喜欢的就是埋头搞制造。

    这种事交给他,甚是放心。

    从塬上下来,徐还长松一口气。

    现如今是要钱有钱,要武器有武器,兵马也不少,不过名义还都是宋军。

    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将关中兵马全部纳入自己麾下,让所有将官心服口服,惟命是从。

    倘若有朝一日,临安和凤翔府有了冲突时,必须无条件站在自己这边。

    折家兄弟、牛皋、任得敬,甚至是种家兄弟都好说,都是自己一手扶持。

    但吴磷、吴玠等人西军将领素来以宋臣自居,他们会作何选择呢?

    徐还拿捏不准,也不敢轻易试探。

    得到想要的结果还罢了,如果事与愿违,该当如何呢?

    立即排除异己吗?

    这可是两员虎将,无往不利,大战当前怎能自毁长城?节外生枝呢?

    所以还是不要着急,窗户纸留在那,不着急捅破,等将来有合适时机再说。

    “国公,开战首先选择何处呢?”

    返回东湖别院的路上,司马靖问起此事。

    “先生以为呢?”

    司马靖低声道:“左右不过先救契丹,还是先打西夏的问题。”

    “那先生以为该如何选?”

    徐还笑了笑,一副刨根问底的架势。

    “国公,何必为难老夫呢?”司马靖尴尬一笑,面露难色。

    徐还心下了然,笑道:“何来为难之说?你我往后是亲家,就当是随口闲聊好了。”

    “那好,既如此,老夫就直言不讳了。”

    司马靖沉吟片刻:“若单纯为局势和往后计,先打西夏,后救,甚至不救契丹。”

    “哦?”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契丹也不例外。”

    司马靖直言道:“当年辽国何等不可一世,对大宋多有欺压,如今他们依靠大宋,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无可奈何罢了。

    等他们休养生息,恢复过来,将来会怎样?该如何是好呢?近日消息,听闻契丹人有重新建国的打算。”

    徐还点头:“是,萧百发出使临安曾提及此事。”

    “那将来辽国该是至于何处呢?”

    司马靖一句反问,说到了事情的点子上。

    宋国如今的仇敌是金国,但当年的仇敌是辽国,他们的疆域是重叠的。

    宋军北伐收复失地,其中自然包括辽国故土,到时候契丹人会是什么态度?能心甘情愿拱手相让吗?

    盟友是因为有共同利益才联合的,一旦利益冲突,盟约会立即变成一张废纸,刀剑相向。

    这种亏大宋已经吃过一回了,宋金海上之盟,相约共同伐辽。

    结果辽国一灭,金国看到大宋虚弱,立即挥师南下,有了靖康之耻。

    赵宋皇室吃一堑,却不长一智,南宋末年又和蒙古来了这么一回,到最后结盟全都变成了引狼入室。

    在这件事上,徐还不想重蹈覆辙。

    显然,司马靖也早早想到这一点,未雨绸缪。

    从大宋的利益出发,是不希望未来北方再有辽国的。所以耶律余里衍复国这件事,不应该支持。

    与其到时候盟友决裂,背上背信弃义的恶名,还不如趁此机会,冷眼旁观金国削弱契丹,甚至将之彻底铲除。

    最好是闹个两败俱伤的局面,宋国边可坐收渔人之利。

    毫无疑问,从功利的角度而言,这是最好的方法。

    司马靖道:“如此行事,虽可得利,却太过刻薄,想来国公颇为不屑。”

    “军国大事,没有不屑之说,只是于心不忍。”

    徐还叹了口气,是自己一手扶持契丹人,给了他们复国的希望。

    如今却“背信弃义”抛弃他们,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粘罕绞杀,于情于理都过意不去。

    即便是单纯考虑利益,眼下让契丹灭亡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将来讨伐金国,契丹人还是有用处的。

    “国公要救契丹也不是不可以。”

    司马靖似乎早就猜到了徐还的心思,也早就思考了相应对策。

    “哦?请先生教我。”

    “为防养虎为患,契丹人必须答应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司马靖淡淡一笑,郑重道:“很简单,让未来的辽国——姓徐!”

第四八四章提亲() 
夜已经很深了!

    小别胜新婚,与黄若彤两年不见,久别重逢,少不得一番疯狂。

    柔福帝姬生下两个孩子,宋五娘有孕,李师师怀了二胎。

    在“攀比心理”的刺激下,黄若彤迫切希望再为徐家添丁进口。

    几多云雨之后,黄若彤已经伏在徐还身畔沉沉睡去。

    操劳之后,本该疲惫的徐还却依旧醒着,脑子里依旧萦绕着司马靖的话。

    辽国姓徐!

    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确。

    换言之,救援契丹的前提是耶律余里衍嫁给自己。

    辽国皇室已经没有男性后裔,余里衍是唯一合法直系继承人。

    她生下的孩子,有理所当然的继承权。

    但不能姓耶律,要姓徐,是他徐还的儿子。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又回到联姻这条路上来。

    姻亲血脉固然是相对稳定的结盟方式,但此举是否太过功利?又是否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契丹人算是朋友,如此做法确实不怎么地道。

    可以如今自己的身份,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考虑大局,不得不利益优先。

    也许很多人觉得帝王九五之尊,权倾天下,可以随心所欲。

    曾几何时,徐还也这般认为。

    可是真正走到一定地步,才会发现,帝王的不得已并非假话。

    中原安危是原则性问题,北伐必须打击削弱草原游牧民族,契丹也不例外。

    辽可以复国,但只能是宋的属国。

    未来不能有辽帝,最多只能有个辽王,且必须是自己的儿子。

    按照司马靖的提议,派遣使者前去云内州提亲,求娶辽国公主耶律余里衍。

    真不知道契丹人会是什么反应?

    余里衍愿意嫁吗?

    当初在北地,彼此倒是熟识,还有过“同榻”经历,可这能代表什么呢?哪怕彼此真有感情又能如何?

    徐还相信,余里衍首先考虑的也会是部族和国家的利益。

    还有,这个时间点求娶辽国公主是否合适?

    毕竟自己是宋国驸马,骤然迎娶背后有那么庞大军事实力的辽国公主,临安会怎么看?

    天下人会如何看?连锁反应着实难料。

    这件事,还真是需要从长计议。

    不做则已,要做的话,就必须得好好筹划,下一盘大棋。

    必须做好与临安分道扬镳,甚至决裂的准备。

    从此以后,再无退路。

    折彦野再度过了黄河,这些年往来云内州的次数不少。

    但这一遭,尤为特别。

    秦国公没有下达直接出兵救援契丹的命令,而是明天出使,前去——提亲。

    有趣!

    这算是一种另类求援方式吗?

    战火纷飞之时,谈情说爱,秦国公果然不是一般人。

    当然了,这背后的利益纠葛折彦野也十分清楚。

    宋辽一体,乃是好事。

    只是不知道契丹人是否心甘情愿。

    而且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往后这西北,乃至天下局势都将风云突变。

    至于是何种变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心里有数就行。

    站队,这是当务之急。

    不过折家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好在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折彦野来到云内州之时,契丹人和女真人正在阴山下激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