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重铸山河-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局势大好的情况下,前线基层将领肯定是主战的。

    倘若主帅主和,岂非是信心不足,有避战畏敌之嫌?

    很可能失去下层兵将的拥护。

    但倘若主战,尤其是朝廷钱粮不足,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就显得过于冒进。

    倘若失利,将会是首当其冲的责任人,通常来说,很少有将领冒险担责。

    而且主战很容易有恋栈兵权的嫌疑,这可是朝廷,皇帝的大忌。

    秦桧现在将皮球抛给前线将帅,看似是一片公允之心,实际上却是出了个难题,居心叵测。

    难怪从大散关临走之时,徐还多有暗示,原来如此。

    朝堂上从来不缺乏奸佞,也不缺少居心不良之辈,说到底还是要看皇帝的态度。

    一直没有表态的官家,到底是何想法呢?

    赵构一直在沉默,如此重大决策,倘若他率先开口,必然有失公允。

    更要紧的是,出了问题,是皇帝决策失误,连个背锅之人都没有。

    集体决策!

    这是自古以来便流行的办法,为的就是分担责任。

    当然,有功劳的时候,必然是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乾纲睿断。

    战与和,都赵构都有吸引力。

    他是临危登基的皇帝,并非正常继位,所以合法性一直有瑕疵,天下对他也多少有所疑问。

    故而赵构一直想要做出一些功绩,从而让天下人高看,成为人人称道的英明圣主。

    与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励精图治,成就贞观之治的心态十分相似。

    基于这一出发点,北伐收复失地,尤其是东京,符合他的诉求。

    靖康之变,东京是在父兄手中丢掉的,自己重新夺回,算得上一桩大功绩。

    可赵构同样也担心失败,如今这个局面,他好歹能在南方半壁江山称帝,大宋社稷依旧延续。

    与金国生死之战,万一失败了,金军再度过了淮水,渡过大江,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建炎三年那等狼狈逃窜海岛的经历,一次就够了。

    英明神武之前,安然自保才是根本。

    所以,和谈未尝不可。

    其他事情可以从长计议嘛!

    尽管大部分所谓从长计议,最终都会不了了之。

    秦桧的说辞,让他意识到,钱粮是一个重要问题。

    另外便是前线将领,徐还手中超过十万兵马,岳飞麾下也差不多,大宋半数兵马都集中在前线两位将领手中。

    时间短倒罢了,若长此以往,难免让人不安啊!

    而且两人立下的功劳已经不小,如果继续出兵,击败金军,收复两京,会不会功高震主呢?

    赵构更害怕的是将领们起了异心,远有唐朝安禄山,近有本朝苗刘之变。

    这等一旦发生就会万劫不复的事情,着实不得不防。

    哪怕身在前线的是妹夫,以及以忠义闻名的臣子,都不敢冒险。

    而且适才秦桧提及,徐还在关中动用了新颖火器,可对此自己却一无所知,是徐还故意隐瞒吗?

    赵构突然意识到,关中距离临安实在太遥远。

    天高皇帝远,如果徐还真在那里有什么不轨之举

    越想下去,赵构越是不安,心中的天平自然也开始倾斜。

    至于前线将帅的意见,当然要征求。

    不过,对赵构而言,并不是用来作为参考,反倒更像是一次试探,一次考验

第四〇九章君前奏,夹私货() 
朝会结束,赵构怀着颇为复杂的心情回到后宫。

    路上遇到了一个人,司天监副雷昀。

    “参见官家。”

    赵构眉头一皱,疑惑道:“你出入后庭所为何事?”

    雷昀顿时一惊,慌忙解释道:“太后慈宁殿新种植一些花木,摆放山石,臣奉旨前去查勘方位有无不妥。”

    赵构恍然,宫中房舍殿阁建造,乃至一草一木都讲究风水,司天监出入查勘倒也不足为奇,只是

    “邵冲呢?”

    司天监正邵冲乃是大师邵雍后人,风水堪舆、紫微斗数方面在大宋乃是翘楚,也是赵构素来最信任之人,今日怎么换了人?

    “邵老夫人卧病,邵监正告假回府侍疾,所以今日是臣前来办差。”

    “嗯!”

    赵构点点头,转身吩咐一旁的蓝圭:“着太医署送些滋补药物,慰问邵卿之母。”

    “遵旨!”

    赵构正欲就此离开,突然想到今日朝堂之事,便随口问道:“近日天象可有什么异常?”

    “回官家,天狼暗弱,紫薇光耀,此乃吉兆。”

    西北大胜,金军惨败,可不就是如此嘛!

    听到“紫薇光耀”几个字,赵构自是满心欢喜,然而看到雷昀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顿时浮起不好的预感。

    “有话直说,恕你无罪。”

    “是”

    雷昀吞吞吐吐道:“官家,臣先观天象,今日又入宫,发觉金戈锐气太盛,恐”

    “怎样?”

    “有伤天和,不利子嗣!”雷昀鼓起莫大的勇气,才吐出最后两个字。

    赵构听闻,脸色顿时一变,心情顿时沉重了许多。

    子嗣!

    这是又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问题,这两年他一直在治疗休养。

    太医开的各种滋补养元之药喝了不知多少,可是依旧不见起色。

    着急之下,赵构甚至服用了一些强力虎狼之药,倒是终于雄风重振了几日。

    后宫几位主要妃嫔,终于在久旷之后迎来了一回甘霖。

    可尽管特意算好了日子,却没有一个嫔妃有孕,而赵构也被虎狼之药所伤,再难挺立,颓痿之势更甚从前。

    在听从一位医术高明老太医的建议后,只得老老实实继续固本培元,指望着能够痊愈,奇迹出现。

    为何会这样?

    赵构心痛的同时,也时常会自问?

    在这年头人们普遍思维中,无子不是单纯的身体疾病,而是与道德、善恶、风水等诸多虚无缥缈因素挂钩的。

    赵构当然不觉得自己做过什么有伤仁德的恶事,那么多半是风水之故

    果不其然,今日雷昀这么一说,可谓是正中下怀。

    原来是战是和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形势,也关乎子嗣!

    虽说说法很荒诞,但是赵构却隐隐信了几分。

    赵构摆摆手,怅然离去。

    雷昀暗自松了口气,悄然告退之时,嘴角拂过一丝不可察觉的笑意

    赵构回到垂拱殿,不多一会便有人来报,福国公主府长史求见。

    公主府有事?

    蓝圭道:“官家,裴长史称有极重要的事情求见。”

    “宣!”虽然心烦意乱,但关乎妹妹,不好推辞。

    不多一会,裴元衍便在内侍的引导下进殿。

    “参见官家!”

    “免礼,皇妹有事?”

    “回官家,臣是受驸马之托前来觐见的。”

    “徐还子归?所为何事?”

    “神火飞鸦!”

    赵构顿时心头一震,问道:“可是子归在渭滨大破金贼的神器?”

    “没错,正是此物,此乃图样,请官家过目。”

    裴元衍递上一个火漆密封的信函,蓝圭呈上去,确认密封之后才打开。

    赵构匆忙浏览,看清楚图样构造,以及文字说明之后,双目放光,啧啧称奇。

    “原来如此,果然精巧,难怪能火烧连营。”

    裴元衍道:“官家,此物还是黄夫人心灵手巧,偶然制造驸马还送了样品回来,过于危险,臣未敢冒然带入宫中。

    寻个机会,在野外或是校场,再为官家演示。”

    “好!”

    赵构欣然点头,笑道:“黄氏有功于国,回头朕论功行赏。”

    “臣代驸马与黄夫人谢官家隆恩!”

    “裴卿,子归何以不将此物直接呈送于朕,而要你”

    裴元衍解释道:“回官家,神火飞鸦而今算是国之重器,若通过驿站呈送,中途可能有泄密之忧。

    为稳妥起见,驸马以家书形式,派亲信一路送回临安,着臣亲自面奏官家,避免泄露机密。”

    这话倒也不无道理!

    驿路确实并非绝对安全,经手的人多了,确有可能泄密。

    去岁徐还与岳飞在荆湖演将帅失和的戏码,就是担心驿站出问题,不得不“假戏真做”。

    也算合情合理,赵构对此表示理解,同时也释然不少。

    今日秦桧提醒徐还手中有新颖火器,但未上报朝廷,当时还猜想徐还是不是故意隐瞒不报,别有用心。

    现在看来,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徐还只是为了更加稳妥,并无他意。

    那么,这个试探和考验

    “裴卿,你且退下吧!”

    “是!”

    赵构又吩咐蓝圭道:“大伴,岭南进攻来的鲜果,取一些给裴卿,带回去给皇妹尝鲜。”

    “是!”

    “谢官家!”

    裴元衍道谢之后,拎着蓝圭送来的果篮出宫了。

    公子交代的事情总算是办妥了,之所以绕这么大的圈子,除了担心在驿路途中泄密之外,一个更重要的考虑是掩盖真相。

    竹骨布翼的飞鸦不是什么秘密,火药配方才是关键。

    徐还着裴元衍送来的图纸与样品,其中的火药与原本宋军常用之物,差别不大,暂时能够确保独家技术。

    裴元衍亲自来送,顺便加以详解,将火烧连营与天雷滚滚轻描淡写,弱化火药威力,强调是金军溃败胆寒,火器才有非常效力。

    避免赵构误会,减轻其对火药的重视程度;二来也是观察官家的反应,好心里有数。

    还别说,真的来对了。

    呈上图纸,说明来意时,裴元衍分明瞧见赵构眉头舒展,显然先前心弦紧绷。

    看样子,官家对驸马还是有所猜疑的。

    那么,今日朝堂上所谓垂询前线将帅对战和的态度,恐怕别有意味,须得及时提醒公子小心才是

第四一〇章意相左,言相似() 
人与人的信任是相对的,试探与利用在所难免,尤其是朝堂君臣之间。

    赵构打算试探、考验前线将帅,但奏对之时,臣子们也少不得夹带私货,各有意图。

    秦桧、雷昀、裴元衍皆是如此,手段各有不同,目的大同小异。

    至于最终的结果,就取决于赵构的帝王心思了。

    是战是和,赵构其实已经心中有数。

    不过作为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还是要善于纳谏,听取臣子的意见,哪怕只是装装样子。

    凤翔府,接到朝廷发出来的垂询诏书,徐还微微一怔。

    若非裴元衍及时传来讯息,告知来龙去脉,还真有些闹不明白。

    秦桧还真是煞费苦心,官家也真是别出心裁,是战是和,前线将帅说了算吗?

    裴元衍道出了他的怀疑,赵构可能已经起了猜疑之心,提醒徐还务必小心。

    对此,徐还并不觉得意外。

    一个将领长期领兵在外,皇帝没有猜疑才不正常,换做自己也不例外。

    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回奏?怎么打消,减轻皇帝的猜忌。

    “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靖道:“国库空虚,钱粮紧张,秦桧所言不无道理,咱们这位官家不是富贵险中求的人,多半会力求稳妥。”

    “所以先生的意思时,顺着官家的心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