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靖道:“国库空虚,钱粮紧张,秦桧所言不无道理,咱们这位官家不是富贵险中求的人,多半会力求稳妥。”

    “所以先生的意思时,顺着官家的心意?”

    “当然,这对国公也有好处,一口不能吃个胖子,还需步步为营,巩固根基才行。对国公而言,眼下专营川陕两地才是关键。”

    徐还点头道:“同意,我暂时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吞下更多地域。

    以川陕为根基,是我们入蜀前就确定的策略,中原还是往后再说吧!”

    “那么,议和,暂且停战,对国公其实没什么坏处。但国公如果赞同,朝廷会否顺势撤销兵权?

    还有下面的将士们会如何看待国公?这几日,将士们心心念念,直下长安,将金贼赶出潼关的呼声很高。”

    “看来秦桧给我挖了一个陷阱,不过先生似乎都看透了,那么一定早有应对之法,对吗?”

    司马靖笑道:“国公应该提醒一下朝廷,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件事,谈判不等于言和,也要看彼此的条件才行。

    金国虽然口口声声会让出陕西路、中原,但会不会狮子大张口,另有所图呢?还是让临安别高兴太早才是。”

    “有道理,我呢自然是奉命行事,当然,也得学学金贼——攻战佐和谈,然后等着,等党项人。”

    “快了,金贼如果议和,必定会想尽办法给大宋制造麻烦的。”

    “万一金贼不联西夏,或者西夏国主不为所动,该当如何?”

    司马靖笑道:“那就只好主动撩虎须喽,不知国公是否有这个准备?”

    “自然,前几日折彦质才告诉我,熙河路全境,还有延安府有几县之地被西夏战据。金贼占领的失地要收复,西贼也不例外。

    还有,早年间西军修筑的那些堡寨,也都让西贼破坏,怎么着也得让他们赔偿才是。”

    徐还对此义正言辞,西夏与金国,都是大宋的仇敌和中兴崛起的障碍,一个都不能放过。

    “也好,且让金贼谈着,国公正好调转刀锋向西。”

    “所以,还得劳烦先生,帮我拟写奏疏。”

    “自当效劳。”司马靖欣然应允。

    徐还悠悠道:“我现在有些好奇,襄阳那边,岳飞会是什么态度?”

    皇帝垂询,将帅们的回复很快就送回了临安。

    襄阳距离更近,赵构先看到的是岳飞的回复——主战!

    一鼓作气,收复两京。

    如此反应似乎在情理之中,前线武将嘛,轻易不会放弃刀兵。

    若前线将领在局势良好的情况下都主和,不愿继续作战,反而让人担心。

    尤其是岳飞,在襄阳防守有功,但没有像徐还一般击败金军,收复疆土,想必有些不甘心。

    故而主战,渴望在接下来的战事中立下功劳。

    这个想法,倒也不足为奇,合乎情理,可以理解。因而赵构并不十分生气,毕竟岳飞的奏疏后面也提到,无论如何,谨遵朝廷诏令行事。

    只是岳飞主战的基本态度,朝堂之上,少不得让自己为难。

    真是

    赵构叹了口气,他不知道岳飞原本的说辞是:一鼓作气、光复两京,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好在上疏临安之前,在张宪、岳翻等人的坚持下,生生抹去了后两句。

    否则赵构一定会暴跳如雷,岳飞悲剧恐怕也会提前

    岳飞没能指望上,赵构不动声色,继续默默等待着,徐还的奏疏终究到了。

    一篇引经据典,言辞优美的奏疏,始终绕开战和问题,不直接表态。

    言下之意,悉听朝廷决策!

    若战,必全力克复关中。

    若和,亦会猛攻完颜宗辅,以战助和。

    同时也在奏疏中提到两件要紧事,其一是临近夏秋,蜀道艰难,运送粮草不易。

    其二,西夏蠢蠢欲动,隐有不轨,西北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小心提防。

    赵构盯着徐还的奏疏,字里行间虽然没有明说,但似乎也是倾向暂时议和的。

    毕竟内有粮草之忧,外有西夏虎视眈眈,这时候似乎也无法全力以赴进攻金贼,收复中原。

    徐还和岳飞的意见,相左!

    在赵构看来,这是好事,否则可就不好制衡了。

    不过两人有一点态度是一致的,奉命行事,兹事体大,请官家与朝廷衮衮诸公决断,臣奉诏行事。

    没有骄纵跋扈,居功自傲,依旧谦虚谨慎,忠诚服从。

    这让赵构稍稍放心一些,但出于皇帝的职业习惯,心里的那根弦依旧绷着。

    至于战和问题,徐还有一点说的不错。

    金贼既然提出和谈,不妨先听听金国人的条件和要求。

    要不要和谈,怎么谈,以及能不能谈得拢,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倘若双方达成一致,暂时休战并非不能;

    若一言不合,立即大打出手也不妨事。

    言之有理!

    反正金国使臣已经在路上,那就等他到了临安,听听说辞,讨价还价再说吧!

第四一一章狮子大张口() 
金国使臣到了!

    并非女真人,而是一个汉人。

    准确说,应该是一个投降金国的辽国汉人。

    韩昉!

    金国礼部尚书,阿骨打嫡长孙(金熙宗)的授业恩师。

    徐还与柔福帝姬南归途中,曾冒充过他儿子。

    今次奉旨南下,与宋国议和。

    之所以选他,一方面是韩昉本身有这个能力;

    另一方面,或许也与韩昉的才学有关,金国为数不多的饱学之士,前赴江南文华翡翠之地,不至于丢脸。

    汉家文明的吸引力超乎想象,不过才几年时间,金国上下已经不是白山黑水间,渔猎为生,野蛮悍勇之辈。

    他们也开始学习礼仪文化,甚至对蛮夷这等说辞十分忌讳,不愿被看轻。

    这也正是韩昉精通汉学的降臣得到重用的缘故。

    韩昉南下,大宋出面接待的人是秦桧。

    南自南,北自北,这是秦桧的一贯主张,作为大宋主和派头号人物,谈判的事情自然落到他头上。

    礼宾院里,两位和谈大臣见面。

    虽说前线战事失利,但韩昉依旧神色傲然,一副“天朝上国”不可一世的态度。

    一到临安,刚见到秦桧,便开门见山,提出了金国的和谈条件与要求。

    陕西路、京东、京西路,可以归还宋国,但需要按步骤,一步步来。

    说直白点,就是完颜宗辅大军可以立即东撤,陕西路可以即刻归还,但中原地区需要从长计议。

    金军可以撤过黄河以北,但东京刘豫的伪齐政权需要暂时保留,作为宋金之间的缓冲地带。

    五年时间为限,以后宋国如果有能力收复,金国不会阻挠。

    除此之外,宋向金称臣,每年岁供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

    至于其他,还有一些细碎要求,有些甚至不便摆上台面。比如尽早让徐还、岳飞等人南撤等等。

    听到这样的说辞,秦桧都有些震惊了。

    这完全是狮子大张口,无耻至极啊!

    战场上占尽优势还好,但如今局面不利,还敢如此漫天要价,实在有些

    堂堂一介主和奸臣都感觉看不下去,难以向大宋君臣转述,足可见其恶劣程度。

    见秦桧面露难色,韩昉皮笑肉不笑道:“秦相公,如实奏报便是,此乃我主、以及元帅、诸太子将帅要求,还请宋国尽快给个回复,否则只能兵戎相见了。”

    “好!”

    秦桧无奈点点头,谈判本来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一开始要的高些,后面才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这都是惯常手段,又不是一说盟约上就这么签订。

    秦桧相信,金国人也不会愚蠢到寸步不让,狮子大张口只是开始的恫吓。

    韩昉一定得过金国皇帝,乃是完颜挞懒等人的叮嘱,回头会有相应让步,只是让多少当真不好说。

    还有

    这样夸张的要价,要是奏禀上去,朝堂上肯定得炸锅。

    那般主战大臣们肯定又会各种说辞,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可以预见,和谈之事

    不好办啊!

    果不其然,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动。

    开什么玩笑?

    金国人主动求和,不说低声下气了,最起码得客客气气。

    哪有这般狮子大开口的?哪里是来和谈的,分明是前来讹诈。

    让大宋向金国称臣?

    没搞错吧!

    华夏正朔,天朝上国,只有受四夷朝贺的惯例,哪有向别人称臣的道理。

    与当年不可一世的辽国,也仅仅是约为兄弟之国,现在倒好

    不过也有人小声称,今日之金国,比之昔日之辽国更强盛。

    毕竟当年辽国只是占领到燕云,白沟以南的河北之地是大宋领土,现如今金国兵锋已经到了淮水。

    算上燕云以北的塞外之地,偌大的天下,金国疆域超过一半,要求大宋称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说辞,大宋士大夫自然是不买账的,虽说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国家残破,国势衰微,也断然没到向人称臣的地步吧?

    哪怕形势如此,心理和面子上也无法接受。

    称臣,绝对不行!

    至于岁币,这个

    倒不是不可以。

    虽说是金军入侵,将大宋领土搞得满目疮痍,按理说应该是金国赔偿大宋的损失。

    但战争赔款,从来不讲道理,只论胜败。

    虽说宋金交战以来,大宋节节败退,但最近一年多,宋军反击多有胜利,这种情况下赔款,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

    不过岁币在大宋早有先例,昔年对辽、西夏都曾给过,可能已经习惯成自然,故而并未觉得十分不妥。

    如果花钱能够买和平,两国不动刀兵,相安无事,天下安宁倒也并非不可。

    只是金国人开口就要银、绢各三十万,这可是一笔巨大数字,比之当年给辽、夏的岁币更多。

    对于如今府库空虚,积贫积弱的大宋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枢密使赵鼎对此尤为反对:“银、绢各三十万,何必便宜金贼?若用来重整兵马,修武备,未尝不能击败金军,夺回失地,中兴大宋。”

    是啊!

    如果说停战和谈是因为钱粮匮乏所致,不得已而为之,这时候却给人巨额岁币,实在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

    还有!

    金贼答允的归还土地,听起来似乎也是个笑话。

    立即退出陕西路不见得是诚意,而是避开徐驸马大军锋芒,说严重点是败退。

    至于最吸引人的中原京东、京西两路,尤其是东京汴梁、西京洛阳,竟不是立即归还。

    而是要五年以后,期间还要纵容伪齐刘豫继续存在,美其名曰是双方缓冲地带,。

    但天下谁人不知,刘豫是金人走狗,伪齐存在,等若中原之地仍旧为金国所有。

    所谓退回黄河以北这种空话,如何让人信服?

    如此看来,金国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

    所谓和谈,恐怕是拖延时间,为他们撤军寻找台阶,或者是缓兵之计,重新整顿兵马,伺机反扑。

    这等态度,这等条件,还有什么可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